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以某地铁基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事故处理为例,充分说明基坑是工程的基础,直接影响临建场地内的建筑物与道路管线等构筑物的安全使用.现场应严格按图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做到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以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工程安全。
1工程概况
某地铁站位于城市主干道上,车站周围均为多层及高层建筑物。该站为地下双层车站,车站全长204m,设南北两个端头井,均为盾构到达井。车站标准段宽19.3m,端头井处断面宽23.8m。车站主体基坑全长207.2m,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的地下连续墙,标准段连续墙深27.5m,墙底进入粉砂层3.5m,基坑深度为16.2m左右,入土深度11.3m;盾构井处连续墙深31m,墙底进入粉砂层4.0m,基坑深度为18, 5m左右,入土深度12.5m。标准段和端头井基坑内分别架设为4道和5道钢管支撑。为保证基坑内无水作业,采用坑内降水,降水井设置深度:基坑底以下4.5m。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场地土类型为软弱一中硬场地土。站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人工堆积Qml ) ,第I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上组河床一河漫滩相沉积Qo'al)、第I海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中组浅海相沉积Qam) .第II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下组河床一河漫滩相沉积Qe}al)、第川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五组河床一河漫滩相沉积Q,`al )、第II海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四组滨海一潮汐带相沉积Q; mc)、第W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三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al) a
(2)水文地质特征。本场地地下水类型表层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粘性土、粉土及砂类土中。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1.5,2.1m。第II陆相层及以下的粉土、砂土层中的地下水具微承压性。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3基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案。
该站自当年8月6日开始基坑开挖施工,至9月7日基坑施工一直处于正常状态。但自9月8日一11月1日,基坑施工中发生了多次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三次:①车站主体基坑右侧小区居民楼沉降:②接地极施工时基底管涌:③北端头井基坑施工时基底管涌。
(1)车站主体基坑西侧小区居民楼沉降月9日车站主体基坑西侧 18m左右处小区居民楼6号楼沉降发生突变,沉降速率达到10.70mm/d,累计沉降为20.59mm,当天下午14点,沉降速率为12.2mm/d,累计沉降32.79mm。随后几天内,沉降不断发展,且沉降速率极不稳定,速率无常,累计差异沉降量也不断增加,接近规范允许值。业主多次组织监理、设计、施1_各方召开专题会,同时邀请部分老专家参加,进行原因分析,研究处理方案。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各方专家在居民楼沉降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上存在较大分歧,甚至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基坑西侧居民楼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是:①基坑围护设计先天不足,连续墙底座落在砂层,而砂层水有压力,连续墙设计应穿透砂层;②基坑内降水井的实际深度已达砂层,基坑降水量过大,基坑内降水可能造成坑内水体与坑外水体沟通,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小区居民楼沉降。根据其分析结果,这部分专家认为处理居民楼沉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①将基坑内降水井进行封堵,采取明排水施工;②在连续墙周边采取高压旋喷穿透砂层进行土体加固,以封堵连续墙底砂层中的地下水。但我们根据监测报告,认真地进行设计复查,认为小区居民楼沉降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开挖、架撑工序衔接不当,造成围护结构变形加大,使工程力学性质极不稳定的第I海相层(9月8日、9日挖土速度过快,钢支撑架设滞后48小时以上)产生蠕变,造成建筑物沉降加剧;②主体基坑西侧与居民楼间曾有大量堆载,大大超过堆载小于20KPa的要求;③盾构井处降水井施工质量有待提高,降水过程中水土流失现象严重:④基坑施工前曾有管线切改,回填土可能不密实。同时我们认为采用高压旋喷桩封堵由于无法确切把握其防渗效果,所以不但可能堵漏作用不明显,并且其巨大的作业压力倒可能对连续墙稳定形成威胁,有相当大的安全隐患。我们要求尽快恢复按原设计施工,整治有问题的降水井,确保出水不出砂,防止降水引起的水土流失,导致地面建筑物的沉降危险。同时在下一步施工中加强降水、开挖、支撑、监控量测等各道工序的管理力度,保证基坑的安全实施。现场虽然只是初步整治降水井,但加强了各道工序的管理力度,居民楼沉降速率得到控制,差异沉降值也有所减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接地极施工时基底管涌10月10日开始,当地连续降雨近50小时,为50年一遇的大暴雨,10月12日,在施工6m长的接地极时,由于钻孔穿透粘性隔水层,进入砂层,导致基底发生了涌水、涌砂现象,24小时内约冒出20m左右泥砂,导致离该段基坑较近的小区5,6号楼沉降较大,沉降速率每小时接近1 mm,累计最大沉降值达到10cm,情况十分危急。我们通过组织地质、基坑方面专家进行讨论,对地质勘察及基坑设计进行复查,并对发生管涌部位提出如下处理方案:①发生管涌部位,首先应堆土约2m反压,然后进行基底注浆加固,在加固体达到强度后,才能开挖基底剩余土体;②在本区段内发生管涌处垫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筋采用钢筋网片,在地面分块成型后,吊入基底,其余仍维持原设计不变;③在管涌发生处基坑、垫层及底板施工时,与其相邻北侧的基坑严禁开挖,以保证该段基坑的稳定。同时继续要求从基坑开挖、支撑预加轴力、基底垫层施工、基坑降水及监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管理,保正安全。按照我们的施工建议及处理方案,现场经过24小时奋战,成功地将这次管涌封堵。
(3)北端头井基坑施工时基底管涌。10月18日,北端头井基坑挖至基底,在进行垫层施工时,连续墙接缝处出现小量涌水,施工单位认为坑内涌水是由于连续墙接缝漏水或者地下水通过地下连续墙绕流发生涌水,采取注浆进行封堵,在连续墙外侧钻孔过程中,由于钻孔深度达到30.5m,将粘性隔水层穿透,使坑外与坑内地下水连通,导致基坑内突然涌水,水头高达1.0m左右,北端头井基坑积水立刻满槽,均为黄色泥水。现场回填大量片石和石子,不见效果。10月20日,管涌处涌水量没有减小,墙体背后钻孔11个进行注浆,均未见效果。为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对基坑进行了回填。我们通过对监测数据、现场清况及补充勘察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该站基坑原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安全的,勘察资料是准确的。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将原设计的降水井进行了封堵,导致基底水压过大,引起基坑内出水冒砂,所以下一步应严格按以下几个方面恢复施工:①尽快恢复降水井,如基坑内恢复有困难,则在基坑外施工减压井,以便降低基底水压,保证基底稳定。但基坑内应采取严格措施进行排水,避免基底浸泡;②应严格保证减压井施工质量,确保减压不降水,出水不出砂;③同时降水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监控量测,确保工程安全。按以上三点要求实施后,基坑施工相当顺利,周围建筑物及地表沉降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目前该站主体结构早己顺利完工。
3处理后的思考
(1)该站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是安全可靠的。该基坑围护结构设计采用国内通用的《深基坑支挡结构分析计算软件》模拟施工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开挖期间连续墙作为支挡结构,承受全部的水土压力和施工荷载。采用有限元法,根据施工过程将结构受力、变形过程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阶段,并考虑各阶段结构受力及变位的继承性。坑底以上按主动土压力三角形分布,坑底以下土压力按矩形分布,用水平弹簧模拟坑底地层对围护结构的约束作用,对连续墙长度及嵌固深度、连续墙内力及位移、支撑的内力及稳定、基坑稳定性等进行检算。计算过程中选择最不利土层结构及最不利地下水位,验算了基坑整体稳定性、坑底抗隆起、抗倾覆、抗管涌等,安全系数全部满足要求,并且也是经济合理的。主管部门对该站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作了审查,对围护结构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2)实践证明,我们针对该基坑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的原因分析及提出的处理方案是正确的、合理的、有效的、可行的。
(3)对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思考。通过该基坑的问题可以看到,水是诱发事故的源头。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与施工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深基坊拍勺施工中,坑内井点降水是必要的。坑内井点降水一方面可以保证在无水条件下,基坑开挖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保证基坑安全的重要措施,坑内土体通过降水后固结,能够更好地提供抗力,保证基坑开挖的安全;②坑内降水井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防止泥砂流失,如发现水色有问题应及时寻找问题的根源;③施工期间应分层设置水位观察孔,对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监控。当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变形速率或变形量超过警戒值时,及时与监理、设计、业主沟通,采取措施,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健)提高连续墙的质量,尤其应确保连续墙接缝防水效果;⑤设计与施工中要充分注意基坑开挖与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形及其对围护结构、邻近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影响;⑥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及时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以防止基底的管涌和隆起等。
总之,通过对该基坑事件的总结分析,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为深基坑设计和施工积累经验,既可促进基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减少工程损失,保证工程进度。
法制教育是适应我国践行法制社会,建立法律体系的根本保障。它有效地推广了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保障了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发展。本文以中职生法制教育为背景,分析指出了当前法制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1法制教育与社会联系不紧密 我们知道,任何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之上的。对于法律来说,其理论知识的价值正是体现与实践之上。与社会实际不相符或者说脱离社会的法制教育必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已倍受关注。本文提出并实施的高校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方案以确保高校教育教师信息化为前提;构建高师学生信息素养体系结构为基础;加强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关键;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营造校园‘信息技术’文化氛围为核心,收到良好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个人信息技术素质水平高低,已倍...
“三段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多种思堆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紧抓课前的预习自学、优化课堂教学和加强实践环节这三个阶段,从而达到今人满忿的预期教学效果。 《工厂供电》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工厂供电是指电能供应和分配的问题。电能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工业生产应用电能、实现电气化以后,就能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
通过区域环境现状分析,以及对规划主要内容和目标评述,认为西北诸河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实施将给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和水环境等方面带来长期的、深远的有利影响,局部、暂时的不利影响是可以控制的,并针对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减免措施,即:优化水资源工程建设设计方案,合理选址选线,使大部分不可逆影响得以弱化或减免;加强对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重要城市河段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监测,切实掌握其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建构主义的提出与建立对指导学习过程的研究和促进教学改革的进行具有普遍意义。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有独特的优势。 论文关键词:高科技时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 1问题的背景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是知识社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表明,教育现代...
当代大学生就业主要是通过就业市场来实现,然而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大市场的一部分,其运行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同时也具有与其他劳动力市场不同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 广义上的(就业市场)己称劳动力市场,它通过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市场组织者的有序管理,政府的宏观调控,承载着对全社会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
从十七大报告对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出发,介绍了大学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讨了图书馆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应采取的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指导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文献。报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摆上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成为建设和...
海河流域现有综合规划是1986年编制的,已经难以适应现今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站在新的制高点上进行修编。结合流域当今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阐述了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指出了规划修编工作围绕流域发展与管理应关注的主要内容。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水利经过了3次全面规划和4次大规模?台理,有力地支撑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近...
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今年以来,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5.5%.工业“三皮”缩合利用产值为1985年的14.6倍。但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依然明显,我国姻铁、电力、水泥子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20%左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以上。 根据国家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本文通过对当前政务网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在政务网建设当中应遵循的安全原则,并就存在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论文关键字:政务网;安全;原则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政务网的不断发展,政务网络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进政务职能转变,提升政府竞争能力,拓宽民主参与渠道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电子政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与政务网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日显突出。据同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
影响因子:3.966
影响因子:2.040
影响因子:8.00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885
影响因子:1.79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