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众多的研究者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过去到未来的全方位探讨。然而,“太多的移植”、“太多的描述”、“太多的回顾”等不足却存在于研究中。为此,“少些移植,多些本土’;,“少些描述,多些实证’;,“少些回顾,多些当下”应该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明智之举。
教师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师培养与训练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早已成为潮流,进入21世纪的中国教师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契机。众多有识之士,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过去到未来的全方位探讨。然而,客观地审察已有的研究和正在进行的研究,却存在着“太多的移植”、“太多的描述”、“太多的回顾”等不足。如果这些太多的不足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教育研究将会陷入误区,停滞不前,甚至走向教师教育追求目标的反面。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1少些移植,多些本土
“我国近百年来的教育研究,以引进和移植为‘主色调’,不仅观点、方法、理论和制度体系要引进,有时甚至连问题都要引进,我们的研究者习惯于以西方的某理论、某主义为讨论问题的概念、框架”从客观需要而言,我国教师教育无论是理论建设还是实践开展,都必须大胆吸引和借鉴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但移植别人的理论,不是全盘照搬,不能全盘照搬,对于移植的东西要细心的鉴别是否适合自己。所以,在拿来的同时,既要“炼”,又要“扔”,要将合理的“炼”和合理的“扔”有机结合起来,而在我国的教师教育研究中似乎只有“炼”、没有“扔”,只讲“炼”不讲“扔”,“言必称希腊”的现象十分严重。如:雨后春笋般的译著风涌而至,从译著那里得来一大堆名词、概念、语句,直接套用在我们的研究中,甚至作为引领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像“生成”、“生发”、“后现代”、“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等。这些名词、概念、语句本身没有不好,给人有启发,但这些我们是如何理解的,又是如何与我国的教师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却没有研究,没有论证,笼而统之,不加分析,结果是引用了一大堆西方的言论,说了一大堆外国的问题,我们自己的问题在那里,我们的思路在那里,却不十分明白。尤其突出的是:关于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教师专业性的认识,从什么是专业,专业与职业的区别、教师专业特征的独特性、教师专业性的历史演变与条件保障等,引鉴的全是西方某某学者、某某机构、某某报告,很少看见中国人的观点。中国的教师教育问题似乎全都给西方人研究好了。
离开了自己的经验研究别人是一种不合理的学习方式,只有通过借鉴他人思想以引发出或整合成自己的智慧,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明确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中国的教师教育研究,基点是建立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的中国自己的创造,这就是所提倡的中国特色,是本土研究中要遵循的基本精神。
实际上,有些地方院校围绕当地的教师教育展开了一些本土研究,但却是局部的研究,取得的是局部的成果,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也难以有建设性的成果产生。当下,中国教师教育的本土研究是要整体的,而非局部的;是建设性的,而非建议性的;是研究性的,而非罗列性的。所以,笔者认为,要集中教育资源,面向全国,以部属师范院校及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大学为龙头,有各地师范院校及教育管理机构共同参与、承担一项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重要课题:中国教师教育的现在与将来。
2少些描述,多些实证
教师教育研究既内容广阔,又应严谨科学。在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视角已涉及到政策、制度、内容、方法等各个层面,并形成了诸多成果,论著、论文铺天盖地,课题研究也为数不少。然而,这些有多少是实证得出的结论,有多少不是重复别人、罗列现象的描述,在众多的表述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声音是:站在高度、政策高度的有关教师教育重要、教师教育应该如何的价值分析,这些分析尽管头头是道,却只不过是从上层的既定政策出发,依据教育主管部的意图做政策宣传,最多是理论解释罢了。鲜有通过调查、实验等实证方法得出的结论。
忽略实证研究,偏重描述解释,给教师教育研究至少带来如下弊端:(1)理论居高不下,脱离实际。因为构建理论的研究者是在重复的声音,或是在解释别人的理论,他们的研究结论置放于在研究过程之前,确切的说,无须经历研究过程的验证,结论早已在意料之中。(2)颠倒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一耳熟能详的道理在教师教育的研究中却颠倒了次序,不是将理论建立在实践探索和经验概括的基础上,而是以既有的理论和政策来设置实践,推导问题,不但理论在意料之中,实践也在意料之中。(3)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难以得到回应。描述性的解释,既不关心现实中的具体间题,更不探讨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只是停留于作些理论视野内的结论,最后形成几条主观性的结论,致使教师教育中的具体问题、真实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无人问津、无能间津。如我国教师岗位特征的细化指标;我国教师教育机构的认证和教育课程的认证制度等,这些既是现实的具体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没有规范、具体、务实的实证研究,以上问题便难以解决。(4)无视教师是研究的主体。解释性或综述性的结论,只需根据一些相关的资料和政策文献就能归纳、演绎出想要的结论,无须了解实践层面的教师,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沉默,他们拥有的教育资源和要关怀的方方面面。当然,强调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证性,别忘了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具有生命的品性,“教育活动是人的自由活动,因而教育的世界是主观的世界,人文的世界,意义的世界,教育研究任务就是要揭示世界中的意义,体现出‘为人’、‘立人’、‘成人’;C21的特色,教师教育研究也应该牢记这一点。所以,倡导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证性,并无意也不能去追求教师教育的机械化程序、控制化策略。
研究者们也没有违背这一条,很多冠以“XXX国的教师教育的回顾与反思”、“教师教育的回顾与前瞻”、“教师教育的历史回眸与策略构建”等之名的文章,似乎说明了研究者并不囿于回顾历史,回顾历史是着眼当下,指向未来。但细读内容,却不难发现,文章的重头戏仍在回顾历史,针对当下、指向未来的部分往往是寥寥数笔,空洞无物。对已经经历过的事情进行述说,毕竟不是件很难的事情,罗列资料,进行归纳即可。而对正在经历的事情进行述说和归纳,则需更多的投入,更大的勇气,毕竟见证人太多,不能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处境,确实不容易言说。
无论怎么说,关注当下的教师教育间题,不仅是作为研究者的良知和责任心所使然,更是教师教育实践对研究者发出的召唤,是时代赋予研究者的历史使命。而今,人们己认识到,相对于教师教育实践的超越式发展的现实,教师教育理论确实显得尴尬,理论已经落后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次序已经颠倒,是实践牵着理论的鼻子走,而不是理论引领实践,因为反映实践进程,并对其进行指导的理论太薄弱贫乏,甚至空白,这种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不平衡必须正视。我们必须祛去理论的灰色外衣,走向现实,走进教师实践的生活世界,以教师的生活世界和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从初始性材料和原始性问题中求索珍品,建立文本,进行诊释、解读、辨析,建立面向现实的间题意识和分析框架。倡导的“校本研究”、“田野研究”、“质的研究”等研究方法,强调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地位,对教育活动场景中主体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进行具体、真实、细致的探讨。
如果我们真的在关注当下的教师教育问题,许多当下的问题就会走进我们的视野。如:在中国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过程的主体地位如何确立,中国教师工作环境是怎样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来支撑他们的角色转换,我们如何来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和日常生活,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否太多,合理的要求是什么,等等。
由此可见,重视当下教师教育问题,是教师教育实践对理论的需求,是研究者对自己的要求,是中国教师教育走出理论与实践失衡的当务之急。
3少些回顾,多些当下
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对教师教育的历史梳理工作做得非常充分,但回顾历史不是单纯的面向过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自主的英语学习者,培养自主的英语学习者离不开英语教师的自主性。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性可以通过教学对话、反思和英语教师教育三个途径形成。 关键词:教师自主性教学对话反思英语教师教育英语教学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大学英语(包括公共英语和英语专业)教学的研究在经历了学习者因素诸多探讨(包括学习者自主)之后开始了对教师课堂作用的研究。如果说大学...
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有着共同的愿望,但由于角色和地位不同,高中师生对开展课堂教学交往的担心事项、教学交往现状及其效果有着不同的感觉。 论文关键词:高中;师生;课堂教学交往;看法 广东省作为首批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其高中课程改革正处于全面实施阶段。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看法如何?有哪些担心事项?课堂教学交往现状及其效果怎样?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了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交往现状,推动...
作为一项工程的开始,招标投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目前建筑企业里大量存在的不正当竟争行为使本不完善的竞标机制倍生隐患。为确保工程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并兼采国际先进制度,是工程行业迫在眉睫之势。 论文关键词:工程招标投标不正当竞争 招标投标制素有“阳光交易”之称。经多年的实践证明,招标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包发包方式,也是保...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体现为知识情景建构观,学为中心观,教学互动观。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必须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改变目前双语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双语教学的启发作用,提出了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日益综合化和国际化。此外,教育部对于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要求也将双语教学的推进提到...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部分中学养成教育明显滞后。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中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阐述造成养成教育滞后的原因。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
课堂是学校的主要教学场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广大职教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建设、开展教研活动、精心设计教案、关心后进学生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激烈的生源竞争,导致了职校招生人学的“零门槛”现象,职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对此,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抓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
“阶段性养成教育”是人为地将高职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的时间,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培养目标划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养成教育。每一阶段都制定出培养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有计划性地开展养成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 随着每年高职生招生规模的不停增长,人数的增加导致学生专业水平、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呈现出复杂多样性,艺术类学生更是普遍...
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量、实验等方法,以健美操和太极拳作为不同锻炼方式,对吉首大学部分大学生就不同锻炼方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l5周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5周健美操锻炼和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效应不如健美操效果好,不同锻炼方式对湘西地区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产生不同的效益,均可促进身体自尊不同方面的发展。 身体自尊是与...
本文分析了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防水材料;预防措施 一前言 屋面防水工程位于房屋建筑的顶部,不仅受外界气候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还与地基不均匀沉降及主体结构的变形密切相关。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的优劣,既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还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屋面防水工程仍存...
影响因子:3.288
影响因子:2.22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020
影响因子:9.587
影响因子:2.561
影响因子:1.520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