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当前我国高校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出发,针对普遍存在于高校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建筑装饰专业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系统方法。
我国高校大规模开设建筑装饰专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与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形成同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我国建筑装饰市场容量进一步持续扩大,全行业急需高层次的建筑装饰人才,由此催生了我国建筑装饰专业的大发展。但是,由于相当数量的高校对于建筑装饰专业从硬件投入、师资配置到教学体系的形成缺乏储备。虽经十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教学体系的纵深层面,仍存着结构性问题,导致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严重滞后于2l世纪全新装饰理念支配下的行业发展水平。本文从当前我国高校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出发,探讨构建筑装饰专业教学自主创新模式的系统方法。
一、当前建筑装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材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水平,是导致学生知识结构陈旧,不能迅速适应社会、市场变化,从而消弱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源之一
我国建筑装饰专业教材虽然数次更新,但由于行业发展太快,其中不少内容不能与工程实际相符合,尤其在设计理念、装饰材料构造作法方面表现更甚。2l世纪建筑装饰实践,表现为由功能、审美模式向生态建筑装饰模式的转变,由建筑装饰生态模式理念引发的装饰材料、装饰构造及装饰设计元素的一系列变革与进化,而这些至为关键的嬗变因子,都未能在我们的课程教材中系统地体现出来,这正是专业教育滞后于行业发展水平的原因所在。
2.缺少实验环节,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高校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按课本讲,学生看课本听,以空对空,看不到真实的材料,看不到真实的机械和构造,同样也看不到真实的工程环境,理论知识和实际相分割,教学效率很低。背离了建筑装饰工程实践的特点,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转化为能力,在教与学两方面同样被动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地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验室投入不足,实验环节形同虚设
如前所述,建筑装饰专业具有很鲜明的工程实践和职业化特征,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中的课程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开设建筑装饰专业的高校真正拥有专业实验室的数量很少,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室又因投入不足,持续投入更少的可怜而导致实验室建设困难重重。实验室的材料、设备、工机具及实验场地无法保证课程实验环节的正常运转。更由于新型装饰材料的补充和现代化工程机械的更新无法落实,致使相当数量的实验室功能残缺、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系统构建
1.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内涵是:以建设自主更新的课程教材常新机制为基础,以强化课程实验,组织多样化教学为手段;以搭建实验平台拓展实验功能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旨归。通过对教学体系中的结构性支撑点进行优化调整,达到教学全过程的良性运转,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自主更新的课程教材常新机制,是以行业发展为依据,对课程教材进行调整,保留现行教材中流行的设计方法、材料和构造作法,增加成熟的先进理念、符合生态建筑要求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介绍行业前沿的发展动态。通过定期调整,随机增补的方法,自主更新课程教材内容,最大限度地避免专业教育滞后于行业发展的蔽端,避免现行教材使用周期过长带来的负作用,与行业发展同步,至少接近行业发展的水平;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指强化实验教学,以工程实践为主线,采取各种高效率、多元复合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搭建功能齐全的实验平台,是在现有水平和条件下,采取学校投资、校企合作等各种有效手段.产、学、研相结合,开发实验室自主造血功能,多方位探索实验室在困难条件下的发展途径,提高实验室实验教学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是基于课程教材常新机制的建立,教学手段的多样,实验室功能的拓展,对建筑装饰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师原有知识结无法支持教学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方法,强迫任课教师全面提高专业素养,向“双师型”类型转变就成为必然。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高,才可能保证教学效果,这是控制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2.自主更新课程教材机制的建立
自主的课程设置、自主的教材编选、自主的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的特征。对应21世纪装饰市场的巨大变化以及生态建筑促使建筑装饰生态模式概念的不断深化,高校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教材的改革,不但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课程实施情况,区域文化及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原有课程教材做出经常性的选择、修正、重构,而且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编制者和评价者,后者也是自主更新课程教材机制得以建立的前提条件。
课程教材的研究与改革,必须贴近21世纪时代的前沿,并按照统整性原理和衔接性原理,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状态,以防止学生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实际,衔接课程各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自主更新课程教材,是建立在对现行教材进行系统的研究、分类梳理、准确比较的基础上而后实施的全新规划。调整后的课程教材包括三个模块:系统的基础理论及成熟的专业知识;先进流行的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随机补充介绍前沿的行业动态,使学生对建筑装饰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适应社会变革所引发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缩小专业教育和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
每出现一种新型材料,就伴随诞生一种全新技术,每诞生一种新技术,装饰设计的元素和手段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此,建筑装饰专业相互紧密关联的课程体系将连锁反应、互动生成,呈现一种动态、复合,不断更新、重构的态势。自主更新课程教材机制的建立,有懒于制度的完善。首先,自主更新课程教材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其次,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将工作内容量化,工作量细化,纳入年度教师工作量考核指标体系,保护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
3.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提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绝大多数人会联想到多媒体现代技术的应用。诚然,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一定程序了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面貌,屏幕上出现的色彩图案、文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它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知识满堂灌,只不过黑板变成了屏幕,鼠标取代了板书而已。有专家对欧美国家高校同类专业调研后感叹:我们的学生上课时在听,人家的学生上课时在动,一静一动,差别何其大。
针对建筑装饰专业而言,最为有效、最高效率的互动、多元、鲜活的多样化教学手段,是真实场景的装饰设计,真实工程的构造作法、真实应用的装饰材料在课程教学中的真实体现。
互动、多元、鲜活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完全可以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是:第一,它注重研究、分析事物发展过程的合理性、科学性;第二,它将单科课程紧密复合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为课程的优化重构创造了条件;第三,学生上课真正由听课变为动手演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四,为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向“双师型”人才成功转变提供了学习研究的机会。
互动、多元、鲜活的多样化教学手段以真实再现为原则,以全过程强化实验环节为宗旨。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实验室、工程现场、装饰材料市场等有效资源,辅助以装饰材料性能介绍和工艺作法等相关技术资料的积累,让学生掌握更多先进、科学、实用知识,与基础理论相结合,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4.多功能实验平台的构建
满足建筑装饰专业课程实验教学需要是实验室的基本功能,也是自主构建实验平台的中心任务。知识和能力是互动互生的同一体。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结构的外延。实验平台作为一个具备真实性、技术性、职业化的实验体系,是学生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主渠道,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一方面验证基础理论,巩固专业知识,一方面实践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最终获得技术应用的能力。构建建筑装饰专业实验平台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科学、先进的课程实验环境。同时,拓宽实验平台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工程实践机会。完善实验平台的自我造血机能,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实验平台可持续发展。
实验平台的社会服务运转模型:是以建筑装饰专业师生为主体,利用实验平台的场地、机械、设备及技术,从室内设计、装饰施工、模型制作、职业技能培训及新材料构造工艺的研究开发等不同方向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些项目与大纲设备的课程相对位,最大限度地与市场接轨,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剩余资金回笼并用于实验平台的再建设时,实验平台的造血机能便被激活,实验平台由此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构建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也是专业教师成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变为课程体系的规划者、编制者、实践者。通过课程实验、工程实践、技术研究,全面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的水平,改变了传统教学“只说不练”的状况,为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作用提供了保障。
中学生物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突出学生主沐地位.从生物学科自身的教学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它具有突出自主性、强调多样性、重视多向性、提倡和谐性特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具有生物学科自身教学特色的操作对策系统构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中学生物的课堂教学活动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
在目前体育教学中正确认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掌握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以及思降,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入的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要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科学性、艺术性。学校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体...
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整体。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多元变动的交互作用之中。就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呈现出有机关联性的行为,并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展开与目标的实现,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生成过程。 “新基础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
从我省的流域开发现状和特点出发.探讨我省流域综合规划环评的几个重要问题.讨论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我省山多谷深。河网密布,河流(除汀江外)基本上都是在我省发育并独流人海。由于降水量充沛,因此,河流湍急,水动力条件好,自净能力强。但是近年来。随着水电站的不断开发,我省主要水系都进行了多级梯级开发.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河道型水库。 单南平市已建、拟建的水电站就有101l座之多。水流从湍急河流.变成...
近年来外语教学改革中盛行的交际法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与之相适应,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传统的单一型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多层次性。文章基于交际法理论,对交际法课堂活动中教师的多重角色进行了探讨。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
在情感教育中,既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又要善于抓住一些教育契机使学生获得高峰体验,最终形成行为习惯,达到数学教学的最佳目的。 在人生成功的诸多要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却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学亦如此,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望、热情,在学习态度上则表现为积极主动,学习效果自然优良。数学是学校课程中开设时间最长的学科之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作...
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析,学生不仅能够明辫是非,还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历史教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渗透到初...
现代教育改革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只是教育改革的手段之一,如果不配合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改革的成效往往不甚显著,甚至极端情况下还会倒退。因此,结合现代教育思想的现代教育技术才更有生命力,在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才更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文章首先简要地回顾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继而探讨和分析了其与现代...
长期以来,数学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驱动下,课时增加,资料泛滥,学生和教师在数学的学与教上是十分辛苦的,但获得的数学教育效果与所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己成为阻碍素质教育的痛疾,因此,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是函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许多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应对措施:一,改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信心;二...
本文根据笔者参与过的公路旧桥加固与管理经验总结,结合目前省内多数公路旧桥加固与管理的方法,有关加固与管理方法进行浅析。 关键词:桥梁;旧桥加固;管理 河南省鹤壁市的公路旧桥一般都具有一个通性:荷载等级低、使用年限长的特点。从技术资料分析,大多数桥梁是三不知:①不知基底地质;②不知基础深度;③不知隐蔽部分的尺寸。从桥梁技术状况分析,由于河床屡遭洪水冲刷,河床底部加深,桥梁墩台基础外露、冲空,产生...
影响因子:1.690
影响因子:4.562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4.925
影响因子:2.336
影响因子:6.887
影响因子: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