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在论述核心竞争力和并购动机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以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协同效应为依托最终提高并购的长期绩效做了探讨,以期为指导并购实践和企业战略管理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第五次并购浪潮,而与前几次并购浪潮追求多元化发展不同的是,这次购并浪潮呈现出了加强核心业务能力、提高核心竞争优势的特点。这次并购浪潮中有很多大规模的案例都出现在同行业内,极快地扩大了经营规模,或者形成了双方的优势互补和长久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并购战略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CR·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提出的,是指企业配置财力、物力、人力和组织资源而形成的并能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普遍认为,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通过内部积累,即按照公司的战略要求来进行资源配置,在实践中逐步培育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另一种途径是借助并购等方式,从企业外部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资源。然而,并购也依然可能有着其他形形色色的利益驱动,如收购被市场低估的企业以获取投机收益;当企业有着大量累积盈余的时候可能会收购有大量亏损的企业以获取税收方面的利益等。既然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那么从核心竞争力出发来制定企业购并战略从而为企业赢得发展空间,应成为未来企业本质性的购并动因。大量混合并购企业回归主业的自动剥离行为,以及现阶段我国大量企业跨行业购并失败都说明企业并购战略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核心竞争力,它是指企业竞争力中最为基础的、使整个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高于平均利润水平收益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战略理论不鼓励企业进入那些与其核心优势缺乏较强战略关联的产业领域,认为只有建立在现存优势资源基础之上的并购才会引导企业获取或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从大量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可以看出,由于新业务领域的进入障碍、管理和文化方面的冲突以及弱化企业核心领域等原因,企业在实施不相关并购时要支付高昂的成本。一方面,由于企业资源分散在多个不相关的业务领域,弱化了企业核心业务领域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业务分散在众多不相关领域中,加剧了企业内部管理层和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冲突,就要求管理者和投资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使得企业的管理成本大大提高。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并购如何提高企业绩效
那么,以核心竞争力为动机进行的并购即究竟是怎样以协同效应为依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并提高企业的长期绩效呢?对于基于核心竞争力进行并购的企业来说,它并不是想获得被市场低估的资产从而获得投机收益,也不是简单地想获得目标企业的技术、土地亦或是其他零散独立的资源,而是获取一个动态、有机的组织,并通过对被并购企业的要素整合(文化、管理方面等),使之与并购企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它的主要目的是达成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扩散,而这又依赖于并购后双方产生的协同效应。也就是说,只有并购双方能够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核心竞争力才会得到培育、发展和扩散。这种作用不是单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发展以后又会反过来影响协同效应,原有的协同效应又会得到加强并产生新的更为有效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由于并购了目标企业,使得并购企业获得了战略上的协同,改善了经营状况,提高了管理水平,拓宽了营销渠道等。然而并购协同效应并不仅仅表现在各个单独方面,它还会产生综合作用并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培育、士曾强和扩散。
综上所述,并购与核心竞争力之间互为途径和目的,并购可以作为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途径,核心竞争力又是并购的主要战略动机。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又是通过并购过程中的协同效应来实现的,协同效应与核心竞争力目标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协同效应是核心竞争力目标实现的基础,核心竞争力目标的实现也会反作用于协同效应,使协同效应得到加强,进而提高企业绩效。核心竞争力理论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和主线,研究并购动机、核心竞争力及其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无疑会为企业战略理论的丰富做出贡献;在现实中,企业追求短期效益往往是大量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规划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应该把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和分析,即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时要考虑运用并购的手段,而在并购战略制定过程中则要始终围绕核心竞争力构筑这一主要动机,以达到提高企业长期绩效的目的。
社会转型内在地包含了社会组织方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民间组织的发展是提高社会成员和社会事务组织化程度的根本途经。民间组织的发展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社会整体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分工合理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运行的整体效能,而且,民间组织在改良原有的不良社会要素和培育新的社会要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民间组织的发展能够为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良好的微观社会基础。 以现代...
资本弱化已成为跨国公司乃至国内公司避税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国际税收领域面临的新课题。考察美、英、德、日等国的税收制度及相关状况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多已制定了相应的反避税措施。我国也应该借鉴相关的国际经验,以促进公平贸易和我国税制的规范化。 一、资本弱化的概念 从形式上看,资本弱化就是指公司的资本结构中负债资本远远大于权益资本的资本结构安排。但如果投资者不是有意识的通过操纵债务和股权比例失调来追求...
本文从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良好的治理结构对于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大类。商业银行外部风险即风险因素来源于商业银行外部的风险,一般包括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国家风险是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间资金借贷活动时发生的、与国家主权行为相关的、超出...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状况的不同,本质归因于各国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可以获取控制权的私有收益,而这是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我国的股权分置状态放大了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在现有法律体系下,终极控制股东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依然存在。 在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时出于“国有股的内在价值难以计量导致人们认为国有股出售时可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同时...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市场、流动性和操作性等风险问题处理上与国外一流银行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国内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寻求对策,从文化、体系、技术等方面入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随着世界金融的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国银行的放开,国内的商业银行也将参与到世界金融的竞争之中。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问题处理上与国外一流银行的差距...
旅游业是新兴的高速发展的产业,目前国内外兴起旅游热,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社会、伦理问题,分析了目前旅游发展带来的一些旅游伦理问题,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注重生态旅游,合理规划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是涉及到多个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
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手段,并购后过渡期的人事整合问题是决定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本文针对物流行业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人事整合对于企业并购的意义,其次分析井购过渡期出现的人事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加入并购大军,通过兼并或者收购其他企业以获得综合竞争优势。然而,并购成功只是万里长城的第一步,企业并购后不仅仅要对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进行整合,更为...
随着我国新公司法颁布施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作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正式纳入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体系。但是该规定仍停留在框架设计阶段。存在着过于原则化和不具备实务操作性的缺陷。文章从新修订的《公司法》相关规定入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完善进行初步探讨。 论文关键词: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原稿股东;被告范围 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介绍 股东派生诉讼(DerivativeAc...
企业集团是近年来出现的企业组织制度形式。与国外企业集团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探索和研究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仍是管理界的一大课题。本文结合包钢实践,探讨了企业集团发展取向,以供管理界借鉴。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1998年6月由包头钢铁公司(1954年筹建)改制创立,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基地。九八年以来.通过精干主体,分离辅助,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等一系列改革,形成了...
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安永会计公司在资产评钻方面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较详细分析了影响我们地勘行业资产评枯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资产评估质量,直接关系到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影响资产评估质量的则是评估管理机构和操作方法,以及企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在此,以美国安永会计公司为例,结合我们的情况。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资产评估质量。一、美国安永会计公司在资产评估方面的主要做...
影响因子:0.670
影响因子:1.100
影响因子:2.460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1.798
影响因子:0.260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