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了防洪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及内容,了解并掌握这些关键部分,对做好防洪规划报告将起到指导性作用,从而筑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墙堤。
洪水本是发生在河道及其泛滥区域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如果人类活动处于洪水范围内时便会形成洪水灾害。洪水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人类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造成的灾害也越严重,洪灾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洪水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容易引起瘟疫蔓延,形成脆弱的社会环境,对特殊的文化古迹、珍贵物种、风景名胜区等造成不利影响,破坏经济发展,给居民、企业、厂矿、学校、医院、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各部门造成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做好防洪规划是极其必要的,为做好防洪规划这一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掌握防洪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及内容,这将对我们做好防洪规划起到标杆的作用。下面就防洪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及内容进行逐一简单介绍:
1防洪规划的定义
防洪规划是指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水灾害而制定的总体安排。根据流域或河段的自然特性、流域或综合规划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安排,研究提出规划的目标、原则、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部署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内容。规划类型一般有流域防洪规划、河段防洪规划和区域防洪规划。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综合规划;区域或河段的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的防洪规划。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防洪规划中必须首先充分认识河流的洪水演进特性,包括河湖对洪水的自然调蓄作用,天然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以及大洪水漫溢泛滥的情况。它是一种战略性计划,对河道治理及防洪设施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2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根据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历史洪水灾害,规划范围内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以及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技术等条件,考虑需要与可能,研究防治毁灭性灾害的应急措施。防洪规划必须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目标。防洪经济效益是防洪规划的主要目标,此外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3规划原则
防洪规划的指定应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遵循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方案研究中,还要充分考虑防洪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要求,处理好蓄与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3.1局部与整体 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防洪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全局出发,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洪水。为了保全大局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有时要做局部牺牲。重点保护对象一般指:洪水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毁灭性灾害的地区,如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文物古迹或大面积农田等。
3.2近期与远期 洪水灾害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历次洪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要根据各地区或部门对防洪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轻重缓急,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一般地区防御常遇洪水灾害的要求。
3.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一般耗资很大,并需占用大片土地;非工程措施可用较少投资,减轻洪灾损失,是防洪灾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规划中要研究二者的结合,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安排和建设。
3.4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人均、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量偏低的流域,河流的开发与治理要考虑综合利用,兴利与除害统筹兼顾,把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山丘区一般以蓄为主,修建山谷水库、水土保持工程,拦蓄洪水,消减水沙洪峰;平原区一般以泄为主,并辅以分蓄洪措施,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如“松花江防洪规划”具体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近期以整顿、挖潜为主,争取少花钱多办事。②兴建控制性水库与堤防工程相结合,水库工程应结合兴利考虑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要求。③防洪标准选定及防洪治理措施上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突出体现城市与主要河段防洪的重要性。又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城市防洪规划”遵循的原则如下:“为提高该区的综合抗洪能力,解除安邦河两岸的洪水威胁,确保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三江平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防洪重点,上、下游兼顾的原则,选择经济指标优越,技术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占地少,动迁少,工程坚固,防洪效果好的目的。”
4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防护对象、治理目标、标准和任务;研究确定防洪体系布局,包括设计洪水与超标准洪水的总体安排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防洪措施,划定洪泛区、蓄洪区和防洪保护区,规定蓄滞洪区的使用原则;对拟订的防洪工程措施进行工程方案比选并初选工程设汁特征值;拟订分期实施方案,估算所需投资;进行环境影响和防洪效益评价;编制规划报告等。
4.1调查研究 收集、分析流域与保护区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气象与洪水等资料;了解历史洪水灾害的成因与损失、社会经济现状与今后发展状况;摸清现有防洪措施与防洪标准,广泛收集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工作。
4.2拟订防洪标准 根据规划范围内自然地形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将其划分为若干防洪保护区,根据保护区不同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洪灾损失的严重程度,结合可能的防洪措施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合理选用。
4.3选择防洪体系 根据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现有防洪体系,综合考虑各部门对防洪的要求,研究各种防洪工程在整个防洪体系中的作用、工程量、施工年限和投资等,通过综合比较论证,选择最优防洪系统方案。
4.4进行环境影响和防洪效益评价 防洪工程以减轻洪水灾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主要目的,它本身是一项环境工程。但是,防洪工程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负作用,如牺牲局部保全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废排放”、移民安置等,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应注意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调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防洪效益是指防洪系统实施后所能减轻的直接与间接洪灾损失。防洪经济效益计算能用货币表示的部分,以年均效益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年平均效益的计算一般用频率法或长系列洪水资料逐年计算法推求。由于年均效益并不能全面反映防洪措施的实际效用,因此,必须对典型特大洪水年进行计算分析。为了考虑实际防洪效益的不确定因素,应作敏感性分析,并根据防洪对象的具体条件,按预测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估算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以反映洪灾损失随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的经济效益只是防洪效益的一部分,此外,还要对不能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加以定性分析。
4.5编制报告 一般包括流域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概况,水文气象与洪水特性分析,历史洪灾损失,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现状,规划比较方案与选定方案的防洪作用,工程投资、施工、移民安迁计划以及规划图表等。
5结论
现代生活中,面对洪水的袭击,人们不仅要求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要求保持或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要求防洪工程及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与防洪对策及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重点地区防洪保护标准,而且有利于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促进与自然的和谐。为达到这些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将这些防洪规划的基本认识、理论知识与规划设计人员的工作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才能切实编写好符合各项要求的防洪规划报告。
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的考察,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归纳综合,并将其与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作比较分析,揭示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共性与特性,为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随着教育部“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试办师范学院”政策的出台,综合性大学在培养教师方面的作...
研究蒸汽驱的合理汽驱参数对稠油开发稳产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KD53块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边底水侵入规律的基础上,本文从注采方面对合理汽驱参数进行研究,摸索出了间歇汽驱的合理周期,并在该块进行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同时也为类似油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红柳油田垦东53块油层主要分布在馆陶组下段,主力油层是Ng下1、Ng下2、Ng下3,地质储量234万吨,占总储量的82.1%。构造形态为由南东向北西倾...
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和创新性实验等,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重要的边缘学科,是物理、化学等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产生的交叉学科,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知识密集、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记忆性强、实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和生物专业学生分配就...
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是儿童行为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形成了一套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的模式和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目前体育教学中正确认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掌握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以及思降,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入的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要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灵活性、科学性、艺术性。学校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究性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实践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领悟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紧密关系。化学教学过程和评价机制上的不断进步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引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
笔者结合新课标背景下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对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新挑战,探讨该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全程构建,从而使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加有序化、规范化和更具可操作性与开拓性。 论文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师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构建 2001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等重要文件,把基础教育英...
城市市郊度假风景区工程管线主要有6种,结合工程实例,为合理规划工程线在景区道路地下空间的布置,提出了度假区工程管线管位设置的原则,介绍了几种道路面的管位布置形式,并提出了管道交叉冲突的处理方法。 论文关键词: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布置原则;管道交叉;度假风景区 1前言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有一些大中型水库或水面较大的天然湖泊,四周青山环抱,碧水潆洄,环境优雅,并位于城市郊区,交通便利,是人们休闲、...
大二这一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拜师学教”活动,在去小学学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主要表现为同桌之间轻声细语或者动手动脚,个人的“左顾右盼”、好动,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窗外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某人路过或者某动物驻足都能使他们转移注意力。尽管如此,小学低年级的课堂相较于小学高段...
远程教育资源强调其获取的便利性及低成本性,这要求远程教育资源在共建共享层面必须排除相关的制度障碍。在著作权法律制度上,作为源头的建设以及作为终端的共享,遇到传统的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一些障碍。这些障碍的存在,使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此,通过建立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在切实解决一些新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立法上的完善等措施来排除著作权法律制度障碍,对于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意义重大。 远程...
影响因子:2.399
影响因子:1.200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0.340
影响因子:1.992
影响因子:4.285
影响因子:1.475
影响因子: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