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的幼儿 艺术 教育 取得了很大的 发展 ,无论是参与接受艺术教育的幼儿数量还是质量较以前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这成绩的背后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育内容上表现为艺术教育内容选择过于单一,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缺少融合沟通,远离幼儿的生活,游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来源挖掘得远远不够。本文通过对艺术与游戏,艺术与艺术教育及“游戏精神”内涵的分析认为,在“游戏精神”的观照下来改革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会使艺术教育内容能丰富更完善,会使艺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和发展。一、游戏与游戏精神
1、游戏与艺术,游戏与幼儿艺术教育
当我们在考察艺术的起源的时候,发现游戏与艺术有着深刻的渊源,“儿童艺术:游戏的孪生姐妹。” ①他们之间有着异质同构的关系。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是艺术的雏形,艺术是游戏的高级形式,当游戏发展到高级形态时,不再称之为游戏而是艺术了。鉴于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游戏与艺术也是常常交织在一起,“幼儿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或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可以是艺术”②游戏既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内容。
2、游戏精神的内涵
对于游戏的定义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因为游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我们很难用一种判断性的方式给他下一个定义。当笔者进一步考察游戏时发现所有不同种类的游戏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也只有具有这些特质的活动,才能称之为游戏,这些所谓的特质即从游戏活动中提炼出来最能反映游戏活动最本质的,核心特点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游戏精神”。关于“游戏精神”有人从儿童文学创作,文艺学,教育学上进行过相关研究,综合前人的论述,本人认为“游戏精神”具有如下特点:“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游戏精神”是一种愉悦的精神; “游戏精神”是一种创造的精神; “游戏精神”是一种超功利的精神; “游戏精神”是一种平等的精神。详见本作者 论文 《试论“游戏精神”的内涵-----从幼儿教育的视角》发表在《科教文汇2009年9期》。
二、以“以游戏精神”改革当前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指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它们是根据各种社会为学校规定的目的和目标而设计的……是构成一个具体过程的学习对象。”②总之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开放、创造的精神。因此在这种精神观照下的艺术教育在组织幼儿艺术教育内容时不仅是单个艺术门类,还可以是多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合,所采择的内容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的来源不仅可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事先预设的,也可以是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敏锐地捕捉来自幼儿生活和兴趣中突发性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内容,生发出新的更适宜的活动主题,使活动主题呈现动态、灵活的特性。游戏既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方法,把游戏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吸纳进来,能更好地丰富艺术教育内容。为此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的艺术教育内容应该有以下特点:
1、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
“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愉悦、创造的精神,是幼儿生活状态的本真的精神反映。幼儿的生活是自由、偷悦的,进行艺术活动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需要。因此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的选择是贴近幼儿的生活的,以幼儿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艺术教育内容,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创造。同时,幼儿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离不开人的生活的,艺术教育是幼儿真实生活体验的反映。因此艺术教育内容应该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多采择那些充满幼儿生活气息的题材为教育内容,选择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年个十时毫作为教育内容。这样一方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 规律 ,另一方面也能够照顾到幼儿的兴趣及满足幼儿从事艺术活动的自由,愉悦的情感需要。众所周知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把陌生于人的外在世界转换成人的生活世界,建构起人与世界的活泼、生动、富于教育意义的关系,改善人的生活品质,充实人的生活与人生,把教育与人的生活统一起来,在教育与人的生活的整合中建构人的各种素质。培养人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幼儿艺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将满足幼儿的基本学习需要以及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
以《孔雀的生日》为例:活动的设计是围绕为庆祝孔雀的生日展开的,幼儿动手制作蛋糕、装饰孔雀漂亮的羽毛、给孔雀唱生日歌,然后大家一起围着孔雀翩翩起舞。就这样在幼儿熟知的活动情节中,展现他们许多平时隐藏着的艺术潜力,将幼儿学到的成果学以致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因为艺术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联,幼儿容易获得成功感,愉悦感,从而拥有学习艺术的信心,就这样在生活的情景中幼儿从中既学到了艺术的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2、幼儿 艺术 教育 内容走向综合
“游戏精神”是一种创造的、自由的精神,因此在它的观照下的艺术教育内容应该是各艺术门类自由往来,自由创造,相互交融的。艺术教育的内容不再是定位于单科艺术知识的灌输和某一种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是富有创造性地将不同的艺术门类相互交叉,选择融 音乐 、美术、舞蹈、戏曲等整合为一体的教育内容。同一教学内容中幼儿自由地,创造性地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这样就使得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好。其实“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声音、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各自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的要素,艺术地加以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③由此可见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就象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多种感官通道融合为一体,为幼儿艺术综合能力以及整合性艺术感觉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等的直接体验,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会得到 发展 。因此综合式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能够为幼儿艺术才能的表现创造良好的环境,艺术学习不再局限于音乐就是纯粹的音符、旋律,舞蹈就是单纯的动作练习,综合式的艺术教育内容就是融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幼儿在其中能够自由的载歌载舞,吹拉弹唱,是“游戏精神”的充分彰现。
3、教育内容既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根据活动发展需要随机生成
“游戏精神”是一种创造的,平等的精神,因此在这样一种精神观照下的艺术教育内容应该是动态的富于变化的和创造性的。能够平等关注到不同幼儿需要,教育内容既可预设也可随机生成。但是传统的教育内容是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就已经预设好了,只是等到在课堂上按部就班的进行表演,毫无创造性可言。若教师根据本班本园的特色,生成指向每一位幼儿的艺术内容,就能够更好地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尊重其独特的智力特征。比如,教师原本预设以唱歌、跳舞的内容方式为活动主题来庆祝“六一”,表达幼儿的快乐感情。大部分幼儿按照幼儿预设的内容载歌载舞的,煞是高兴,但是教师注意到少部分幼儿并不很积极主动的参与歌舞活动,一问为什么,幼儿说:“我喜欢画画,不想唱歌、跳舞。”这时教师就可以灵机一动随机要求幼儿以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这样很 自然 的就生成了的新的教学内容。当然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生成教育内容也并不等于教师被幼儿牵着鼻子走,教育内容毕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目的性是教育内容永远抹杀不了的特征,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时机,因势利导,不露声色地随时把幼儿拉回到“正轨”上来,从而使师生生成内容与教师预设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这种教师预设与随机生成的艺术教育内容就是“游戏精神”的高度体现
4、将游戏本身进一步纳入幼儿艺术教育内容
游戏是“游戏精神”的物质载体,特别是对于幼儿,游戏就是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游戏的生活,是一种富有“游戏精神”的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艺术,处处存在着游戏,处处闪烁着“游戏精神”的光芒。“早期的艺术活动,就是人类闲暇之余的游戏。”在儿童的生活中游戏与艺术总是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对于早期幼儿来说,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游戏与艺术是融合一体的。比如一些民间游戏本身就是民间艺术,幼儿经常玩的一些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都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特别是一些歌舞类表演游戏,皮影戏等就更是纯粹的艺术了。就是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艺术的元素,体会到了艺术的美感。在这样一种张扬充分张扬着“游戏精神”的游戏与艺术糅合的过程中,幼儿对艺术的把握,对艺术的欣赏和创造得到了提高。因此,幼儿艺术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把游戏本身作为艺术教育内容纳入到里面来。
在我国学生心理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下,教师应对处理学生情感问题的能力亟待重视和提高。同时,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种提高情感教育能力的有效方法:情感交流方式的有效运用,情感教育过程的科学设计以及教师创造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心理危机;情感教育;方法;个案研究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书中提及:“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并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现在...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如何通过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课堂的有效参与。 新课标下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重组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0.Malley,1990),让语言(如英语)在整个认知过程中产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越喜欢某种学习活动,参与学习的效率越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提高得越快。教学效果就越好。...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若干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数量相对于教师人数急剧增加,并要确保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等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利用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的知识组织中成功实施的知识管理手段以及知识组织的管理原理对研究型大学中的课题组进行管理。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组织组织学习研究生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需要以及高等教育进步的内部需求,我国加强了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研究型大学是&ldqu...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族成员潜移默化着未成年孩子的多方面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准父母、已为人父母正确的婚姻观念、家庭观念、责任意识,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加强生活、劳动、学习、情感、意志、品德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是立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生命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是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未成年人习惯养成教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教师个体和外界力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亦可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来自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及保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背景,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探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重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笔者首先分析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根据多年经验提出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的有效措施。供相关人员借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应运而生,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机制也逐步演变发展。1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现状当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包括代表政府和公众利益的政府质量监管,建设单位及其代表建设单...
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关。文章分析了养成教育的内涵.并从五个方面探索了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及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生 养成教育 内涵 途径 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综合素质不高.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仍然常见,他们有很多弱点,如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情境构建及协作和互动完成知识的构建,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信息技术与医学临床课程的整合,利于推动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及创新型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医学教育;临床教学 面向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应该是培养集知识、能力、素质为一身的高...
应邀帮助杂志社审读稿件已有几年了,不断从各地来稿中吸收新鲜的教改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些想法。现扼要成文,旨在探究阅读教学新概念系统的组建思路。 一、建立“教学类型”的概念 北方有一种家常菜叫“大锅熬”,不管是什么菜蔬,一律投入锅中一熬了事。语文课上教那些“精读”课文,每每也惯用“大锅熬”的办法,无论鲜...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王作。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交导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回时要注重养成教育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普高热和大学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生...
影响因子:2.89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090
影响因子:1.170
影响因子:6.353
影响因子:3.440
影响因子:0.710
影响因子: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