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商直接投资被普遍认为是对发展中国家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利用外资方式,外商直接投资是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一揽子要素于一身的有机体。
改革开放近3O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已在广东省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有力的促进了广东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贡献不仅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带进了广东省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这个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外资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广东省F0I和产业结构概况
1.广东省FDI和产业结构的历史与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广东的各项建设事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刚刚展开,外商对国内投资顾虑较多,所以投资数额较小。八十年代后期,投资环境有了改善,在外资的引进上,广东提出了“调结构、上水平、重质量、求效益”的方针,把利用外资与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机地结合起来。九十年代经过前期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的重要谈话,使得外商对广东的投资信心十足,广东由此进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增长最快、最活跃的时期,外资来源也由以港澳台地区为主逐步走向多元化,且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升级明显。2001年中国的成功入世,使广东逐渐摆脱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利用外资得到了恢复性的增长,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但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广东的外商直接投资倍受冲击,合同外资额及实际利用外资额都出现了缩减。但广东各级和广大企业对此都表现了积极乐观应对的态度,主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经济调整升级,已成为当前广东各级、广大企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下面的表1反映了改革开放近10年以来广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情况。
根据表中的数据,从签订项目个数、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三个面来比较,可以得出: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签订项目数、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相比1997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果再加上统计口径的缩减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幅度比以上数据偏高。
2.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分布特点
九十年代以来广东省FDI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下面的表2反映了九十年代以来广东省FDI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九十年代以来广东省FDI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第一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比重很小。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期间,广东省第一产业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24亿美元,占同时期广东省实际利用FDI总额的1.18%;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第一产业方面,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涉及该产业本身就少;由于第一产业开发投资大,产品生产周期长,可控性较低,风险较大,外资投资意愿较低。
(2)第二产业实际利用FDI占主导地位。1997年至2007年期间广东省第二产业每年所占的比重都在60%以上,最高达到86.4%。但是,从不同时间段的所占的比重来看,从1999年占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6.4%下降到2007年的63.66%,显示出广东省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逐时期下降,主要是因为广东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FDI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
(3)第三产业实际利用FDI比重不断提高。1997年至2007年期间广东省第三产业从年平均增速来看,年平均增速为186.14%,增长速度占三大产业增长速度之首。但是,从所占广东省实际利用FDI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还相对较小,特别是当前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还有待加强对FDI对第三产业倾斜的引导力度。
3.FDI在三大产业内部的分布情况分析
上表中,农、林、牧、渔业构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其它都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这样我们还可以看出FDI在三大产业内部的分布概况。
FDI从第二产业颁的主要特点有:(1)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从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内部的分布来看(表2~4),制造业的比重很高,其它三个行业的投资比重较低。在2004年到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中,制造业的平均比重占到了92.7%7,采掘业、煤电水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分别只有0.56%,5.1%和1.34%。(2)FDI主要流向轻工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及技术密集型的电子行业,形成了广东省整个工业“轻型外向”的发展格局,其特点有:轻工业的FDI比重高于重工业;加工工业的比重很高,原料工业的比重较小;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大于一般加工工业。以2006年为例,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中,轻工业的投资比重占56.%8,重工业的投资比重为43.2%;其中原料工业的比重为10.8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所占FDI比重为59.03%,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比重为28.22%。
(二)广东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广东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为辅。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二、三产业在调整中快速增长。最近的这几年来,广东的产业结构也一直沿着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递减,二、三产业比重在稳定中保持上升这样的趋势在优化调整当中,尽管如此,从现实情况来看,广东省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些较大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按照国际经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先由“一二三”模式(前工业社会,金字塔型),经过“二一三”模式(工业化初期,橄榄型)和“二三一”模式(工业化中期,橄榄型),转变为“三二一”模式(工业化后期,倒金字塔型)。2006年广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077元,超过人均3500美元的水平。按照工业化的阶段划分标准,广东的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处于工业化发展后期,这个阶段是第二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支配地位。从目前广东的产业结构来看,广东产业结构比重还是“二三一”,还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期,这显然与广东的经济发展不太适应。
2.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总体上看,广东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在广东工业中的比重已居于主导地位。但省内各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上仍有较大的差距。珠三角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O.92%,第一产业仅为2.76%,其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化成熟期的典型特点。非珠三角的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仍是较高的,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分别为12.67%、23.96%和26.74%;而西翼地带和山区地带第二产业的比重仅分别为40.50%和38.91%,仍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
3.广东利用FDI产业结构不合理
与长三角、京津塘等地区相比,虽然广东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时间较早,但广东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以制造业、加工等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的第二产业领域为主,相比之下,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信息产业等附加值高的产业较少。但是,广东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在短期内又难以改变。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广东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仍以增长效应为主导,投资质量不高。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本文在对外直接投资优化投资国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真实数据,对广东省的产业结构演进态势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对外直接投资是优化广东省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和有效的途径。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正是通过各产业之间不同的分布比例和不同的贡献度,促进了广东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升级。
2.政策建议
通过前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我们知道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在第三章的分析也提到了广东目前产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发生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笔者对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利用FDI有一些粗浅想法,表述如下:
(1)完善投资环境,实施更为开放的产业政策。完善投资环境:的角色应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为外资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出台相关经济法规,使外商投资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外商投资审批手续进一步简化,收费透明化,减少不必要的收费;加强治安管理,改善法治环境;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规划,从有利于提升广东经济竞争力出发,进一步制定提升利用外资质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的政策导向。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国有企业改组等。引导和鼓励跨国公司在广东投资龙头项目、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吸引更多大型外资企业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培训基地和采购中心。促进省内资本与外资联合,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扩大跨国公司在广东的投资。
(3)积极开拓新的引资途径,多种形式利用外资。广东利用外资一直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在吸引外商投资多元化方面有待加强,今后要在继续坚持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基础上,推进跨国并购,境外融资、风险投资等形式,鼓励外资通过并购、参股、股权置换等形式进行投资,同时通过培育新型的生产要素,改善产业结构模式,使现有的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利用和提升。
总的来说,金融危机会推迟国际产业向广东转移的进程,但转移的趋势是存在的,危机过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产业将会一步步,分步骤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是符合产业链发展趋势和产品生命周期规律的。因此广东要提前做好承接下一轮产业转移的准备,化危为机。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所说“这场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之机,而且是重大之机,同时也是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质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良好时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愈益增强。建立与完善中国税法学,从法律角度对税收活动进行系统研究已成为规范税收制度、完善税法体系、实现依法治税的客观要求。通过对国内外税法学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借鉴,科学界定税法学属性,明确税法学与经济法学、财政学、税收学、会计学等学科的关系,阐明税法学的经济分析法与价值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等...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历史及自身制度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累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管理业务的核心。因此,构造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适时进行调整和创新,是银行提高其竟争能力的关健,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一)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商业化程度不高,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仍很多,商业银行...
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问题是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对区域创新系统和知识共享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区域创新系统内主体要素之间的知识共享能力作为切入点,对区域创新系统主体要素之间的知识共享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为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
我国从上世纪8O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这是建筑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基础上,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使建筑主体各方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建筑市场发育尚不规范,各方市场主体竞争激烈,工程招标投标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违背了这一体制的基本原则。本文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原因方面分...
现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多样性风险要求全面的风险管理,全面的风险管理则要求全面的成本管理,其核心和灵魂是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本文介绍了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相应的管理手段,着重分析了风险管理职能在两种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定价机制中的实现,给出了几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指出了完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的方向。 风险管理要求我们的成本管理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全面成本管理适应了这种要求。战略成本控制是全面...
本文主要研究作为具有最广泛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手段之一的电视传播与地方经济的关系,分析了永州市电视传播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的现状.并提出了强化电视传播,促进永州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力图使电视传播能在永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更好的良性作用。 电视作为四大传统媒体之首,在大众传播方面的霸主地位不容动摇,占有最大的受众规模。2006年中国内地年龄在4岁及以上的电视观众规模达到l1亿9900万人,占全国4...
近年来.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涉及诉讼案件的日益上升,职业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归责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定归责的原则。本文在分析国外及港台地区普遍存在的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实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归责的基本思路。对法律责任的归结称归责.它是指对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确认、追...
不正当竞争是市场经济竞争的产物,其存在具有极大危害性。《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减少、杜绝其危害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社会实践,分析了我国目前社会上的不正当竞争新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新趋势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实施已十余年,十余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走向成熟,新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在不正当竞争的控制与反控制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一些具有新特点,而现行法律又未明...
随着软件行业特别是软件外包行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如何保证自身的信息安全成了摆在软件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软件企业现有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采用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系统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着重阐述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软件行业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软件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软件外包行业和IT行业的发展,软件企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在自身业务发展壮大的同时,软件...
美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最自由,管理最严格,与其高效、实用的证券监管体制密不可分。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中美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中找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与美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主要差距,并探索到对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一些改进方法。 一、美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 美国的证券市场监管是以政府为监管的主导力量,通过实施法律法规来实现对全国证券市场的集中统...
影响因子:1.903
影响因子:4.39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4.65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7.035
影响因子:3.640
影响因子: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