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在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夯实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谋划政策产业体系
深圳市将智能建造工作融入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发展、行业发展,做到同频共振、同步共进。《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将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等内容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深圳市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建立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
夯实技术支撑能力
一是组织智能建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研发智能设计云平台、智慧物联施工管理系统、建筑装饰产业互联网管理平台、钢结构焊接机器人、地下空间施工机器人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如在全国率先研发应用建筑工程人工智能审图系统,目前已具备800余条标准条文的审查能力;建设工程智慧监管平台集成应用物联网、遥感、云计算和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在线监管项目已超过2000个,有力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监管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二是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通过开展新技术认证、发布新技术推广目录等方式,积极推广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设计协同软件、人工智能设计技术、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运维平台、工程项目管理产业互联网平台、建筑机器人等30余项智能建造新技术。尤其是重点推进了BIM技术应用,市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新建市区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市区重大项目、重点片区工程项目全面应用BIM技术,并从项目立项、规划用地、施工许可、项目监管等环节进行把关。2022年6月,深圳市正式上线采用IFC通用格式的BIM报建系统,通过对国内外软件厂商的BIM模型数据进行统一信息转换,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有力支撑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消防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和竣工联合验收。三是探索智能建造应用场景。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施工图设计与审查、工厂生产数字化管理、5G智慧工地、质量安全环境智能监测、智慧建筑管理、工程建设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建筑工人管理及数字货币支付、数字化采购、数字档案交付等场景建设,形成一批智能建造典型应用场景。
发挥骨干带动作用
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建造骨干企业、上市公司和高科技企业。一是推动建筑业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以中建科技、中建科工、中建海龙、特区建工为代表的骨干建筑业企业在智能建造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持续发力。其中,中建科技、中建科工均入选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的“全国科改示范企业”,中建科技自主研发的装配式智能建造平台,打通数字设计、智慧商务、智能工厂、智能工地和智慧运维等全产业链;中建科工建成了国内领先的钢结构智能生产线,搭建面向钢结构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探索钢结构智能建造模式。二是鼓励华为、腾讯、深智城、大疆、小库科技、万翼科技等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企业布局智能建造产业。其中大疆研发的航测无人机在土石方工程测量和施工现场得到广泛应用,腾讯云推出微瓴智慧建筑管理平台以及智慧建筑数字化底座CityBase,小库科技研发的智能设计云平台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智能评估优化、施工方案多专业同步深化以及工程实时算量自动报价。三是引导施工类、勘察设计类、技术服务咨询类企业以智能建造为重点提高研发投入,力争到“十四五”末研发投入比重分别达到3%、4%、5%,进一步发挥骨干企业在智能建造科技创新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培育高效产业集群
一是高位规划布局智能建造产业。将智能建造作为深圳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列入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绿色低碳产业指导目录重点支持方向。二是重点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链。着力打造智能建造“数字设计、智能施工、智慧运维、建筑产业互联网”四大特色产业,“智能生产、智能建造设备装备”两大配套产业,构建完整、高效、协同的智能建造产业链。鼓励和支持建筑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各类机构优势互补加强合作,汇聚深圳技术优势,打造行业级、企业级、项目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三是着力打造智能建造产业基地。依托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园区。重点在龙岗区建设“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以“总部基地+园区”方式布局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建造产业示范基地。
建设标杆示范工程
深圳市积极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项目的集成应用,建设以长圳公共住房项目、华润集团总部大厦、腾讯滨海大厦为代表的试点示范项目。其中长圳公共住房项目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7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之一,集成应用BIM技术、智能建造平台、三维测量机器人、钢筋绑扎机器人等16个“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49项关键技术成果,累计节约工程造价约7500万元,缩短总工期约10%,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华润集团总部大厦采用空中造楼机、BIM5D平台、智慧工地、放样机器人、VR(虚拟现实)等28项智能建造技术,实现“三天一个结构层”的快速爬升。腾讯滨海大厦搭载微瓴智慧建筑管理平台,探索智能派梯、智慧能源、智慧灯控、智慧安防、智慧寻车和车位引导等智慧运维应用场景。
下一步,深圳市将以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在试点期间,通过建立完善技术标准、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六大体系”,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探索智能建造发展深圳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取得CPA证书只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于那些已经考取CPA的财务从业者来说,现在是时候全力以赴为赚钱做好准备。不要再总是陷入“考完这个考试,准备下一个考试”的循环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天赋异禀的才能,因此,把工作做好并获得升职加薪才是最重要的。那些被各种培训机构宣传的“考取CPA就能年薪百万”的想法所吸引,准备跃跃欲试跨界发展的人们,请务必警惕不要被这些言论所欺骗。财...
近年来,全球医药创新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作为第二大医药市场,正加速融入这一浪潮。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43款创新药,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而截至5月29日,国内已获批54款新药,其中国产创新药占比达63%(34款)。在这股创新洪流中,两类突破性疗法尤为瞩目: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每月一针”方案,以及针对HER2突变肺癌的优先审评药物。乙肝治疗:从长期管理迈向“一针治愈”慢性乙肝病...
绝热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确保工业设备及管道的能效与安全在工业领域,绝热工程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绝热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日益严格。本文将围绕绝热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首先,绝热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根据GB50126-200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施工前应确保所有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具...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新治疗建议!2024版「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重磅发布!引言: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注意“机制+症状”治疗相结合。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对于基层诊疗尤为重要。 2024年5月,《国家基层糖尿病...
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5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苏人社职〔2025〕4号)精神,2025年度江苏省卫生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已正式启动。这一评审机制如同医疗行业的“精准诊疗”,通过系统化标准筛选出真正具备专业实力与临床经验的优秀人才,为全省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一、申报对象与资格门槛本次评审面向拟于2025年申报卫生高级职称的医疗、药学、护理、技术等领域的专...
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已成为一种崭新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将小分子化疗药物和单抗药物结合起来,从而减少毒副作用并增强疗效1。本文将阐述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一步探讨ADC在临床上的疗效、用药安全性和治疗前景。 ADC药物的起源及结构 早在20世纪初,PaulEhrlich 就首先提出了“魔法子弹”的概念,并假设某些化合物可以直接进入细胞中某些所需的靶...
机电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机电工程通常涉及较小的工程体量,但材料种类繁多,工艺流程复杂,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些因素导致工程成本管理相对复杂,容易造成失控的局面。1、机电安装工程的材料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管道、阀门、电气设备等。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规格、性能和价格,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时需要仔细核算材料成本,并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工程要求。2、机电安装工程的工艺流程复杂...
GLP-1RA算是彻底火出了圈……2023年12月1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2023年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类药物因改变了肥胖治疗格局,荣登十大科学突破之首!肥胖,一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 肥胖,不仅仅关乎个人健康,也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肥胖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脂肪肝和某些癌症的诱因。在美国,...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重磅通知,明确将严查医务人员违规开展副业行为。其中,违规者最高面临30万元罚款,相当于一名三甲医院主任医师五年的基本工资收入。这一举措如同在医疗行业投下一枚"深水炸弹",引发广泛关注。三类"灰色副业"成重点打击对象通知明确划出三条红线:一是私自开展诊疗活动,例如在家接诊或网络问诊未备案;二是违规收受红包,...
近年来,我国医改持续深化,其中三明医改作为全国样板,其经验推广已成为政策重点。2025年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再次聚焦三明模式,透露医护编制与薪酬体系迎来突破性调整,标志着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改革进入新阶段。编制改革:从“铁饭碗”到“动态池”的嬗变三明市早于2015年便突破传统人事编制界限,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将编制内外人员统一纳入工分制考核体系,实现同工同酬。这一模式正在全国加速复制:重庆在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