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时间:时间:2024-10-11 09:45:25
当论文作者构思出一个选题后,首要任务往往是评估该选题是否具备“创新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作者对“创新”的准确含义并不十分了解。他们所谓的“判断”,往往只是简单地在知网上搜索一番,若未发现相关研究,便草率地断定该选题“具有创新性”。这种判断方式显然过于片面。因此,本文将借助“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两个具体实例,为广大论文作者提供一次关于“创新”理解的深入剖析与更新。
一、学位论文中的“创新”观念解读
在传统观念中,寻找学术空白,即发掘一个尚未被前人涉足的研究问题,被视为创新的标志。在学位论文选题时,许多作者都秉持着这样的观点。然而,这里存在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学术研究的空白,究竟是因为前人未发现,还是他们选择不去研究?如果我们发现的空白是前人未曾触及的,那固然值得庆幸。但作者们应深入思考:在广阔的学术领域中,为何唯独我们能发现这个研究空白?其实际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事实上,这种概率极低,甚至可能违背常识。
因此,传统的“创新”观念陷入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竭尽全力寻找学术空白;另一方面,我们却期望自己能发现一个别人都无法找到的空白,这显然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这正是学术研究“创新”的难点所在。科研创新并非易事,它往往可遇不可求,可能百年甚至千年才出现一次。普通的论文作者不可能真正去追寻那个“百年一遇”的学术问题。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撰写学位论文时,正是采用这种“创新”观念来确定自己的论文选题,即专门挑选一个别人未曾涉足的领域进行研究,并错误地认为这就是“创新”。其实,这种做法更像是一种“投机”。如果按照这种理解,全世界如此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都将被视为创新,这显然与常识相悖。
二、期刊论文中的“创新”观念剖析
与学位论文追求“独占山头”不同(即作者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开创一个研究方向,成为该方向的奠基人),期刊论文是连续出版的,学术界对期刊论文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是持续的。针对某个问题,其学术前沿的进展情况可以及时从期刊论文中获取。因此,在比较视野下,很少有人会认为学位论文能代表学术前沿。
在这种前沿性和及时性的背景下,期刊论文研究者对“创新”产生了与学位论文不同的理解。他们认为,“创新”并非选择一个未被人研究过的问题,而是选择那些可能有很多人研究但一直未获解答的问题。在选定此类问题后,通过求证过程最终得出研究结果。这种“继承性创新”不要求论文作者寻找新的研究问题,而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创新称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新。
此外,期刊论文在“创新”方面还有一种理解,即知识转移也属于“创新”。知识转移是指从时间维度的绝对知识增量生产转移到横向维度的相对知识存量转移。例如,从理论到实践、从质性到量化、从国外到国内的转移。比如,将美国的前沿研究成果介绍到中国,对中国作者来说就是创新,尽管对美国作者来说可能并非如此。相应地,将中国的研究成果介绍到美国也是一种相对创新。虽然这种论文属于相对创新,但它仍然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两种“创新”观念的比较分析
尽管前文对“寻找学术空白”这类“绝对创新”的观念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质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拒绝绝对创新。事实上,绝对创新是人类知识进步的关键动力。我们也可以认为相对创新是绝对创新的过程,它们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学位论文在对待“创新”时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在于,它将一个“质变”的创新过程强加于论文写作中,导致成功概率极低。因此,学位论文的写作往往变成了一种“投机”而非真正的“创新”。所以,我们应该先追求量变,最终实现质变。
绝对创新可以是我们的信仰,但不太可能成为我们的实践。因为绝对创新是一种社会行为、集体行为;而相对创新则更可能是一种个人行为。对于我们来说,相对创新反而可能更具可行性。
四、结语部分
“创新”是论文写作的灵魂所在。但究竟何为“创新”?我们仍需对创新的认识进行更多的纠正与更新。本文通过两个观点对“创新”理解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更新,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开篇明义:尽管当前论文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较以往有所降低,但其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鉴于专利申请难度大、著作出版费用高昂且周期长,从学术成果的角度来看,论文凭借其价格亲民、出版迅速的特点,依然占据一席之地。在准备论文时,应重点关注单位对数据库的要求及出版时间,建议大家提前8-10个月进行详细了解。探讨核心:为何“一稿多投”与“一稿多发”在学术界常被误解?在学术领域,论文发表是每位研究人员几乎必经之路,...
在学术研究领域,我们作者经常需要通过向期刊投稿来分享和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然而,投稿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编辑的建议,希望我们将稿件转投到其他期刊。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确定是否应该采纳编辑的建议。当编辑建议转投期刊时,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杂志社的编辑通常对同一专业的各类刊物有着深入的了解。在面对每天大量的来稿时,他们会根据本刊的用刊标准和要求进行筛选。当来稿未达到本刊的发表要求时,多数情况...
一、选择研究课题1.兴趣2.前沿性和创新性3.可行性二、进行文献调研1.收集文献2.文献筛选与阅读3.文献综述撰写三、制定研究计划1.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2.选择研究方法3.规划研究进度四、开展研究工作1.实验研究或数据采集2.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五、撰写论文1.结构2.内容3.要求六、修改和完善论文1.自我检查2.同行评审或请教专家3.反复修改并完善...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
职称论文从写作到修改再到发表每个步骤都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发表论文无非是用来评职称,这就有了时间限制。有的高校生在校期间会去发表一些论文也为了顺利的升学和毕业。评职称的材料,一般都需要在半年前就开始准备,因为涉及到文章的发表,可能等待期刊出刊也需要一些时间。 1、论文写作。 怎么写论文好像不用在这里大讲特讲了。但是好文章还是可以看出来的。当然不仅是资料丰富,观点严密,而且还从遣词造句...
众所周知,评职称的核心环节便是业绩成果。专家们正是基于我们提交的业绩材料来评估我们的专业能力,从而判断我们是否具备晋升为副高工程师的资格。因此,我们提交的业绩材料不仅需要满足基本要求,更需要在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现我们的专业技术能力。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专家们在评审时最青睐的几种业绩材料都有哪些。职称评审评委最想看哪些业绩?首先,业绩成果必须是申报人自担任现职以来,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所...
一、前言 从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上来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步入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而由于国际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制定我国的国际经济战略,发展我国的经济贸易,已经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要结合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情况和我国自身的经济状况,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二、我国国际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国际经...
老规矩,我们先说结论: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在评职时是否有优势,主要取决于具体的评职文件和要求。一般来说,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本质上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不同。因此,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两者在评职时是没有区别的。但是,有些单位或者地区的评职文件可能会规定国家级期刊的级别高于省级期刊,加分也更高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级期刊就会比省级期刊更有优势。至于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哪个好,总体来...
核心期刊的审稿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投稿:作者将文章提交到期刊编辑部,通常需要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格式化文章,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有些期刊还要求提交文章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等信息。初审:编辑部进行初步审核,判断文章是否符合期刊的主题和标准。如果文章不符合期刊的主题或者不符合格式要求,编辑部可能会拒绝投稿或者要求作者进行修改后再次投稿。如果文章符合要求,编辑部会把文章分派给一名或多名编辑...
在翻译过程中,把握词汇顺序调整的度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一、忠实于原文语义确保语义完整传达:无论如何调整词汇顺序,都必须保证原文的核心语义完整、准确地在译文中体现。对于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组合,如专业术语、习惯用语等,要谨慎调整顺序。防止语义扭曲或丢失:避免因为过度追求词汇顺序的变化而导致原文语义被扭曲或丢失重要信息。二、遵循目标语言规范符合语法规则...
影响因子:3.95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599
影响因子:0.980
影响因子:1.569
影响因子:2.622
影响因子: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