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 发展 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就是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
关键词: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价值观
中国和日本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 历史 渊源,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日本在中国的文明文化影响下,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语言行为之间的差异
中国人的语言和行为比较外向、开放型。 日本人的语言和行为则比较封闭、内向型。 在日常交往中中国人说话或者回答否定问题是相对直截了当。日本人多采用含蓄的方式委婉的表达意思,很少当面拒绝别人。常常用:“ちょっと考えてみます”(让我考虑一下)。如果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通常对于这样的回答以为日本人真的是要考虑一下,其实这样的回答已经是拒绝别人。日本人在平常说话的时候会尽量避免说“あなた”(你)因为这样跟别人说话时非常没有礼貌、没有教养;但是中国人在说话中是一直把“你”字说出来。日本人特别喜欢说“はい”(是)“いいえ”(不)为的是不给对方造成冒犯、冲突的感觉。日本人由于性别、年龄、地区、职业、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所使用的场合等的不同,所使用的具体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日本人的面部表情,总是给人一种有所保留的感觉。中国人多数都会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礼仪、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论语》中很早就有“非礼莫视,非礼莫听,非礼莫动”的古训。在中国是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
而日本人之间问候是,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诚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日常使用的鞠躬(约15度,两手垂在身旁),用于一切不拘礼节的场合和各阶层的人之间。社交活动时鞠躬(30度),两手放于膝上,并且频频弯腰。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见面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通常是地位、年龄低的人先递名片。
到日本人家里作客或到公司拜访客人,要预先约定时间。敲门或者按门铃时要说“ごめんください”(主人在家吗?/我可以进来吗?)。进门后要在玄关的地方脱掉鞋子,把鞋子放好,鞋脚尖要向外摆好;并且说“お邪魔します”、“失礼します”(打搅您了)。去公司拜访的时候要说“お忙しいところを、お邪魔いたします”(在您百忙当中打搅了)。
日本人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拜访亲朋好友、出席宴会、 旅游 带回来的お土産(土特产),通常是一些很便宜的东西,礼不在厚,礼物的包装就很花心思,为的是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心意。
中国人送礼成双,喜欢2、6、8、9等数字。日本人送礼一般是奇数;通常用1、3、5、7等;日本人很忌讳“9”“く”(ku),“4”“し”(si),因为在日语中“ku”(9)与“苦”同音;“し”(4)与“死”同音。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日本人禁忌绿色,礼物忌送手帕、梳子、荷花等;探病的时候不能送带根的植物。因为日语的“ね”(根),跟“睡”同音,有卧床不起的寓意。
中国人也注重礼仪规范,在正式场合也要正装,要求并不太严格。而日本人非常注重礼仪和服装。不同的场合要求不同的服装。特别是男性,必须穿一套正规的西装。在日本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参加婚礼和葬礼的时候,男性都是穿一套的黑西装。怎样分辨才知道是参加婚礼还是葬礼呢?要从男士所佩戴的领带来区分。参加葬礼的都必须系黑色的领带;参加的婚礼的就会系一个蝴蝶结领带,或其他颜色的领带。 三、中日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 人的价值取向相对较为多元化,既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又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在日本人的思维里,工作永远的第一位的;组织永远的至高无上的;工作在日本人的社会价值取向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日本的公司或 企业 就像一个大家庭,日本人对公司公司或企业具有强烈的归属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
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在日本的公司里面,依然严格的遵守着上下级秩序,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如果年轻人想要成为经理,就必须按照等级秩序一步一步的努力,在日本基本没有一步登天的美事。日本人的升职也是要排资论辈的,并不是按照个人的能力。很多日本人只在乎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而对公司以外的人却漠不关心。这种态度可以从“うち”(内)和“そと”(外)的角度来解释。自己所属的公司为“内”,对“内”部的人做到有规矩地遵守内部秩序。而对“外”部的人却不如“内”部的人那样关系。日本人常常把外国人叫做“外人”,无论你在日本住多少年,无论你比日本人还要日本化,你永远都被称为“外人”。日本人很难接纳外国人到自己的社会中。因为担心外国人会破坏牢固建成的“内”部秩序,并因此破坏整个“内”部社会。
中国人的等级差别不大,家庭的分工不明显,中国男人去市场买菜、做饭是很平常的事情。在日本男人买菜做饭的事情是很罕见的。日本是男权社会,男性的地位比女性高,收入也比女性高(同一公司、同一职位,女性的收入要比男性低很多),很多女性只是バイト(临时工)。日本男性很少做家务,也不进厨房。日本女性把男人买菜煮饭,晚上早回家看成是没有出息的。在日本的公共 交通 工具里,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夫妻两人带着小孩,如果有人让座给小孩坐,通常是丈夫抱着小孩入坐,而妻子是站在旁边。作为中国人的我看到这种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也不思不得其解。后来跟日本人聊天的时候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得到了答案:因为日本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边赚钱很辛苦,所以让男人坐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中国和日本文化差异最明显的地方是国民性。中国幅员广阔,东西南北中文化习俗各异,人的思维差距很大。日本是单一民族、四周环海的岛国,造成了日本文化的两面性。日本人有强烈的“羞耻感”,使日本人严于律己,追求完美,不突出表现自己,喜欢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保持一团和气。失去了“罪恶感”使得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侵略罪行的淡化和掩盖。日本人宁可承受罪恶感,也不愿意忍受耻辱,更不愿意为承认 历史 而去背负“羞耻感”。这样的做法让日本人承受更大的耻辱,是日本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作为中国人不但要了解本国的文化,也要深入地了解外国的文化。才可以跟外国人有更深的交流,才能更好的国家的 经济 发展 做贡献。
当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急剧变动及当代西方思潮的涌入导致了社会思潮异常活跃。由于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国际社会,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如何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认真研究其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挑战的措施,对于提高我们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全球化 ...
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农村籍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化提升的特殊性,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所产生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从而使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刚刚起步,社区服务的定位与发展方向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立足理论、现实与西部开发的机遇,西部城市社区服务不能没有公益性,但从实际出发、从长远考虑社区服务应走向社会化、产业化。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社区建设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环境五大方面,社区服务在其中居于基础地位。这是因为社区服务发挥了基层社会保障的作用,解决的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问题。社区服...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纲要的提出,为地区公共信息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立起地区公共信息安全的联动体系,有利于提高地区信息交流,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安全畅通,不断提高各地市联合公共服务、公管管理的能力,保证珠三角地区加快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珠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经济市场化和外向化程度很高。但受当前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式发生深刻变化,区域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国家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
阐述了军队知识管理的涵义,给出了信息条件下的军队知识管理模型,对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知识管理组织策略进行了探讨。 1军队知识蕾理的涵义 1.1军队知识管理的定叉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军事领域中的知识储量越来越多。知识军事时代也同时到来。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战斗力,未来的战争是知识战争,在战争中获胜的必定是知识占优势的一方。为了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创新与实践是新世纪知识经济的灵魂,其关键在于具有工程意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生成与教育。构建理论与实践渗透型教学体系,强化教学的实践性,将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流摸式。教育面向社会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必须实现教育与市场整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知识与技能结合,培养与使用配合,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成为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适应社会人...
图书资料信息化可以盘活院系图书资料的存量,充分发挥其整体资源的作用;可以为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最快捷、最直接的图书资料服务;可以加强图书资料管理队伍的建设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0引言 图书资料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这种工具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知识和创造先进文化。“创造”是它崇高的、最终的目的。这种“创造&rd...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立足干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大坐标系中思考我国的对外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而见解独到的国家利益观。他的国家利益观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结合;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在今天,认真研究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国家利益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1989年l0月,在中...
遵循学科的本源是知识,学科团队是“知识人”的逻辑,论述了大学学科团队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学科团队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知识管理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和综合越来越突出,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科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对大学学科团队知识进行高效管理,提高学科的集成创新能力,既是知识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科团队建设的根本目的。1学科的知...
在做画刊版面时,每期一定会有一个主题,要对主题进行认真思考,确立更报道的方向,再对摄影记者拍回来的大量图片进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的编辑会认为画刊版面很难做,版面很大,图片很多、很杂乱,无从下手。其实画刊版面的编排是要有技巧的:首先不要有畏惧心理,要有一个全盘的计划,要对所有图片进行仔细察看,对图片进行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对比、筛选这个环节很重要,对图片进行分类、组合。相同内容可以删减,选...
影响因子:0.237
影响因子:1.700
影响因子:7.92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603
影响因子:1.460
影响因子:39.918
影响因子: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