
1、引言
近年来,为了增加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一座座的百米高楼拔地而起,而这些高层建筑的通风问题、热环境、健康问题、能耗问题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尤其在武汉、上海、深圳等南方大城市,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热岛效应使城中心高层室外温度快速升高,空调能源消耗大幅增加,相关研究[2]显示热岛效应每升高1℃会使得办公和住宅建筑夏季空调能耗分别提高17.5%和10.2%。加之由于多联机室外机进出风气流短路等原因,可能导致高层建筑通风系统进风温度过高(按行业标准一般设置为42℃),引起多联机制冷效率下降从而引发高温报警、宕机等问题,更有甚者可能会直接引起火灾,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这是高层建筑建造设计和运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3]。
2、项目背景
本案例大楼位于湖北武汉,用地面积约1.8万㎡,总建筑面积约7万㎡,地上面积5万㎡,建筑高度为92.1m,地上21层,地下2层,以建设“近零碳、近零能耗、健康、智慧、绿建三星”建筑为目标,致力提供绿色低碳行业发展样板。该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日照强度大,夏季空调制冷时长约150天,冬季供暖时长约95天,所以空调系统的能耗巨大,合理的通风设计对节能减排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此项目为研究基础,利用FEM技术对大楼通风进行CFD数值仿真与分析,为大楼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3、仿真建模与条件设定
3.1 仿真建模
按大楼设计文件数据,采用CFD数字仿真技术对总部大楼室外机布置方案进行热环境模拟分析,重点确定进风口、出风口位置、朝向、规格等参数,参照“形体生成(form generation)—性能评估(perfor‐mance evaluation)—优化设计(optimization)”框架[4],按FEM技术原理进行建模、空间网格划分,在设计早期进行环境性能优化,效果图如图1所示。
3.2 工况及边界条件设置
通过查询湖北省气象数据,武汉市夏季室外最多风向为C(静风v<0.2m/s),出现频率为28%,风向ENE(东北偏东)出现频率为8%,夏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为2.3m/s,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为32℃,极端高温39.3℃,工况设置参数如表1所示。
图1 FEM仿真建模效果图
表1 工况设置
边界条件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边界条件设置
4、模拟仿真及问题分析
4.1 夏季典型工况(静风)
在夏季静风条件下,通过CFD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进、排风气流几乎无干扰,在进风口内部局部气温可达45℃,但各楼层进风平均温度均低于42℃,整体能够保证空调系统健康运行。
图2 典型静风工况各楼层进风口温度趋势图
4.2 夏季典型工况(主导风向)
在夏季主导风向条件下,通过CFD模拟,结果如图3所示,进、排风气流存在短路,且楼层越高短路现象越严重,14楼以上进风平均温度已经接近42℃,多联机制冷效率可能下降。
图3 典型主导风工况各楼层进风口温度趋势图
4.3 夏季极端工况(静风)
在夏季极端高温静风条件下,进、排风气流存在部分短路现象,短路现象主要集中在高层,14楼以上进风平均温度已经超过42℃,在进风口内部局部气温可达52.3℃,多联机有高温报警并宕机风险,如图4所示。
图4 极端静风工况各楼层进风口温度趋势图
4.4 夏季极端工况(主导风)
在夏季极端高温主导风向条件下,进、排风气流短路,7楼以上进风平均温度已经超过42℃,多联机有宕机风险,在进风口内部局部气温可达52℃左右,19楼进风平均温度已高达46.7℃,如图5所示。
图6 极端工况下排风速度和进风口平均温度的关系
图5 极端主导风工况各楼层进风口温度趋势图
5、解决方案
在夏季极端高温条件下,通过加大排风速度减少进风口平均温度,在室外温度、进风口平均温度、排风速度之间通过仿真计算,将进风口平均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通过图6的仿真可见,增大排风速度可以有效的降低进风温度,当排风速度为7m/s时,在最不利工况下各楼层入口温度也均已低于42℃,可有效规避室外机高温报警风险。
基于此仿真数据,可以在进出风口安置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感知排风速度、温度等环境参数,并通过连接大楼的智能空调冷暖系统进行远程调控,及时做出控制策略调整,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让空调系统正常安全运行。
6、结语
针对大城市高层建筑,在夏季极高温情况下,进风温度过高一直是空调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5]。我们从实际项目出发,结合本地气象数据,分析在静风、主导风风向下空调系统面临热环境问题,并根据设定的进风温度范围模拟计算出风速,通过风速调节排除因进风温度过高导致空调系统宕机风险,在满足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条件下保障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也极大程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实现绿色低碳节能建筑目标打下基础,通过数值模拟的形式为智慧建筑实现提供参考方案。
一、我国已经经历了一轮全国范围的疫情流行,为什么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当前,全国整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但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不同人群免疫水平还存在差距。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且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未来仍存在感染并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由于疫苗或病毒诱导的抗原刺激不足,免疫保护效果也明显弱于完成基础免疫后再感染获...
引言:糖尿病缓解,要趁早!2023年11月8日,发表在Diabetes,ObesityandMetabolism学术期刊上纳入11万余人的韩国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确诊2年内将体重减轻>5%,糖尿病缓解可能性增加156%!体重减轻越多,缓解的可能性越大。呼吁为了提高糖尿病缓解的可能性,超重/肥胖患者应尽早进行体重管理。“糖尿病缓解”——为战胜疾病带来希望!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2...
在医疗行业,评高级职称是医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高级职称不仅代表着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意味着更高的职业责任和社会地位。那么,医生评高级职称有哪些具体要求呢?以下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解析。一、基本条件:门槛与硬性指标首先,医生申报高级职称需满足基本条件。通常要求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已取得中级职称满5年。以副主任医师为例,需在主治医师岗位上工作满5年方可申报。此外,继续教育学分是硬性指标,多数省份要求...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针对常见及新发、突发传染病,制定并印发了多种诊疗方案,为我国传染病疫情的处置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水平,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局共同梳理了部分法定传染病及其他常见传染病的诊疗情况。结合近年来相关传染病的流行、发病情况,以及研究成果和诊疗技术进展,制(修)订了鼠疫、霍乱、炭疽、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
CAR-T细胞疗法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疗法,但治疗后可能会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和长期血细胞减少等。了解与这些并发症相关的因素可以帮助临床更好地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CAR-T细胞治疗。研究者评估了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基线值是否与CAR-T细胞治疗的预后相关。 ➤研究方法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2017-2023年在美国西奈山医院或...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新治疗建议!2024版「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重磅发布!引言: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注意“机制+症状”治疗相结合。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对于基层诊疗尤为重要。 2024年5月,《国家基层糖尿病...
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已成为一种崭新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将小分子化疗药物和单抗药物结合起来,从而减少毒副作用并增强疗效1。本文将阐述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一步探讨ADC在临床上的疗效、用药安全性和治疗前景。 ADC药物的起源及结构 早在20世纪初,PaulEhrlich 就首先提出了“魔法子弹”的概念,并假设某些化合物可以直接进入细胞中某些所需的靶...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行业专业化要求的提升,卫生资格考试的报考审核机制正经历显著变革。2026年的考生将面临更严格的资格审查流程,这不仅是行业规范的升级,更是对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硬性筛选。面对这一趋势,唯有提前规划、系统准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审核标准全面升级:从形式审查到实质核验2026年资格审核将采用智能识别系统与人工复核的双重验证模式,彻底改变以往仅核对材料形式的做法。考生需上传身份...
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发布了2024年版的食养指南,这些指南涵盖了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健康问题。通过合理搭配日常膳食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居民可以有效改善自身健康状况,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下面将详细解析这些指南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针对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卫健委推荐的食养指南强调了低嘌呤饮食的重要性。嘌呤是尿酸的前体物质,过量摄入会导...
我们常说的扭伤指的是四肢关节或躯干部位的软组织损伤,多发于腰、踝、膝、肩等部位。扭伤之后损伤部位会出现疼痛、肿胀等表现,令患者十分痛苦。缓解疼痛,药物应用要及时。那么,扭伤吃什么止痛药?扭伤吃什么止痛药?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如双氯芬酸钠等,以起到止痛的效果。常见的有英太青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英太青双氯芬酸钠凝胶等,两者可以单独用,也可以联合使用。英太青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