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是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引导创建具有新意的相对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宗教观,将宗教活动纳入健康有序的轨道显的十分必要。
目前世界61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数占4亿以上,美国信仰宗教人数占总人口的95,中国有1亿多人信仰宗教,世界上有13亿不信仰宗教的人口在中国。宗教以其虚幻的世界,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形而上的目标,对社会成员如何面对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提供了心理补尝。宗教的群众性构成了强大的社会力量,宗教的自律性对维护社会秩序,比道德更有效,它起着社会制衡器与稳定器的作用。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把宗教活动纳入健康有序的轨道上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一、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宗教意识是伴随着人类最初文明发展而来的并将伴随人类历史长期存在。它是人类面对恐惧虚构的世界观。是一种精神慰抚。宗教起源于人类的无知,它是借助起自然力量和神的力量,慰抚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心理遗憾的活动。是人类凭借想象力认识客观事物的结果。
人类最初认识世界是想象力从事物的相似性,一个一个连缀表象的想象力附着这些自然事物的威势上,就产生了恐惧感。这种恐惧心理是产生原始宗教的主要情感因素。想象力能调遣记忆中的表象,使已过去的事物的威势在自己心中重演,并且加以夸大,或者缩小,为了引人注目,夸大事物威势的居多,这就使威势成倍增长,给人的恐惧心理加重,原来无忧无虑的人类如今被恐怖笼罩着,从此人类不仅要经受食物短缺的折磨,还要经受因心理恐惧造成的精神折磨。当人类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便开始探索物类威势的成因。人类感受到意识在人体内游离浮动时,用想象力加工后物化成“灵”。灵就是宗教神的雏型。
人类用自己的尺度来观测世界,从人身上有灵延伸到物会有灵,相信灵会保护自己。将灵物化成人类最早的崇拜偶象图腾。并不断地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当人类在和大自然对峙中仍遭受灾难时,发现图腾依然不能保证万全时,又把注意倾向于祖先之灵。相信祖先会全力保佑子孙后代。人们像塑造图腾一样,把祖先美化成百战百胜的英雄。当现实仍不尽人意,灾难频频发生时,人类便用想象力和思维力夸大人的品格,创造出高于精灵的神来。神性与人性是相通的,神是正派公正、威严庄重具有震慑精灵的法力,只要人虔诚取悦神,神就会帮助人降伏各种精灵。会引起神不满的做法就成为禁忌,也就是最古老的宗教活动的教义。
神出现之后,云游于神与人之间的特殊人巫也就出现了。巫的出现把原始宗教活动进一步具体化,有了初步的教义,有了独自的行为方式和特殊的言语,弗雷泽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巫术、宗教、科学的三个阶段”。巫术以人世为参照创造了神灵世界,神的关系是人的关系的折光。各宗教以这个神灵世界为基础,创造出各自的神的世界。巫的咒语被宗教的诵经所代替。于是空中楼阁式的宗教出现了。
二、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宗教的出现是对人的主动性的厄制,是人对神的降伏与屈膝。神在人面前无所不能,人在神的面前无所作为。便滋生了听天由命的宿命意识。宗教不断向人宣传神的强大,贬低人的地位,消解了人的拼搏精神。在宗教出现之前的史诗时代,人们努力塑造自我,人以主宰世界的身份创造神话,不断激起人的豪情和壮志,使人类由采集、狩猎转向农耕和游牧。这是人类的一次伟大的进步。在欧洲一千年的宗教时期,人类处于无所作为的状态,农业畜牧业始终保持着原始的模样,人也养成了依赖的心理。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产生孤独感,随着理性活动的日益鲜明,这种感觉也就加深了,在广袤的大地上孤立无援,使人产生空荡荡的感受,这种心理越强烈,人就越渴望向神吐诉,相信充满爱心的神会用最真挚最慈祥的态度来抚慰和鼓励人,消除人的孤独感。
人类进入宗教时期,就是放弃自主依赖神的时期,这是人类自我认识和认识自然实践的一次倒退。但从人类文化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宗教的出现又是一次精神世界的进步。它训化了人的野性,净化了人的心灵,提升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自律性,是一种道德伦理的说教。在宗教仪式的气氛中,人身上的邪恶会得以收敛,行为过恶的人进入这种气氛中,内心就会受到谴责。每一次宗教仪式活动都是一次自我反省,一次精神洗礼。宗教的教义有许多的和谐主张,如弃恶扬善,洁身自好,善良正直,热爱和平,服务人群,推崇公益等内容。
这些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伦理道德观念,在调节人际关系,规范教徒行为,维系社会安定、团结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是一种必然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它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至今依然影响着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宗教是历史人文的沿袭,是社会人文的构成部分。它给予人类个体精神寄托,也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宗教宣扬的博爱思想,正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追寻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本准则。宗教在探求生命意义,自身形成和完美过程中,也追求道德的内涵和标准,充当评判人类行为、目标、理想、观念甚至社会本身的准绳。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要承认和尊重宗教伦理道德的合理成分,承认宗教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文化方面大有可为。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宗教观
社会的和谐是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能够彼此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形成共同推进社会整体健康运行的良好状态,和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氛围。宗教文化的世界观虽与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不同,但我们要从宗教文化中挖掘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积极因素,使宗教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的建设。
要从宗教自身内部的和谐作起,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对宗教教义进行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改革教义中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教义。创建相对的宗教观,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宗教的世界是实现生活幻想的抚慰和补尝,是实现在幻想中的延续。是一种虚幻的精神镇痛剂。面对实现社会的困难,必须发挥人的主动性,勇敢地克服和开拓进取,变绝对信仰为相对信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宗教观建设,必须朝着促进人的自身和谐,使个人的内心和谐安宁、清净恬淡、少欲寡私、去仇恨心、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自信不自傲、自强不自持的健康心态方向发展。使生活充满平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使各种生命自得其乐。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怀着慈爱、友善、宽容他人的和谐心态,展开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间广泛的对话和交流,发现彼此间的共同之处,深入地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使人类文化和宗教多元化。人类作为宇宙的共同体,应将天地自然的和谐作为人类和谐的基础,使宇宙的演化生生不息、和谐完美。从而实现人类尚善慈爱,人心平和、社会和睦,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目的。
电视作为具有综合传播优势的媒介成为公众的首选,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电视科技类节目比重小,新闻报道缺少新形式,少有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如何增强科技节目的可视性。实现有效传播,值得大家共同探讨。自从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来,“公民科学素养”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便走人了人们的视野。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公众的科学精神仍需培育,科学素养也要...
遵循学科的本源是知识,学科团队是“知识人”的逻辑,论述了大学学科团队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学科团队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知识管理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和综合越来越突出,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科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对大学学科团队知识进行高效管理,提高学科的集成创新能力,既是知识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科团队建设的根本目的。1学科的知...
从21世纪国际战略构想、法国未来国际地位、长期能源利益和民族心理特征四个方面探讨由伊拉克危机引发的美国与法国双边关系转型的根源,有助于正确理解未来两国关系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方向。 [论文关键词]美国;法国;国家关系;观念利益;转型;根源 一、两国国家关系驶入转型轨道 围绕伊拉克战争的国际事态演进,美国和法国的国家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战争结束后,两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谋求建立一种...
在早期的纳西社会中,民歌多以无意识的状态记录和传承本民族或族群的文化和历史。唐宋以后,很多民歌被纳西族东巴教所提炼、吸收,上升为精英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随着东巴教的兴盛,纳西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受到东巴教的影响,形成相互吸收、借鉴的双向互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民歌具有沟通草根记忆与精英记忆的桥梁作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纳西民歌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纳西人正在用自己的视角和形式,不断书写...
“社会”是一个有机组织,它是建立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之上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类为了维护“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正常运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互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适应,从而创造出种种“社会生活”。而文化又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定格,是维系社会这个有机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纽带。社会文化是社会生活...
图书馆是社会知识创新中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管理型图书馆的特征与优势,提出了构建知识创新型图书馆的思路。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DavidJ.Skyrme博十认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传播、利用与宣传等相关过程的系统管理。它要求将个人知识转化为某个组织可以广泛共享与适当利刚的团体知识。知识管理是系统地、能动地发掘、优化、控制组织所积累的知识并使之...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就是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 关键词: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价值观 中国和日本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渊源,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本文通过对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介绍,总结出对内地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的启示。 一、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起因1.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对卫生资源耗费提出挑战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之一,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80岁。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1996年、2001年、2006年香港65岁以上老人总数分别为62.9万、74,7万、85.2万,从这组数据来看,每5年香港65岁以上的老人就增加10万多...
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个性化服务措施及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其目的在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地位。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发展都要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其特点是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社会经济日益信息化,知识和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首要推动力,信息技...
根据当前关于知识转化的相关研究,从本体出发,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隐性知识转化框架,从而能有效地应用和共享隐性知识。这种框架由获取模块、存储模块、推理模块和传递模块组成,最后会给出一个电脑故障诊断实例来加以阐述该框架。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知识的利用和创新-IJ。根据知识获取和传递难易,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j...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590
影响因子:1.798
影响因子:0.3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