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知识 经济 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个性化服务措施及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其目的在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地位。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图书馆 个性化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逐渐成为社会经济 发展 的关键性因素,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发展都要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其特点是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社会经济日益信息化,知识和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首要推动力,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通过 网络 等信息技术手段,针对个体用户需求,开展针对其用户特性的信息服务来满足用户的服务。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如何深化个性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广大图书馆用户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将对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
1.1从管理对象看由“管载体”向“管内容”过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但在不同 历史 阶段有其不同的特质。在古代 文献 典籍即为知识管理对象,如东汉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收集文献材料与文献资源而编撰的七录、七略等均属知识管理范畴。但传统图书馆从对象上看,实质上是一种整体性的、宏观性的知识管理;现在,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 现代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不仅应当提供寻找书籍的简单服务,还应有能力向用户直接提供具体的知识单元信息服务——实现对知识的增值服务。这种从管载体向管理具体知识单元的嬗变,便构成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之趋向。
1.2从管理理念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对隐性知识管理,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人现象的知识;关于 自然 规律 和原理方面的 科学 理论;关于技能和诀窍方面的知识;知道是谁知道怎么做的人力资源知识。隐性知识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随着知识创新价值的提升,隐性知识与创新之间的内在相关性逐渐引起重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通过隐性知识的表述转化成不断积累和共享的知识库,使馆员通过共享这个知识库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从而普遍地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掘信息与知识资源的能力。“提高最需要的人在最需要的时间得到其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的效率和能力”,显然,实施隐性知识的管理就必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图书馆引进知识作为检索点的信息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智力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极具生命力的产业,也是图书馆今后的努力方向,给图书馆带来的创造价值的潜力将是十分巨大的。
以一个图书馆的使用者角度来看,现在的图书馆还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经常有读者检索不到他的需求,图书馆数据还不完备,图书馆究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最好的?举个例子,若图书馆能提供经济发展所迫切急需的知识,那么就算使用者在使用图书馆时必须付费,也必定有人愿意使用。如何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成为图书馆管理者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2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与个性化服务
知识 经济 的 发展 ,要求我们对知识管理的同时,针对每个用户进行个性化服务,这是时代的选择。作为公益性机构的图书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2.1构建新的组织架构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对其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改进。传统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等级链结构,其特点是管理上突出刚性,但缺少灵活性。上下的信息沟通,依此等级链逐级传递,这种信息交流的方式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甚至阻塞。在竞争环境中,市场瞬息万变,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显然缺乏应变的速度和效率。为了保证信息交流畅通无阻,避免信息的失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并有效地实行知识管理,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柔性的、灵活的知识型组织体系——扁平型组织结构。2.2建设共享的知识文化在知识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知识的共享。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共享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的社会效益,同时使交流的双方获益。当然,共享并不排斥给予知识提供者一定程度的补偿,即要在激励系统的建设中充分体现和尊重知识的价值。但作为组织的整体来讲,这样不但每个员工的知识能不断得到更新,而且整个组织的知识水平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提高了组织的创新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随之也增强了。
2.3建立先进的信息化 网络 知识管理是在充分利用 现代 科学 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管理。对图书馆而言,一个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更加重要。因为,图书馆是知识服务的供应者,有了信息基础设施,可以加强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的建设管理,促进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图书馆的生存资本;可以加强图书馆自身知识资源的规划与提升,促进其共享、交流与利用,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这是图书馆赢得竞争优势的根本。
在上述这种知识管理的环境下,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和高效率性,给图书馆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由于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所以要求图书馆应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从图书馆来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根据图书馆用户的学科专业特点,针对学科特长及特点建设有特色的数据库。b.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对用户进行利用图书馆的培训,进行“利用 教育 ”培训,使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与用户利用图书馆检索的素质和技术得到提高。c从图书馆资源建设人手,做好采编工作标准化,为资源的利用提供前提和保障。d.建立与用户的多元化的构通方式,随时为用户提供服务。e.充分利用共享资源为用户提供利用教育的培训及服务宣传工作,向用户提供告知服务,并注意信息的反馈,及时修正我们的服务。e.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使用户在接受服务的同时有信息的安全保证。
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在用户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图书馆界必须为用户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为用户的服务中要体现出图书馆的专业性、系统性,使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满意度提高,从而体现图书馆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进而提高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定位。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纲要的提出,为地区公共信息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立起地区公共信息安全的联动体系,有利于提高地区信息交流,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安全畅通,不断提高各地市联合公共服务、公管管理的能力,保证珠三角地区加快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珠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经济市场化和外向化程度很高。但受当前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式发生深刻变化,区域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国家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
由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50多年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使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价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实践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突出双赢;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破除惟我中心论;能够促进国家关系的持续发展。 2O世纪5O年代,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已经...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执政党能否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关系到中国的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有力的政党权威,而有效的政党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执政合法性的应答。因此,笔者认为,巩固执政合法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执政党必须通过增强执政合法性基础来实现社会...
对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有不少人抱着对民主的美好憧憬,以及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迫切愿望,提出了尽快、尽量多地扩大“直接民主”的范围的主张(如尽快推行省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对此,我们应谨慎分析,吸取德国《魏玛完法》之教训,重新认识、定位直接民主。 1919年2月魏玛共和国成立,同年七月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魏玛宪法》,这一当时看来是最具民主色彩的宪法,为什么没有使魏...
韩国在电子政务项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益于政府上层对电子政务的支持,对电子政务规划清晰的责任界定和世界上最发达的通信网络结构。中国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全面,百姓与政府之间的网上沟通不顺利。有鉴于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主要采取以下策略:设定具体目标,实施政府监管;投入一定成本,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移动执法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电子政务韩国信息安全管理政府网站信...
邓小平认为,国家利益是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安全利益和外交利益等多方面的有机统一体。邓小平善于从全球的高度来分析战略态势,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人类的根本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全人类的发展中来界定中国的国家利益,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的进步、发展保持一致性。他强调,依据时代主题来确定中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主张在国际交往中要把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确定中国对...
在互联网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融入网络,使得新闻的发布和传播进入一个全民的时代。话语权、发布权已经由传统媒体垄断演变为大众的广泛参与。在这一转变中,人们对新闻的关注从官方也转移到了民间,这使得传统的纸媒体收到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但是纸媒体依然拥有自身很多的优点。 媒体(Media)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中介,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介。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
阐述图书馆知识的类型和知识转移的内涵,剖析图书馆知识转移机制的内涵、过程与方式,探讨实施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策略,以达到图书馆知识转移之效率和提升图书馆服务用户的服务策略。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机制 知识管理作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全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所追求的是提高知识转移与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行业将之引入实施应用,并成为其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最根本...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空巢”老人家庭急剧增多。家庭虽然在中国养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传统家庭模式的解体,“空巢”老人的出现与传统的养老模式形成巨大的反差,在家庭照料资源减少、社会照料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形成了老年照顾资源的断层,而新的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实行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模式有诸多的优势,现阶段要充分重...
19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赋予社会主义以全新的价值构成要素和合理的价值排列次序。20世纪伴随着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也同时出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结构的移位现象。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仍然面临着价值观重建的抉择。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义在观念上的现代转型,而且意味着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的时空延展。 在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