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法判例是指宪法解释机构在具体案件中实行”先例原则”,被上级法院认为违反宪法的法律、命令等,下级法院在以后审理的案件时也将拒绝适用。宪法判例是法院在审理有关问题作出相应的判决中形成的。本文就是要在介绍宪法判例制度的同时,探究宪法判例对我国宪政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一、宪法判例的产生
判例法制度起源于英国。亨利二世统治时期的司法改革对普通法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颁布《温莎诏令》、《克拉灵顿诏令》等一系列命令,确立了陪审制,并将巡回审判制度化。法官们进行巡回审判时,在陪审团的帮助下,依据王室法令参照当地习惯来审理案件。回到伦敦的皇家威斯敏斯特教堂后,他们互相交流参照各地习惯形成的判例意见,承认彼此的判决,并约定在以后巡回审判时使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通行全国的普通法,后人习惯称之为判例法。在宪法学理论中被视为宪法判例起源的,则为1803年美国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件。在该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通过对宪法的解释确立了这样一条原则,即”所有制定成文宪法的人们都是要制定国家的根本和最高的法律,因此,一切这种的理论必定是:与宪法相抵触的立法机关法案是无效的”。①
二、宪法判例的作用
从制宪发展的历史来看,宪法判例在完善宪法制度、健全宪法规范体系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法院对宪法问题的解释、裁判构成宪法判例,一系列的宪法判例组成”活的宪法”。宪法判例可以促进宪法发展,具有阐释宪法精神、补充宪法立法、重朔宪法尊严等作用。判例是宪法新的形式,是宪法立法的延伸。例如美国的一些著名宪法判例对宪法的解释和发展的作用已超越了国界,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宪法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在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国家,由法院所作出的宪法判例最大限度地适应客观现实对宪法规范不断更新的要求,弥补不成文宪法规定的不足。如英国1670年确认的”司法独立”和1678年法官的某些豁免权等都是从判例中引申出来的。②从先例中可以确立一些与时俱进的新的规则,充分考虑到宪法的高度原则性及概括性,让先例在找不到具体法律依据的时候发挥指导作用,所以宪法判例可以让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宪法体系得到很大的完善。
大陆法系国家过去一直对宪法判例的效力存在争议,所以对宪法判例的采纳一直持谨慎的态度,但是随着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性质的宪法监督机关,面对日益增多的宪法纠纷,要想在具有高度原则性和概括性的宪法规范中找到作为裁判的直接依据,显然是不现实的。而经过法官们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而得到的判例往往能起到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事实之功效。在这一方面,适当的引鉴判例主义的灵活性原则对于擅长精确、严谨的法典模式的大陆法系不失为明智之举。
三、宪法判例的效力
宪法判例的效力,在不同国家来说是不同的,宪法判例对具体案件的当事人是有效的,即具有个别效力,但是对以后的相类似的案件来说有没有一般效力呢?各国的具体做法不同的。
在英美法系国家遵从先例的原则之下,宪法判例是宪法的主要渊源,所以宪法判例具有一般的约束力,英国存在着严格奉行”依判例主义”的观点,即以前某一案件的判决对以后同类案件具有约束力,即使后来发现以前的判决是错误的,也是如此。英国的上议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的宪法判决是有强制力的,下级法院都应该尊重,但是这绝非是强制性的,但是仍然有很大的说服力。所以在英国,严格的判例制度很可能限制法律的发展,因为随着时间的迁移,过于严格的判例可能会在个别案件的处理上产生不公正的结果,许多判例很有可能在新的案件中被认为是不合时宜。所以英国的上议院们建议,一方面修改他们目前的判例,另一方面,把上议院的裁决看成在通常的情况下是有约束力的,但当违背以前的判例是正确的时候就应抛弃以前的判例。但上议院严格地限制了这种特殊情况的使用范围,”除上议院外,本声明无意影响判例在其他地方的使用。”这就使得上诉法院一下各级法院必须遵循严格的”先例主义”③可见严格的先例规则在英国的适用是影响深远的。先例没有在严格的程序推翻或者修改之前其效力具有至高无上性。
美国的判例制度与英国有其不同之处,美国的宪法判例并非一成不变。先例并非不能改变,但应该有”明显的理由”。④所以随着社会的需要、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发展的逻辑。如为推进种族平等,1954年由沃伦担任首席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中就推翻了”普莱西诉弗格森”案所确立的”隔离但平等”的原则,裁决隔离使用教育的设施的做法本身为不等平的。作为判例法国家,美国的宪法判例具有广泛的约束力,但却不是绝对的,当某一个时期制定的宪法条款明显地违背时代的进步原则时人民有权利拒绝服从这样的判例,使之成为事实上无效的判决,同时,人民还有权利通过修改或重新制定宪法来推翻或否决这样的不公正判例。时至今日,法院运用具有法律效力的宪法判例去保护人权,推动宪政发展才是各国宪法运行之必须。
从英国和美国的宪法判例的效力来看,我们认为还是应当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同时,适当的修正不合时宜的宪法判例,来完善一国的宪法体系,对于一国宪法判例的运用不能僵硬的服从,应该审时度势,使一国的宪法体系即遵循先例,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又能明智的选择那些错误的、过时的条款失效。
四、宪法判例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宪法还没有像拥有司法审查权的国家一样进入法院的诉讼程序,法院没有运用宪法做出案件的实体裁判,所以在司法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以及公民对宪法基本权利意识提高之时,宪政、法治已是国家和社会既定目标与理想,我们需要通过宪法诉讼激活宪法文本,通过判例演绎宪法精神。判例之所以在法的适用中具有重要性,是因为它可以弥补制定法的不足。任何判例都是法官针对具体案件事实将具有模糊性和歧义性,使制定法的语言的外延和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厘清。这样,判例就为将来的法官适用制定法解决具体案件提供了帮助,至少可以减轻法官的工作负担。宪法判例在中国的重要性也渐渐被人们所普遍承认。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中,一举改变长期”虚置”宪法的态度,它开创了法院保护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基本权利之先河,首次提出以民法方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因为在齐玉玲案中依然没有使用宪法条文作为判案的根据,所以宪法判例何时能真正引入司法程序还要走过相当漫长的道路。
目前我国宪法司法化的模式可以参考美国的普通法院模式,有关宪法问题的纠纷都由普通法院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裁判当然也可以借鉴法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下成立宪法委员会裁决宪法问题,中国在其后的宪政发展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宪法司法化模式主要还取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面对体育领域对体育保险的迫切要求,体育保险业作为体育相关产业的重要分支,我国的体育保险业正在努力与国际体育保险业接轨。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我国和发达国家的体育保险业的体育政策、法规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体育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何谓体育保险 体育保险,是指体育保险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并且承担相应的体育风险的一种保险制度。体育保险不仅具有保险的一般功能特征,还有其独...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宪法财产权应有之义,是宪法自由权之基础与体现,是实现宪法生存权之保障,也是实现宪法发展权之杠杆,故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宪法意义上的必要性。 人类宪政史表明,财产权既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公民其它基本权利的先导与保障。可以说,财产权与自由权、生存权及发展权共同构成了公民基本权利的核心,是建立民主充政的巨大推动力。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财产杈的一种自然也适合上述分析,...
抢劫罪是一种常见多发罪。本论文对抢劫罪司法认定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对抢劫罪八种加重处罚情节、对携带凶器抢夺和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胁的转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其中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涉及的八种情节主要是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第二百六十九条涉及的是准抢劫犯和转化型抢劫犯类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加重构成的抢劫罪...
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对离婚、离婚后子女抚养或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由一方向人民起诉,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审理后,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调解不适用于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但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另行制作调解书。考虑到当事人进行诉讼离婚之前大都被居委会(村委会)、所在单位及其亲友调解的现实,同时也为了克服法院久调不决、片面追求调...
近年来,我国涉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案件逐渐增多,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另一方面也预示了注册会计师正逐渐成为经济纠纷中的重要角色探讨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历来是各国审计研究的重点,它不仅关系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一、造成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是措注册会计师在承办业务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
文章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法律责任范围的正确认识和界定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目的是提高人们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全面认识。近年来,上市公司的涉案事件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对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讨论越来越热烈。本文就注册会计师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内容;目前的主要症结;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律责任的规范和发展进行阐述和探讨。一、注...
我国宪法监督机制尚未被有效激活,有关机关在发现法律法规有违宪之嫌时不能及时提出审查请求,有权机关在出现违宪违法现象时也不能及时主动审查,应当结合我国现行的宪法法律和人大制度,实现我国宪法监替机制的激活,形成由司法机关提出审查请求为主要启动因素,有权机关依法主动进行审查的有效机制. 一、学者上书与自行废止法规引发的疑问2009年11月前后,上海、成都几地因为强制拆迁引发几起恶性冲突事件强烈挑动着社...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安全事故频频见诸报端,有不少官员被依法追究行政法律责任,其影响之大被媒体形容为中国掀起“问贲风暴”。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对公务员行政法律责任完善的思考,问责应当形成常态机制,而不能是运动式的追责效果.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廉政公署”制度,健全公务员行政问责机制。近年来,国内安全事故频发,受害面广,伤亡惨重。有人戏称中国人在食品...
《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建设法制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税务工作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既是对税收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也是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既对税务部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不断创新和完善税收管理方式提供了全新的视觉,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这一形势,笔者认为在依法治税工作中如何规范税收管理以及实施相应的办法,尤为重要。纵观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内容,税源管...
现行的司法鉴定人负责制,无论从司法鉴定程序、社会传统理念、司法鉴定文书出具方式、司法鉴定人的责任能力和执业保障制度、现行相关法律和规章等各方面,都是行不通的,应予改革。 司法鉴定责任制度是基础性制度.关系到司法鉴定事业体制、机制改革;关系到司法鉴定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现实权利义务;也关系到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因此,事关重大,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