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医疗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普遍采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临床内科患者。主要包括中医护理技术,其不仅局限于护理技术方面,还包含国内中医理论治疗中多种护理方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常将中医护理技术联合西医护理技术共同治疗临床内科患者,因此慢慢成分了中医护理技术的特色,进而提升了整个中医护理的准确性及质量。其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具体内容包括:拔火罐法、针剌法、灸法、中药灌肠法、刮痧法、中药雾化吸人法及敷药、涂药、贴药、药慰、吹药、熏洗等技术方法。本文主要探讨笔者在毕节市中医院临床见习过程中收集中医护理技术治疗临床内科患者,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毕节市中医院收治的临床内科患者18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毕节市中医院收治的临床内科患者180例,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院患者在使用中医护理技术前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配合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全部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8.32±6.9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57.15±5.0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症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针对临床内科患者进行相关常规护理。
观察组:针对临床内科患者,在坚持辩证性、整体性为理论指导的前提下采用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具体包含:辨证施护、整体护理、饮食护理、情意护理及中医四时养生等多项护理相互配合共同治疗患者。其中在中药汤剂的服用方面,一般为早中晚三次或早晚两次服用的方法,每天1剂,每次口服含量约为200至250毫升,每剂所服用的中药煎好以后分为2至3份,每次服用1份。
1.3 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两组临床内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症状控制时间,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医院内部制作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开始进行相关调查统计。具体总分为100分,其中完全满意评分划分:≥90分;比较满意评分划分:≥80分;不满意评分划分:<80分;同时针对医院内部制作的心理状态评分表对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具体评分范围为0~100分,其中心理状态良好,超过80分,并记录以上相关具体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普遍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 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前后护理方式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得出观察患者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控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中各项心理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心理状态,两组护理方式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治疗前后护理满意率比较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其中观察组:完全满意人数为75例(83.33%),满意人数为10例(11.11%),较满意人数为5例(5.55%);对照组:完全满意人数为45例(50%),满意人数为15例(16.67%),较满意人数为5例(5.55),不满意人数为25例(27.78%);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技术比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应用效果好。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往往很大一部人忽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运用,导致治疗后缺乏相应的护理配合治疗,继而引发各种临床疾病,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目前,人们对中医养生、防病治病的需求逐年递增,但国内医疗设施水平以及所需费用等多项问题,让群众越来越难以承受,已经成为医学界所要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而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隗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护理的优势以及特色,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蕴涵着巨大的潜力,为其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中医学中自古就存在“上工治未病”的养生思想,它强调有病防病,既病防变,而未病更要先防。如果等到发现了病症,或者病情加重或者病情恶化了才想到去治疗,这就是“斗而铸锥,渴而穿井”。
3.1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具体措施
以发热的患者为例,在中医护理技术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六种措施:首先,合理控制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及空气要新鲜,患者不能直接吹风。第二,护理过程中,患者应该经常卧床休息,下地活动要尽量减少,以免加重病情。第三,注意患者体温变化以及是否出汗,如果出微汗,那么以脉静热退为顺;如果患者出大汗或者没有出汗,并且高烧难以消退,心里烦躁不安,应该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关措施。第四,患者汗出以后相关护理人员需要马上使用热毛巾将其擦干,以免受凉,必要时立刻更换衣被。第五,配合医生进行中药治疗,在服完药以后,可以喝一小碗热稀粥喝或者喝一小杯热牛奶,盖好衣被,静卧休息两小时。 第六,饮食方面要以流质食物最好,可以吃一些葱、姜热汤面、肉末香菜粥等具有散热解毒作用的食物,严禁吃油腻性的食物。
评职称时,课题资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职称评定对于每位作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作者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而课题作为职称晋升的加分项,更是需要我们提前了解和准备。不同单位对职称晋升的条件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明确所需提交的课题资料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评职称时我们应提交哪些课题资料呢?各单位对课题的要求不尽相同,所需上传的文件明细也存在差异。因此,参评人务必根据各自单位下发的评职文件,详细了...
被SCI收录,我们称之为SCI检索;被SSCI收录,则称之为SSCI检索。那么,SCI和SSCI双检索又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SCI和SSCI双检索就是指一本学术期刊同时被SCI和SSCI两大数据库收录并进行检索。SCI和SSCI双检索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创建并维护的。它收录了世界上所有学科领域...
课题是否能被知网收录?在科研中,学术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而学术论文的质量往往需要从课题的选择开始。那么,选题的重要性显得尤为关键。同时,课题的质量不仅包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深度,更包括课题是否能被知网收录。那么,课题是否能被知网收录?为何要将课题知网收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解析。1.什么是知网及其重要性?知网,即中国知网,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信息服务平台。随着科技的发展,知网已经形...
1..逻辑连贯逻辑框架:教育论文通常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如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结论等。过渡部分需要严格遵循这个结构,确保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避免逻辑跳跃:过渡内容要能够让读者理解思路的转变过程。不能从前一个观点毫无征兆地跳到下一个观点。2.内容相关性紧扣主题:过渡应该始终围绕教育论文的主题展开。如果论文主题是关于创新教育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那么在过渡时无论是从理论阐述...
热议如潮:职称“废除”传闻深度剖析近期,医疗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医务人员高级职称即将被废除”的消息如同野火燎原,迅速传遍了每一个角落。打开社交媒体、医疗论坛,映入眼帘的是医护人员们激烈的讨论场景,观点各异,立场分明。支持者认为,这是打破职称体系现有弊端、推动医疗行业革新的绝佳契机;反对者则忧心忡忡,担心这一变革会影响自己的职业晋升和待遇水平。这场传闻并非凭空捏造,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行业发展背景...
一级建造师在职称体系中的定位具有双重意义:1、它满足了参与中级职称评审的年限条件。这意味着,一旦你获得了一级建造师证书,就被视为已经达到了中级职称所需的年限标准。2、从你取得这个证书的那年起,它就等同于中级职称的效力。具体来说,持有一级建造师证书后,只需再工作满五年,你就有资格参与高级工程师的评审。但需要注意的是,一级建造师证书只是相当于中级职称的工作年限要求,它并不能直接作为中级职称证书来使用。...
在学术出版领域,OA(OpenAccess)期刊与非OA期刊之间的选择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有人或许会说,OA期刊虽然在某些方面稍显逊色,但其快速的出版周期无疑为科研工作者带来了显著的便利。随着我们步入2024年,OA期刊与非OA期刊之间的争议仍然存在且愈发激烈。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尽管OA期刊在某些内容上可能稍显不足,但其迅速的审稿和出版周期却能为科研工作提供即时的反馈和成效。那么,作为一名科研...
医生评职称对论文和学历有一定的要求,具体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医院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要求:对于论文要求:1、医生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需要发表在正规的医学期刊上,并且需要被相关的学术机构认可。2、论文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能够体现医生在医学领域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3、医生还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这些经历也可以作为...
在当今学术出版领域,数据共享被视为研究透明度的基石,但顶级医学期刊的实际执行情况却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以《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和《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为代表的权威平台,虽在政策层面高举开放科学旗帜,其数据共享的真相却令人震惊——这背后隐藏着系统性漏洞与难以调和的矛盾。数据共享声明:形式大于实质的“门面工程”《柳叶刀》系列期刊要求所有论文附数据共享声...
01什么是加急发表的期刊?加急发表的期刊,指的是在常规出版周期之前提前发布的期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期刊原定于9月出版,但通过加急流程,能够在6月至9月之间的某个时间点提前出版,这种操作就被称为加急发表。在当前的出版环境中,许多期刊都有固定的出版周期,如半月刊、旬刊等。然而,由于稿件众多,出版日期可能会推迟。特别是当作者希望在上半年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却发现许多刊物的版面已经排到了下半年,这时...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10
影响因子:3.595
影响因子:0.530
影响因子:1.0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926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