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宪审查是宪法实施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有以下四种模式:司法机关审查模式、立法机关审查模式、专门机关审查模式、复合审查模式,我国采取的是立法机关审查模式。本文认为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应该从健全违宪审查机构和健全违宪审查程序两方面入手。
一、我国违宪审查模式的选择
违宪审查模式主要包括四类:司法机关审查模式、立法机关审查模式、专门机关审查模式、复合审查模式.①违宪审查模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宪法问题,也是个 政治 问题.因为它牵涉到一个国家的政体,司法审查模式是与三权分立制度相衔接的,而我国的立法机关审查模式是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对应的。所以说,如果选择司法审查模式,那么必须改变我国的政体。而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最近,著名宪法学家许崇德教授在 中国 宪政网上发表的文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有根本区别》中明确比较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优劣,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创造的用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中国民主执政的最好制度。‘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保持资本统治的有力工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性、真实性,而‘三权分立’制度则体现出虚假性、欺骗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国效率优于‘三权分立’制度。”②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是洛克和孟德斯鸡等倡导的分权学说,而这些学说诞生的 哲学 基础是唯心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哲学之上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主要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方面的人士,体现了真正的人民性,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不变。所以,我们目前选择的立法机关审查模式的方向是正确的。
二、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策略
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应该从两方面说起,一是健全违宪审查机构,二是健全违宪审查程序。
首先,健全违宪审查机构。我国应该建立立法机关为主、宪法委员会为辅的复合审查机构。目前的违宪审查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这里面是存在问题的: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开会的定期性和违宪 法律 或法律条文出现的不定期性的矛盾。比如说,今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会议闭幕,明天法院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当事人或人民法院认为欲适用的法律违宪,那么是不是还得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会议对人民法院提请的法律是否违宪进行审查呢?根据理论推理,需要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会议对人民法院提请的法律是否违宪进行审查,而这在现实之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当事人的权利就得不到及时的救济,而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查法律是否违宪有自己审查自己的嫌疑。因为法律本身就是他们制定的,这种自己审查自己的模式违反了自己不能作自己法官的 自然 公正原则。而且这种自己审查自己的审查模式必然会导致审查结果正确性机率的降低。 所以说必须健全违宪审查机构,笔者在这方面认同有些学者提出的建立宪法委员会以完善我国违宪审查机构的想法:关于宪法委员会的地位和具体职能设计如下:宪法委员会的地位在全国人大之下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并列,宪法委员会的职能是负责处理 法律 的违宪。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违宪审查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承担。对于法律是否违宪的决定,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的,由全国人大作出最后决定(宪法委员会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宪法委员会作出最后决定(这里涉及到一些程序问题,下文再具体谈)。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违宪审查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承担。建立这样一种复合违宪审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己监督自己的嫌疑,也减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压力。而且解决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开会的定期性和违宪法律或法律条文出现的不定期性的矛盾。关于宪法委员会的组成应该包括身体条件适合的党政军的原领导人或者年龄在75岁以下的、身体条件适合的、原政法委书记(为了有权威,这个方法在我国应该是非常凑效的,但要有任期限制,以5年为宜)、权威宪法学者、专家、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如果有这样一个宪法委员会的存在,在我国的国情下,必将提高违宪审查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其次,健全违宪审查程序。现在我们的违宪审查制度为什么实施效果不好,这跟我国并没有一个成熟的违宪审查程序不无关系。当违宪审查的主体提出违宪审查时,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具体应该是常委会的办公厅,由办公厅转交常委会讨论)。如果是关于法律违宪的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如果认定法律违宪的话,程序到此为止,全国人大常委会如果认定法律没有违宪的话,应该提请宪法委员会审查并作出决定,在这个阶段的时候应该有这样一个程序,就是让提出违宪审查的主体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就自己坚持的意见说明理由,并进行辩论。这个程序有点象司法机关审案时的“两极构造”的色彩。这种制度是好的,它有利于决策者正确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效仿。如果是关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违宪的审查。无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查结果如何,都不必经宪法委员会做最后的审查。提出违宪审查的主体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交换意见即可,最后的决定者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民法学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78条的规定普遍存在误解。该条规定所针对的并非货币的消费保管,最多只能是混藏保管。这种立法模式存在诸多缺陷。我国合同立法应区别对待货币的民事保管与商事保管。对于民事保管,应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原则,即依合同约定来判断货币保管是否为消费保管;在此基础上适当兼顾保管效率,依合同的约定判断是否为混藏保管。对于商事保管,除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货币保管以促进货币融通为立法...
高度法制化是香港价格管理的一大特点。香港并没有系统综合性以成文法形式出现的价格法,对于各类价格行为的规范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之中,不仅繁多,而且齐全。任何价格和收费行为,都可以找到法律的依据,并受到法律的监督。本文研究了香港价格法规的特点,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及其程序。 价格体制是指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格形成、运行和调控管理的制度。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奉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最大限度的...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创设至今,其在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宪法学角度分析,我国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其不但与我国宪法所体现出的一些宪法原则背道而驰,而且直接违反了我国宪法规范的具体规定本文将以宪法学的视角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分析,论证该制度与我国宪法原则及规范的相悖,从而引发人们对改革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思考。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创立于2O世纪50年代。...
我国宪法监督机制尚未被有效激活,有关机关在发现法律法规有违宪之嫌时不能及时提出审查请求,有权机关在出现违宪违法现象时也不能及时主动审查,应当结合我国现行的宪法法律和人大制度,实现我国宪法监替机制的激活,形成由司法机关提出审查请求为主要启动因素,有权机关依法主动进行审查的有效机制. 一、学者上书与自行废止法规引发的疑问2009年11月前后,上海、成都几地因为强制拆迁引发几起恶性冲突事件强烈挑动着社...
在坚持权利本位的前提下,宪法对影响环境的所有义务主体设定普遍义务并要求他们履行义务,这应该是当下实现对环境有效保护的主要出路。 论文关键词:环境义务;宪法化;模式选择;路径设计 一、宪法关于环境保护规定的基本分析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各国宪法为了回应和解决生态危机,从整体表现出了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环境基本国策;二是环境基本权利;三是环境基本义务。环境...
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具有行政垄断性等一系列特征,现阶段的反垄断法对于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在立法规定过于简单和原则、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体系不完善以及查处机制不健全。为有效预防和查处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必须抓紧制定统一的《行业协会法》、明确法律责任主体、完善法律责任体系、明确查处机制。 一、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特征 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是指行业协会以其...
劳动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对劳动权的保障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大事。劳动权入宪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体现了劳动权具有的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宪法劳动权的完善,必须以劳动权的这两层属性为基点,参照《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完善其内容,激活劳动者的宪法权利,这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技能,劳动权的保障涉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重要的宪法权利。《...
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受业主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公正地管理合同?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法律、法规 民事责任 《建筑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不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履行监理义务?对应当监督检查的项目不检查或者不按照规定检查?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合同法》第二十...
宪政是民主前提下的一种治国理念,它要运用到治理国家上还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宪政制度是一个体系,它不仅是法律制度,而且还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建设法治国家、宪政国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宪政制度的建设不仅要解决法律制度的问题,还应当考虑人文因素、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宪法宪政宪政制度 一、宪政之我见 关于宪政的定义,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话方学者大多是从社会政治现实出发来...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侵权问题不断出现。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网络版权侵权行为主体之一,其侵权行为和责任归属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立法的重视。针对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我国也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经验不足,司法实践复杂等因素影响,我国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制度表现出诸多不足与缺陷,需要在借鉴他国成熟经验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构成...
影响因子:1.85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603
影响因子: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