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气转暖,各地项目工地建设现场忙碌而有序,建设者们使用绿色施工的“加减乘除”,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让工地告别“尘土飞扬”,减少施工对环境负面影响。
“加”强BIM技术运用
当下,一些施工单位积极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组织绿色施工,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施工重难点方案设计等利用BIM技术进行研究、比选、优化,确定最优方案,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水平,一方面有利于施工人员的快速深刻理解,避免返工,减少材料浪费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推动了环保、节能目标的实现。
近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葛塘街道的江北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进入地下室及地上二次结构施工阶段。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从施工起就广泛运用BIM+装配式技术。例如,在基坑开挖时,由于基坑占地超2万平方米,地下结构设有较多边长超过10米、厚度超3米的大尺寸基础承台,极易产生温度裂缝,引起地下水渗漏。项目创新应用基于BIM技术的大体积混凝土在线测温技术等智能技术,优化混凝土入模温度,实时监测内外表面温差,精准保温保湿,从源头提高结构自防水性能,为工程建设带来潜在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在山东省济宁市京杭大数据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工程车、运料车穿梭不止,搅拌机、升降机运转不停,建设者们正加紧施工。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超高层“不等高同步攀升”综合施工技术,通过合理组织策划,实现立体交叉施工,最大程度节约工期。利用BIM三维可视化特点,项目团队对场地及管线布置进行详细建模,合理规划施工分区、流水穿插及总平面管理,600余名建筑工人日均安装钢筋100余吨、浇筑混凝土1000余立方米,促进了项目建设安全、质量、效率的提高,也为绿色环保施工带来了保障。
“减”少建筑垃圾产量
因清运成本高、消纳场所少,建筑垃圾违规运输、随意倾倒等现象屡屡出现,极易引发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连锁负面反应。一些施工单位正逐步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减少建筑垃圾产量,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实现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推广绿色施工工艺,是遏制建筑垃圾污染的一大举措。在江北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基坑支护施工期间,项目团队应用国内先进的装配式双拼H型钢支撑,“传统做法后期要破除混凝土,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H型钢安装、拆除都很快,还可以重复周转使用,没有任何建筑垃圾,也不需要焊接作业,具有绿色节能效果,并使施工周期压缩了45天。”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该项目现场,项目团队还搭建了一处建筑材料中转站,工人们正将钢筋料头等建筑垃圾自主改造为钢筋定位箍。一名建筑工人表示,在他以前干过的工地上,这些钢筋料头都作为废料处理了,在这里大家把它们收集起来,改为钢筋定位箍、通道防护、沟盖板……该工程开工至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0%。
“乘”出环境治理合力
施工现场的活力,是在综合环境治理中持续迸发出来的。一些建筑工地坚持将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协调推进扬尘、噪音治理等工作,充分发挥环境整治乘数效应。
为从源头上遏制扬尘,有效降低细颗粒物浓度,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档案馆、方志馆工程施工现场启用了一套可闭合防尘“天幕”系统。这套“天幕”系统由钢结构支架撑开的防尘网组成,覆盖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为区档案馆、方志馆工程工地撑起了一把巨大的“绿色遮阳伞”。项目团队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在基坑土方开挖和地下室施工阶段,通过“天幕”系统将“露天作业”变为“室内作业”,实现整个基坑施工场地“绿色封闭式”管理。
据介绍,该“天幕”兼具防尘、降噪、遮阳、降温等功能,大幅优化工人作业环境,改善出土施工环境。“天幕”一分钟内可实现防尘网自动开启或闭合,还具备自平衡功能,在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下依旧安全可靠。“天幕”的投入使用,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又有效治理了扬尘,同时也为减少施工扬尘污染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工地扬尘精细化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在这个项目都不存在。”济宁京杭大数据项目监理负责人孙轩多年来扎根施工一线,跑过不少工地,但对于京杭大数据项目,他说:“这是我见过最干净的工地。”据了解,该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围挡,安装雾化喷淋,增加洒水车和小型雾炮车,做到扬尘治理全覆盖。项目采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在线“捕捉”扬尘,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现场(视频)监控、设备运行监控及环境监测等功能,可以实时在线远程查看现场环境状况,使施工现场实现数字化、系统化。”
“除”掉工地管理堵点
现如今,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让工地有了“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看得到隐患、听得到噪音、闻得到粉尘、喷得出水雾,逐渐破除了绿色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难题。
在江西遂(川)大(余)高速公路建设工地现场,上犹江特大桥智慧监测中心的使用实现了从传统工地“人盯现场”到“数据盯现场”的变革。通过“智慧工地”调度指挥中心,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项目单位实现“智慧平台”巡查和施工现场监管的直线联动,助力现场施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再升级。
在5G网络加持下,该工地上的环境监测及喷淋系统可以通过各路传感设备采集现场风速、温度、颗粒物等参数,并实时上传至“智慧工地”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当现场扬尘监测值超过“智慧工地”系统中设定的阈值后,自动喷淋控制系统通过接收系统发出的开关指令,实现自动、及时喷淋降尘。同时,该系统可设置自动喷淋时间段,每天定时喷淋,避免环境污染。
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陈康等人的研究《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发表于学术期刊Diabetes,ObesityandMetabolism。该研究涉及近1580万名成年人受试者。研究发现,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分类标准,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数据显示,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男性超重人...
CAR-T细胞的效能依赖于扩增和持续存在。NT-I7(efineptakinalfa)是一种长效白细胞介素7(IL-7),可使外周血和肿瘤中的T细胞扩增。有研究者探索了NT-I7是否可以安全地诱导CAR-T细胞扩增,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该研究入选了2024ESMO年会,医脉通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对该研究进行点评,以飨读者。研究方法在CAR-T输注后第21天给予NT-I71b期剂量...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国民经济开局良好,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注入了信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
在高等教育与卫生管理交叉融合的大趋势下,非临床人员参评卫生职称成为职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某高校教师凭借教学科研双轨积累寻求转评卫生管理职称,其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的成果可对应卫生管理研究中的医学教育管理方向,而指导学生获3次竞赛奖项则凸显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指导能力。这种跨领域转型需突破三大核心壁垒。一、成果转化:学术积累的卫生管理适配性重构5篇SCI论文的价值在卫生职称评审中需突破学科壁垒。可...
一季度交通物流行业成绩亮眼:铁路累计发送旅客7.53亿人次、同比增长66%;货物9.7亿吨、同比增长2.3%;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同比增长22.08%,为投运20年来同期货运量最大值……透过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加速回暖态势明显。 交通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大动脉”,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经济社会秩序逐步回归正轨,物流、人流、信息流加速流动,带动交通物流数据向好。清...
近日,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认知临床诊疗指南》(T/CAS812—2024)正式发布。该标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计量大学等40多家单位共同研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精神心理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互为因果,严重威胁人民身...
连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中央政法委第一时间召开动员部署会,制定14项重点任务清单,就全国政法系统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方面印发通知,举办多场主题教育读书班专题...
随着2025年卫生职称评审结果的陆续公布,通过考试的考生们即将迎来领取纸质证书的重要环节。这份承载着专业能力认证的纸质证书,不仅是职业晋升的通行证,更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为确保各位考生顺利领取证书,现将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详细说明如下。一、领证前的准备工作领取卫生职称纸质证书并非简单到场即可,需提前备齐三样关键材料,好比参加重要会议必须携带的入场凭证。身份证原件是核对身份的核心依据,如同搭乘...
独家品种构筑技术护城河同仁堂作为中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庞大的独家品种矩阵。目前,公司拥有57个中药二级保护品种,涵盖百合更年安颗粒、六味地黄软胶囊等经典药物,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其中,独家品种数量超过40个,包括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感冒清热颗粒等长期占据市场主流的明星产品。以六味地黄丸为例,其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15%,堪称补肾类中成药的“黄金标准”。...
2023年第65届ASH年会将于12月9日-12日在美国圣迭戈召开,会议将公布最顶尖的血液学领域研究摘要,旨在探讨如何改善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探寻新的治疗方案。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复发/难治性(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的预后不佳,靶向CD19CAR-T细胞疗法是R/RLBCL患者的标准治疗。一些患者数量有限的报告提示,CAR-T细胞疗法可能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
影响因子:1.63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244
影响因子:2.220
影响因子:0.72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40
影响因子: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