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拉克战争再度引发建立何种国际秩序问题的争论。美国所要建立的是它一家独霸的世界格局,而当代世界大格局是二战后以联合国宪章为基本准则形成的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格局。世界不可能是一个大国说了算的模式,国家不论大小,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世界的事务由所有国家协商解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也是各国人民不龄追求的。
国际秩序问题历来是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中的关键。伊拉克战争再度引发了国际上围绕这一问题的激烈争论。
美国撇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国际上遭到强烈的反对和谴责。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都批评这场战争是“非法的”,只有美、英等少数国家坚称它是“合法的”。对于这场战争的分歧和争论,有人归结为“单极”与“多极”之争,有人将它说成是“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矛盾。其实,这两者更多地是从大国的视角、根据大国不同的政策取向来看待这场争论,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当前的世界既非单极,也非多极,而是处于两极世界结束后的过渡时期。布什同过去美国历届一样,在实施对外政策时是单边、多边手段并用,只是在不同时刻、不同问题上侧重点不同而已,但都是以符合美国最大利益为抉择尺度。围绕伊拉克战争出现的争论和分歧,核心问题是现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否还适用于所有国家,国际秩序应该是美国一家或是美国再加上少数几个大国说了算,还是应该由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国平等协商解决国际问题。
布什总统获得连任后在今年1月20日就职演说中,以“自由”的名义提出发起一场世界性“反暴政运动”,使得国际社会在国际秩序这一根本性问题上的分歧更加突出、尖锐。正如一些美国学者指出的,布什总统这一演说表明,他是“在给美国的扩张和政权更迭政策披上一件反暴政的外衣”,“赋予他自己在开展反恐战争时的极大自由,他以何种方式、在什么地方采取行动将不受限制”。不难看出,美国要建立的国际秩序,不仅仅是要以它一家为“领导”,而且它可以在世界各个角落我行我素,为所欲为,不受任何约束。这已不能简单地用“单极”、单边等概念来加以勾画。说穿了,它是要长期确立美国一家独霸世界的局面,或者说确立其新帝国主义的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问题的核心是国与国之间应该以什么原则为基准的问题。世界各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国与中、小国家,不同大国之间,对此有着不同的主张和追求。但是作为国际法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成立联合国并把共同认定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写人联合国宪章,其中核心的一条是主权国家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这反映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世界人民渴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深切愿望。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最主要的原则,应该是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一如果发达国家坚持干涉别国内政,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那就会形成国际动乱,特别是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动乱。”无数事实,包括眼下的伊拉克乱局,有力地证明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从二战结束至今已半个多世纪,没有再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以上述基本原则为核心的联合国宪章精神和实践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原则的联合国的存在,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只要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组成,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基本准则就必须是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互不干涉内政,而不能允许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如果听任“弱肉强食”理论得逞,则天下必定大乱。美国强权之下不可能有和平。主权国家平等原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看来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后屏障”;即使是发达国家对这一原则也是十分珍视的。但是,个别强国,特别是谋求世界霸权的美国,却把主权国家平等的原则视为实现其政治野心的“障碍”、“绊脚石”,总想把它否定掉。
冷战刚一结束,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就确定它追求的战略目标是凭借其超强的综合国力建立由它“领导”的国际秩序。这10多年来,历届美国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要维护和加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小布什则更进一步提出要力争将美国现在享有的“独一无二地位”长久维持下去,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包括其盟国)对此提出挑战。美国之所以如此强调其“领导地位”,其实就是要把自己凌驾于所有国家之上,从根本上否定主权国家平等这一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些年来,伴随着美国对其他主权国家发动的一场又一场战争,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大国抛出了“主权过时”、“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失败国家”、“邪恶轴心”等种种谬论。这次布什总统就职演说又提出“反暴政”论,露骨地指责“粗暴的体制统治者”,扬言“否定自由者是不能在这个职位上待下去的”。所有这些言论的目的,就是为美国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踏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颠覆别国寻找“借口”和“合法依据”。这些谬论在国际上遭到坚决的反对和抵制,因为国际社会为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各个国家为了自己的独立、主权和安全,是不会对这种肆无忌惮的霸道行径听之任之的。
联合国的作用和地位问题是围绕国际秩序问题争论和分歧必然要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联合国现有191个成员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多边机构,它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理应占据重要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任何公正的人都可以看清,联合国之所以在制止伊拉克战争方面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责任不在联合国本身,而在于美国为了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而撇开联合国,执意发动这场非法战争。美国自恃实力超强,以为联合国对它无可奈何,从来是采取可用则用,否则一脚踢开的伎俩。布什上台前的2000年9月,目前在美国内占据关键职位的一些人就在他们为布什拟订的《美国新世纪计划》中明确地提出,“美国的领袖地位要高于联合国”。布什上台后制定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到,“美国应该竭尽全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与此同时,如果需要,我们也应该毫不犹豫地独自采取行动”。伊拉克战争发生后,美国一些舆论、学者鼓吹建立“民主国家联盟”取代联合国;最近印度洋发生极其严重的海啸灾难,美国公然提出由美、日、澳、印四家成立“核心机制”领导救灾,把联合国摔在一边。这些都不是偶然的,其根子就在于美国把体现主权国家平等原则的联合国及其宪章精神视为对其独霸世界图谋的约束,千方百计地想加以摆脱。美国的心思可以从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一次所谓“进步治理”首脑会议上的发言中窥知一二。布什在其发言中公然号召欧洲国家应接受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并且建议国际社会取消对干涉他国事务的法律约束。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它的职责方面并非尽如人愿,但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还是作了不少工作。面对成员国的不断扩大和世界上出现许多新问题,对联合国进行改革是必要的。改革的目的是完善、加强联合国根据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要根据发展中国家已占成员国绝大多数这一现实,更有力地实践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最基本准则。值得警惕的是,美国为首的西方有人正企图以国际形势变化为托辞,借“改革”之机,把国际关系这一最基本准则,也是联合国宪章的核心加以篡改。这样做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只会削弱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恶果。
邓小平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就提出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在国际上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中根本的一条就是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主张各国的事务由各国人民自己解决,国际上的事务由有关国家协商解决,世界事务由所有国家商量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主张联合国按照宪章精神,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些就是中国所倡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基本内容。尽管在现实情况下要真正实现还有阻力,但是中国和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此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也是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要努力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
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对西方其它史学流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法国年鉴学派在西方新史学的兴起和发展中影响最大、成就最显著,我们从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一些言论、著述和实际行动等方面来佐证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自此,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同步产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历史哲学又是方法论。马克思...
中国城市建设的快慢与个人私有财产权利的保护孰轻孰重,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本文力图分析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现实构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期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09年来从四川的唐福珍女士抵抗暴力拆迁引火自焚,到上海某拆迁户投掷汽油燃烧瓶暴力抗拆,中国强制拆迁恶性事件继续频发。其后,北大五位法学院学者”联名上书”建议全国...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有效地导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本文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例,来说明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一些方法。在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个很尴尬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很无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常常听得人昏昏欲睡。笔者很疑惑:语文课的教学是不是走向了死胡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要正确审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出发,论证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以及在经历挫折和曲折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没有放...
在对上海市老年人口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老年人口高龄化将是未来30年上海人口老龄化的主流。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发展具有顶端高龄化、高速高龄化和规模高龄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对未来上海社会建设和养老模式的影响。 一、老年人口高龄化的概念和内容 老年人口高龄化(agingoftheaged)概念是在人口老龄化(agingofpopulation)概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而孝却是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核心和根源,若中华文明没有孝,那称不上文明。中国孝文化之根本就是子女那自然流露出的由衷的对父母的“爱敬之心”,是所有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的保证,是为人德之根本,“百善孝为先”这是一句流传了千年的做人标语。但是,在当今这个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里,孝道早已被人忘之脑后,人们为了金钱利益和权欲而麻木不仁,...
近两年,随着印美领导人的互访,印美战略伙伴关系达到了新的高点,其原因是双方各有政治、经济、科技和地缘战略利益的需求考虑。印美关系快速发展,将会对南亚地区、亚洲地区的力量平衡乃至全球战略态势产生影响。由于双方在全球战略格局、地区安全形势、国家安全战略以及与其他大国关系上存在分歧。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存在一定限度。 近年来,印美关系明显升温。2005年7月,印度总理访美受到高规格礼遇,两国宣布完成&ld...
本文首先分析社保制衡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危害,然后分析了社保制衡机制弱化的原因。并且通过分析小偷与守卫模型获得启示,进一步在不完美公共信息博弈的无名氏定理的基础上,提出怎样改进制衡机制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制衡机制;不完美公共信息;无名氏定理。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已经迈过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大关而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
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对外交往政策的出发点。中美两国各有其国家利益。利益有强度之分,其中的生死攸关利益往往只有几项。中美交往的几个重要方面均体现了两国的生死攸关利益。比较表明,在安全、经贸和台湾问题三个领域,两国的生死攸关利益一般不具有冲突。进而观之,两国关系的基本面是积极的。 自民族国家形成之日起,国家间交往的根本依据和凭藉就是国家利益,即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
中俄两国的国家关系正在走向成熟。“相互包容关系”的提出是基于对两个民族、两种文明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具有跨文明建设意义的创新思想,是对中俄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关系发展方向的总的概括,体现了中俄两国政治家和主流学者在新世纪发展中俄各方面关系的一种设计模式。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两国的“相互包容关系”主要体现在反映两国政治关系的公法关系和反映两国经...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20
影响因子:0.92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3.670
影响因子:3.270
影响因子: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