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对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应采取:1、传授式;2、交互式;3、协作学习式;4、任务驱动式;5、问题研究式。新教学模式的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网络资源的利用;2、学习情景的创设;3、评价体系的改革。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成为推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域后,引发了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转变,并进一步推动了教学的改革。
一、网络环境下新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的理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者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二、网络环境下新教学模式的探讨
1、传授式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可以将大量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及时输入到服务器和数据库中,供全体学生查询和访问。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依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解答学生疑问难题并能对学生作形成性评价的应答与评测系统。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加深学习印象。
2、交互式
交互式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利用网络传递信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便是交互性,它使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同时还是发送者、说话者,不仅是事后的说话者,还是适时的说话者,从而适应了新课程的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协作学习式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生针对同一个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在这种情景下,学生由于特定的学习目的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它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协作,既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所设置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又要在解决同一学习问题肘彼此交互与合作,以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辩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4、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教学的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任务,学生通过对具体任务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目标。
在网络课堂上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很容易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能很好地发挥好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的作用,过去的满堂灌一下子就不存在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问题研究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所谓问题研究模式一般是针对学生非结构化的思想、观点的形成,引导学生去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通过网络课堂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还可以设立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对他们进行启发和提示。问题研究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突出在研究中学习的过程。由于这种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网络环境下新教学模式的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网络资源的利用
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电子邮件、信息发布、教学课件等多种手段,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建立网上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实验、网上题库、网上考试等,使其贯穿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各个环节,围绕促进教学来进行,维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教学服务。
2、学习情景的创设
创设相应的学习情景,利用各种资源对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帮助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习内容、空间,丰富想象力、创造力。
3、评价体系的改革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网络教学以其厂博的学习资源,开放的学习环境,真实的学习情境,完善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等特有的优势为改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由过去以记忆为中心的考试,转变为以创造性及问题意识为中心的评价;由过去那种以书面考试为主要评价的单一方式,转变为以观察法为重点,采取多样化,提倡创新的评价方法;要以过程评价为主,考试评价为辅,并且在评价中不断指导学生校正学习方向和方法,引导、刺激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以求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针对特定教学任务而实施的教学范型,我们应该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追求教育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纸质外文期刊订购的调整策略。 高校图书馆订购的外文期刊绝大多数属于科技类期刊,对于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着非常大的支撑作用,特别对于研究型重点大学而言,外刊的齐备程度几乎是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图书馆关注的唯一重点,图书馆年度经费中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外刊的订购上。然而在外刊价格逐年上涨的形势下,图书馆有限的年度经费很难维持外刊订购的连续性,外刊订购品种只能一减再减。虽然...
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分析是提高软件质量的基础也是决定一个软件项目成败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在需求分析研究中探索出的一些有效措施。 众观国内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除远不如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外,与人均GDP不及我国的印度相比也相距甚远,软件业的劣势正严重制约着我国IT业的发展。我国软件业的劣势表现在自主开发的成熟软件不多,而开发的大量软件工程项目(如ERP等)存在缺陷或完全开发失败。目前,国家正在加...
当前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课程,然而由于部分院校还没有来得及建立相关的专业实验室,而正常的教学工作用机又不允许安装实验演示需要的环境和软件,只能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目标。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通过采用虚拟机技术,在一台实体的计算机上,安装任意台的虚拟机,模拟真实网络服务环境,解决了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备课、教学演示中对于特殊网络环境的要求问...
教学效果的好坏受到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学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要想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应掌握表情、语言、情绪、距离等几种心理效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尽职尽责的教,学生尽心尽力的学,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和谐统一,不仅能使教师有一种成就感,而且能使之身心愉悦;反之,却会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两堂课也许很容...
分析了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应用与发展存在的安全风险,安全防护方案、安全肪护技术手段及在网络安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对信息安全的解决方繁从技术和管理2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保证电力实时运行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的有关措施,同时以朝阳供电公司为例,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 论文关键词:电力;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技术手段 1电力信息化应用和发展 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硬件环境已...
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受教学方法的约束,制约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融会贯通与应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采用“实例建构协作”式教学方法,利用建构实例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本专业...
基于对像马鞍山技师学院这样的职业教育学校的了解和思考,以期能在高等院校教学的同时,对类似的学校的教育方式做一探索,以不同的思想对职业教育进行一些研究,以获得教育思维的丰富和发展。 笔者在安徽工业大学工程实践中心的工作之余,从O7年至今,利用休息时间,到马鞍山技师学院给07机修和焊工专业两班教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 在短短的时间内,出于高校的授课模式和方法的积累过程,又提炼了新的不同的思维...
以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中开展内容多、涉及面广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怎样弥合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差异等问题为主要目的,分析当前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和教学现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和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问题。一、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必要性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我国中小学逐步开设了‘...
近年来外语教学改革中盛行的交际法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与之相适应,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传统的单一型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多层次性。文章基于交际法理论,对交际法课堂活动中教师的多重角色进行了探讨。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大力呼吁真实写作。因此,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达到真实写作的目的,对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实际可行,又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可以这样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语文,哪里就有生活。叶圣陶先生说:&ldquo...
影响因子:3.68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7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500
影响因子:0.836
影响因子:32.480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