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巴塞尔协议区别于旧协议的核心之处在于:最低资本要求,资本充足性的监管约束与市场约束;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资本充足率、计量方法、信息披霉提出了新要求。鉴于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该通过综合改革提高资本充足率,应从信用风险管理逐步转向全面风险管理。
2004年6月26日,十国集团的央行行长和银行监管当局负责人一致同意公布《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standards: A revised framework),即通常所说的新巴塞尔协议(Basel II ) 。
一、新协议更新的主要内容
与1999年6月框架文件一样,新协议强调了“三个支柱”在现代监管体制中的作用。
支柱一: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最低资本要求的方案建立在1988年协议内容的基础上,新协议保留了现有的资本定义以及8%的资本与风险权重资产比率的最低要求。新协议改善了风险度量方法,即资本充足率公式分母中的信用风险度量更趋精密,新协议提供了两种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第一种是标准法,第二种是基于内部评级的方法(简称IR$法)。
支柱二:资本充足性的监管约束((supervisory review of capital adequacy),此部分是第一次被纳人协议框架。新协议认为,为了促使银行的资本状况与总体风险相匹配,监管当局可以采用现场和非现场稽核等方法审核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监管当局应该考虑银行的风险化解情况、风险管理情况、所在的市场性质、收益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等因素,全面判断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要求,在其资本水平较低时,监管当局要及时对银行进行必要的干预。
支柱三;市场约束伽(arket discipline)。市场约束机制是第一次被正式引入,它体现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重大进展,其作用在于进一步强化资本监管和促进银行体系运作中的安全与稳健。新协议规定:①银行必须披露关于资本结构的扼要信息;②对每一风险领域提供定性和定量信息;③银行应披露按协议要求的方法计算的资本率,以及关于其评价资本状况的内部程序的定性信息;④每年至少披露一次,必要时还应增加。
二、新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
1.风险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对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仍是新协议的基础。新协议框架保留了旧协议关于资本构成的定义和资本充足率8%的规定,即银行的资本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构成,相对于加权风险资产的资本充足率应为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应至少为4%)。但与旧协议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不同,新协议以明确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取代传统计算公式中笼统的“风险资产”的概念,其具体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8%)二总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十操作风险加权资产)x12.5]。
较之旧协议拓宽了监管视野,将市场风险和操新协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1)资本结构和资本充足率的披露不够完善。(2)市场风险。无披露要求。(3)利率风险的披露仅够巴塞尔要求的“底线”。(4)信用风险披露不足。(5)操作风险。是新协议中新提出的要求,但证监会并未要求上市银行做出披露。
三、新协议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通过综合改革提高资本充足率。保持资本充足是巴塞尔协议的基本要求,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物质基础。从长远看,为了符合新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我国银行能还要经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来说主要有:(1)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及上市融资,拓宽注资渠道。(2)逐步放开对银行业务的限制,推动金融创新及全面成本管理,努力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3)大力提高资产质量,调整信贷结构,降低风险资产的规模。
2.从信用风险管理逐步转向全面风险管理。当前央行在确定最低资本充足率时还应考虑到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所需配置的资本金,同时还要强化信贷风险监控体系,不断提高资产质量,完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防范操作风险,不断开拓盈利空间,积累风险储备,防范市场风险。
3强化金融监管。首先要按照新协议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强化对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及资本金的要求;其次,要对银行风险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准确性及信息披露的可信性进行监督,严格监管纪律,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科学化;第三,要针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制定综合配套政策,使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尽快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最后,要强化监管当局对银行安全性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自主决定对风险管理不合格银行的处罚,提高监管水平,确保金融安全。
4.规范信息披露。为规范信息披露工作,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修改信息披露制度。第一,要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到外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工作;第二,要结合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推动会计制度的国际化,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银行内部稽核部门也要进一步严明纪律,发挥审计检查职能,提高经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第三,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采用风险评估的标准法、初级内部法和高级内部法的同时,相应地提高信息披露标准,严格披露程序,提高信息质量。
当前,我国尚未颁布专门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统一法律文件,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存在着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受局限、土地征用机制弊端凸显等缺陷。笔者对这些缺陷作了初步的探析,旨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 目前,我国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以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为核心,该法详细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
树立科学税收发展观是税收工作实践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科学税收发展观主要把握好“一个坚持”和“两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治税为民,统筹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统筹税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将是长期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一种理论创新。毋庸置疑,税收...
证券投资分析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是在此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还存在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缺乏与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相适应的教材,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开设证券投资分析课的教学现状做了深入的剖析,并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一些策略和设想。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目...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对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并购的根本动因进行分析。结论是,两权分离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经理人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所有者产生了效用函教的不一致,经理人共有扩张企业规模的内在冲动,并在对并购的收益与风险权衡基础上具有提出并购建议的内在冲动,而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股东代表的黄事会以及股东会批准该并购建议,企业并购行为因此产生。 对于企业并购...
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日益复杂,风险管理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而且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融入全球金融竞争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如何应对全新的竞争形势,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水平,是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一)银行...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一直是注册会计师界河法律界的热门话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必须准确、全面地分析注册会计师责任形成的原因,并研究解决对策,才能有助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含义,其次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规避法律责任的一系列对策。论文关键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原因对策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含义...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风险中存在的I~-,1题,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特点,将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对商业银行风险的产生原因、危害以及防范措施提出了看法。0引言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由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
当今国际企业管理信息发展的趋势是;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对此,企业建立自己的文化知识管理休系十分重要。 一、建立文化知识管理体系的意义面向21世纪,从全球范看,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正在形成。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时代,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和顾客需求的瞬息万变作出灵活快速响应,充分利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依靠创新实施企业的研究开发,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
文章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入手,介绍了可靠性的含义,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最后对在中国推行公允价值提出几点建议。2006年2月15日,中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而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就是公允价值的引入,这个重大变化引起了会计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质疑和担心的声音主要来自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一些人士认为公允价值以当前市场价值为基础,需要相关人员的估计,从而会影响其可靠性。本文拟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进行初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从而对我国经济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但由于政策和投资环境的影响,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存在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其利弊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它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
影响因子:0.7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035
影响因子:0.490
影响因子:3.405
影响因子:0.600
影响因子:2.860
影响因子: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