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在游行示威或者其他群体性事件中,如果警方或应对得当,参与者会自发维持群体的正常秩序,防范骚乱的产生。不要憎恶群体性事件中的参与者,因为他们可能让认识到坐在办公室里所不曾接触到的真相。2009年4月,在英国召开了G20伦敦峰会。在会议召开前夕,一部分民众聚集在伦敦大街上游行示威。由于参加会议的是多国政要,警方如临大敌。游行示威中难免发生纠纷,英国警方的策略是将所有抗议群众都聚集在邻近英格兰银行的一小块区域之中。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茶壶式”管理方法。
不应对群体采取敌对态度
自从经济危机到来之后,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民众都有一种危机感。在危机感的驱使下,游行示威甚至暴乱的群体性事件较以往有多发的态势。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欧美国家,警方都奉行“聚众生事的民众如同洪水猛兽”这一理念。这也通常被当作控制群众的措施和驱散群众行动的根据。
然而,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拥挤的人群更多的是同心协力共渡难关,而不是惊慌失措地只顾自己逃命。对群众采取“茶壶式”管理方法等于火上浇油,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会导致动乱的爆发。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家斯提芬?里切尔说:“在许多情况下,通过群体聚集表达看法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群体里的每个人不但不会倾向于丧失理性和暴力的行为,反而会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个性蜕变,驱使他们为自己和周围所有的人的最高利益而行动。越是在危险和紧急关头,这种个性蜕变越是强烈。里切尔说:“把群体看作是疯狂暴徒的聚集体,只是某些人荒诞的想法,绝对是错误的。”有人说,毫无疑问,当成为群体性事件中的一分子时,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做出通常自己所憎恶的令人惊骇的事情来。他们列举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刺激了暴力发生的例子。同样,那些喜欢滋事生非的人会借口是群众的意愿而兴风作浪把水搅浑,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他人影响也很容易误入歧途。
其实,群体性事件演化成暴乱是特别罕见的,我们不应该以个别案例来夸大和渲染所有群体性事件的危害性。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灾难研究中心的特里希亚樀瓦腾多夫认为,在拥挤的群众紧急事件中,恐慌情绪的广泛传播也是很少见的,仅仅会发生在特殊情况下,如逃出的通道开始堵死。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当多数人们互不相识时,人们最终的行为举止明显是理智的。
人们在群体性事件中会互助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约翰樀德鲁里等人研究了近年来11起灾难性或接近于灾难性的群体性事件。比如,在1989年英国谢菲尔德市西尔斯堡体育场,个别足球迷情绪失控而出现暴力行为,警方立即采取令旁观者反感的过度严厉的打压措施,结果引发球迷和警方大规模对峙,全场秩序顿时失控,造成了96名球迷因拥挤践踏死亡。
在每一个灾难性群体事件发生之后,受到访问的人大都回想起当时有一种与周围的人团结一致的强烈感觉,结果他们才得以逃生。当时人们尽量做到严守秩序、彬彬有礼、团结互助,而绝不是与人相争或敌对。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不是这样的互助合作,在这些灾难事件中肯定会死伤更多的人,人民大众的承受能力比预料的要大得多。
研究人员正试图掌握这种将千百万个人凝聚成一个整体的心理过程。德鲁里等人认为,在群体性事件中,一般人都会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的其他人同舟共济,同呼吸共命运,这样就会迫使自己与大家融为一体,并肩奋斗。人们相互信任,同心同德,共同对付“不利的因素”——大火或警察。当群体的每个成员分担共同的社会身份时,群体就会从仅仅物质上的实体变成精神上的团结一致。
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科学方法是疏导
警方和应该从群体性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汲取到什么经验呢?其实就是中国的古老治水方法:“洪水宜疏不宜堵”。对付群体性事件,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当前管理群体性事件的方法。目前警方全都注重于控制与自我控制,其作用可能恰恰相反。警方往往主观地认为聚众必然闹事,人们只要聚集成群,就会胡作非为,从而导致暴行与动乱,因此就这样想当然地以高压对待群众。而警方的镇压只会引起群众的团结奋起,共同反抗外来的威胁。
不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人员也认为,将群众围困在一个小圈子里的“茶壶式”管制并不是个好办法。斯托特说,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镇压,只会使群众产生抵触心理,反而容易导致暴力。在足球比赛中警方低姿态的管理,能够显著地减少成群球迷的挑衅性行为。如果任随他们去的话,他们反而会自行组织起来维持球场秩序。同样,在游行示威或者其他群体性事件中,如果警方或应对得当,参与者会自发维持群体的正常秩序,防范骚乱的产生。
在处理紧急情况时也需注意,在恐怖袭击和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往往群体内部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来。企图干预人群以避免造成恐慌,如限制大家行动,这反而会令大家更加惊慌。关键在于要尽可能把实情告知大家,群众会明智地采取行动的。信息不透明的恶果是大家都成了“无头苍蝇”,越多的人想独自行动,就会造成竞争和破坏行为,大家逃生的机遇也就愈低。这种情况的实例是1985年8月的一场空难。英国一架空中旅游飞机在曼彻斯特机场跑道上突然起火,机长和乘务人员没有及时安抚乘客并告知实情,导致乘客都想逃离不确定的险境。乱成一团的乘客降低了群体逃生的概率,大家在出口挤成一团,结果55名乘客丧生。事后的调查表明,如果信息透明,乘客就会团结一致,按顺序逃离机舱,死亡率也会大大降低。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越来越井然有序的群体性聚会可让警方和认识到,大多数群体性事件其实不是的对立面,他们只是想有一个合理表达自己意愿的方式。如果对群体性事件正确引导,群体性事件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要憎恶群体性事件中的参与者,因为他们可能让认识到坐在办公室里所不曾接触到的真相。
目前学者对土地征收的性质存在分歧,大多数学者认为土地征收是行政行为,另有少数学者认为土地征收是民事行为。这两种观点都没有科学地解释土地征收的性质。其实,土地征收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除了包括行政行为和民事行为之外,还包括宪法行为和经济法行为。宪法行为和经济法行为受到忽视的原因在于这四种行为的显现程度不同,行政行为最高,民事行为次之,宪法行为又次之,经济法行为最低。目前学者对土地征收的性质存在争议,大...
高度法制化是香港价格管理的一大特点。香港并没有系统综合性以成文法形式出现的价格法,对于各类价格行为的规范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之中,不仅繁多,而且齐全。任何价格和收费行为,都可以找到法律的依据,并受到法律的监督。本文研究了香港价格法规的特点,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及其程序。 价格体制是指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格形成、运行和调控管理的制度。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奉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最大限度的...
小产权房是一种事实上的称呼,难以对其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尽管对小产权房流转的法律效力存在争议,在现行体制下其事实上无效却是不争的事实。主张严格限制小产权房流转的理由虽言之凿凿,却难以经得起推敲。限制小产权房流转阻碍了社会发展,理应改变。引言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受困于城市高房价的市民选择购买农村集体土地上的住房,小产权房渐成民众关注的焦点,围绕小产权房流转的论争日趋激烈。政府、学界、房地产从业者、...
摘要:目前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监督体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行政权。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有其独特优势,平衡了相关各方关系,西方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构建司法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制度,要从宪政角度提高司法机关的地位实现司法的真正独立,明确司法审查的权限和效力,完善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管辖、起诉和审理方式。 关键词:抽象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 制度构建 抽象行政行为是基于以行为的适用范围为标准...
制订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应符合宪法,因此对宪法文本中的教育关系规范进行分析厘清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明确宪法所勾勒出的教育关系图,可以发现宪法文本中不够确定的教育关系内容。 宪法是法律的制定基础和依据,在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时,必须再次强调这一法治基础。我国宪法文本中直接明确教育关系的规范有八条,调整教育关系的其他规范有两条,它们是我国教...
我国加入WTO,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推进会计的国际协调应当是进行会计法律制度改革的主旋律。而加强会计法律制度及其体系建设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全球化决定了我国的改革必须借鉴西方国家会计法律制度,从而确定我国会计改革的历史进程。本文对会计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的美国、法国、日本的会计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旨在为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建立...
生态功能区补偿法律制度是落实我国主体功能区布局战略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内容虽已比较系统丰富,但在补偿主体制度、补偿标准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等方面还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生态补偿的主体,优化生态补偿的标准,健全生态补偿监督管理制度。 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七大都提出在我国建立主体功能区布局的战略构想,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其中,限制开发...
公民权和人权是两个涌义相近、内容交又的不同概念,文章通过对公民权和人权关系的论述,将其关系的重点落脚于权利的本质属性—自由、平等、正义上,进一步选取知情权浅谈知情权入宪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以完善我国会民权和人权。1公民权与人权的关系我国现行宪法的第二章共24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条款,明确地将人权写入...
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对离婚、离婚后子女抚养或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由一方向人民起诉,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审理后,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调解不适用于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但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另行制作调解书。考虑到当事人进行诉讼离婚之前大都被居委会(村委会)、所在单位及其亲友调解的现实,同时也为了克服法院久调不决、片面追求调...
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直接的法律后果就是承担违约责任。全面研究中国违约责任的分类、内容和形式。有利于促进合同的履行和弥补违约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违约责任制度作为保障债权实现及债务履行的重要措施,在合同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 违约责任的概念及其特点违约责任即违反了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照...
影响因子:2.57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4.199
影响因子:0.6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720
影响因子: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