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分析松柏煤矿斗岭矿区的煤层特征及产出规律,得出了矿区煤层主要分布在二叠纪晚世早期龙潭组上段,俗称“龙潭煤系”。煤系含煤35层,可采煤层为2,4,5三个煤层,相互以20 " 25 m的间距产于煤系地层中,层位较稳定,但发育程度不同。4煤发育最好,其次为煤层。三可采煤层都属于不稳定型的第一种情况。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于被一系列逆(掩)断层和正断层所切割的倒转背向斜中。断层对煤层的破坏较为严重。属地质构造复杂类型的第三种情况。为矿山今后的生产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1区域地质
该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湘南来—临南北向构造带的北端,衡阳盆地的南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晚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圣纪及新生代的第四纪等沉积地层。区内褶皱构造特别发育,位于矿区附近的褶皱构造主要有:斗岭向斜,栗江向斜,柏坊向斜和小柏一金鸡岭背斜等。矿井位于斗岭向斜的北段西翼,该向斜北段以倒转甚至平卧的紧密褶曲为主,南段则以轴面直立两翼对称的正常褶曲为主;西翼地层产状,从南往北依次为倾斜、陡倾斜、直立至倒转等,倒转翼角较小,一般只有60300;东翼地层产状几乎都是在300一50“间变化。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逆冲、逆掩断层,可分为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以北东向的为主。区内煤矿主要赋存于二叠纪晚世早期龙潭组上段,即“龙潭煤系”中。
2煤层特征
2.1含煤性
区内含煤地层是指龙潭组上段自“钙质泥岩”的底界至6煤层底板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之间的这一段,平均厚95 m,含煤3一5层,即1,2,4,5,6煤层,总厚3.20 m,含煤率为2.37%。其中可采煤层三层,即2,4,6煤层,厚度为2.5 m,可采含煤率为2.89%,这3个可采煤层层位稳定,但发育程度不尽相同:4煤层发育最好,2煤层次之,5煤层相对较差,它们都以20一25 m的间距均匀地分布于含煤地层中。其余煤层则与含煤地层中长石石英砂岩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当长石石英砂岩含量较多时,发育的煤层则就多则厚,当长石石英砂岩含量少时,发育的煤层就少而薄。上煤层层位较稳定,偶达可采;6煤层层位很不稳定,在整个矿区都未遇到可采。龙潭组下段偶夹1一2层薄煤,但层位和厚度都不稳定。从横向上看,矿区56(西)一61线之间煤层发育的层数较多,有较大的连片可采面积分布,62一63线一带比较差,未见连片可采。
区域上,以常宁县一柏坊一线为界,东部成煤条件好,煤层规模大,具较大的经济价植,且由西向东,煤量增加;西部成煤条件差,煤层规模小,开采价值不大,且由东向西,煤量减少。
2.2煤层对比
2.2.1煤系上段与下段对比
颜色:上段颜色较深,砂岩多呈灰至深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粉砂岩呈灰黑色;而下段中的砂岩呈灰白色或微带灰绿色,粉砂岩及泥岩之类则多呈浅灰色或灰色。
含煤性:上段一般垂向间距20多米便有煤层发育。而下段仅在顶部偶见煤层,其余不含煤。
粒度旋回结构:上段的粒度旋回一般比较明显,且每个旋回结构的厚度均在12一25 m之间,其中的中粒、中粗粒级岩石的单层厚5一8m,细碎屑岩类则为7一17 m;而下段上部这种粒度旋回结构不发育,中、下部仅发育小型韵律(每个旋回结构的地层厚度均在数米以内)却十分清楚。
层理类型:上段以微波状层理为主,下段以细水平层理为主。
菱铁质结核:上段菱铁质结核及条带含量较下段多,下段在砂岩中则常见褐色菱铁质鲡粒构成的微条带。
沉积相:上段为三角洲顶积层沉积相,下段为三角洲前积层、底积层沉积相。
2.2.2煤层对比特征
1煤层:位于标志层“薄层砂岩”之下3m左右,“薄层砂岩”在本区实为中厚层状砂岩,断面具油脂光泽,顶部具生特结构,有时夹薄层砂质泥岩。1煤层层位在全区都比较稳定,因此对特征也比较明显。
2煤层:位于“钙质泥岩”底界之下约32 m,上距“薄层砂岩”约那m,直接顶板为具微细隐水平层理的砂质泥岩或粉砂岩,煤层上部的“薄层砂岩”成份单一,石英含量达90%以上;不稳定矿物和长石含量甚微;硅质岩屑含量较高,可达5%一6%,硅质岩屑中以石英砂岩屑为主,碎屑颗粒分选性较好。
3煤层:2,4煤之间的岩性以细碎屑岩居多,碎屑成分中,石英含量相对减少,一般为80%一85 %;不稳定矿物增加,其中斜长石发生次生变化;硅质岩屑中以越石岩屑为主,石英砂岩岩屑为次;碎屑成分复杂,且分选性较差。岩石组合中,一般只有一个粗-一细的旋回结构,即砂岩至砂质泥岩(或粉砂岩)的粒度变化,后者所含的菱铁质结核及黄铁矿比2煤和5煤的顶板多,直接顶板往往见有隐水平层理。上距2煤约30 m左右。
4煤层:4,5煤之间,有1一2层含长石石英砂岩,胶结物多为铁质及泥质,一般具有两个小型旋回结构,由砂岩、砂质泥岩(或粉砂岩)组成,不具隐水平层理,而以微波状层理为主,菱铁质结核及黄铁矿含量比4煤顶板要少。在砂岩中还可见到由褐色菱铁质鲡粒构成的微细条带;其底板常有厚层状的含长石石英砂岩。煤层上部的碎屑岩成份单纯,石英含量高,粒度变化均匀,分选性中等,砂岩中的胶结物以钙质,菱铁质为主,结构疏松。本煤层上距4煤约25 m左右。
5煤层:此煤层以其灰色带褐色或绿色中厚层状底板砂岩为其特征。
3矿区可采煤层的产出规律与特征
3.1各可采煤层的发育情况(见表1、表2)
从以上二表可以看出:矿区内三采煤层中,4煤发育最好,2煤次之,S煤最差。三可采煤层的钻孔资料与生产井巷资料基本吻合,只有2煤稳定性的判别存在差异:钻孔资料认为2煤层应属于不稳定类型的第1种情况,而生产井巷资料认为应属于较稳定类型。因井巷资料只代表局部情况,所以2煤应属于不稳定类型的第1情况。因4煤在展开图上有5块不可采,厚度变薄变厚尖灭现象经常有,生产井巷调查得其厚度变异系数为36.7 %,因此根据《煤炭资源勘探规范》其不应属于稳定类型煤层,而应属于不稳定类型的第1情况。
3.2各可采煤层的产出特征与规律(见表3)
另外,三可采煤层中还存在下列产出规律:(1)2煤不含歼石,矿区南北差别较大,在58(西)线以南,其顶板较破碎,但层位比较稳定;在58(西)线以北,其顶板较完整,但层位不稳定,产出的主要为块煤。(2)矿区中4煤层位最稳定,一般分亚层,中间夹歼石,歼石厚0.01一0.10 m,产出稳定,为泥质暗歼,以夹歼为界,上部以产粉煤为主,下部以产块煤为主。(3)5煤主要为粉煤,中间夹歼但歼石不稳定,一般厚。一0.3m,为红褐色泥岩歼石,歼石上下的煤层无明显差异。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矿区煤层赋存于二叠纪晚世早期龙潭组上段地层中,俗称“龙潭煤系”。煤系一般厚95 m,含煤3一5层,可采煤层为2,4,5三个煤层,总厚2.75 m,三可采煤层相互以20一25 m的间距产于煤系地层中,层位较稳定,但发育程度不同。4煤发育最好,其次为2,5煤层。三可采煤层一般结构较简单,不含歼至少含歼石,沿走向与倾向上可采区分布较规则,呈似层状、扁平透镜状或藕节状,可采区内煤层厚度一般变化不太大,2,4,5煤层属于不稳定型的第一种情况。
(2)矿区龙潭组属三角洲相沉积,其底部为前三角洲相沉积,中下部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上部含煤段为三角洲平原环境:河流、泻湖一沼泽相沉积。上部含煤段,具有西薄东厚的特征。
(3)矿区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强烈,地层倒转,断裂构造发育。煤层赋存于被一系列逆(掩)断层和正断层所切割的紧密排列、轴面西倾的倒转背向斜中。煤层产状变状较大,断层对煤层的破坏较为严重,错距数米致数十米。属地质构造复杂类型的第三种情况。影响评价的主要地质因素为构造。
4.2建议
(1)矿区2,4,5三可采煤层在64线以北见煤点较多,因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前人工作程度不高,但该地段仍具有较大的远景,是矿山今后扩边的重点,建议矿山在条件许可时,对该段进行补充勘探。
(2)矿区属构造复杂类型的第三种情况,紧密的褶皱和破坏性较大的几条断层,必将给煤层开采带来很不利的影响,新井建设或现有矿井护建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确定井型时要留有余地。
(3)根据矿区煤层产出特征与规律,可采的2,4,5煤层在58(西)线以南已随X4倒转向斜折向深部,深部是否有更好的煤层?值得进一步勘探。根据娄邵矿务局深部探煤的突破,本矿区也存在与其类似的“隔挡式”构造,因此,建议矿山在条件成熟时,进行深部探煤,以扩大矿山规模,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和寿命。
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对所作用的对象有影响作用的个人或群体。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要发挥影响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力和相应的能力和知识。教育管理活动的客体主要是人,但有时也指物。教育管理活动主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主客体状态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是教育管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教育管理活动 主体与客体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一、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一)教育管理活...
青年教师正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努力拓展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一个现实的迫切问题。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拓展的角度对教师发展谈了几点看法,涉及岗前培训、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和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后,人们关注的焦点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转向质量、规模并重,以质量的提升为重点上。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方方面...
大学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古典与现实的同构,构成大学独到的精神气象。全球化与重商主义对大学精神的守护构成挑战,大学必须认清自身发展的方向,才能避免裹抉其中,随波逐流,使大学成为经济社会的附庸。由此,提出守护古典大学的余韵,以必要的保守姿态来建设我们的大学作为文化一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内在尊严。 香港知名学者金耀基先生曾这样描述他眼中的剑桥:“仰卧在软绵绵的剑河草坪上...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对于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关键首先是加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是提高广大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与教育教学质量关系的认识.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过程中,还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总体建设、日常教学、教育科研等实际情况,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 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教育...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十分有利于课堂潜力的开发,是贯彻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必然途径,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的开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提倡参与教学,其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更为具体的教会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应用。在我国素质教育日趋深人,新课程改革也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初中...
通过调查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冷落的原因;结合自身的经验,阐明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些经验与理念;介绍一些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与方法。1前言 作为信息技术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都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时常利用它们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整理、存储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存储的资料越来越多,有时经常会找不到需要的信息,从而悔恨当初没有将其妥善保管与整理。相信很多教师对此深有...
教育信息化对教9币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末出发,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思路。 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各国发展的目标,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正在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使教育技术能力成为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高校...
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对大学生体育兴趣与体育意识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构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概述 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注重运动技能传授,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不够,从而忽视了对学...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不明确、实践教学的体系尚未形成两个方面。建议借鉴医学教育、工程教育以及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经验来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教育是实践应用性职业”,...
本文以高师音乐学(音乐教育)的舞蹈课程为视角,通过解读当前音乐教育的诸多现象,从音乐教育的招生要求、课程结构、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式及音乐教育进行不断思考,寻求一种更加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探析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师音乐教育,肩负着培养中等及高等学校音乐教学师资、音乐表演人才、文化事业单位等音乐教育工作者及音乐专门人才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