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纯语言能力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出发,结合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以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为前提。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师;能力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大家逐渐意识到,单纯的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简单训练是不能满足 教育 的需求的。从根本来讲,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学习 英语 ,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必须要了解英语国家的 历史 、文化、社会风俗等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在弄清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之前,我们要先讨 论文 化的含义。
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同时文化又是一个非常难以界定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也赋予了文化不同的内涵。本文所采用的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文化是人们后天习得的。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交际能力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语言知识能力和语用能力。从理论上来说,不同的人的文化、教育及社会背景,以及生活方式、性别、年龄,乃至爱好、性格等诸多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交际时,交际的双方对信息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相同。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人之间的交际都可以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如果把所有的交际都当作是跨文化交际,那么跨文化交际将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以及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而本文研究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指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
二、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首先,中西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因素。 中国 早期的 经济 属小农经济,大家习惯群居,因而形成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而西方的商业经济社会是以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契约型社会,强调个性、独立、平等、竞争、自由和个人隐私,推崇个人主义。一般来说,中国的传统思维模式以直观综合为基础,注重从整体方面把握对象,强调综合思维和形象思维。而西方传统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和推理为基础,注重认识活动和细节,强调精确的认识,排斥思维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就形成了西方思维模式演化的基本传统。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时,应尽量避免母语的影响,以免造成交际上的误差。
其次,对语用差异文化特征缺乏了解是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另一因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对对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相应的了解,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其各自的谈话习惯。人们在交际时,往往有意无意地使用自己的方式,这就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语言学家称这种语言现象为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所产生的后果要比单纯的语法错误产生的后果严重得多。因为很多情况下,语用失误往往被怀疑成故意的言语行为,进而导致不快,甚至冲突。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英语教师是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个体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桥梁,其跨文化知识累积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及其最终的文化习得及运用。英语教师不仅仅是语言的传授者,也是异国文化和本族文化的传播者。英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还要担负着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和继承本国文化的责任。由此可见,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曾有学者指出,语言+文化+教师(催化剂)=语言交际能力。只有当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款文化交际能力和对中西方文化有比较深厚的了解,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教师本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文化素质,必然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丧失。 四、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内核。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中国 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而西方国家的价值取向是个人本位的,强调个人奋斗意识和竞争意识,喜欢张扬个性。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教师作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引领者,必须要认识到这种不同文化价值观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其次,教师还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规范的差异。社会规范某一文化群体的特点,它涵盖社会习俗、道德规范、宗教规范、 历史 传统和社会契约等,他们是影响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掌握这方面的相关知识。中西方社会规范存在很大的差异,分别从属于各自的文化系统,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文化的中的道德规范也往往存在着不同。没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差异,就会使学生在日后的跨文化交际中遇到麻烦。
五、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了跨文化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世界上的文化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既有共时性又有历史性。教师必须要尊重文化差异,必须要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异族文化,对不同文化群体成员的文化行为,要根据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标准进行描述和判断。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心理调节适应文化差异,即教师在与异族文化的接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心理换位、角色转换,设身处地去理解异族文化成员的行为。另外,教师还要学会寻找各种文化的共同点。虽然世界上的文化各有不同,但是不同文化成员在其基本的动机与要求方面是有共同点的。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尽量去寻找这种共同点。
2.重视本族文化
英语 教育 应该强化本国文化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我意识。本土文化是本土人民在长期的生活 发展 过程中自主生产、传递的文化知识体系,与本土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及其历史密不可分。由于英语教学目的的多元性决定了外语教学中不能厚此薄彼,如果学生学了外语丢了母语,学会的外语文化就抛弃了本土文化,那么人就又成单语人,外语学习就失去原有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要认识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和本土和会延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要重视保存、保护和发展本土文化的价值。
3.培养和发展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熟悉掌握跨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对目的与文化持有正确的态度和立场,要客观地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这些差异以及正确的、批判性的分析,不能简单的否定或者全盘接受异族文化。教师要引导自己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对西方文化进行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六、结语
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夯实英语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本族语知识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掌握目的语相关的语言与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中 英文 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章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早期病害,探讨沥青路面的铣刨、修复的施工工艺。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无接缝的连续式路面,因其具有足够力学强度,能适应各种行车荷载,且行车平稳舒适,噪声低,便于维修以及能够利用石化副产品等优点。但沥青路面局部出现了早期病害后,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本文就沥青路面病害处理的铣刨、修复工艺进行了探讨。 1沥青路面铣刨 沥青路面铣刨用铣刨机进行。施工前先...
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最终目标,提出“十佳”班委的指导性、激励性、目标性建设与管理机制,并对其设置意义和运作方法进行讨论。 在成功组织的管理要素中,一支优秀的团队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管理核心,或者说,组织的核心影响力,对组织的成功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助手的班干部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体验过某种学生干部角色的孩子,一般要比普通学生进步快,在后期实习和进入工作...
传统教学模式愈来愈暴露出与现代教育的不适应性.要推动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构建创新教学模式.而建立创新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是无可争辨的中坚力量.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研究和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推广.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教育、教学理念的定位问题,不少学者对此有很深刻的见解.南国农先生认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是:用新观念新技术办新教...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政治课教师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的心理成份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是学生最缺乏兴趣的课程,这已成为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障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这项工作不仅要求国家的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要求各地方政府采取更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落实中央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各项政策要求。文章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的就业群体所面临的就业困境,透过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培育与调控的考量、分析,寻找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全球经济形势趋紧、总量大幅度...
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和创新性实验等,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重要的边缘学科,是物理、化学等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产生的交叉学科,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知识密集、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记忆性强、实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和生物专业学生分配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致使艺术设计教育不得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教学理念的推陈出新,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文章对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教学的核心、创新教学的过程及创新教学的实现手段等进行了探讨,提出建构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一个不断变革着的世界,传统的教育模式正...
校园文化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已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途径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与德育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若干功能。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高校校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殊场所。高校...
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关系,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当代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之一,它的“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的教育理念正在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运用实践着,并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着重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
“知识管理”理念应用于高校领域,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合理地应用“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本文主要讨论了高校隐性知识的内涵,分析了高校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并对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专业服务组织—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在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因子:0.3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5.605
影响因子:0.6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500
影响因子: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