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所恶化,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和家长的溺爱造成的。在社会怠速发展的今天,处处都是竞争:交往、沟通、细节处理、服务能力等在笔者看来都是行为习惯的竞争。让我们找出其客观因素和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从心开始教育,一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所以说,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正是基于良好的习惯养成对孩子成长的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不良日常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教育工作者和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多年,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较清楚的了解。他们具有热情、朴实、热爱劳动、善良、乐于助人、害羞等优点。然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些优点也在随着生活的渐渐好转而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懒惰、浪费、虚荣、自私、冷漠等不良行为习惯具体如下:
(一)语言习惯
不良的语言习惯主要麦现在:说脏话(一些骂人的话成为了学生们的口头禅)、不用文明用语(听不到简单的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对师长说话不敬(学生直呼老师名字甚至给老师起绰号)、对他人不是漠不关心,就是嘲笑甚至挖苦(学生对没有教自己的老师不打招呼,不问好;对其他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更是不理不问;对同学的不幸不以为然,要么捉弄,要么喝彩。)
(二)行为习惯
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打架(同学之问一有冲突就用武力解决)、抽烟(学校的厕所烟头遍地。有的人甚至在教室、大街上等公开场合肆无忌惮的抽烟)、喝酒(学生聚在饭馆大吃大喝)、赌博(近年赌博之风在校园盛行教室、寝食、校园的角落甚至是校外都是场所,扑克、钱和菜饭票就是赌具、赌资)、好吃懒做(吃零食、喝易拉罐、泡方便面、嚼泡泡’糖,作业不按时完成叫苦叫累)、奢侈浪费(学生的正常开支一周4|D元左右,有的学生居然开支两三百块,有的到校一两天就花光了一周的费用后靠借钱过日子,米饭、馒头随地扔。)还有衣着不整,奇形怪状;不爱劳动,拈轻怕重等等。从总体来看,有这样不良行为的男生比女生要多得多。
二、造成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
造成这些不良习惯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家庭因素
1、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没有给子女做好榜样。有的家长抽烟、喝酒、打牌赌博、行为粗鲁、满口脏话。
2、只养不教,重养轻教,重物质,轻思想。在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最需要关心、帮助和扶持的年龄阶段家长没有进行正确的教育、管理和帮助。反而认为给孩子挣钱,给他钱花就是爱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
3、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到毫无原则地溺爱,甚至包庇、袒护、纵容子女的不良行为,帮助子女隐瞒过错,逃避责任。把教育孩子的内容局限于爱他、宠他、惯他,而忘了教他,这样的爱是对孩子的一种溺爱,更是一种害。
4、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关心和爱护,并且方法欠缺,无能为力。由于文化知识和教育能力的限制,有的家长在子女的行为和思想出现问题时要么不闻不问,要么方法简单,不知所措,有时甚至被孩子弄得哑口无言。
5、家庭教育的不平衡。据了解大多数有两个孩子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家长往往特别偏爱小的或男孩,所以许多家庭的男孩和最小的都特调皮,几乎成了家里的小霸王,没人管得了他们。等到惯坏了,自己都管不了了,于是家长们就采取了放弃,又把全部的精力放到其他的孩子身上,冷落他们,使孩子受到严重的伤害从而走向极端。
一些例子让我们明白很多,如:初一年级某班一位男同学突发疾病出现全身僵硬,关节无法弯曲的情况。该班班主任急忙自己背着学生上医院检查,正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就迎来了二十来个气势汹汹的家长,向老师质问“是哪个小子打的?”“你为什么不去调查?”接着就是“哪个瓜娃子打的,我扇他两耳光!”等粗俗无理的语言,让班主任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是这位学生初三的表哥不明情况,就急往家里打电话说,“弟弟被打了”。所以,才出现了刚才的一幕。经医生检查该生是全身肌肉强制性痉挛,需要休息一周。弄清原委的家长才缓和了刚才火药味很浓的紧张的气氛,才为刚才不礼貌的行为道歉。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已经给孩子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一辈子也无法消除的。这种情况极其普遍,现在的家长特别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受欺负,只要听说孩子被同学打了、骂了,不问清情况,不对自己孩子以起码的教育而一味的给孩子撑腰,造成孩子缺乏是非观念,不分对错,因此养成了许多的坏习惯。
(二)社会因素
社会的不良影响。随蕾学生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事物增多,他们与人交往也逐渐增多,这就使学生越来越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现今的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良的风气和现象。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又特别强,但分辨是非的能力却有限。
1、学生认为读书无前途,还不如做生意。书读出来今后当个老师还没有哥哥开车挣钱多,爸爸妈妈开矿又不累,又自由,挣钱还多,所以不愿读书。
2、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沉迷于游戏,对信息不筛选一味的吸收,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
3、社会精神文明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评价优质生活的标准,许多人认为只要家里有钱,能吃香的喝辣的就是好生活。记得有一次测验,有一篇名为《亲情呼唤》的短文阅读,文巾写一对老人(仁老栓夫妇)呼唤儿子的归来,也表现社会对亲情的呼唤。学生不仅没有感受文中对亲情的呼唤,而且还不乏有人羡慕仁老栓儿子仁杰家养的狗,因为那条狗(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这不禁让我们为这些学生的精神匮乏感别惊讶,在他们的眼里吃喝玩乐就是生活的全部——就是生活的价值。
(三)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的失误。教育者教育观念的错误,思想方法的片面,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工作安排的缺陷,教育措施的不力,以及教育者本身道德品质上的问题等,都妨碍着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恶化和蔓延。
1、教育条件落后。农村中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在农村读书根本就没有出路,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流失大,甚至根本就不读书。
2、教育环境差。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农村学校举步维艰。首先,农村中很多家长和群众看学校的工作成绩,不是看怎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得怎样,而是只看学校送走了多少个重点高中生。其次。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管理只是水中花、镜中月。搞形式,走过场,考核时就是看总结,只要总结写得好评价就好。第三,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3、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和教育工作的热情,教育教学素质低,方法单一。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有时挖苦、训斥、讽刺、嘲笑学生在思想品德上存在的不足和错误,有碍于学生从思想上接受教育。有的教师违背职业道德,对学生采取哄、骗的态度,或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不能掌握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变化以及个性差异,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得力、处理不当或是“出力不讨好。”
4、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的脱节。小学升初中的“无门槛”造成小学教育质量的大步下滑,“双差生”的数量有增无减。
(四)学生主观心理原因
行为心理学是心理学两大学派之一。它认为人的行为是有赖于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由此,告诉我们学生的行为都是外界刺激——心理反应——外在表现的一个过程。那么,认识学生的心理情况是纠正和解决学不良为的关键所在。所谓“沟通从心开始”“管理从心开始”就是要挖掘学生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通过心理沟通、心理教育、心理治疗达到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那么,我们就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到症结所在,才能达到目的。
1、道德认识缺乏。中学生的道德认识处在形成阶段,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还不够稳定,缺乏道德评价能力,往往产生一些模糊观念和错误认识,容易被个人欲望和需要所驱使,做出各种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学生的不良品德大多数是因为道德上的无知而发展到行为上的堕落、野蛮。
2、情绪表现异常。不良环境的感染,道德认识的缺乏,错误道德观念的影响,让学生形成了异常的情绪反应。他们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不明道理、蛮横纠缠,感情冲动、缺乏理智。戒心重、较为敏感,远离教师和集体,有对立思想。
3.意志薄弱。有的学生尽管懂得道德规范,但由于意志薄弱而不能付诸行动,而是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和欲望的支配去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有的学生虽然明白自己的错误,有改正错误的决心,但自制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禁不起外界的诱惑或压力,再次或多次重复犯错。
4.习惯不良。习惯的养成最初是由于偶然,但在不改正的情况下重复地犯错,就形成了不良的习惯。
5、从众心理。家庭、社会的影响下,学生跟从一些不良的行为,认为很正常,反而会认为纠正它倒显得不正常了。
三、教育从心开始
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道德评价能力是通过学习、实践和教育逐渐产生、发展和形成起来的。在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时,首先要分清学生的行为是有意行为还是无意行为。按行为意识性、目的性的程度说,可以划分为无意行为与有意行为两种。前者是没有什么目的的行为,即它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后者是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行为,即它是在人们意识很清醒的状态下完成的。但它们都有意识的支配,只过前者是在潜意识的幕后操纵下而已。化有意为无意,化无意于无形。其次,要做到有诚心、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有决心、有恒心,“心心相印”才能“心有灵犀”才能“心想事成”。让家庭、社会、学校心动起来:还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还孩子一方葱绿的田野,还孩子一颗健康的心灵——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现行的司法鉴定人负责制,无论从司法鉴定程序、社会传统理念、司法鉴定文书出具方式、司法鉴定人的责任能力和执业保障制度、现行相关法律和规章等各方面,都是行不通的,应予改革。 司法鉴定责任制度是基础性制度.关系到司法鉴定事业体制、机制改革;关系到司法鉴定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现实权利义务;也关系到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因此,事关重大,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
摘要:目前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监督体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行政权。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有其独特优势,平衡了相关各方关系,西方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构建司法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制度,要从宪政角度提高司法机关的地位实现司法的真正独立,明确司法审查的权限和效力,完善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管辖、起诉和审理方式。 关键词:抽象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 制度构建 抽象行政行为是基于以行为的适用范围为标准...
民法学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78条的规定普遍存在误解。该条规定所针对的并非货币的消费保管,最多只能是混藏保管。这种立法模式存在诸多缺陷。我国合同立法应区别对待货币的民事保管与商事保管。对于民事保管,应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原则,即依合同约定来判断货币保管是否为消费保管;在此基础上适当兼顾保管效率,依合同的约定判断是否为混藏保管。对于商事保管,除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货币保管以促进货币融通为立法...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安全事故频频见诸报端,有不少官员被依法追究行政法律责任,其影响之大被媒体形容为中国掀起“问贲风暴”。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对公务员行政法律责任完善的思考,问责应当形成常态机制,而不能是运动式的追责效果.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廉政公署”制度,健全公务员行政问责机制。近年来,国内安全事故频发,受害面广,伤亡惨重。有人戏称中国人在食品...
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体器官或组织的移植和利用。究竟应当如何认识这种社会现象,应当制定何种规则进行规制,涉及到民法问题。从民法的立场观察,脱离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具有物权属性,对它的支配产生物权法上的所有权及其规则。一、研究脱离人体的器官或组织的必要性(一)研究脱离人体的器官或组织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不断进步,生命科学得到深入发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20世纪现代生物医学发展的...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侵权问题不断出现。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网络版权侵权行为主体之一,其侵权行为和责任归属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立法的重视。针对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我国也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经验不足,司法实践复杂等因素影响,我国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制度表现出诸多不足与缺陷,需要在借鉴他国成熟经验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网络服务提供...
现在国际社会普遍承认迁徙自由,在解放前,中国各个政权承认迁徙自由,解放后新中国政府先是承认,后来取消,再后来逐渐默认这种自由。本文认为中国应明确恢复迁徙自由,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履行我国国际义务的必然要求。为此,在宪法中明确规定迁徙自由,具体的构建保障迁徙自由的法律体系,正式取消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的传统划分方法,...
我国《合同法》设置的预期违约制度?为预期的受害方提供了救济墓础。在实际中?明确界定、准确把握预期违约的适用条件是充分发挥这一制度功能的前提;对预期违约?债权人可根据不同情况行使解除合同、请求损害赔偿等权利;在预期违约责任承担中还要注意合理预见规划的适用。 关键词:预期违约 适用 法律救济 合同法 在我国合同纠纷案件中?因为预期违约而引发的合同纠纷占有相当比例。《合同法》对预期违约制度的...
我国《物权法》中关于相邻关系的规范,大量使用“不得”和“应当”的强行性用语,但我们在阅读《物权法》文本时,不应完全限于字面用语的原初含义,而应具体分析其在物权法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和性质。其中“不得”的规范具有保障基本人权、便于与公法衔接的功能,应为强行性规范;而“应当”类的规范应有当事人意思自治、自由协商...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合业经营现象的迅速发展,银保合作这种新兴合作方式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监管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银保合作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文旨在对银保合作的现状从法律的角度作一分析,并提出立法建议。 一、银保合作的概念 近几十年来,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现象在全球发展得如火如茶,是世界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动向之一。而其中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混业经营更是独树一...
影响因子:2.220
影响因子:0.820
影响因子:12.860
影响因子:2.650
影响因子:5.465
影响因子:3.651
影响因子:0.270
影响因子: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