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网络伦理的概念
网络伦理,它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 ethics。它在学术文献中的定义有三类: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所谓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网络伦理是指在网络信息活动中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二、网络伦理的特征
首先网络伦理它是一种高度自主的伦理模式。在网络中人们的行为由自己决定,只有自己能控制自己行为,自己全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高度自主的伦理模式要求人们具备高度自觉的伦理道德观念。没有细致的条文规定可以做什么,只有约定俗成的可为或不可为。但这种高度自主并不是完全没有规范,只是没有明文规定的条文,网络社会存在着奖惩褒贬。它也是一个有是非观念的社会。因为它本身就是个高度舆论化的社会,一旦你的行为违背了伦理道德线,那么大众的口水会无情地“吞噬”你,使你受到舆论的压力。这样一种高度自主的伦理模式是社会发展到后期的理想伦理道德模式,它要求人们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其次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网络伦理的内涵更丰富,包含的层次更多元化。因为现实的世界是由不同的地域组成的,具有各种不同的,不同的,不同的传统,也就是由于这些明文规定,将现实生活的伦理地域化。但是在网络这个无国界的交流平台,伦理道德在一个平台产生,思想观念在向大融合发展。由于网民的跨地域性,网络交流中很多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融合了各种不同的地域之间的差别。也是由于网络的高度自主的伦理模式,为了避免网络社会的混乱,不同的人们在交流中形成了更加全面的更加和谐的网络伦理。这种网络伦理的形成在网络社会中形成了权威性与主导性,使之引导整个网络社会的主流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体现了更加广泛的人民的意愿、思想和利益。目前,网络伦理中,一些公认的伦理规范正在逐步形成:如协作原则、全民原则、自由原则、互惠原则等等。这些原则正是广泛民意的体现。
最后网络伦理是一种自由、平等、充分宣扬个性的伦理模式。“网络社会伦理虽然不等于现实社会伦理,但它亦与现实社会伦理一样,既包涵着值得肯定的价值成分,又不乏某些必须加以否定的价值因素。这就是说,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的道德伦理并不是虚拟的,而有着确定的价值取向。”与现实的伦理道德相比,它缺少了独断的排他性,因此网络伦理本身就是一种平等的伦理观念。
三、网络伦理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积极意义
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便捷性决定了它能够加快多种文化、融合的速度。而各种文化在传播融合的过程中,网络伦理也在向着多元化、多层次化和兼容性发展。同时网络也为多元化伦理道德的'传播提供了快捷的传播方式。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会接收到符号数字化了的多元化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和倾向。其中较为突出的影响包括:
(一)自由与平等意识
网络的核心特征是开放性、自由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以独立的个体存在,拥有平等的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发表自己的看法,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选择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受任何人的限制和约束。当然对等的,每个人也都没有权利干涉他人,因此在网络世界的这种规则下,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由平等意识。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大学生尊重他人的自由与平等的权利。这是伦理主体能动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意识
在网络这个开放性的虚拟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不受他人的制约,个人的自由意识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时,其社会性的民主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提炼。尊重人权,按照多数人的意愿作为,在网络世界中多数人的相同意愿占主导地位,成为主流思想。约定俗成地少数服从多数是网络世界的规则,这也影响着网络使用者树立民主意识。
(三)权利与义务意识
网络社会中,人们的付出与收获是可以达到对等的。网络世界中的其中一项规则就是按劳分配。在网络世界中,人们追求的自由与平等,没有人有特权。你要获得到权力就必须付出。但在网络世界中这种付出可以是时间,可以是情感,可以是技术等等。
(四)奉献与共享精神
“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打破了限制人际交往的时空障碍。‘天涯若比邻’,朋友遍天下。”同时网络也打破了信息共享的限制。网络上的信息不是由网络自身创造产生的,而是由在世界各地的网民上传共享的。网络的资源共享性要求人们有奉献精神。如果每个人都只抱着享受资源的心态而不共享资源,那么网络就不可能成为现今最大的资源库。正是由于人们的奉献精神,把信息从子网络中传输到网络中心,与大家共享,才有我们现在这么便利的网络资源库。奉献精神是网络最核心的价值取向。
网络以其独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虚拟性为大学生打开了通往世界的门窗,为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补充,同时也加速了伦理学的传播运用。所以本文的观点即坚持网络对于大学生伦理道德发展能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普刊发表难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术质量要求提高: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对学术论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普刊作为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对于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导致了一些质量不高、缺乏创新的论文难以在普刊上发表。2、竞争激烈: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发表学术论文,导致普刊发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优秀的论文更容易被接受,而质量不高的论文则可能被拒绝...
你知道吗?一篇SCI论文的命运,有时候就像相亲——学术实力是硬件条件,但那些没人明说的“潜规则”才是决定成败的隐形红线。今天就来扒一扒顶级期刊那些台面下的游戏规则。审稿人的“第一眼经济学”别以为学术大佬就不看脸。审稿人打开你论文的瞬间,就像HR翻简历——排版凌乱、格式不符的稿件,直接触发“颜值焦虑”。有审稿人坦言,60%的拒稿率中,相当一部分是“见光死”。NatureCommunications某...
论文作者的排序方式在不同领域、学术机构和期刊中可能存在差异。以下是一些普遍遵循的论文作者排序原则:一、主要贡献者优先原则第一作者:通常是论文工作的最大贡献者,负责具体的研究工作、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撰写论文初稿。在很多情境下,第一作者是论文的核心贡献者,承担了大部分的实质性研究工作,并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认可度,尤其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讯作者:一般是课题的负...
在撰写实证研究的论文时,数据样本的分析是得出研究结论的关键。如何获取数据样本、确保其代表性、确定样本数量等,都是写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以确保数据样本来源的合理性、严谨性和可行性。以下将以C刊范文为例,详细阐述实证论文样本说明的五个注意事项,以供作者们参考。一、以何开展数据样本分析?数据样本的分析方法取决于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这奠定了选择样本数据的基础。例如,采用访谈法,则数据样本来源于访谈...
引言作为一篇文章的开头,承担着引导读者了解文章主题、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一个好的引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进而使读者愿意继续阅读下去。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引言写作的注意事项。一、简明扼要引言的内容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细节描述和废话。应该突出文章重点,简明扼要地陈述文章主题和目的,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提出问题或亮点引言可以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或亮点来吸引读者。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
“课题申报的成功,不仅仅是对研究者学术能力和科研素养的考验,更在于其在选题、论证、设计以及填写等各个环节所展现出的智慧与耐心。对于广大科研工作者来说,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本文将从精准选题、实证论证、细致设计和全面填写这四个核心方面,详细探讨课题申报的策略与技巧,旨在帮助科研工作者在申报过程中精准把握关键要素,从而有效提升申报的成功率。”一、精准选题:研究的基石...
在当今学术领域,论文发表被视为学者们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里程碑。而在此过程中,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角色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各自承载着关键职责。那么,在学术论文成功发表的背后,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究竟谁的作用更为核心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维度出发,对这一议题进行简明而深入的剖析。首先,谈及第一作者在论文发表中的重要性,他们通常是研究工作的核心贡献者,不仅负责设计实验、分析数据,还要解读研究结果。在学术...
在撰写建筑论文时,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至关重要。一个好的主题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还能体现出作者的研究深度和学术价值。以下是一些关于建筑论文主题选择的建议:研究岭南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岭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研究者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探讨岭南建筑的发展演变,以及它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对岭南建筑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建筑...
在教育领域,一篇优秀的论文不仅仅是对某个问题的简单探讨或描述,更是对教育理念、方法论以及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和反思。那么,如何在教育论文中有效地体现其核心思想呢?这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和精心布局。教育论文的核心思想通常围绕对教育现象的观察、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以及解决方案的提出。这一过程不仅要求作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时,可以从信息技...
1、冷刺激作用及冷疗原理 1•1冷刺激对组织温度的影响 冷因子作用于躯体可使各种组织的温度下降,冷因子的降温作用是冷疗各种作用的基础,冷因子对各种组织的降温幅度取决于冷因子的温度、冷作用方式、作用面积、作用持续时间、组织的深度等多种因素。Enwemeka等[1]对冷因子的降温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用冰袋在16名健康志愿受试者的大腿前面进行冷敷,测定了冷敷前、中、后皮肤表面以及距皮肤1cm、2cm...
影响因子:1.434
影响因子:0.210
影响因子:0.583
影响因子:2.00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5.330
影响因子:0.960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