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如何践之于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态人类学学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转换“就生态言生态”思维。早期的生态人类学家基于对单一进化论的批判,提出了环境决定论的解释,试图考察自然特征与人类生存技能之间的关联性。然而,一些人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环境决定论无法充分解释适应策略千差万别的社会事实,进而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和功能特征。从此,生态人类学开始关注文化在不同生态环境里如何作用于适应的问题。这就是萨林斯所归纳的多线进化,是为新进化论的代表性流派。尽管到20世纪末生态人类学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在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该领域的学术观照似乎力有不逮,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发掘之处。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活动范围从本地区域拓展至全球各地,致使地方性生态问题蔓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在此背景下,无论是研究范式,还是分析方法,抑或学术旨趣,生态人类学研究作出了相宜的回应。除了聚焦于环境恶化对原住民生活方式的威胁及其解决方案,以及生态空间正义、生态权利等方面之外,生态人类学还关注世界范围内的物种流动和全球生态系统内的互动。
近年来,随着“人类世”概念的提出,生态人类学逐渐转向反思人类在“人类世”里的位置和行为。重点关注人类造成的环境危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并试图超越自然与文化、主体与客体、人类和非人类的二元对立论,强调建立基于和谐共生生态伦理关系的生命共同体研究。在此背景下,生态人类学孕育出了“多物种民族志”的分析范式,旨在研究人类与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物种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不仅考察生物体之间的生命关系,还关注物种之间建立的情感和心理联系;并且专注于多样性物种的生存如何被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所塑造,以此引导人们重视多物种的生命意义与关联价值。就此而言,以往“就生态言生态”的研究思路必须改变。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人与自然相互嵌入、彼此影响的系统中。如果发生环境危机、生态灾难等威胁性事件,那么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因此,我们需要尽早破除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积极认同与践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理念。
深化和拓展生态人类学研究领域。生态人类学应当如何肩负起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认为,生态人类学研究应当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人类社会如何以等同功能和视角与地理、动植物、微生物群落以及新技术等持续互动,积极发展新时代所需的生态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厘清和理解主体间的多维网络关系和作用机理,并持续关注生态复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治理和新技术的环境成本等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其一,推动环境治理与生态复原。从现实情况而言,构建耦合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稳定系统是当下生态环境治理的最优选择。其中,生态复原力理论是比较契合的研究观照,旨在培养积极抵御多维破坏、努力实现生态恢复的能力。尽管这一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时间成本较大,但它关注的重点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再生能力,因而理应成为保护实践和生态系统管理的核心。从这一角度而言,生态人类学有必要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复原的研究,以实现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与稳定。
其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安全管理。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往往涉及某个地区物种丰富性的丧失,这种局面源自于人类过度活动造成的负面后果。对此,“人类世”概念从全球性和普遍性的角度,对以人类统治地球为特征的新地质时代进行了深刻反思。作为一种文化时代精神,“人类世”促使生态人类学研究从全球性和历史性的角度,对人类作为主宰者的位置与行为进行深刻反思,从而推动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与保护。值得注意的是,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应当提防外来生物的入侵对农业、渔业和林业产生负面影响,避免多样性紊乱和生态失衡。因此,生态人类学应积极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建设、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其三,关注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治理。气候变化不仅意味着气温的升高,也可能引发诸如极度干旱、极地冰融化、海平面上升、灾难性风暴等极端灾害,导致全球“气候难民”的数量逐年攀升。我国也是气候变化的受影响国之一。尽管我国学者对气候变化的后果作了探索,但仍缺乏总体系统性研究。因此,应当努力就气候变化制定全球气候政策和地方性应对方案、增强中国学者的话语权,使中国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研究与实践制高点。未来的研究议题包括但不限于:探索陆地、海洋、岛屿等不同地理环境中人们抵御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考察各地区人们利用能源的方式及节能减排的经验;发掘改善农业生产、沿海岸线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做法;研究制定渔民、牧民等“气候难民”生计替代和生活重构的保障性条件等。
其四,控制数字技术的环境成本。随着数字技术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中的运用,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美好的“数字时代”。例如,“淡水生态系统探测器”提供了关于世界上永久和季节性地表水、水库、湿地和红树林的相关数据,有助于环境管理者全面高效地评估世界水资源状况。然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互联网治理论坛”的讲话中提醒:尽管数字技术正在塑造历史,但我们的社会是更美好还是更糟糕?这意味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法国的能源转型智库公布了一项研究,2013年至2020年期间,数字技术的能源消耗增加了约70%。英国的研究也表明,如果每个英国人每天少发一封电子邮件,那么每年可以节省16433吨的标准煤。这些事实提醒我们,在数字化时代里,生态人类学应当关注如何让数字技术更好地为绿色化、低碳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怎样在数字社会中建设零碳社区、培养绿色生活方式,进而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时代变化赋予了生态人类学更多的学术使命。我们坚信,只有始终秉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人类学的教研工作,才能收获高质量的教研成果,为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学科力量。
论文要求:别让学术成果变成扣分项“论文查重率超过30%直接作废”——这是某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评审时的真实案例。职称论文就像职业道路上的“学术身份证”,格式和内容都要经得起放大镜检验。先说摘要和关键词,这两个部分看着简单,却是机器审核的第一道关卡。摘要必须用200-300字说清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重点突出“解决了什么问题”。比如研究糖尿病用药方案,别写“为临床提供参考”这种虚话,直接说“比传统方案...
摘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伴随着城市的持续扩张与进步,建筑物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大幅提升。实际调查发现,建材的使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材料。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色建材因满足国家绿色环保要求,而被广泛应用,且其已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旨在分析绿色建材的定义,简要概述了绿色建材的重要性和种类,着重分析了建筑工程中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希望能够...
文 | 《中国科学报》见习记者王兆昱孟凌霄将长达50页的回复信发给Nature审稿人时,袁欣彤从未想过,自己的论文最后会登上Nature封面。这个直爽开朗的山东姑娘目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读博士三年级,而她的导师、该校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助理教授李煜章,同样是一名“90后”。对于论文登上Nature封面,袁欣彤除了喜悦外,更多的是“不敢相信”。她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医学研究领域,数据共享被视为推动科学透明度和可重复性的关键举措。然而,即使是在《EuropeanHeartJournal》(EHJ)这样的顶级期刊(2023年影响因子37.6,2022年高达39.3)上发表的论文,是否真正落实了这一要求?2025年5月该期刊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系统分析了2019-2023年2941篇临床研究文章,为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答案。数据共享声明的现状:形式与现实的差距研...
口腔微生物是人体中最多样化、最独特的微生物群落之一,也是人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目前在人类口腔微生物组数据库(theexpandedHumanOralMicrobiomeDatabase,eHOMD)收录的细菌种类已经接近800种。口腔微生物的稳态维持是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情况下,口腔微生物多以生物膜形式存在,与宿主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然而...
摘要:工业建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建筑发展得也越来越好。文章以工业建筑中既有技术为依托,分析了绿色节能设计理念及应用,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引言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工业建筑的节能减碳成为热点、难点、重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能量消耗与污染现象较严重,建筑自身的节能也是亟待解决。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是新常态、新要求下的全新理念和技术方法。根据当...
一、业绩成果:用“硬核”数据证明专业阿价值在职称评审中,业绩成果是核心竞争力。项目经历需紧扣岗位需求,优先选择与目标职称关联度高的项目,并通过STAR法则(背景、任务、行动、结果)结构化呈现。例如,若申报工程类职称,可重点描述技术攻关项目中的创新点,量化成果如“研发效率提升30%”。获奖情况需筛选含金量高的奖项,例如国家级或行业权威奖项,并标注获奖比例、评审机构等关键信息。若奖项与团队共享,需明确...
在医疗行业,职称晋升是医生们职业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关乎个人的专业成长,也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医疗职称晋升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些助力医生职业跃升的关键要素。一、临床案例:晋升路上的“实战勋章”临床案例,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职称晋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以10例、20例、50例等不同数量的临床案例为例,它们就像是医生在战场上留下的一个个坚实脚印...
在炎热的夏季,黄瓜以其清爽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餐桌上的宠儿。科学研究表明,坚持每天早晨空腹食用一根黄瓜,可能为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健康改善。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黄瓜作为普通蔬菜的非凡潜力,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式。改善消化系统的天然助手黄瓜因其柔软的组织结构和高达95%-96%的含水量,成为典型的易消化食物。空腹食用时,其中的膳食纤维能温和刺激肠道蠕动,就像给消化道做"晨间按摩",帮助...
政策导向明确:国内期刊成为成果主阵地根据最新申报要求,科技部明确要求本批重点专项产出的学术论文在国内期刊发表比例不低于50%。这一政策被业界视为"学术本土化的风向标",相当于为国内学术期刊每年定向输送数千篇高质量研究成果。以生物科技领域为例,若某项目团队发表10篇论文,则至少5篇需落地于《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国内核心期刊。这一规定不仅强化了本土学术话语权,更通过"学术反哺"机制推动国内期刊影响...
影响因子:3.969
影响因子:1.11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211
影响因子:0.988
影响因子: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