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是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引导创建具有新意的相对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宗教观,将宗教活动纳入健康有序的轨道显的十分必要。
目前世界61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数占4亿以上,美国信仰宗教人数占总人口的95,中国有1亿多人信仰宗教,世界上有13亿不信仰宗教的人口在中国。宗教以其虚幻的世界,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形而上的目标,对社会成员如何面对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提供了心理补尝。宗教的群众性构成了强大的社会力量,宗教的自律性对维护社会秩序,比道德更有效,它起着社会制衡器与稳定器的作用。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把宗教活动纳入健康有序的轨道上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一、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宗教意识是伴随着人类最初文明发展而来的并将伴随人类历史长期存在。它是人类面对恐惧虚构的世界观。是一种精神慰抚。宗教起源于人类的无知,它是借助起自然力量和神的力量,慰抚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心理遗憾的活动。是人类凭借想象力认识客观事物的结果。
人类最初认识世界是想象力从事物的相似性,一个一个连缀表象的想象力附着这些自然事物的威势上,就产生了恐惧感。这种恐惧心理是产生原始宗教的主要情感因素。想象力能调遣记忆中的表象,使已过去的事物的威势在自己心中重演,并且加以夸大,或者缩小,为了引人注目,夸大事物威势的居多,这就使威势成倍增长,给人的恐惧心理加重,原来无忧无虑的人类如今被恐怖笼罩着,从此人类不仅要经受食物短缺的折磨,还要经受因心理恐惧造成的精神折磨。当人类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便开始探索物类威势的成因。人类感受到意识在人体内游离浮动时,用想象力加工后物化成“灵”。灵就是宗教神的雏型。
人类用自己的尺度来观测世界,从人身上有灵延伸到物会有灵,相信灵会保护自己。将灵物化成人类最早的崇拜偶象图腾。并不断地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当人类在和大自然对峙中仍遭受灾难时,发现图腾依然不能保证万全时,又把注意倾向于祖先之灵。相信祖先会全力保佑子孙后代。人们像塑造图腾一样,把祖先美化成百战百胜的英雄。当现实仍不尽人意,灾难频频发生时,人类便用想象力和思维力夸大人的品格,创造出高于精灵的神来。神性与人性是相通的,神是正派公正、威严庄重具有震慑精灵的法力,只要人虔诚取悦神,神就会帮助人降伏各种精灵。会引起神不满的做法就成为禁忌,也就是最古老的宗教活动的教义。
神出现之后,云游于神与人之间的特殊人巫也就出现了。巫的出现把原始宗教活动进一步具体化,有了初步的教义,有了独自的行为方式和特殊的言语,弗雷泽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巫术、宗教、科学的三个阶段”。巫术以人世为参照创造了神灵世界,神的关系是人的关系的折光。各宗教以这个神灵世界为基础,创造出各自的神的世界。巫的咒语被宗教的诵经所代替。于是空中楼阁式的宗教出现了。
二、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宗教的出现是对人的主动性的厄制,是人对神的降伏与屈膝。神在人面前无所不能,人在神的面前无所作为。便滋生了听天由命的宿命意识。宗教不断向人宣传神的强大,贬低人的地位,消解了人的拼搏精神。在宗教出现之前的史诗时代,人们努力塑造自我,人以主宰世界的身份创造神话,不断激起人的豪情和壮志,使人类由采集、狩猎转向农耕和游牧。这是人类的一次伟大的进步。在欧洲一千年的宗教时期,人类处于无所作为的状态,农业畜牧业始终保持着原始的模样,人也养成了依赖的心理。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产生孤独感,随着理性活动的日益鲜明,这种感觉也就加深了,在广袤的大地上孤立无援,使人产生空荡荡的感受,这种心理越强烈,人就越渴望向神吐诉,相信充满爱心的神会用最真挚最慈祥的态度来抚慰和鼓励人,消除人的孤独感。
人类进入宗教时期,就是放弃自主依赖神的时期,这是人类自我认识和认识自然实践的一次倒退。但从人类文化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宗教的出现又是一次精神世界的进步。它训化了人的野性,净化了人的心灵,提升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自律性,是一种道德伦理的说教。在宗教仪式的气氛中,人身上的邪恶会得以收敛,行为过恶的人进入这种气氛中,内心就会受到谴责。每一次宗教仪式活动都是一次自我反省,一次精神洗礼。宗教的教义有许多的和谐主张,如弃恶扬善,洁身自好,善良正直,热爱和平,服务人群,推崇公益等内容。
这些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伦理道德观念,在调节人际关系,规范教徒行为,维系社会安定、团结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是一种必然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它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至今依然影响着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宗教是历史人文的沿袭,是社会人文的构成部分。它给予人类个体精神寄托,也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宗教宣扬的博爱思想,正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追寻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本准则。宗教在探求生命意义,自身形成和完美过程中,也追求道德的内涵和标准,充当评判人类行为、目标、理想、观念甚至社会本身的准绳。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要承认和尊重宗教伦理道德的合理成分,承认宗教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文化方面大有可为。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宗教观
社会的和谐是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能够彼此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形成共同推进社会整体健康运行的良好状态,和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氛围。宗教文化的世界观虽与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不同,但我们要从宗教文化中挖掘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积极因素,使宗教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的建设。
要从宗教自身内部的和谐作起,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对宗教教义进行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改革教义中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教义。创建相对的宗教观,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宗教的世界是实现生活幻想的抚慰和补尝,是实现在幻想中的延续。是一种虚幻的精神镇痛剂。面对实现社会的困难,必须发挥人的主动性,勇敢地克服和开拓进取,变绝对信仰为相对信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宗教观建设,必须朝着促进人的自身和谐,使个人的内心和谐安宁、清净恬淡、少欲寡私、去仇恨心、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自信不自傲、自强不自持的健康心态方向发展。使生活充满平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使各种生命自得其乐。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怀着慈爱、友善、宽容他人的和谐心态,展开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间广泛的对话和交流,发现彼此间的共同之处,深入地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使人类文化和宗教多元化。人类作为宇宙的共同体,应将天地自然的和谐作为人类和谐的基础,使宇宙的演化生生不息、和谐完美。从而实现人类尚善慈爱,人心平和、社会和睦,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目的。
农村黑恶势力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之一,其存在和滋长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国家对农村控制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及某些领域基层制度的缺失、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处境及其内遏制系统的不完善、基层干部贪污腐败等。肃清农村黑恶势力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和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加大打黑除恶力度,推进农村平安建设。近些年来,黑恶势力在一些农村的存在与滋长严重妨碍了整个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通过对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简单综述,梳理出一些评价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以及指标体系,并总结江苏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1国外对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 1.1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PatrickRond’e和CarolineHus...
随着公务员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及实行,公务员这一职业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公务员报考也日渐增温。另外,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具有双重效应,我们要以慎重的态度来对待这一现象。 一、引言 我国自1993年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1994年施行公务员公开招考以来,公务员制度日趋合理与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也日益公开、公平、公正,相应的出现了“公务员报考热”现象.据资料显示,去年11月2日结束的...
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有限的耕地与日益膨胀的人口之间的突出矛盾,研究农村劳动力就业长效机制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而新农村建设重点需要解...
在互联网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融入网络,使得新闻的发布和传播进入一个全民的时代。话语权、发布权已经由传统媒体垄断演变为大众的广泛参与。在这一转变中,人们对新闻的关注从官方也转移到了民间,这使得传统的纸媒体收到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但是纸媒体依然拥有自身很多的优点。 媒体(Media)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中介,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介。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
谣言短信危机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新型的公共危机。其显著特点是新传媒参与公共事件。这对于新时期政府能力和公信力提出了挑战。“病猪肉”谣言短信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暴露出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获取能力和危机公关意识薄弱、公共信息发布机制缺失以及政府公信力走低。因此,建立“公众本位”的信息收集发布机制、信息发布的法律规范体系和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危机应对模式是政府应对此类...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得以解放的社会基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妇女实现各项社会权利和家庭权利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基础。在甘肃省肃南县祁丰浅藏区,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当地藏族妇女的就业领域得到了扩展,经济收入有所提高,藏族妇女的各项社会权利和家庭权利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社会大家庭一员的藏族妇女,逐步实现了她们的各项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少数...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而孝却是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核心和根源,若中华文明没有孝,那称不上文明。中国孝文化之根本就是子女那自然流露出的由衷的对父母的“爱敬之心”,是所有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的保证,是为人德之根本,“百善孝为先”这是一句流传了千年的做人标语。但是,在当今这个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里,孝道早已被人忘之脑后,人们为了金钱利益和权欲而麻木不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有效地导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本文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例,来说明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一些方法。在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个很尴尬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很无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常常听得人昏昏欲睡。笔者很疑惑:语文课的教学是不是走向了死胡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本文通过对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介绍,总结出对内地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的启示。 一、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起因1.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对卫生资源耗费提出挑战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之一,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80岁。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1996年、2001年、2006年香港65岁以上老人总数分别为62.9万、74,7万、85.2万,从这组数据来看,每5年香港65岁以上的老人就增加10万多...
影响因子:2.298
影响因子:0.700
影响因子:4.670
影响因子:8.039
影响因子:11.555
影响因子:0.320
影响因子:2.638
影响因子: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