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就业后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研究生隐性失业的原因可以从职业序列及其刚性结构、雇主风险最小化原则和内部劳动力市场等职位竞争视角去分析,建议国家、高校和个人都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研究生隐性失业。
[论文关键词]职位竞争;研究生就业;隐性失业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长,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处于就业难的境地。据统计,从1982年到2008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从每年1.1万人增至44.63万人,增长40倍。在校研究生规模从2.6万人增至128.3万人,增长近50倍。2006年到200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分别为39.79万人、41.86万人、44.63万人,仅这三年的毕业研究生就有126.28万人…。另外,2010年全国应届本专科毕业生也将达到61l万人,比2009年增加52万。而与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年工作岗位数却没有明显增加,特别是适合研究生工作的岗位数不升反降,从而导致研究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研究生教育的快速扩张,造成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研究生去抢本科生的饭碗,本科生去抢大专生的饭碗,这种在就业市场出现的“错位”现象已屡见不鲜。一部分研究生在“错位”的工作岗位上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能力与岗位要求未能实现充分有效的结合,处于部分闲置的状态;也没有获得适当的劳动报酬,即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研究生属于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如果研究生就业不能“人尽其才”,由此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是社会的重大损失。研究生也会产生挫败感和不满情绪,一方面导致劳动生产率降低,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用人单位的长远发展。本文将运用职位竞争理论,透析研究生隐性失业问题。
一、研究生隐性失业的概念
国际劳动组织将隐性失业定义为:“具有劳动能力并在职工作,但工作量不足,不能通过工作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具体讲,隐性失业就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构成失衡,劳动力供给超过了由生产技术条件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出现的低效用或负效用现象。有的学者将劳动力未能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的状态称为隐性失业。
本文所指的隐性失业是指有劳动意愿并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工作,所在岗位与其能力不匹配,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或是与其专业特长不一致,劳动力处于部分闲置状态的现象。也就是说在隐性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只有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实质上的有效结合。
研究生隐性失业主要有以下特点:研究生表面上已经就业,没有像失业人员那样处于“无工作”的状态,但工作岗位不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工作不满意,不能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
二、用职位竞争理论透析研究生隐性失业
职位竞争理论(JobCompetitionTheory)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莱斯特·瑟罗在《教育与经济平等》一书中提出了职位竞争模式,之后他又在1975年提出“工作竞争”理论。1974年菲尔茨第一次正式提出“职位排挤”模型,他认为,教育是用于筛选求职者并决定个人工作报酬的主要依据,即教育水平越高,在求职者队伍中的位置就越靠前,越容易获得好的职位。
本文所论及的职位竞争理论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职业序列及其结构具有刚性,即每个岗位按照自身的技术能力要求、生产力特征和工资标准而形成由高到低的序列,位置愈前,岗位愈好。二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雇主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每个求职者按照教育水平、职业经验、性别、年龄等个人特征的综合水平形成的一个序列。在序列中的位置愈靠前,获得好职位的可能性愈大;对于雇主来说,在一系列的个人特征中,教育水平愈高,雇主所支付的成本愈低。三是高度结构化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不同职位的培训成本是不一样的,某个员工一旦进入某一职位且受过相关培训,他接受进一步培训以就任更高职位所需的时间就比从公司外新雇的员工进行培训所需的时间更少,成本更低。
(一)职业序列及其结构具有刚性
每个岗位按照自身的技术能力要求、生产力特征和工资标准而形成由高到低的序列,位置愈前,岗位愈好。研究生心仪的大都是职业序列较靠前的岗位,这些岗位的要求较高,且数量有限。由于研究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必然有一部分人被挤到更靠后的位置,造成这部分人的隐性失业。另外,还一些职业要求较高岗位与研究生工作能力不匹配,即供不符求,达不到这些岗位要求的研究生就会退而求其次,选择职业序列靠后的岗位,也造成一部分人隐性失业。
(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雇主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从雇主角度来看,职位竞争理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雇主在雇佣员工时不知道其将来的表现怎么样,被雇佣者在进人工作岗位后,并不一定能马上胜任工作,而是要经过相关职业培训后才能进入角色,那么预期培训成本的大小成为雇主最关心的问题。一个人的培训成本与其受教育程度成反比,因此受教育水平就成为雇主筛选员工的标准。
研究生受教育水平较高,在求职者序列中位置比较靠前。在雇主心目中,研究生学历是显示其高智力水平等影响未来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可能意味着只需要支付较低的培训成本就可以赢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于是,越来越多原本能适合岗位要求的本科生、专科生被筛选下来,这也是被菲尔兹称之为“职位排挤”的现象。同时,由于研究生教育扩张造成培养质量下降,雇主在不确定求职者真实工作能力的情况下,不会冒险去雇佣高学历的人,为了风险最小化,雇主会按照平均受教育水平来判断,这样研究生可能会排到低于正常位序的位置上,从而造成研究生的隐f生失业。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8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4%,本科生就业率为82.23%,高职高专生就业率为88.1%。一些高校部分专业的研究生签约率比不上本科生。不少研究生对工作的期望值高于本科生,但在就业过程中并没有显示出明显优势,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或是“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
(三)高度结构化的内部劳动力市场
由于毕业研究生大多没有工作经历,很少接受相关职业培训,虽然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但要想胜任岗位要求,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相比之下,在职的已经接受过培训的雇员所需的培训时间更少,成本更低,所以新雇员就会被排挤到较低的岗位上,造成隐性失业。
根据职位竞争理论的分析,很多毕业研究生目前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原因在于社会对研究生需求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毕业研究生数量增长的速度。另外,研究生培养的结构失衡,理论研究型人才过多,实践应用型人才不足,都可能造成研究生的隐性失业。
三、政策建议
研究生隐性失业现象可能会在今后愈发凸显。国家、高校及个人都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我国高学历人才队伍的稳定,避免人才浪费。
(一)国家要做好职业岗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
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毕业研究生数量远远超过国家能为其提供合适岗位的数量,更多的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造成隐性失业。如果相关部门能及时做好职业岗位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使毕业生数量与社会提供的合适工作岗位相适应,保持供求平衡,减少隐性失业。
(二)高校要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研究生培养类型和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毕业研究生出现隐性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研究生培养分为“学术性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即学术研究型和专业应用型,前者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科专家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后者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过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当今社会迅猛发展,职业分化越来越细,岗位对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现今研究生培养结构是以学术研究型为主,专业应用型为辅,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可适当从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安排到专业应用型研究生招生计划之中。不过,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与之匹配的高教资源作支撑。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研究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研究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才能相适应,实现充分就业。
(三)大学生要理性对待考研,调整就业心理预期
引导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正确、理性的教育投资,避免盲目考研,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浪费。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考研和就业问题,理性选择自己适合的道路;另一方面,要适度调降个人的就业期望值,理性面对现实,才能走出就业困境。
本文就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质童进行了探究。认为教师要从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等着手方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长期的教学体念,我们会发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人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如何才能提高幼儿数学教学的质...
教师专业化是目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本文从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产生以及其主张和特点入手。并结合当前我国师范教育的特点从而得出启发,为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运动;我国师范教育;启示 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产生 教师专业化可以追溯到l7世纪的法国,以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于兰斯创立的世界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为标志。而教师...
建构主义(consauctivism)学习理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文探讨了大学微生物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式等方面所作的一些变革和完善。 一、引言受传统大学微生物教学方法的影响,本文发现在大学微生物教学中存在两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现象一:学生习惯听老师讲解和花大部分时间...
资产评估质量问题是困扰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的焦点问题,影响资产评估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有效解决我国资产评估质量普遍不高的现状,就需要从深层次上分析造成我国资产评估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本文拟运用博弃论分析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影响我国资产评估质量的基本原因,并依博弈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对策。 一、引言作为一种客观评估资产价值、为市场上的产权主体提供价格尺度和交易标准的专业服务中介...
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量、实验等方法,以健美操和太极拳作为不同锻炼方式,对吉首大学部分大学生就不同锻炼方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l5周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5周健美操锻炼和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效应不如健美操效果好,不同锻炼方式对湘西地区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产生不同的效益,均可促进身体自尊不同方面的发展。 身体自尊是与...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怎样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绩效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分析高校教师的特点入手.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与功能。讨论了在培训中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策略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期望为高校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一种新思路。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对校园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形成规模。人们开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如何应用技术来促进教学改革。对教...
职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宜采取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合作的策略,使三者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职校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初中级人才,其发展如何,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关系到将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进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精神面貌,是经济和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应加强职业学校养成教育的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中职人才,...
从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变化入手,总结了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部分课程已不能适应毕业生就业需要。针对目前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进程中较早设置的专业,作为农业经济和农业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本科专业,为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从外部条件来看,在市场经济...
结合基础力学教学实际,论述了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和谐课堂,努力使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要素间处于协调和谐状态。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论文关键词:性别歧视就业市场传统文化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
影响因子:3.60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6.59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2.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