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经济以其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的特征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循环经济的特点要求必然以制度作为重要保障。目前,建立循环经济制度中企业内部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节约制度成本,而且也可以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企业并购方式是实现外部制度内部化、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制度优势建立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而国家政策引导、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可以促进这种并购行为的进行。
传统发展模式以物质财富和GDP的增长为主要目标,因而人类经济活动一直沿袭着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可持续性。当传统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时,以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就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川然而,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却经常导致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所以制度约束与先进的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技术是循环经济建立的重要保障。
一、企业并购是用企业内部制度建立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利用企业并购方式建立循环经济就是将污染与被污染企业或初级利用资源和次级利用资源的企业通过并购合并成一个企业或集团,从而达到降低污染或降低资源消耗的目的,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建立。现实中,如果污染与被污染企业是相互独立的,在没有外部制度的约束下,污染的发生几乎是一个必然现象,如河北省白洋淀的因污染而导致的死鱼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河北省百洋淀于2006年2, 3月份受到了严重污染,导致大面积死鱼。初步统计,经济损失达900多万元。经监测与调查,白洋淀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地处白洋淀上游地区的满城县造纸工业污水排放量明显增加所致。然而如果满城县的造纸厂和白洋淀的渔场合并成一个企业这一后果发生的概率则可大大降低甚至避免,从而实现循环经济。我们就以造纸厂与渔场作为例子来说明,两企业是一种典型的污染与被污染造成损失的关系。造纸厂是污染企业,其污染在造成环境破坏的同时,主要对位于其下游的渔场造成了损失。如果两企业为独立关系,则易形成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过多,破坏生态环境,不仅给被污染企业而且也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而如果这些污染与被污染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就可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这是因为使用治污设备的成本虽然高,却远远低于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如果企业并购的话,污染企业为了在市场条件下实现合并企业的最大利润必然主动使用排污设备。
假设造纸工业是一个企业,渔场也是一个企业,而且这两个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个独立经济主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生产经营目标。两企业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造纸厂
渔场Y:
其中Pz为纸的价格,Z为造纸厂的产量,C为造纸厂的成本,X为污染排放量,尸:为鱼的价格,Y为渔场的产量,C:为渔场的成本。
如果两企业独立,河流又是共享资源,为了追求利润最大,造纸厂必然选择将污染量排放至能够使其获得最大利润的水平上,也就是使0的X水平(如图)。对于造纸厂来说只要污染排放量增加会降低污染企业单位成本,即边际排污成本(MCz)大于0时,污染就会继续下去,直到的水平,造纸厂的边际成本最终降到0。也就是说,如果造纸厂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向环境尽可能多地排放污染物是一个必然结果。对渔场而言,污染的存在会增加其成本,直接降低产量并减少利润,但它却无法控制污染。所以,在不存在外部制度约束这种排污行为的情况下,污染量会出现在最大限度上。然而,两企业合并,可使污染水平大大降低。两企业合并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并企业在利润最大化动机驱使下,排污量将会减少至理水平。
企业中,造纸厂因排放污染物造成的成本节约必然 降低至某一不为零的水平,即MCZ和MCY(污染给渔场带来的边际成本)的交点决定的绝对值水平,使污染排放量 合并企业污染量的合理水平。造纸厂的污染物排放量在合并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将主动通过企业内部制度设法降低至合并企业污染量的社会最优水平,不会给其他企业带来损害。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即污染排放量的降低)就得到了实现。这种方式在资源节约利用上也是同样道理。如果初级资源利用企业与次级资源利用企业合并的话,为实现合并企业利润最大化,则企业就有动力去研发或购进这种循环利用资源的设备,以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及节约资源的目的,实现循环经济。
通过以上的解释可以知道,企业并购方式可以建立循环经济。实际上,这种建立循环经济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企业并购把对排污企业及初级利用资源企业高资源消耗的监督和控制的外部制度转化成了企业内部制度,合并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企业内部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实现了降低污染和资源节约的目的。
二、利用企业并购建立循环经济的制度优势
要实现循环经济,制度与科技是重要的保障,而在两者中制度的导向决定了技术进步的方向,所以比较而言制度更为重要。用什么样的制度建立循环经济,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与企业有关的制度可以有企业内部制度与企业外部制度。企业外部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用以规范经济主体行为的一些政策规章等。对于为实现循环经济而设立的外部制度来说有其可行性,但这些制度往往是限制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的,是对企业的约束。这种外部制度对企业而言,没有遵守的主动性,往往被动执行,甚至有时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规避和破坏制度,使制度流于形式。河北省白洋淀的严重污染而导致的死鱼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上可知,白洋淀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满城县造纸工业污水排放量增加所致。在该县,环保部门也制定了各企业进行污水处理的外部制度,然而,因污水处理设备使用成本高,降低了企业利润,大多企业污水处理设备不正常运行,存在严重的偷排偷放问题。而且据调查,河北省污染企业治理后的反弹率达30 % ;其他省份的污染治理也面临同样的困境。由于目前监测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不能实现实时监测,这就给企业偷排创造了时机。有些企业其治污设备只是一个摆设,是为了应付检查。为了降低运行成本和增加企业利润,企业宁可冒违反制度的风险而偷排,造成了治污制度形同虚设。然而对于社会来说,损失远远大于污染企业利润的增加。两企业合并后,企业比较污染所带来的较大损失与较小利润,在不存在外部监控制度的条件下,也必然会主动采取治污措施。
企业外部制度也往往导致寻租行为。运用企业外部制度建立循环经济,污染企业极有可能在制度的规定下,寻求制度实施者的保护,使制度难以落实。如白洋淀污染事件中,有关负责人的监管不力占了很大成分,主要是这些官员运用手中权利为自己谋取了利益,而放松或根本对污染企业不再进行监管。这种外部制度所赋予的责任与权利越大越多,则寻租行为就会越多,社会的公平性受到的影响越大,市场运行效率就越低。而企业内部制度往往是基于企业成本节约或利润增加来制定的,这使企业本身具有实施这种制度的内在动力与积极性。国家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固然对建立循环经济有诸多好处,但如果能使企业自身具有能动性,即将宏观外部制度转变为企业内部利益驱动,使企业主动制定建立循环经济的内部制度,对实现循环经济大有帮助。实现这一转化的主要途径是把污染与被污染企业或初级资源利用企业与次级资源利用企业进行并购。企业并购建立循环经济的方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监测成本(包括人力、物质与科技的投人),而且也减少了寻租行为的产生,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三、利用企业并购构建循环经济的对策
第一,政策引导。国家可利用发展规划引导企业的并购行为。规划一方面指明了地区发展的重点与方向。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导向性作用。如果规划中有了这种并购的发展方向,则企业势必会向这种方向努力。另外,国家在出售污染或被污染国有企业时,也可优先出售给与该企业有污染与被污染关系及可能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
第二,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决定了企业纳税额的多少,从而决定了利润留在企业以待发展的数额。如果在污染与被污染企业及初级利用资源与次级利用资源的企业进行并购时,给予税收优惠,不仅可以为企业增加留存利润,也可以使企业有资金去更新或购买排污、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设备,有资金进一步研发排污及循环利用资源的新技术、新设备。
第三,财政补贴。国家财政给予可通过并购构建循环经济的企业资金上的直接扶持。当并购利益不足以吸引其进行并购时,国家给予的补贴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其目前的确定利益,从而可以增强企业并购行为进行的时效性,调动企业并购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对并购后推进了循环经济构建的行为给予奖励。
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经营,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十分重要。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纳税观,把握正确的筹划原则,选择恰当的筹划方法,针对不同的经营环境和各个经营环节系统分析制定相应的纳税筹划方案,合法降低全球整体税负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分工和进行国际化经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法律环...
本文结合国内外竞争情报发展和研究现状,提出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方式。综合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竞争情报发展的特点,找出了国内竞争情报工作的不足,提出基于知识管理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 论文关键词:竞争情报;知识管理;现状;趋势;系统构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如何参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已成为我国所...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于2006年底在西方1O国集团国际活跃银行实施.对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认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风险管理上有着全新的理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10国集团国际活跃银行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距,因此,要学习《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具体方法,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关于风险管理的新理念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绘制知识地图,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物流供应链网络实现“共赢”的重要策略。分析了物流企业构建知识地图的必要性,研究了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的流程,并对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0引言 知识地图(KnowledgeMap)~称知识分布图、知识黄页簿,其概念最初由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于2O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知识...
我国的商事法律制度显得分散、混乱,缺少一个起统领作用的灵魂和核心,存在诸多问题,应通过制定《商法通则》来予以完善。我国商事法律制度是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商事法和民法一起构成调整商品经济的基本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我国的商事立法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进入了建立现代商事法律制度的新时期。此后我国与市场...
上市公司信用缺失是一个国内外证券界都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安然”事件,中国的“银广夏”造假案即为明证。围绕其问题的监管也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试图从博弃论角度探讨,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措施。 上市公司业绩操纵和证券监管是证券市场上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证券市场诚信机制的基石。上市公司作为证券产品的提供者,其经营业绩对其利益极其...
银行卡是现代金融创新中应运而生的一种电子支付工具,较之传统支付工具,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电子信息数据的安全。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银行卡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类银行卡犯罪日益呈现出集团化、国际化、高科技化的特征,银行卡信息和密码被窃的事件也屡见不鲜,那究竟谁该对银行卡的信息安全负保障义务?是持卡人?还是银行?另外,各家银行纷纷规定了”凡是通过交易密码发生的一切交易,均应视为持卡人...
内幕交易行为是一种证券违法行为,禁止内幕交易是各国证券监管的重要内容。随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各国证券市场的关联性日益紧密,内幕交易行为随之日益凸现出跨境性、复杂性和技术性使之成为各国监管的难题。我国在加入WTO后,逐步放开本国证券市场,也将带来更多监管问题。本丈将对跨境内幕交易监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内幕交易是一种证券欺诈行为,是市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内幕人利用其掌握的尚未披露...
企业并购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自主选择。通过并购,企业能够迅速实现扩张,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理个人效用最大化,但并购也可能带来企业增长速度过快,价值降低,现金短缺,财务风险增加等后果,基于此本文拟从财务可持续增长的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风险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一、财务可持续增长相关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RobertC.Higgims教授将公司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情况...
作为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的税收制度、税收管理和征管水平具有法制化、现代化、社会化、科学化等一系列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在完善我国税收法律、深化税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现行税务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特点。其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都有相应的税收立法权,并根据本级政府的情况制定税收征管措施。美国税务管理体制的独特之处,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 ...
影响因子:0.77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30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4.360
影响因子: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