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陶瓷艺术有着鲜明的现代艺术特征,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它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现代文化的精本文从现代陶艺材质的运用及发展、个性与内涵、形式美追求、多元化创作风格这四个方面谈论了从传统中求变、求新的中国现代陶瓷艺。
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广博深厚而绚烂多彩的陶瓷文化,并对其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产生如此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我们有质朴纯净而蕴涵勃勃生机的原始陶器,古朴而沉稳的魏晋青瓷,富贵雍容而清雅俊秀的唐宋瓷器,温文尔雅而精美绝伦的明清青花,等等。回首中国陶瓷工艺及陶瓷艺术的发展史,仿佛能感悟到历史的厚重与悠远。今天,陶瓷艺术又被置入到一个新的历史环境中,并逐渐赋予其新的涵义和气象。
在世界性的现代艺术运动的推动下,现代陶艺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陶艺分道扬镰的发展态势。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鲜明的现代艺术特征。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现代陶艺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的现代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突破了传统陶艺守成趋同的表现模式,以新材料、新手法、新观念不断开拓新的创作理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人化、风格化的艺术特色。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它所体现的是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其综合性的表现能力和审美取向,早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视觉和造型习惯,而更多表现的是陶瓷语言与人的精神关系。现代陶艺有效地拓宽了陶瓷艺术创造领域,使其艺术流派和造型手段更趋丰富多彩。
一、现代陶瓷材质的运用及发展
在陶瓷艺术作品中,材料的运用可谓至关重要,可以直接感受作品的力度及内在结构的审美空间。从传统材料中可以看出:青花、粉彩、古彩等传统装饰,形成了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特有的面貌,决定了其题材风格的独特性,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变迁,用自身的语言范式带给世人长久的喜爱与眷顾。
在现代陶艺的制作中,原料的取材是不拘一格的。与多种材料的结合、并用、渗透,产生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使现代陶艺既有丰富的表现性又有充分的协调性,表面装饰和空间处理也登上一个更高的层次。现代陶艺注重质地性能,不讲究是粗糙还是精细的原料,取材也不再仅限于瓷泥和陶泥,而是有意突破传统陶艺原料的使用范围,利用泥料的不同特性,发挥各种材质的潜在美感,只要能经窑烧的泥、沙等材料都可用来为之服务。如张尧陶艺((生命的颂歌系列))《图1),胚质厚重,色彩质朴,造型与纹饰抽象、率性,并充分保留泥沙质地的自然属性,予以完美呈现,古朴、纯正、雄浑。试想当人们面对压力日增的现代生活时,看到它,自会油然而生“宁静的狂欢”而身心怡然。作者对陶艺材质的性、韵拿捏得非常精到,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创新。特别是他洗练精纯的艺术语言,活泛又准确的传达出作品的意蕴。
再看他的作品《碗一一一个民族的脊梁》(图2)这些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碗造型,在张尧的手上成为一个个鲜活的载体,时而是梦幻般的小夜曲,时而是激烈奔放的交响乐章。那些硕大的碗造型,简洁而充满个性变化,线形的伸张和压缩渗透出一种活力。不同的材质产生的不同颜色和质地使作品变化丰富,展示了文化艺术与自然的交融。张尧的作品说明,现代陶艺实际上就是返朴求新的结果。自然、朴实的陶艺品,通过对泥土和火的深刻理解,赋予艺术情感恰如其分的表现,讴歌永恒不变的大自然和生命的美好,带给观者自然真实的感觉,也应和了现代人以充沛的心性去体味、感受生命价值和人生过程的要求。
二、现代陶艺的个性与内涵
现代陶艺创作,特别强调主体精神的自由与个性。陶瓷艺术个性的培养与形成,同其它艺术一样,都有个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文化知识和才能的积累,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的积累,以及娴熟而全面的技艺的积累。
生活经验是艺术家获得素材和领会技法的摸索过程,是陶瓷艺术创作的基础。一位真正的陶瓷艺术家,无一不是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现代陶艺家在更加注重个体经验和个人风格树立的同时,又开始更多地考虑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更加关注人性和心理的问题,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现代陶艺家们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把精神与语言统一起来,从内在精神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张尧的作品《青山绿水系列·极顶之云》(图3),在借鉴传统水墨画意味的基础上,恰切地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作品洋溢着一股清新而灵秀的气息,使人领略到一种恬静而温馨的美。作者惯用的卵的变形造型,在此显得更为简洁、挺拔、秀美而大方。作品不仅显示了作者作为陶艺家应具备的基本功力,可嘉的是制作工艺的精致,彩绘用笔率意豪迈,而制器和处理则十分认真,工艺到位,典雅、闲静。作品最耐人寻味的是其别具一格的彩绘,特有的釉下点彩表现手法,将作者的心灵感受与作品溶为一体,作品是艺术家在贵州雷公山上的感受,更是艺术家灵感的触动,天地神韵在艺术家思维的一瞬间定格,是大自然给予艺术家的恩赐。另一作品《天地系列》(图4)打破了我国传统陶瓷在造型上的审美标准一一对称,工整,取而代之的是圈口上富有节奏感的缺口造型,与那瓶身的釉下五彩花纹形成极为和谐的协奏,如闻天籁,足以让欣赏者感觉到作者在传统陶瓷和现代陶艺之间追求新形式的至美尝试。所谓“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兼及气魄”。一件优秀的具有强烈个性的陶瓷作品,其中必定会烙上艺术家自我的痕迹。同时期的《梦幻系列》《生命系列》和《野山风》等都充分展现了这一成熟品质成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三、现代陶艺在创作中的形式美追求
现代陶艺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艺术运动的产物,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现代陶艺在追求形式方面较之传统陶艺更为丰富多彩,在审美观念方面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也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异,现代陶艺已走进了纯艺术领域。相应的,现代陶艺要求陶艺家们要尽可能地去不拘一格、不求一致,尽其所能地发掘和发挥,表现其形式美。受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陶艺家们尝试把现代雕塑、印象画派的语言植入现代陶艺的装饰和造型中,形成了现代主义的新意涵、新风貌。这种陶艺的存在形式,不论造型或装饰都是较抽象的,尽可能表现人的感情、意念,追求作品的寓意性、哲理性有效拓宽了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张尧1994年的作品《大人佣》(图5)就是陶瓷雕塑以貌取神的范例。人的形象没有手、脚,甚至没有眉眼,完全忽略人物的形貌。只是抓住内心的印象进行塑造。人物的写意特征和形象语言呼之而出,令人称绝,使作品显得不摔不懈,于简化中恍现真貌,于意蕴间显露精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代设计中的“拿来成分”的增加,需要艺术家在创作陶瓷艺术作品时用广阔的视野、宽容的胸怀去观察理解外来文化中的众多艺术形态,合理取舍,为我所用。后现代风格在陶艺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陶艺家几乎都在探索如何表现自己所理解的陶艺的“后现代”语言。在这里,作品的意义不再是确定的和现成的,而是模糊的,各种元素、各种符号都可以在作品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观赏者只有通过自身“二度创作”式的参与,才可从自己的想象、思维、兴趣中寻求自己所理解的意义。这点可从陶艺家的创作中得到证实。如张尧的作品((红飘带系列))(图6),作者将画面寓意全部寄托在线条的表达方式上。线的或长短或曲直或奔腾或绽开的形状,预示着热烈激昂的节奏,而或垂滴或向下倾流的线纹则给人们以低沉、‘优怨的韵律,再配以单一但明暗丰富的红色,跳跃但整体稳定的构图,使画面充满了神秘的艺术氛围。
“歌理文谣,与世推移”。一切都在随着时间而变化。作为身处当代的陶瓷艺术家们,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感受时代的脉膊,把握住当代陶瓷艺术的新精神、新品质,是其创作当代陶瓷艺术的不二要义。二十一世纪是祟尚美创造美的世纪,新世纪赋予有创造力有新思维的当代陶艺家以神圣的使命,促使他们努力在传统陶艺语言推陈出新的剧烈震荡中,在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和在世界艺术多维空间的氛围中,努力脱颖而出,并在劳作的手与思考的心的和谐里、在现实的泥与理想的火的洗礼中不断臻于完美。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现代性建构,需要把握现代性的基本要求,也需要把握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整体上看,文化现代性以人文精神为指向,以世俗社会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文化的发展规律,从纵向角度看,文化发展体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从横向角度看,文化发展体现为一元与多元的统一。推进我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方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现...
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的文化表达,它通过文化工业的方式取得了在文化中的强势,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经典文化是以精英为核心的单维度的文化表达。流行文化颠覆了经典文化那种大众被动接受文化作品的文本——阅读,演出——观赏的文化表达方式,代之而起的是大众广泛参与的文化表达方式。 法兰克福学派在其文化批判中,看到了文化工业或大众文化与现代技术、经济之间的...
文章通过说明在这个艺术与自然联盟的时代,自然韵律美为设计开辟了新途径,着重论述了肌理美在设计中的运用,并结合自己的实践,阐明了肌理美与自然材质设计带来的自然韵律美。1自然韵律的美为设计开辟新途径 1.1艺术将进入与自然的联盟时代 古代人看来大自然是智慧的源泉,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中国古代便有天人合一的说法。但到了近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社会成了一个把世界拆零了的时代,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意...
文章依据戏曲表演的特征和戏曲演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对戏曲专业技能训练及艺术修养内容进行初步探讨,阐述了戏曲演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戏曲演员;专业技能:艺术修养 表演艺术是以演员自身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是人演人的创作活动,不要以为演员具有人类的一切情感内容,就能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活动,而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艺术修养。 1 专...
传媒时代的来临使文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传统文化固守的“文以载道”的出世性被消解,文化消费性代之而起。鲍德里亚揭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从生产型社会转向了消费型社会,从而文化附着于物更具有符号意义。文化的消费性取向是:一方面,人们通过文化实现或展现出更多的自由与个性,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另一方面,文化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统一性诉求,越来越成为时代的无厘头,也喻示出多元价值纷争。面对传媒...
摘要:艺术的国际性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和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我们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民族性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国际性也不复存在。关键词:艺术民族性国际性对立统一 一、艺术的国际性与民族性及其关系 艺术的国际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
“制播分离”一词是多年来广电行业的热门词汇,但因各种因素限制,长期以来进展较为缓慢。伴随着“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两块崭新的牌匾亮相,上海在全国率先整体实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制播分离的目标是促进电视台“为播出而制作”转向“为市场而运作”,解决播出机构内...
20世纪初,西方社会的剧烈震荡,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冲击之下.传统史学袭落下去,法国年鉴学派应运而生。年鉴派第一代代表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弗费尔通过一系列优秀的历史学著作,建立了年鉴学派的史观和方法论,在历史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全面超越了传统史学,丰富了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20世纪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鉴学派得名于吕西安·费...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从静态角度看,现代性具有整体性;从动态角度看,现代性具有发展性;从综合角度看,现代性具有多元性。从一般规律看,文化发展具有一定客观必然性,也具有一定主观能动性。实现中国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增强当代文化建设的现代性,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基础;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奠定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底蕴;以文化交流为契机,加快我国...
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窝求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推行“阅读疗法”的客现环境,详细介绍了“阅读疗法”的原理和作用机,探讨了大学图书馆在“阅读疗法”中有所为的做法和白牙的角色定位。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极端事件不断出现在媒体的报导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大学校园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