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演绎,对供应风险分类,并界定了供应背德风险,探究了供应背德风险的成因与其识别问题,使用社会网分析的方法进行成因识别,并给出了一个仿真算例,最后提出和分析了供应背德风险的规避策略。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合作日益加深,业务专精与外包在整个价值链条中不断呈现并深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成为各自所在供应链之间的激烈竞争。然而,各个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决定了其难以真正消除它们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供应链节点企业广大的地域和行业分布带来的复杂性,也使得供应链风险的范围大大超越了单个企业面临的风险。
近年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使得供应背德风险成为供应链风险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原料供应问题,不仅强烈波及各个供应链条,更加使得全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受到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回顾,对供应风险分类、界定了供应背德风险,进而从社会网分析的视角探讨供应背德风险的成因和识别,并据其分析了它的规避策略问题。
2供应风险分类与供应背德风险的界定
尽管对于风险概念的认同,使得供应链风险一是由于潜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等的原因而致的多节点企业链条合作运行中所表现的巨大不确定性一基本得到认同,学界对于供应链风险的分类却还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ChirsitneHarland等认为应依据风险对商务活动和环境的影响方式进行分类,其文献梳理概括出其他学者关于风险的分类,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供应风险、顾客风险、资产损害风险、竞争风险、商誉风险、金融风险、会计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田。JukkaHallikas等对供应商网络中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研究,重点放在了网络环境下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其将网络中风险分成四类:太低与不适当的需求、进行顾客交付中的问题、成本管理与定价以及存在于企业资源、发展和柔性中的弱点I3t。SeuKeowCheng等将供应链风险分为环境风险因素、基础设施风险因素、服务交付的风险因素以及组织关系层面的风险因素。
供应链风险分类问题,以其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各种风险的紧密关联性所致,难以得到满意的统一,多数分类中各个类别之间的边界总有值得商榷之处。然而,从已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分类将供应风险问题归为一类重要问题,这不仅归因于物流活动是供应链管理之中最基础的实物流,也从满足核心企业得益于这种功能网链结构的基础商务活动中得到解释。供应风险,从广义的角度,可以认为是在整个供应链中,所有上游环节对于下游环节供应时面临的风险,然而这个范围过于宽泛,也难于把握。本文从狭义角度,将供应风险限制于典型供应链的“供应商一制造商”环节,专指前者对后者供应原材料、零配件与半成品等时产生的风险。
造成供应风险的原因纷繁复杂,不适于作为进一步分类的依据。但是,从风险造成的后果来看,就能够使用简单的“二分法”进行分类。因为,供应风险带给制造商的不确定性可以从“不能保量”和“不能保质”两个方面区分,不能保量的供应会造成制造商一方生产的停滞,而不能保质的供应则会造成制造商生产的中断、甚至是影响到产成品质量,从而影响到整个下游供应链直至最终消费者。从这个角度,可以将供应风险简单分类为供应中断风险和供应质量风险。
这样的分类中,供应质量风险就包括了所有与供应品质不确定性相关的所有风险因素,其中有涉及不可抗力因素等的外生性风险,涉及技术、设备失败等原因造成的内生性风险等,还有一类就是供应背德风险,其专指某些供应商依仗信息不对称等条件,采取背德行为,故意降低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造成损害下游企业或顾客的行为、以获取不当利益的风险。
3供应背德风险的成因分析与识别
3.1供应背德风险的成因分析
供应链条上的业务外包特征使其成员企业之间呈现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这种关系下,具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往往能够据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信息不对称导致供应背德风险产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首先,信息不对称使得委托人难于察觉代理人的行动,代理人侥幸心理增强,认为背德行为难以败露,增加了其机会主义行动的倾向;另外,信息不对称也能够直接导致双方不完全合同的签订,代理人容易通过这种不完全合同逃避背德行为的处罚甚至直接牟利。
供应链中不同节点企业之间的依赖与权力关系,也是其行为产生的基本原因。渠道成员拥有权力越大,就能够获得越多的份额,权力优势方会为了获取超额利益而使用权力,而这种应用也推动了交换关系中权力结构的运动和变化。
如果说信息不对称性给供应背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一个自利和机会主义层面的解释,那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企业渠道权力结构的产生和变动则大大增加了这种风险的范围和影响。上下游权力关系的不断改变,使弱势一方持续受到利润空间的挤压,而恶性竞争的出现更是加深了这种趋势。权力弱势的供应方在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之时,供应背德风险的出现被严重放大。
渠道权力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相对大小及关系,依据于其间的互相依赖程度,这种依赖以资源依赖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作为基础,其不仅将依据企业特质资源产生的经济交换行为划人分析范畴,也将长期导向社会互动因素加入这种关系的互动变化中,在简化为上下游企业的二元关系中,权力结构可以通过互相依赖的程度来分析。
图l中所示的横轴和纵轴分别是二元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程度,依据依赖程度的不同将象限划成不同的权力结构区域。在区域1,双方相互依赖程度都是“低”,因为从对方处资源获取的可替代性高等原因,达到了一个低度权力的均衡;在区域2,互相的高依赖程度,使得各自对对方的权力影响都很大(原因也许是不同的稀缺资源需求等),达到一个高度权力均衡的状态;在区域3和4,只有一方掌握对方认为稀缺的资源,因此呈现单方面的高依赖程度,权力从中间的均衡倾斜向其中一方,因此分别代表了权力倾向于B和权力倾向于A。除了区域1所描述的情况更加符合各自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其它三个区域都可以描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权力的关系。权力的倾斜即对供应背德风险产生埋下隐患。
3.2基于SNA视角的供应背德风险识别
对于这种权力倾斜的识别,社会网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SNA)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它将结构作为一种决定性的因素,认为网络环境下多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结构使然。这种结构分析的范式恰恰能够使用量化研究的手段,将成员企业在上下游关系甚至整个供应链链条中的权力属性表达出来,通过网络结构特征的描述,来研究嵌入于整个渠道网络中的成员个体行为与变化171。随着现代商业的快速发展,供应链形态上节点间的关系和顺序不再单一固定,一个环节上可能存在多主体,每个主体又可能扮演多重角色,社会网分析方法对于网链形态的分析也能体现其独特的优势。
社会网分析中“中心性”的概念,即能够很好地通过结构属性的量化指标,研究成员个体居于怎样的中心地位,从而拥有怎样的权力。通过中心性这一重要的个体结构位置指针。权力的衡量以及双方权力均衡情况的判定都可以实现,这里可以使用两种形式:程度中心性(degreecentrality)和中介性(be—tweennesscentrality)的计算,来分析节点企业的权力。
3.2.1程度中心性。程度中心性常被用来衡量节点的中心地位和权力水平。其公式如下:
式(1)为绝对程度中心性公式,即把某一节点所有关系数加总;式(2)是标准化的程度中心性公式,即对式(1)除以网络最多的关系数。其中,x是1或O,代表i与j之间是否有关系,g是网络中的节点数。由于程度中心性测量的是与该点直接连接的点数,忽略间接相连的点,因此可以称为“局部中心性”,从某种程度上符合特定节点对于特定范围资源具有优势的现实情况。
3.2.2中介性。中介性指针通过计算节点作为媒介者的能力来衡量其中心地位和权力水平。其公式如下:
式(3)为绝对中介性的公式,(4)(5)两式是标准化的中介性的公式(前者是无方向性图形,后者是具方向性图形)。其中,是节点i到节点k的捷径(geodesic)数,(nJ是节点j到节点k的捷径上有节点i的捷径数,g是网络中的节点数。中介性指针高的节点占据了捷径上的重要位置,在整个网络结构中的权力也因此体现,其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现实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对某段渠道的权力掌控。
4基于社会网分析视角的仿真算例
对于社会网分析,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确定网络的边界。涉及到供应链网络,其现实结构更加复杂,由于问题着眼于通过“供应商一制造商”的二元关系说明供应背德风险的成因,所以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此处仿真算例只使用这个二元关系所嵌入的一个供应链的局部网络,将情况简化为如图2所示的网络关系。
图2中节点,SⅡ代表二级供应商,sI代表一级供应商,M代表制造商,C代表顾客。将实际商务活动中的复杂关系简化成单一属性的联系,即拥有业务往来为有关系,反之就没有关系。不考虑节点关系的进向和出向属性,即是所有连接都为强关系的无方向图。节点之间的联系为二元的数值关系,即0代表没有关系,1代表有关系。
通过程度中心性和中介性两个指针来分别衡量一级供应商和制造商所拥有的权利。这里使用UCINET(Ve~ion6.208)的中心性计算模块来分别计算这两个指针的值[sl。
均使用计算结果中的标准化值,制造商的程度中心性的平均值为43.104,一级供应商程度中心性的平均值为12.069,二者比值为3.57;制造商标准化中介性的平均值为60.468,一级供应商标准化中介性的平均值为16.749,二者比值为3.61。通过两个比值可以看出,权利倾向于制造商(比值越接近1,双方权利越均衡)。
由图2可以看出,一级供应商中SI1和SI2对制造商M1供应,SI3和SI4对M2供应,无论从程度中心性中关系数目的角度,还是从中介性中占据捷径上重要位置的角度,都可以考虑,减少一级供应商一层的节点企业数来提升权利,因此考虑图2所示的网络关系情况,将sI1和SI2合并为sI’1,SI3和SI4合并为SI’2,合并原来上下游的关系连接。
再次使用UCINET软件分别计算调整后的网络中,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两个中心性指针的值。制造商的标准化程度中心性的平均值为42.593,一级供应商标准化程度中心性的平均值为22.222,二者比值为1.92;制造商标准化中介性的平均值为57.55,一级供应商标准化中介性的平均值为34.188,二者比值为1.68。可以看出,权利仍旧倾向于制造商,但是分别对比调整前后两个指针的比值,可以看出这种权利倾斜的程度已经减轻,权利结构趋向均衡。
5供应背德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提出如下供应背德风险的规避策略:
5.1面向权利均衡方向改善网络结构
从更为根本的原因来说,权利均衡是总体降低供应背德风险的主要途径。正如仿真算例中的情况,当权利倾斜的情况很严重时,从中心性指针可以看出,弱势权利的一方应该考虑:(1)集权,这种集权的形式多种多样,合并、结盟或者其它合作的方式都可以考虑,目的是增加本方关系连接数,提高话语权,改变权利倾斜向对方状态下不利的局面。而相似的,对应强势权利一方:(2)分权,也能够达到权利均衡化的需要,对大型垄断集团的拆分、引入其它竞争企业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式,这也可以达到降低强势一方关系连接数,和降低其对渠道控制的目的。
由于现实中,涉及权利属性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业务关系的单一层面,所以有:(3)发掘其它层面的联系,从不同关系的角度改善网络结构,包括供应品种类的丰富化与个性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优势的政策资源等。。
尽管权利倾斜带来的供应背德风险将极大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然而权利使用带来的定价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强势权利一方难以主动进行权利结构的改善,因此,从供应链治理的角度来看,网络结构改善的主导方的确定是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5。2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改善网络结构的策略,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权利结构倾斜导致的供应背德风险泛化,但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依然是必要的。信息不对称的改善,使得制造商的激励机制设计更加可行,通过让供应商获得比背德行为带来的更大的利益,来降低供应背德风险。当然,对于不能够达到这种状态的环境中,各级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则依然是降低供应背德风险的有效途径。
6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权力对等产生的供应链结构优化的思维,要应用于整个供应链网络,更加需要借助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工具,发挥其对于整体网络特征把握的优势,将其中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的权力制衡关系给予表达和优化。对于未来的研究,建议可以有以下一些方向:
(1)使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整体供应链网络的分析,将供应风险识别的研究逐步扩展到整体供应链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2)对相关研究中,能够反映节点企业关系的变量和反映供应链结构特征的变量进行操作化,进而从实证角度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介绍知识管理的定义及特点?分析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和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后提出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实施策略。物流管理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已逐步趋于稳定和成熟物流信息化更是力兴未艾。但随着个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山化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跨囚企业如马十基、TNT.UPS早已开始着手实施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小断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竟争力。1知识管理概述 1...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以信息资源为基本条件,为了保证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高校图书馆有必要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读者,为学校的专业发展提供知识服务。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的任务,要想在竞争中继续保持其信息存储和知识服务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中重大任务之一,作为国家公共事业的图书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服务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重点阐述图书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义,提出延伸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推进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统筹城乡公共图书馆发展,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本文对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及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应从五个方面对学科馆员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并列出了学科馆员服务工作年度考核的测评指标及标准分值。 论文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内容;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与学科馆员服务于学科同属图书馆建设的任务。学科建设是作为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加以建设的,而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则作为对学科服务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加以建设的。大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持续增加,工程施工周期长,项目个性化强。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就有必要实行专业化协作。项目管理工作中仍有缺陷,笔者经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为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对策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时,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项目管理水平...
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最新的要求,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进步,辅导员老师通过顶岗实习深入学习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培育学生树立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科学而正确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顺应企业的用人需求,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育路线。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了要充分依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继续办...
文章概述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学图书馆联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阐述了对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联盟 资源共享 图书馆合作 1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发展 资源共享理念是图书馆联盟产生的内在因素,而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不断运用则是促使图书馆联盟不断发展的外在动力。为此,以计算机的产生和它在图书馆领域的运用为标志,将美...
文章分别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角度,对图书馆学发展相对前沿的知识管理、FRBR、参考咨询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图书馆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20世纪末,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知识管理逐渐应用到图书馆学中来,FRBR出版,引起了世界编目理论和实践的一场变革,出现了许多热点问题,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也向数字化、虚拟化方向发展。本文就将对图书馆学发展相对前沿的...
运用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理论和手段,结合实际情况,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厦门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进行了多维度的评析,探讨了在制定馆藏发展政策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和改进的方向,以更好地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 高校陶书馆在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时,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系统性与协调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主动适应信息需求主体、内容、方式、结构的多元化,政策更好地对...
介绍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概况和学科馆员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模式。阐述了学科馆员参与学科建设的有效措施。 学科馆员制度化是国际图书馆先进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是各学科深入发展的需要。从1950年美国最先开始试行到现在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国内从1998年清华大学首家实施至今也有了近十年的历史。学科馆员制度的推广与实施,有利于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学术性的需求,有利于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层次...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278
影响因子:1.170
影响因子:3.088
影响因子:2.15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