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多主体、多机制、多空间层次的复杂系统,其空间结构是以产业集群为基本节点的多重空间组织网络。武汉城市圈的创新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组织路径不畅、网络节点关联松散,降低了区域创新资源的创新绩效。区域创新体系空间构架的参考路径之一是构建基于市场联系的产业集群网络。根据武汉城市圈创新资源的特点及产业基础,提出了构建基于产业发展的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0引言
自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弗里曼( C.Freeman)于1987年提出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以来,区域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建设日益深化。区域创新体系(RIS)建设业已成为(地方)推动区域发展的有力政策工具。在相关学术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多侧重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及其区域构建的理论探讨并注意到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意义,国际研究则偏好基于区域创新体系框架的区域和产业创新的实证分析,提出了“空间创新系统的概念。总体上讲,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成果丰硕,但从产业创新的视角进行区域创新分析的案例并不多见。本文在此作出尝试,旨在为构筑区域创新体系提供借鉴和启示。
区域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是指区域创新节点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路径。区域创新节点是创新资源富积和创新密集的空间域,它具有3个空间层次:以各级城市(城镇)为节点的宏观层次、以各类产业集群为节点的中观层次和以各种创新基地为节点的微观层次。区域作用路径是推动创新节点关联互动的空间通道,存在3种作用方式:以交通、通讯基础i}施等为主体的技术联系,以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等为主体的市场联系,以地缘文化、人脉网络、地域认同等为主体的社会联系。其中,产业集群是创新主体集聚区和创新基地综合体,它们间的市场联系是创新活动的本质联系,产业集群与市场联系架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市场联系是区域创新体系构架的核心。
1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特征
1.1区域创新资源的地理格局
创新资源包括科技创新所需的创新资本、创新主体和创新基地等投入要素及其依托的组织与平台,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状况是区域创新体系空间特征的静态反映。武汉城市圈创新资源的总量较为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平衡,武汉市的垄断地位突出(见表1)。在创新资本的构成中,武汉市集中了城市圈科学家工程师的82%、科研仪器设备原值的98%、创新主体的56%和创新基地的99%;国家重点高校、院所和国家级创新基地也儿乎全部布局于此。
武汉城市圈创新资源的地域组织初具形态,但空间集聚方向不明,产业趋同引发无序竞争。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空间集聚迅速发展。现有市级以上(含市级)工业开发区63个(包括高新区7个),据此形成的各种产业集群(集聚区)主要呈西北一东南向带状分布,在以武汉市高速外环为中心的地带,在西北沿京广线、东南沿沪蓉线(长江水道)的两侧,集中了圈内产业集群(聚集区)数量的70% ( 44个),并初步形成了与东湖高新区和武汉经济区的对接态势。
1.2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
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功效,通常由知识生产、知识流动和知识运用等要素来衡量41。创新能力的总体状况及其空间差异是区域创新体系空间特征的动态表现。武汉城市圈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巨大,但互补性强,圈内各城市创新能力的个体比较和差异分析见表2。
根据表2的内容以及相关调研材料的分析表明,区域创新资源的垄断性集中和产业发展的主导性优势成就了武汉市超强的创新能力和无可争议的区域创新中心地位;周边8市的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但存在整合和提升的空间。黄石具有一定的综合创新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创新基础;鄂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创新环境优越;孝感体现出新兴农业的朝气;潜江蕴含着传统工业的凝重;仙桃的民营经济发达,中小型民营企业活跃;黄冈的社会资本优越,人力资源潜力巨大;咸宁的创新能力具有相对优势;天门的农业资源具有明显特色。因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通过创新空间的互补和创新能力的整合,形成以产业为纽带的城市圈创新网络有机体。
2基于产业发展的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架构与组织
2.1区域产业创新体系的空间架构
根据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特征,基于产业发展的创新网络的空间图式应是一种多层次、循环式、网络状的开放创新系统。整个城市圈可分为3个创新层次:区域层次,以武汉市为创新中心;地方层次,以周围8市为创新中心;区位层次,以周边城镇为创新中心。各级创新中心以地区特色产业为依托、产业集群为载体,形成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再带动产业发展,构筑循环式创新格局;各类创新主体应以产业链为纽带,立足创新平台进行互动和创新,实行不同层次对接发展、相同层次错位发展战略,形成区域创新的网络状结构。创新系统时刻保持与区域外部的动态关联,并积极促成包括跨国公司及其研发部门等创新主体的网络连接
2.2区域产业创新网络的空间组织
区域产业创新体系空间网络的核心是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其空间关联。因此,区域产业的空间分工是构建和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空间网络的基础,而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存在多种关联。根据武汉城市圈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的空间格局,区域产业创新网络的空间组织可以选择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作为通道。依托价值链,武汉市主要进行研发、营销和成品组装等高端价值部门的布局,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周边市分别承接相关生产基地的转移,合作发展部门经济。依托创新链,武汉市主要立足自主技术创新,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周边8市分别承接相关技术的扩散,选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依托产业链,武汉市主要发展主导产业部门和加工度高的下游产业部;周边市错位发展辅助产业部门和加工度低的上游产业部门。据此确定武汉城市圈各自产业发展与创新的重点领域(见表3),进而形成多种链条纵横交错的城市圈产业地域综合体
3结语
从产业发展视角构筑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可看成是由3个层次构成的复合空间网络,但因网络路径不畅、网络节点的空间关联松散,降低了区域创新资源的创新绩效。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空间架构的思路,旨在使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向以区域产业为纽带与核心的实体靠近。但产业集群网络或产业集群簇网络的创新功能则仍需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多样本的实践检验。
本文在论述核心竞争力和并购动机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以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协同效应为依托最终提高并购的长期绩效做了探讨,以期为指导并购实践和企业战略管理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第五次并购浪潮,而与前几次并购浪潮追求多元化发展不同的是,这次购并浪潮呈现出了加强核心业务能力、提高核心竞争优势的特点。这次并购浪潮中有很多大规模的案例都出现在同行业内,极快地扩大...
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问题,不仅涉及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范畴,还涉及到社会的公平、公正。针对越来越多的公共信息资源的商品化的现象,本文分析公共信息资源商品化的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解决办法。 公共信息资源主要是针对私人信息资源而言的一种资源类型。私人信息资源一般是指由私人生产和提供的信息资源,其生产成本由私人承担,并采取等价交换的市场供给方式,即采取“谁付费谁利用”的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提炼为: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和学习环境观。基于此可得出该理论对高校市场营销学教学的重要启示,即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书本知识只是一种某些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或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上的一些规律,这些科学规律只是一种比较可靠的...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0 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建设力度,建立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就目前而言,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
当前,我国尚未颁布专门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统一法律文件,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存在着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受局限、土地征用机制弊端凸显等缺陷。笔者对这些缺陷作了初步的探析,旨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 目前,我国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以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为核心,该法详细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
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整体产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而我国的很多企业海外并购扩张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国家战略,整体呈现为一种国家战略协调缺失的局面,本文着重分析这样一种战略协调缺失现象,探求其背后的原因,以供参考。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始于1979年,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演进,尤其在最近两年,我国企业在海外进行较大...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跨系统资源整合的实践基础上,结合欧美各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于知识协同的发展启示,提出了面向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模型、技术实现方式和基于创新价值链的服务组织。 论文关键词:协同创新;信息服务;信息资源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循环中至关重要的中...
首先论证了社会团结与社会政策理念(社会公正)之间的联系,继而,从纵向的社会转型过程和横向的社会结构差异两个方面重申:社会团结的理念对于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具备重要意义。在我国,宏观层次上的目标制定上,就一直以政治的、经济的目标和理念为主,这导致围绕“整合”、“团结”和“认同”等理念的思考一直出于边缘状态,更多的...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手机大众传播特性的突显。手机人性化的传播方式,深得中国人的偏爱,并且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参与了现代性的建构。社会现代性出现了新的向度,亦即与传统中国社会颇多相似的现代性受到重视。手机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正是应了这种趋势,并且将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中国现代性的复苏。 论文关键词:手机;人性化;文化;现代性 2007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3.65亿户,自196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移...
新《公司法》首次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该制度的完善过程就是在激励与约束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大胆的尝试。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激励与约束股东派生诉讼而展开,希望对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所裨益。 一、引言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承认公司具有法律人格但在公司具体享有权利、承担责任方面对自然人的依赖却也是不争之事实。单就理论而言,公司机关担当人,如董事、监事、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