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权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产权明晰是市场经济能够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产权与会计相结合的研究正在为中国会计研究开辟崭新的道路。从产权的视角对会计的诸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解释会计现象,解决会计问题,谋求建立产权会计,这对于推动和发展会计应用理论,寻求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改革,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关系进入经济生活,客观上要求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转变为产权关系。产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产权、激励与经济行为的关系.探讨不同的产权结构对收益—报酬制度及资源配置的影响,这一理论不但为研究我国经济体制及企业制度变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且与会计学研究也有密切的关系。
一、产权钢度的本质特征及理论依据
产权及其制度分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的一个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认为,“在每个历史时代中所有权的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发展着。”在私有制社会,在私人占有财产为主要方式的同时,也存在国家占有形式;而在以公有制为主的情况下,也同时存在私有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从财务关系的发展变化出发,说明生产关系越发展,产权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马恩经典著作中对所有制的大量论述实际就是一个深刻的产权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通过产权和产权制度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经济学的解释力。美国学者哈罗德-德姆塞茨指出:在产权与价值的比较与衡量中,“任何资源配置机制。要为(社会)所接受,都必须解决好两类任务,一是不管资源如何使用,必须充分揭示资源收益的信息:二是必须促使人们认真考虑这些信息。”尽管二者从研究前提到理论核心部分都存在截然不同的地方,但是都对市场经济下的产权关系与社会关系这一共同研究对象各自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都指出了产权制度、市场、社会之间存在普遍联系,互相影响,分析了产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的轨迹与规律,可以为市场经济运行下的许多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产权在本质上是由人在使用稀缺物时所发生的与他人之间的行为关系或制度安排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交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等是当代新制度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科斯的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制度的安排就是制定约束竞争的规则。”他认竞争何以进行,交易何以可能。产权制度安排是交易的基本前提。反过来,如果没有制定好“约束竞争的规则”,就会形成无效的竞争,就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就会增大社会成本。同时认为,产权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使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或处置权),把所有权边界界定清楚,使权力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进行转移,也就是说所有权的边界由法律界定。虽然产权在法律上界定清晰是交易的前提,但由于交易成本为正,产权并非在事实上完全界定清楚了,所以,自由交易的契约关在本质上是一个通过定价而对产权进行再界定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资源配置向更优不断收敛的过程。未界定的产权作为公共财富被置于公共领域,由交易各方自由攫取并在各处的约束下最终达到产权博弈均衡状态。
二、建立健全产权会计法律制度体系
产权理论认为,企业的经营是建立在产权基础之上,无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还是经营者都是在尊重产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契约关系。由于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信念的不对称、契约的不完备等市场不完全性的存在,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问的利益往往不一致,更多的时候表现为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法律才能真正成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制度规则。现代企业会计是以财务活动为对象,以财务关系为内容的统一体。财务关系的现状体现着现时的产权关系。产权关系是“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是以法律形式表现的人们在财产上结成的相互关系”。由于产权本身就是经济学与法学相结合的一个综合性范畴,而体现在财产上结成的产权关系.因而也明显地打上了经济与法律关系的烙印。
如何构建我国的产权法律制度体系?作为法律对事实上所存在的财产关系的确认从一开始便是根本性的。因此我们把《宪法》作为产权法律制度的最高层。在现代产权制度中。由于各个企业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将得到明确界定,对企业的产权、债权、契约等问题就要进行规制。民商法是规定产权根本法的保障,它是实现产权法律制度的保障体系,它置于第二层。在产权会计法律体系中最核心的部门是会计的专门法律,我们知道维护、保障财产所有者或投资者权益,维护、保障由国家所代表的公共权益都必须依靠会计、审计这些最具体、最基础的控制层面,而统驭它们的是由民商法的这些基础层面的经济类法规,如《会计法》、《会计师法》、《核算法》、《审计法》等,它们是第三层面。第四层面就是相应的统一会计、审计制度,它们是产权法律制度体系的基础层面。
产权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中各种规制的关系如下图。
产权会计法律体系是包括宪法、相关民商法、经济法、会计专门法律、统一会计审计制度若干层次。在这个层次中,《宪法》为根本性的,相关民商法经济法是保障体系,会计专门法律是核心,统一会计审计制度是基础。
由此可见,产权法律制度及其体系的形成是以维护与保障产权及产权经济运营权益为根本目标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安排,围绕产权基本功能所进行的规制是贯穿其中的主线,而整个体系的落脚点却置于统一会计制度与审计制度这个基础层次之上。其中,又以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门法律作为关联性层次,这便突出了会计法律制度在整个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特色,从本质上看这个法律制度体系便是产权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实,我们应根据国情,在总结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会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促进会计制度的变革。
三、现代产权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对会计学发展的影响
1.协调产权与财权的矛盾,建立产权与财务约束机制。现代公司财务的独立性因公司法人产权的独立性而确立,但是,这种权力不可能超然独立于任何其他的权力,还应该受到一定的制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在原始产权与法人产权之间,有着严格的制衡机制,即“法人治理结构”,法人产权的权力便在这一结构中受到原始产权的监督和制约,企业财权的取得和发挥也在这一“制衡机制”中得到约束。因此,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所以,建立市场经济下的产权制度,必须注意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增强全社会的产权和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从各国公司法的基本精神看,都规定公司的重大投资计划、利润分配、增减资本、发行债券以及公司合并、分立和清算等企业关键的重大财务决策必须经股东大会审批,因此,原始产权对企业重大财权的这种约束,是原始产权决定法人财产权的具体体现,并成为财产约束的重要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由于财权与产权的联系,财务约束机制的建立也必须受到产权约束机制的影响。
2.产权制度是会计产生的动因,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产权制度撰写是会计产生的基本动因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度量衡是源于产权界定的需要,即每个人之间包括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产权边界需划分清楚,因而需要度量衡。因此,度量衡的统一是一次产权制度变迁史,它降低了产权界定的成本.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从此意义上说会计的产生是源于产权界定的要求。西班牙的数学家、法学家基耶戈杰里·卡斯基洛就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契约,核算的目的就是反映契约双方的法律权利和要求。如同度量衡不统一将导致高昂的交易费用一样,会计制度的不统一也将因交易费用太高而制约产权交易的发展,从而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符合产权效率的会计准则和制度。
现代产权制度认为,一切经济活动即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易关系的经济活动,在本质上并非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产权交易。所以,作为反映和控制这些经济活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也因此在本质上是对产权界定、产权交易以及产权价值运动的反映和控制。如果这样看会计性质,那么,会计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工具,也并非价值中立,它的运用必然反映和体现各产权主体的利益关系。所以,会计政策在形成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契约安排。
3.提高产权效率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维护与保护市场经济下的产权问题是会计法律制度建立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基本体系最终得以构建起来的落脚点,这是产权效率的要求所致。因为在资源稀缺的世界里,产权不仅需要界定每个人对稀缺资源的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等诸多权利。而且还要界定每个人利用资源的效率,从而界定每个人做出贡献的份额。也就是说,只有产权的权责利界定是对称的和清晰的,每个主体都有可能产生具有产权效率的逐利行为,从而产生资源有效配置。所以,市场经济的产权效率原则,要求所有产权得到充分维护和保护。因此。只有具有产权效率的会计准则才有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也就是产权效率应成为会计准则的一个基本原则。
4.产权博弈关系决定企业会计的未来发展取向。由于企业的契约关系在本质上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产权关系,因此,企业具有产权特征。产权主体在各自的约束条件下进入产权博弈,直到进入“帕累斯”最佳,由于会计在反映和控制产权信息上特殊的管理作用,因此,这种产权博弈关系必然会集中地反映到企业会计及其政策选择上来。
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实,中国经济学要想有所突破,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理论的研究是必然选择。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产权安排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作的激励。现代会计应落实对财产权利维护与保障的管理,在产权法律制度体系建立中具有基础性规制作用,在全面、正确、及时、系统反映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中具有针时性与切实性,所产生与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建立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所起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是不可替代的,它引导资本市场朝着科学方向发展,维护与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研究产权理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全面深入地进行会计变革方面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章针对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月9日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诉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中关于案件受理前置条件的规定,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虽然还存在有争议的地方,但却全面的影响了证券市场的监管。 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诉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定于2003年2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颁布的就审理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案...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采用1996-2007年山东省相关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加工贸易结构升级有着负的影响,技术进步对其影响不显著。 1.山东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现状受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减弱以及近一两年来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晌,我省加工贸易发展速度明显减缓,2009年1-8月,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369.6...
近年来,部分国外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并购市场日益活跃,我国企业界将面临激烈的并购竞争。但目前我国企业并购在理论研究、方法策略和操作程序上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而财务问题是企业并购中各种问题的核心和焦点。因此,研究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对引导我国企业并购行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对企业并购中的价值评估、支付方式和融资等重要财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建立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依托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只有建立农村产业结构新格局,才能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缓解农业人口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进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一、农村城镇化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村城镇化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城镇化建设的重...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指导下,许多地方正在制定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本文主要分析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有关区域创新的研究思路、分析方法和工具、信息获取以及政策建议的提出,思考如何在经济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深化我国区域创新研究并提出建议。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TheCouncilonCompeti.tiveness)是以企业首席执行官、大学校长和劳工领导人为成员的全国性非营利组织,对美国的高层决策...
限购排挤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为了排挤其他经营者而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的规定,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限制经营者跨地区、跨部门的交易,干扰、阻碍正常的交易活动的行为。限购排挤行为与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是两种不同的限...
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发展高端服务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以厦门信息服务业的现状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厦门信息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战略重点。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服务化”趋势日益显现,现代信息服务业应运而生。区别于传统信息服务业,人们将通过汁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处...
我国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教育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法为主;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联系不紧密;教学过程缺乏民族性特点等弊病。因此,结合民族性特点,从新课程改革实践出发,深入探讨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普及,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相关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层出不穷,取得了较...
区域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四三结构”模型支撑对这一工程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产出四个维度阐述了“四三结构”模型组成;从创新产出与创新内容、创新内容与创新主体、创新产出与创新主体、创新主体与创新投入之间的主要关系角度阐述了“四三结构”模型内部关系;从产出牵引、要素协同、...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关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浙江省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其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是值得关注的。本文通过结合调研的第一手材料,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浙江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浙江省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建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