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多元化经营已经多有研究文献,但对于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则研究者不多。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企业多元化的各种动因。最后,为新的研究框架提出初步构想。
论文关键词:企业多元化动因;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
1西方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动因
1.1资产组合理论——分散风险的动因
分散风险说这种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能够分散企业经营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从理论上来说,这种理论的基础是资产组合理论。不同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程度不同,投资项目之间相关性越小,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从这个理论引申出的结论就是,公司多元化经营应该尽量选择非相关产业,非相关多元化优于相关多元化。
1.2委托一代理关系理论——内部人行为动因
委托一代理理论表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存在代理问题。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所谓“内部人”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股东无法对经理进行有效监督,只能依靠经理的“道德自律”进行业务经营。一旦经理与股东分离,经理目标就可能偏离股东目标。企业多元化有时就会被经理用来谋求自身的利益。经营者把公司的经营范围尽量地向自己熟悉的或自己具有专长的领域发展,这样使得公司越来越依赖于经营者本人(接近于套牢模型)。这时多元化战略的目是经理保全其现有职位的一种刻意安排(ShleiferandVishny,1989)。
1.3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观点——获得最优经济利润动因
范围经济理论这种观点认为追求范围经济效应是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最基本的动因。所谓范围经济是指企业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时总成本要低。范围经济的存在,本质上是由于对企业多个业务可以共享的剩余资源的利用,包括特定投入的不可分割性及其在多项业务间的分摊。范围经济是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最基本的优势来源。
1.4交易成本理论——体现企业本质的动因
Coase(<企业的性质》的交易成本理论,是对传统新古典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解释企业组织形式与经济绩效的重要经济学范式。Coase认为,企业的存在是节约交易成本的结果,企业之间存在专业化分工,当专业化分工的收益超过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便会出现。企业的交易成本理论同样也适应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
1.5核心竞争能力理论——孕育核心竞争能力动因
该理论认为,只有不断积累起来的竞争力才能使企业更快、更有效率地建立起新的战略资产,获得超常利润(Markides,1996)。这些对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有贡献的资源又被称为战略性资产或者核心竞争力,是多种有形和无形资产总和。其包括企业管理技术、组织程序和知识。这些战略资产非常有价值,而且稀少、不可分割,无法进行完全的交易。企业要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资产的交易成本,使之不可复制、替代。
1.6企业家个性特质理论——内在主观动因
企业家尤其是创立者对于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能够影响甚至主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包含着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的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罗莎(Rosa,1998)从企业家的角度指出,企业家的特质,如冒险、洞察力以及高度事业心等也是中小企业多元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当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是一位优秀企业家必不可少的条件时,多元化的内在主观动因就不难解释了。
2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初步构想
综上所述,虽然存在多种企业多元化动因的理论,由于它们遵循不同的理论范式,因此只有研究观点的差异,而没有孰优孰劣之分。然而,其中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它们只能解释部分的多元化现象,而不能为企业多元化动因提供一般性的解释。笔者认为,一个可能的解决思路是从企业存在的本质开始人手,即企业的契约性人手,理解(周其仁1996)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这里的人力资本指的是职业经理人和技术团队)。由于企业主要是由经理人在经营管理和控制,因而要结合人力资本(主要指的是职业经理人)的特点、动机和约束条件来研究企业组织的多元化发展动因。用一种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粘性组织(聂辉华2003)来理解企业和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过程。把企业的多元化过程看成是企业在市场中进行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过程来研究多元化动因。所以笔者认为沿着企业存在本质(企业和市场的替换、非人力资本的获取)和人力资本的特性(人力资本的获取、人力资本的创造价值过程及价值分割、人力资本的激励、及人力资本的本身投资和增值过程)相结合的路径进行研究,并由此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可能有助于摆脱当前研究的限制,促进多元化动因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弱化已成为跨国公司乃至国内公司避税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国际税收领域面临的新课题。考察美、英、德、日等国的税收制度及相关状况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多已制定了相应的反避税措施。我国也应该借鉴相关的国际经验,以促进公平贸易和我国税制的规范化。 一、资本弱化的概念 从形式上看,资本弱化就是指公司的资本结构中负债资本远远大于权益资本的资本结构安排。但如果投资者不是有意识的通过操纵债务和股权比例失调来追求...
限购排挤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为了排挤其他经营者而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的规定,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限制经营者跨地区、跨部门的交易,干扰、阻碍正常的交易活动的行为。限购排挤行为与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是两种不同的限...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完善和成熟,我国的企业并购可分为政府主导型并购(1991年之前)、政府与市场共同主导型并购(1992年-2010年)、市场主导型并购(2010年以后)三个阶段。文章对每个阶段的形成机理和动因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我国企业并购的运行规律。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政府主导型并购;机理 我国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分为解构传统计划经济...
随着企业间并购的增多,如何顺利完成并购后两个组织的整合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探讨了影响并购整合成败的企业文化、员工压力、领导者等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时策。 论文关健词:并购企业文化压力领导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合并与收购(M&A,me~emandacquisitions)的增长非常迅猛,从惠普合并康柏,到联想买下IBMPC、永乐收购大中,并购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都日渐成为渴望快速...
外商直接投资被普遍认为是对发展中国家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利用外资方式,外商直接投资是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一揽子要素于一身的有机体。 改革开放近3O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已在广东省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有力的促进了广东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贡献不仅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带进了广东省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对产业结构...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历史及自身制度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累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管理业务的核心。因此,构造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适时进行调整和创新,是银行提高其竟争能力的关健,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一)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商业化程度不高,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仍很多,商业银行...
广告活动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广告活动主体的社会责任指广告活动主体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发布不良广告,不得侵犯消费者利益。建立第三方广告自律审查制度、保证广告行业协会的独立性、制订广告行业协会的活动规则,是落实广告活动主体社会责任的有益选择。 [论文关键词]广告法;广告活动主体;社会责任 广告活动主体是与广告监管主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广告活动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
文章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物流产业在各发展阶段的特点,进一步在产业生命周期模型上构建了物流企业并购形式演变模型,最后针对国内物流企业并购现状提出了相应建议,对我国物流企业战略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引言企业并购(Mergers&Acquisitions)-直都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全球经历五次并购浪潮后。国内外学者纷纷以并购浪潮中的案例为实证从各个角度研究企业的并购,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资...
知识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施的关键点,以生产进度知识沉淀、生产进度知识共享、生产进度知识应用和生产进度知识创新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型制造企业生产进度管理模式,并对相应的支持环境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大型制造企业;进度管理 生产进度管理是大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首要内容,其目的是在既定工期内完成客户所需的产品。大型制造企业...
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手段,并购后过渡期的人事整合问题是决定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本文针对物流行业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人事整合对于企业并购的意义,其次分析井购过渡期出现的人事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加入并购大军,通过兼并或者收购其他企业以获得综合竞争优势。然而,并购成功只是万里长城的第一步,企业并购后不仅仅要对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进行整合,更为...
影响因子:0.320
影响因子:1.664
影响因子:7.020
影响因子:0.762
影响因子:1.770
影响因子:5.605
影响因子:4.600
影响因子: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