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系统的阐述了道德暨道德教育的意义以及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道德教育,以期强化高等教育,使社会更和谐。
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谓之道;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谓之德。“德”字原创意(甲古文)为十四个人一条心,且是双立人,可理解为二十八个人同心。一个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若能统纳至众心所致之视阑,那么这个人就谓之德高。德高之人是没有做不好事情的。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为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因此人们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必须为善、为正义、为公正、为诚实,绝不能为恶、为非正义、为偏私、为虚伪。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的道德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未来发展的影象。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差的一面。目前作为高校,应从大学生的实际道德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真解决。
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是执政党,因此对大学生必须首先要加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等理论的学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通过“两课”的学习教育,把牢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信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发展中国、强大中国。然而,要实现她,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层出不穷,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所以,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优化人类生活的最灿烂最稳固的基石。大学生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为这块基石添份儿、加工、成玉、夺目,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而充电!
二、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女不嫌家贫”,没有一个人能脱离母亲和父亲的生、养而活到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国家现在仍处在发展中,我们做儿女的要为自己的祖国—母亲的发展壮大、繁荣昌盛,成为最现代化的国家,人人享有平等、自由、富裕、幸福的生活而刻苦努力奋斗,掌握一技之长或几技之长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把她建设好了,就不至于被别人欺辱,就不至于被动挨打了。因此,我们每位大学生都要学会报效生我养我的父母,学会报效我们的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祖国为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及尊严为耻的爱国情操,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青年人能否建康成长,能否保持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方向。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每个国民都各尽其力,务尽其责。尤其是将来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要素主体大学生以至研究生,定要精尽其心,把自己锻造成家庭与社会的有用之才。个人是家庭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细胞壮大了,社会就丰满了。我们的社会的框架结构的支撑是沿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路子走过来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只有刻苦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以打牢不断增长的本领为基础,将来才能不断的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资料,我们本身也就能自然拥有“人人为我”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了。没有雨露小溪,也就没有江河湖海,其实,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密切相关,息息相通。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人民的福扯(指若被动挨打或若没有世界性合作就很难在尽可能的短时间里办成某些事情,就是没有人民的福扯);没有个人奋斗,就没有安居乐业。没有社会中的每一分子的刻苦努力,就没有家庭、社会大分母的甘甜丰满。只有这样去想去做,才能真正地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真正胸怀祖国和人民,始终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已任,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
道德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与人的丰富生活相联系,做到生活过程德育化。德育过程生活化。生活是伦理道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道德的唯一基础,离开生活的基础,道德将走向虚无,道德存在于整个生活之中,生活应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解决一系列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告诉我们道德寓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形成、提高和发展,只有通过我们的生活来影响和改变。要引导大学生在个体生活实践中形成完整的精神生活,如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等道德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需要不断增强自立意识,竟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高校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形成自身独立健全的人格,乐观豁达,自信自强,自尊自重,自督自制,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大学生要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学会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独特的积极向上的填密合理而又敢作敢为的人格魅力。
五、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人类把好的伦理道德按生活必备程序把它养成习惯,就是养成教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孝、梯、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为“八德,’,亦可即为今天的“八荣八耻”,对下一代进行养成教育。而这“八德”首要是孝敬父母,“百孝为先”嘛,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应该从知恩感恩开始,即从父母启蒙,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知恩感恩教育,比如在大学,学校协同辅导员统计大学生之父母的生日,再由班长定期提醒大学生本人,给父母敬祝寿诞的感恩活动,再如感恩节或教师节时举行集体感恩活动(如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感谢对自己或对自己家人有过特殊帮助的人的恩情),以此强化学生道德好坏是从孝敬父母开始的意识。对父母的孝敬,对老师的尊敬,对领导的忠心,对兄弟姐妹的关心爱护,对同学朋友的关爱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在生命活动中,要始终做到心正言忠。在为人处事时要忠诚、有信。言必信,行必果。学会礼貌待人,以德治事。在社会活动中要公正合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做人要品行端正,洁身自好,礼义廉耻常驻心田,对不起别人的事不做,对不起集体、国家的事更不做。
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优良传统美德教育
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出了丰富的传统美德。如国学《第子规》介绍的“虞舜耕田”,“阂损芦衣”,“黄香温清”,“李忠辟震”,“史感恩师,’;“赵孝争死”,“陈肪百犬”,“温公爱兄”;“比干死争”,“苏武牧羊”,“岳飞报国”;“季札挂剑”,“刘平期贼”;“孔子尽礼”,“伯禽趋跪”;“仲淹义田”,“天祥衣带”,“关公秉烛”,“袁升还妾,”;“孔明洁身,”“杨震四知”,“志敏清贫”;“勾践尝胆”,“相如称疾”,“三陌成亲”,“羲之书法”,“三苏苦读”等等。这些古今圣贤的所作所为,呈现的是伦理道德的高尚与真美,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极好榜样。人与人之间,不论贫富贵残都会自然产生五种关系:父子关系—父慈子孝;君臣关系—(即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侍君以忠;夫妻关系—男主外、女主内,夫妻能各尽本分;兄弟姐妹关系—长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笃爱;朋友关系—人与人之间交往,守信用,讲道义。要处理好这五种关系就必须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即明白道理,就要认真去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可以说这20个字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现代的东西,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尤其要加强诚信教育,这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基础。大学生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以使社会安定,世界和谐。
总之,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项紧迫而又艰苦的工作,我们高校要不断调整并完善德育教育内容,优化德育教育过程,使德育教育师生互动,发挥德育教育专业队伍特长与教师身正为范相结合,还要动之以情与晓之以理相结合,更要以校园文化管理与学校道德环境建设相辅相成,以信息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形成上下互动,由表及里,全员全方位地促进大学生达才成德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成为祖国的栋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使天下父母之心宽慰,使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论述了自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特征,课堂教学引入自主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自主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即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评价等。 自主创新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humanisticeducation)。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发挥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
建构主义(consauctivism)学习理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文探讨了大学微生物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式等方面所作的一些变革和完善。 一、引言受传统大学微生物教学方法的影响,本文发现在大学微生物教学中存在两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现象一:学生习惯听老师讲解和花大部分时间...
为了加强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小学教育的联系,美国PDS学校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面向学校实际的合作研究、改进师范生的实习这三个方面。为了应对当前的内、外部双重挑战,我国教育系科应该借鉴美国PDS学校的经验,实现向教师教育学院的转型。和当前的教育系科相比,教师教育学院在理念、组织定位和具体功能三个方面都应该具有不同的含义。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急剧变革,尤其是师...
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创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原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知识主动建构对新内容的理解。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外部刺激即所学知识的加工处理和内化吸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旅游管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一个新兴专业,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采用主题、情境、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提升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进行角色的转换。旅游管理专业是面向旅游市场,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为主、研究型旅游人才为辅的一个新兴专...
建构主义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学习观为.学习是认知主体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分析了目前高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实现英语阅读中的意义建构.进而提高其英语阅读的水平和能力。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皮亚杰认为.个体...
我国的教育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形成了培养统一型人才的基本模式。使学生习惯于按常规办事,善长继承和模仿,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探索一种崭新的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就愈发显得重要了。 一、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的思想准备 1.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学习环...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以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学科教学,是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巫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信息化学科教学系统的建构为线索,重点介绍了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三个要素:个性化校园学科资源库,有效的互联。习学科资源管理工具,灵活的网络信息处理与交流工具以及该系统在学校中的应用模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一种以信息化教育促进教育深化改革的趋势,这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多媒...
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析,学生不仅能够明辫是非,还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历史教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渗透到初...
近年来。在教育技术领域乃至整个教育领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来源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切密相关...
影响因子:20.580
影响因子:2.638
影响因子:2.41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690
影响因子:0.290
影响因子:4.472
影响因子: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