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首先构建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并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角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探讨了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提出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不同,应该同时关注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作用。
0引言
传统理论从比较优势出发,过于强调劳动密集型的非高新技术的发展,随着国家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出现过于依赖高新技术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倾向。其实,不管是资本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行业,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中低技术行业,只要在开放的条件下具备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力,就会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空间。
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应该同时关注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作用。我国目前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如何运用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
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前提条件和主要动因。企业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是关键,作为产业的微观组织,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传导作用。一般认为,从微观层次看,技术创新是企业在一定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决定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3种资源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指工艺装备)。行业技术创新是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聚集,是推动行业发展和结构优化的主要动因。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文献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包含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2个方面,两者交织在一起,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产业结构优化过程的一条纽带。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解决各产业之间有机联系和耦合质量的问题,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则是解决怎样促进整个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问题。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及贸易结构等,在诸多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技术结构,因为一种产业的形成发展或衰退,从根本上说起因于技术的进步或落后(技术创新),从而产业结构的变动也起因于技术结构的变动。由此,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应依赖于与之相应的技术创新,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一方面,技术创新通过促使生产要素在产业问流动,直接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产业的形成;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会通过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贸易结构等的影响间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本文借鉴文献构造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技术创新过程的性质特点,决定着无法直接衡量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只能采用一些替代性指标,如设备、资金及人员来反映技术创新活动。图1中虚框内的技术创新内容,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处于黑箱之中。本文根据信息不完全的特点,利用灰关联理论,在技术创新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建立模型,量化分析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技术创新投入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技术层次划分及指标设计
制造业水平决定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无论新产品销售收入还是从业人数都占有绝对优势,它们的技术创新状况直接关系到制造业总体的技术创新水平,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文依据OECD(1996)的技术划分标准,结合我国对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将制造业划分为4个技术层次: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考察我国1996-2005年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状况。由于部分行业原始数据残缺,再加上个别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放在一起统计,数据不易分离,在这里剔除“石油加工、炼焦与核燃料加工”、“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后,共得到29个行业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原始数据,这些行业按技术层次划分情况见表1所列。
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技术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由于技术创新过程涉及众多因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测度方法,国内外的研究者分别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提出了多种问接测度指标。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考虑到数据的可取得性,设立技术创新投入指标和技术创新产出指标,综合衡量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从投入一产出角度构建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体现了技术创新活动的链条式过程,把技术创新的实现看作是一个创新资源投入到产出的整合过程,指标体系就是一个描述技术创新资源从投入到产出的配置情况和运作水平的过程优化体系。
设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为X;.z为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比重;zz为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设技术创新产出指标为z。,包括专利申请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
技术创新最重要的3个投入指标即设备、人才和资金。技术创新投入既包括R&D投入也包括非R&D投入,R&D投入是衡量技术创新投入最主要的指标,它既是自主创新的基础,也是成功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要求。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大中型制造业R&D人员、R&D经费仅有20O3—2005年3a的数据,本文选择科技活动人员代替R&D人员,选择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代替R&D经费。相比较而言,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在量上大于R&D人员和R&D经费,而且不像R&D人员和R&D经费那样单纯反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相应投入,因此,选取更加合理。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中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比重体现了设备的投入强度,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反映了技术开发力量的强弱,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体现了科技开发力度(由于统计原因,高技术行业用“年末固定资产原价”代替“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高技术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及“从业人员”1995年的数据口径为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9—2004年的数据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产出包括潜在技术创新产出和现实技术创新产出。专利是研究开发的重要指标,用专利指标衡量R&D能力已被广泛接受。专利权是企业未来用以开发新产品的储备能力,以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企业潜在技术创新产出的指标。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主要体现为新产品销售收入,工艺创新不易量化,但其效果可在新产品销售收入中得以体现。新产品销售收入几乎代表了所有技术创新投入要素或相关要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将创新的技术以新产品销售的形式实现其价值,新产品销售收人反映了企业现实的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作用不易量化,因此仅简单以技术创新产出作为衡量技术创新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技术创新的投入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说明了企业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本文在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与技术创新产出指标间建立灰色关联模型,来测度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技术创新投入与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
3灰关联模型应用
本文仅搜集了1996-2005年的数据,样本量较小。而且由于技术创新过程涉及众多因素,很难准确定义所有影响因素,收集到的信息并不完全,因此,数据具有不确定性。
灰色关联模型恰好适用于信息不完全情况下的关联度分析。关联度分析是分析系统中各元素之间关联程度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依据关联度对系统进行排序。由于计算关联程度的数列量纲不同,先进行初值化处理。
作灰色关联分析,首先要制定参考的数据列(母因素时间数列),记为,一般表示为;被比较数列(子因素时问数列),记为z,一般表示为
其中,是第k个时刻比较曲线与参考曲线。的相对差值,称为时刻的关联系数;为分辨系数,一般,分别为各时刻的最小绝对差值与最大绝对差值),则有
4数据分析及对策建议
运用(1)、(2)式可以计算出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指标,对技术创新潜在产出指标和技术创新现实产出指标的贡献值,并找出不同技术层次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排序,计算结果见表2所列。
由计算结果可知,不同技层次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不同,高技术行业关联度排序为,这说明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中设备因素与产业结构升级关联程度最为密切,资金次之,人才最弱。这也印证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现实情况。随着我国提出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会不断加大对人才和资金的投入,逐步使人才和资金成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中高技术行业关联度排序为,中低技术行业关联度排序为,这说明中技术行业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中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关联程度最为密切,中技术层次行业创新投入能够有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这也说明了我国中技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和持久。值得注意的是,中高技术层次的科技资金投入尚待进一步加强。
从低技术行业的计算结果看,我国低技术行业人才和资金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也有相当的作用,我国并不缺乏中低技术和低技术行业的科研人员,如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对29个制造业行业1995—2005年的技术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得出,不同技术层次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有显著差异,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应该是多层次的。
高技术行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能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提高消化吸收和运用高技术的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科技经费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并没有拉动新产品市场的有效需求,仍需要国家激励性产业政策的支持;中高技术行业科技资金不足,应尽快建立相应的融资机制。中低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应尽快解决如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一难题。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链务的断裂是由于制度建设的缺失重塑农业循环经济,制度建设是根拳因此,只有进行制度建设.才能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循环经济”一词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它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也将逐渐转移到风险管理上来内部审计如何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本文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外最新审计理念为导向,重点阐述了风险审计的涵义及其特征,商业银行推行风险审计的意义与作用,以及实施风险审计面临问题和解决措施。 全面风险管理是从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全过程风险管理,随...
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如何防范并购风险日益受到理论和实践的重视。本文从整合风险防范的角度对整合经理的作用以及整合经理机制的建立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企业通过健全整合经理机制来防范整合风险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整合经理;整合风险 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大部分企业并购失败是源于对整合风险的防范不足。据贝恩管理咨询公司的~项关于并购失败问题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中...
文章对行业协会的限制竞争行为进行研究,对行业协会的基本理论问题、表现形式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立法的比较考察,对反垄断法对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提出了一些意见。 一、行业协会在竞争法上的地位 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一种,行业协会是指由同业经营者组成的,协调同业关系,增进同业经营者共同利益的联合组织它通常由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组成,目的在于增进共同利益但是在会员利益的驱...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一直是注册会计师界河法律界的热门话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必须准确、全面地分析注册会计师责任形成的原因,并研究解决对策,才能有助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含义,其次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规避法律责任的一系列对策。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含义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
诚实信用原则是私法域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宪法中也有很强的适用性。它与宪政具有高度的契舍性,规定宪法的基本矛盾,调整宪法的基本利益冲突,同时与宪法的其他基本原则相互补充、彼此渗透。其适用性体现在立法公开、法的稳定性、法不溯及既往以及立法赔偿等方面。 论文关键词:诚实信用;宪法;适用性 行政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真诚善意、恪守信用和利益平衡的固有内涵以及确定权力行使范围的功能,要求行政行为必须符合行政目...
许多企业在实施并购后,虽然认识到了并购整合能提升企业价值和发挥财务效应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财务整合的战术,往往使并购事与愿违,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提出了并购整合要讲究一个中心,四项原则和三个到位的战术。 [论文关键词]并购财务整合 战术 随着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热潮的涌起并购后的财务整合也成了我国经济中的热门话题但是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效果总是事与愿违。有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被并购企业...
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比选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土地整理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起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论文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及其总体规划的要求,采用一...
法律制度是金融稳定的基础设施,也是金融危机防范的制度化保障,在防范金融危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比较英、美、韩等国家以及巴塞尔协议中的金融危机防范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金融法律制度框架虽已初步建立,但有关法律规定还过于原则、零散,尚不够完善。我国应建立健全以《金融稳定法》为龙头,涵盖金融监管法律制度、金融危机救助和处置法律制度以及金融生态法律制度的法律体系...
我国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教育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法为主;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联系不紧密;教学过程缺乏民族性特点等弊病。因此,结合民族性特点,从新课程改革实践出发,深入探讨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普及,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层出不穷,取得了较...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6.797
影响因子:2.893
影响因子:2.029
影响因子:0.430
影响因子:2.690
影响因子:1.460
影响因子: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