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宪审查是宪法实施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有以下四种模式:司法机关审查模式、立法机关审查模式、专门机关审查模式、复合审查模式,我国采取的是立法机关审查模式。本文认为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应该从健全违宪审查机构和健全违宪审查程序两方面入手。
一、我国违宪审查模式的选择
违宪审查模式主要包括四类:司法机关审查模式、立法机关审查模式、专门机关审查模式、复合审查模式.①违宪审查模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宪法问题,也是个 政治 问题.因为它牵涉到一个国家的政体,司法审查模式是与三权分立制度相衔接的,而我国的立法机关审查模式是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对应的。所以说,如果选择司法审查模式,那么必须改变我国的政体。而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最近,著名宪法学家许崇德教授在 中国 宪政网上发表的文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有根本区别》中明确比较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优劣,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创造的用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中国民主执政的最好制度。‘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保持资本统治的有力工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性、真实性,而‘三权分立’制度则体现出虚假性、欺骗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国效率优于‘三权分立’制度。”②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是洛克和孟德斯鸡等倡导的分权学说,而这些学说诞生的 哲学 基础是唯心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哲学之上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主要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方面的人士,体现了真正的人民性,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不变。所以,我们目前选择的立法机关审查模式的方向是正确的。
二、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策略
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应该从两方面说起,一是健全违宪审查机构,二是健全违宪审查程序。
首先,健全违宪审查机构。我国应该建立立法机关为主、宪法委员会为辅的复合审查机构。目前的违宪审查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这里面是存在问题的: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开会的定期性和违宪 法律 或法律条文出现的不定期性的矛盾。比如说,今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会议闭幕,明天法院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当事人或人民法院认为欲适用的法律违宪,那么是不是还得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会议对人民法院提请的法律是否违宪进行审查呢?根据理论推理,需要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会议对人民法院提请的法律是否违宪进行审查,而这在现实之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当事人的权利就得不到及时的救济,而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查法律是否违宪有自己审查自己的嫌疑。因为法律本身就是他们制定的,这种自己审查自己的模式违反了自己不能作自己法官的 自然 公正原则。而且这种自己审查自己的审查模式必然会导致审查结果正确性机率的降低。 所以说必须健全违宪审查机构,笔者在这方面认同有些学者提出的建立宪法委员会以完善我国违宪审查机构的想法:关于宪法委员会的地位和具体职能设计如下:宪法委员会的地位在全国人大之下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并列,宪法委员会的职能是负责处理 法律 的违宪。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违宪审查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承担。对于法律是否违宪的决定,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的,由全国人大作出最后决定(宪法委员会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宪法委员会作出最后决定(这里涉及到一些程序问题,下文再具体谈)。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违宪审查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承担。建立这样一种复合违宪审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己监督自己的嫌疑,也减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压力。而且解决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开会的定期性和违宪法律或法律条文出现的不定期性的矛盾。关于宪法委员会的组成应该包括身体条件适合的党政军的原领导人或者年龄在75岁以下的、身体条件适合的、原政法委书记(为了有权威,这个方法在我国应该是非常凑效的,但要有任期限制,以5年为宜)、权威宪法学者、专家、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如果有这样一个宪法委员会的存在,在我国的国情下,必将提高违宪审查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其次,健全违宪审查程序。现在我们的违宪审查制度为什么实施效果不好,这跟我国并没有一个成熟的违宪审查程序不无关系。当违宪审查的主体提出违宪审查时,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具体应该是常委会的办公厅,由办公厅转交常委会讨论)。如果是关于法律违宪的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如果认定法律违宪的话,程序到此为止,全国人大常委会如果认定法律没有违宪的话,应该提请宪法委员会审查并作出决定,在这个阶段的时候应该有这样一个程序,就是让提出违宪审查的主体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就自己坚持的意见说明理由,并进行辩论。这个程序有点象司法机关审案时的“两极构造”的色彩。这种制度是好的,它有利于决策者正确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效仿。如果是关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违宪的审查。无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查结果如何,都不必经宪法委员会做最后的审查。提出违宪审查的主体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交换意见即可,最后的决定者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侵权问题不断出现。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网络版权侵权行为主体之一,其侵权行为和责任归属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立法的重视。针对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我国也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经验不足,司法实践复杂等因素影响,我国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制度表现出诸多不足与缺陷,需要在借鉴他国成熟经验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构成...
公司发起人是指在公司章程上签字盖章并对公司出资的人。发起人的出资义务是指发起人应当足额、及时地缴纳各自在公司章程中所认缴的出资额。发起人的出资义务具有法定性:一是源于其发起人的身份属性;二是源于公司的公众性。发起人如违反出资义务,在给公司带来损害的情形下,应对公司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同时,应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对其他发起人承担违约责任,即按照发起人协议的规定继续向公司履行出资义务。同时对其他发起人承...
政府采购是政府影响国民经济的一种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应从国情出发,按照国际惯例,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进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 政府采购是政府影响国民经济的一种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并根据...
建立和完善巨灾保险法律制度,是有效应对我国巨灾风险的需要;是组织全社会力量抗灾、救灾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克服传统保险法局限性、更好地发挥保险业功能的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探索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法律制度,为现实所必要且必需。 近几年,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仅2008年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就令我国遭受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民群众的心灵遭受极大创伤,单靠政府财政...
改革开放促进我国公民私有财产大量增加并向多元化发展,因此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子补偿。”这些规定有利于保护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但是,回顾我国私有财产宪法地位的演变,发现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应当把私...
为了使人们能够在分享生物技术进步成果的同时,又能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学者们纷纷把研究重心移向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这一领域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以推动我国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1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目前学者们总的来说有这样三种观点:可靠科学原则、预防原则、折衷主义原则。学者们一致认为...
目前,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已居世界前列,中国海运业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海运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因海洋运输而引起的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因提单引起的纠纷占了较大的比重。无正本提单放货是海事纠纷中较常见的一类纠纷。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借鉴国际海事司法的通常做法,起草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案件适用法律若千问题的规定》,并于200...
民法学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78条的规定普遍存在误解。该条规定所针对的并非货币的消费保管,最多只能是混藏保管。这种立法模式存在诸多缺陷。我国合同立法应区别对待货币的民事保管与商事保管。对于民事保管,应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原则,即依合同约定来判断货币保管是否为消费保管;在此基础上适当兼顾保管效率,依合同的约定判断是否为混藏保管。对于商事保管,除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货币保管以促进货币融通为立法...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同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不同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追究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主要适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规定可以参照适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的,从其规定。《劳动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公证权本身不同于行政权,又有别于司法权,其身份“准公权”的特性要求应设立不同于行政和司法体制的独有体制。现行的公证体制有悖于公证的自身特性,已滋生了种种弊端,因此对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1公证的性质探讨 公证顾名思义就是“公权作证”或“以国家名义证明”。公证的产生,是国家权力顺应社会的发展,介入市民、社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
影响因子:1.721
影响因子:1.15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549
影响因子:0.2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020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