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根据就业市场的特点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开拓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策略。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待就业毕业生人数也呈现递增趋势,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容忽视。民族地区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上受到条件的制约,会存在更多的困难,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机制,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创造良好、宽松的就、环境。
1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民族地区高校地方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区位劣势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困难重重:一是特殊的地域环境导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困难;二是大部分学生来自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生源群体弱势;三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无法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素质无法提高。如何做好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地方院校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2就业市场开拓的对策
为突破地处偏僻、信息落后的局面,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民族地区高校就业工作应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改革,落实政策,本着“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宗旨,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2.1有形市场开发
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与用人单位、就业主管部门、劳动人事部门等团体组织保持紧密联系。邀请企事业单位到校招聘,对招收毕业生人数多、经济较为发达的重点地区进行回访,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沟通。投入资金,加强与大型人才市场、专业性人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对方的专业性资源,作为毕业生进入该地区、行业的突破口。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协议,围绕“就业基地合作”、“联合办学合作”、“玎式培养合作”、“批量输送合作”等问题开展洽谈。
加强市场调研,使学校的培养方向与巾场高度对接。多途径了解国内各地区经济外向度情况。比如:近年来,京津唐地区电子企业、计算机企业、机械企业、化工、制药类企、发展较快,需要一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广东、广西各地小学教师及私立中小学教师岗位仍有一定的就业空间等,掌握需求量及需求信息。
拓宽就业市场的行业和地域,打造区域就业市场。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区域,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当地人才资源高地,努力打造区域就业市场平台。加强和当地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掌握社会动态、巩固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各二级院系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培养方向,主动走出去,加强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和联系。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鼓励毕业生到就业基地工作,逐步形成实习、科研、就业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使学校和企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2.2无形市场开拓
民族地区高校为突破区域劣势应重视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内就业网站,与百大网、全国企业网、中华英才网等大型就业网站进行_『链接,积极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的网络平台,与专业对日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网络,实施院企联姻。建立网络视频面试洽谈室,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远程视频面试。开展网上求职择业的培训,加强网上推荐就业的研讨和交流,进~·步丰富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网的服务功能和层次,切实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
就业信息传递要形成立体式的网络系统:有专人负责供需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确保信息的真实、可信;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从用人单位所处的行业、薪金水平、地域、信誉度、需求人数和要求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将用人单位划分为大、中、小三类用户,加强同大用户的联系,不断从新用户和中、小用户中发展火用户,稳步扩大用户数量,实现了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校的三方互动。
2.3特色市场建设
多渠道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筹划重点推荐优秀毕业生,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应聘包装,吸引用人单位自动上门招聘毕业生。提升毕业生在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中的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层次和水平。
服务弱势群体,搭建贫困生就业市场。民族地区大部分生源来自贫困地区农村或少数民族山区,社会资源占有少,就业渠道窄,就业选择余地不多,是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扰,造成和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在参加就业竞争时,较易受到挫折困扰。要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就业指导与服务,增强贫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科教论坛实现贫困毕业生充分就业。
利用好国家对西部毕业生的政策扶持,抓住“特岗”、“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等特殊就业市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参加研究生入学、公务员、选调生考试,提高就业层次和质量。鼓励企业与非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企业提前介入教学,学校则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制定培养计划,对签订协议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对接。
2.4市场反馈与教学改革
搭建学生与企业家交流平台,坚持邀请企业家、专家、优秀校友回校做报告,与学生对话,谈理想、谈事业、谈择业、讲法规,对毕业生进行教育。坚持进行毕业生追踪调查,利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开展在校生与毕业生“一对一、人盯人的追踪了解,既掌握了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和最新的社会评价,又对在校生进行了较好的爱校教育和专业教育。根据市场反馈加强教学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地方院校应致力于解决学生素质与就业单位的合理匹配、专业素质和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等问题,加强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拓展就业市场和强化就业指导,充分了解学生对就业地域、单位性质、薪资待遇的要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建立和拓展就业市场,使学生期望和企业需求达成一致,从而形成和谐的就业市场和合理的就业流向,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
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先辈们数千年的教育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熏渍陶染”、“德教为先”、“情法兼施”等教育方法,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工作仍然有着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家训”,又称庭训、庭诰,家范、家戒等,是用以规范家庭成员行为及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准则。{它是中国传统宗...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素质教育的口号深入人心.但是教学中陈旧的、急功近利的因素至今仍大量存在。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本文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为依托,探索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进行了研究。 1引言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
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最终目标,提出“十佳”班委的指导性、激励性、目标性建设与管理机制,并对其设置意义和运作方法进行讨论。 在成功组织的管理要素中,一支优秀的团队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管理核心,或者说,组织的核心影响力,对组织的成功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助手的班干部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体验过某种学生干部角色的孩子,一般要比普通学生进步快,在后期实习和进入工作...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平台+模块”的实践,取得了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对新建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价值。 新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事关学生个人前途,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学校生存和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多年来我们始终...
从高职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探究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改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引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
开展以人为本为特征的各种创新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效果显著。文章从教师和学生在创新教学中的地位及职责、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的变革及课堂教学技巧的应用等方面,对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使教育者在实施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如是说。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以...
随着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和铁路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随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1引言随着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和铁路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随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然而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大规模建设、大体量建筑以及前所未有的人口规模、资源耗费、环境破坏”等问题,已成为现代交通建设...
本文结合浦南高速公路葫芦丘隧道出口富水、偏压、软弱围岩地段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对富水、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行连续的监控量测和动态设计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 一、概述富水、偏压、软弱围岩地段隧道处于千变万化的岩体中,所受外力不明确,至今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对外荷体系的分布和量值仍处于研究阶段,这决定了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是建立在若干假定条件下进行的,是预设计。通过将现场量测获得的有...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关系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接受、体验、发现、研究和创新相结合的五步创新教学模式是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较好的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一流人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的创新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直接为生产一线培...
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素质,加强在校护生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而实验教学比例又占5O%,实验教学质量对护士素质教育有重要影响。通过在实验教学中丰富素质培养内容、加强护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建立素质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进行护士素质教育。 护士素质是护士应具备的职业...
影响因子:2.667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0.481
影响因子:1.022
影响因子:3.05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