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养成教育十分必要,这是由大学新生存在的目标缺失、心理不适、缺乏自律、独立性差等问题决定的。要在这一群体中开展养成教育,可以采取充分利用军训教育;抓好入学教育,树立明确目标;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快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素质;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等多种有效方式。
论文关键词:大学新生;养成教育;途径探析
一
“养成教育”一词是从军事教育那里借用的,指的是对军人的纪律观念和良好作风的培养。具体地讲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青少年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它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形成的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条件。它包括德性养成、行为养成、习惯养成、心理养成、人格养成等众多内容。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它具有规范性、实践性、长期性形成的超前性和效益的滞后性等特点,具有导向功能、制约功能、认知教育功能、“深加工”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包装”功能等七大功能。它的本质是强化与内化统一于青年学生个体发展全过程的和谐教育,是他人教育指导下的自我教育。目前学界对养成教育的定位大多为中小学生,只有部分涉及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探讨。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养成教育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来说逐渐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开展养成教育就是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需求等各方面的特点出发,研究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实施养成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规范和良好的生活、学习的作风,另一方面养成教育还包括保持身心健康、积极参加创新实践等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由目前高校大一新生存在的诸多问题决定的。
二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只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这种偏颇的后果在上大学以前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未能显现出来。但当升人大学后,升学压力一旦消失,面对重压失去之后的新生活,大学新生们一时很难适应,进而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1.目标缺失
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一旦被高校录取,为之奋斗多年的目标终于实现,有相当一部分新生进入大学后便觉得万事大吉,没有及时树立新的奋斗目标。目标的缺失造成行为的放纵。他们不再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学习,而是沉迷于享受重压之后的自由。正是这种心理造成了大学新生精神的迷茫,目标的缺失使他们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致使部分新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甚至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
2.心理不适
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生道路的转折带来了心理的变化。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他们成为了时代的宠儿、竞争的胜利者,优越感达到了顶峰。但当进入英才荟萃的大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不存在了,入学时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也慢慢消失、再加上远离亲朋、只身到异地求学,人际关系处理不善等因素,部分大一学生情绪低落,出现了心理不适。这种不适既有环境改变造成的不适应心理,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的忧虑心理,又有感情不畅造成的苦闷心理,经济条件差异造成的极端心理,还有人生观、价值观的模糊不清造成的迷茫心理。
3.缺乏自律
高中3年,学生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监控下,自己可支配的时问较少,一切都已习惯于在老师、家长的安排下进行。到了大学后,课余时间增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很多,由于习惯于在别人的督促和管制下安排一切,在高校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下,一些新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能适应大学独立自主学习的模式,不能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自律意识很差,表现得很散漫,经常迟到旷课,缺席集体活动。有部分新生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时已经是有几门功课“大红灯笼高高挂”。
4.独立性差
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中学教育使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代集中全部精力在学习上,应付考试,而对其它事情了解甚少,一切都依赖于父母、老师的安排。当进入大学远离父母朋友后,面对新的生活,缺少了父母的时刻呵护,部分新生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排大学期间的空余时间,不知应该如何处理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甚至不知应该从何处人手去处理大学的学习与相对较多的社团活动之问的关系。这种独立性的缺失使大学新生很难融人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体会大学教育的真谛。
三
面对新的环境,大学新生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面对新的环境他们同样存在巨大的重塑空间。此时如果我们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就能很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并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反之,他们有可能会就此迷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新生的养成教育,错过了这一时期,今后将很难有机会对他们进行该项教育或者说很难取得此时进行该项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正如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在给新生做报告时所说:“大学的关键在大一,大一的关键在刚开学的几个月”。关键的这几个月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什么,如何对大学新生进行养成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军训教育
正如开篇所言,“养成教育”一词是从军事教育那里借用的,指的是对军人的纪律观念和良好作风的培养。而我国新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军事训练,这无疑为我们开展养成教育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实践证明,大学新生通过军事训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增强国防观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锻炼和增强他们的体质。
2.抓好入学教育,树立明确目标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其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入党启蒙教育、校史校情教育、法纪安全教育、专业成才教育、诚信感恩教育等诸多方面。通过较全面正规的入学教育,新生可以较快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大学学习方法,融人大学群体,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同时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可以说新生入学教育就是其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算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方面,在这里单独进行讨论主要是因为随着学生工作的不断开展,笔者发现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健康的心理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心理基础,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恐怕很难侈谈养成教育。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和全面认识大学生活,学生管理部门应及时邀请心理辅导专家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时安排心理老师在新生入学初对其做一次心理辅导,人学第一学期内进行一次心理普查,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与师生和谐相处。
4.加快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骨干力量,是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多数新生入学后所接触到的最主要的大学生活引导者就是辅导员,从某种程度上说,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大学新生开展养成教育效果的好坏与否。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无疑是提高辅导员素质,不断提高大学新生养成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令人欣慰的是2004年,党、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据此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鼓励和支持学生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此后,全国、各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相继召开,要求明确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确立了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努力方向,鼓励支持骨干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这就为开展高水平的大学新生养成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
5.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对大学新生的养成教育仅靠辅导员这一群体的积极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使大学新生的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自觉向高素质的大学人才靠拢。全员育人就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职工严谨的行为和良好的表率是开展养成教育的基础,要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职工,从一线教师到后勤人员,从管理干部到一般工人,都要树立育人意识,树立校园处处都育人的意识。全面育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育人思想应渗透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和学生日常生活及活动的各个方面,构建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的全方位教育网络;二是关心、爱护、培育每一个学生。此外,具体到大学新生而言,全员育人还应该包括他们的师兄师姐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龄人的示范性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程育人就是在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上都要有育人的要求和安排,渗透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其每个环节不能有缺失,包括了课堂、宿舍、食堂以及集会与活动场所等,都应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场所。作为学生生活、活动的场所,学校应明确其服务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并应强化其教育的职能。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就是建立起各方面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功能互补的育人机制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l6身教胜于言传,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就一定能够在大学新生的养成教育中取得成功。
“终身学习”大有取代“终身教育”之势。然而“终身学习”的提倡是否就是理论上的进步,从而在实践中有利于终身教育的推进呢?尤其对于教师教育来讲,是否更有利于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呢?文章认为对待“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化应做进一步的思考,在重视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更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认真探讨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带给英语教师的启发。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为主,以学生的记忆、练习为辅。但英...
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市场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取向,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设定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计划,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实践性教育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满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充分就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汉语言文学现象和文学发展规律的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历史悠久,地位...
我们民族要复兴。必玄要有健康奉健全的国民,国民要有民好的习谊,鱿必常妥t视素质教育养成教育。 1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对于我们最重要?不言而喻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10,爱情、事业、名誉、金钱等等,都是“1”后面的“00,一个数在"1”后面的“0"越多,...
本文结合浦南高速公路葫芦丘隧道出口富水、偏压、软弱围岩地段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对富水、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行连续的监控量测和动态设计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 一、概述富水、偏压、软弱围岩地段隧道处于千变万化的岩体中,所受外力不明确,至今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对外荷体系的分布和量值仍处于研究阶段,这决定了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是建立在若干假定条件下进行的,是预设计。通过将现场量测获得的有...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发展之迅速是世界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领域和人群正在涉入它的范围,高校亦不例外。如果说网络带给人的是幸运,那么高校则有幸大饱其利;如若说网络带给人的是弊端,那么高校也不能被幸免。因为它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结果,作为趋势,是任何个人不能阻挡的。但人的高级之处之一就在于可以改造自然并利用其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对于网络,高校亦应正确对待,抑制它的负面作用,而充分发挥它的...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便了企业发布信息、共享资源、对外交流和提高办事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来自外部网络的各种安全威胁。本文针对性地对系统常见安全问题提出七类主要的防范方法。 0引言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办公业务中采用Intem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一...
高等师范院校开展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推进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有着双重意义。克服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必须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高等师范院校要通过更新教学评价观念,增强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性,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发挥教学评价的综合功能以全面提高师范毕业生的质量。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从知识管理内涵和中外比较入手,明确指出构建成功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涉及组织、流程和技术等因素,并分析了系统构建的几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原则、人本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等,最后深入阐述高校知识管理系统主要部分包括高校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工作流程和综合模型,其中高校知识管理工作流程包涵了六个方面的步骤;高校知识管理综合模型包含了知识管理基础平台、知识处理过程、促进机制和知识共享与创新等部...
本文结合某小区工程项目,介绍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结构特点,从模板支撑系统、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等方面介绍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并详细地阐述了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保证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转换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有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现代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和综合用途发展,在同一竖直线上,顶部楼层布置住宅、旅馆,中部...
影响因子:2.148
影响因子:0.630
影响因子:3.818
影响因子:2.667
影响因子:0.780
影响因子:3.860
影响因子:3.949
影响因子:5.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