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时间:时间:2024-10-11 09:53:07
论文首页的摘要与论文末尾的结论都属于全文的某种简介或总结。那么,能否直接将结论当作摘要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两者的目的存在一定差异。这种目标上的区别致使两者在结构、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不同。在此,我们先回顾摘要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接着介绍结论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最后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
1. 摘要的目的及其基本要求
按照出版物的规定或学术界的约定,摘要是对论文的一个简要介绍。既然摘要是论文的简介,那么其空间仅够归纳论文的要素。
一般来说,论文包含五个要素,分别是问题或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因此,摘要应当涵盖这五个要素。当然,不排除某些论文的要素多于或少于这五个,此时,应根据实际要素数量进行包含。
接下来我们仅以五要素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何在摘要中体现五个要素
A. 问题陈述: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适当突出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研究的必要性。
B. 动机:围绕问题陈述中指出的问题,阐明论文要完成的工作以及拟实现的目标。
C. 方法:交代论文获取研究结果的方式,例如,可以从研究思路、采用的研究手段、完成的研究过程、处理数据或研究结果的方法及合理性等方面归纳那些能突出方法重要性的要点。
D. 结果:归纳论文研究得到的能引起读者注意的主要发现,既可以是定量结果,也可以是定性结果。
E. 结论:主要指本研究结果的作用,例如,研究结果对问题本身、其他学术研究、应用或社会有何价值、影响和意义。
摘要的结构或格式
A. 可以按照五个要素采用五部分结构,先介绍问题或背景,再介绍本文动机或目的,接着依次介绍方法、结果和结论。
B. 也可以将几个要素组合,简化为三部分结构或四部分结构。例如,有的将问题与动机结合在一起、方法和结果结合在一起,写成三部分结构。
C. 摘要各部分结构的权重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如果目标读者群熟悉问题的背景,那么可以省略背景;如果研究结论不言而喻,那么可以不写结论;如果需要将结论推广到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则需要阐述结论的更广泛意义。
可以从摘要的常见作用来理解撰写摘要的目的:
用于电梯式演讲。
用于检索。
用于先睹为快。
用于审稿邀请。
用于张贴海报。
方便引用。
用于学术交流。
以学术交流为例,在联系学术机会的邮件中,附上典型工作的摘要有助于被他人了解。为了符合摘要的目的并发挥这些作用,对摘要有一些基本要求。
摘要的一些基本要求
A. 长度要求:既然是摘要,就要求足够简短。究竟多短为宜呢?即在表述清楚的前提下,越短越好。有时可能会有一些指南规定。对于期刊论文,不同期刊对摘要的长度规定不同。对于学位论文,一些学校规定,摘要的长度不超过 1000 字。
B. 五要素的权重:一篇文章很难做到五个要素都十分突出。如果对不突出的和突出的要素使用相同的笔墨进行描述,反而缺乏吸引力。因此,需要根据重要性突出要素。如果问题重要,就突出问题;如果方法重要,就突出方法;如果某条结果重要,就突出结果;如果结论重要,就突出结论。如果某个要素完全不重要,那么可以不出现。
C. 方法的介绍:必要时指出方法的特殊性和适应性。
D. 结果的介绍:对于定性结果,突出最重要的发现。对于定量研究,尽可能给出具有意义的最终量化结果。
E. 结论的介绍:基于研究结果下结论,避免主观结论。结论的范围需要考虑可能的影响面。例如,对于读者覆盖面广的论文,总结出对本领域科学家甚至更广泛领域而言研究结果的通用价值。
什么叫量化到最后一级?以定量结果比较差异为例,说“A 与 B 不一样”可能没有意义,说“A 比 B 高”可能好一些,但还不属于量化到最后一级,说成“A 比 B 高 20%”就非常好,因为这属于量化到最后一级。
2. 结论及其基本要求
结论(conclusion)本意是用于回答在论文的引言中提出的问题。例如,假设引言提出了“全球变暖导致火灾增加吗”这一需要回答的问题,通过研究,论文给出了“全球变暖只是火灾频率增加的一个原因”的结论。
然而,作为论文的单独一节或者一章,结论具有更多的意义。下面针对标准论文和学位论文分别进行介绍。
对于标准论文(期刊论文、研究报告和会议论文等),结论一节(有的把结论作为讨论一节的最后一个子节)往往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除非指南或某些学术团体有其他约定)。
期刊论文的结论中的六部分内容
A. 简明扼要地重申论文的主题及其重要性。
B. 重申主要发现、论点与主张,指出其重要性。
C. 简要提及是如何得到这些论点与主张的,其中有什么不同的思路,解决了什么关键技术或关键科学问题。
D. 简要介绍研究意义,例如丰富了什么、纠正了什么、补充了什么、提出了什么。
E. 论文工作有什么限定和局限。
F. 概述未来的研究可能性。
对于学位论文,最后一章一般不以结论作为标题,而是以“总结和展望”作为标题。
学位论文的总结部分
A. 简明扼要地重申论文的主题及其重要性。
B. 简要归纳研究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并得出了什么结论、回答是否解决了引言中提出的问题。
C. 归纳创新点。可以是方法的创新(包括手段或使用方法),也可以是其他重要的发现,还可以是结论创新。
D. 总结工作的意义。
学位论文的展望部分
A. 论文工作的局限、限定与不足(如手段不足)。
B. 未来可开展的工作。
C. 未来工作的意义。
D. 开展未来工作的大致思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开展未来工作。
E. 未来工作是自己将要开展还是建议别人开展。
结论有一些形式上的基本要求。
首先,在总结要点时,不能简单地把前面的重点内容复制过来,而是应从抽象角度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以便读者留下更深刻的记忆并重新认识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
其次,结论是围绕论文工作和研究结果下结论,不能给出论文以外的结论。
最后,这是下结论的地方,不能在这里又给出新的研究结果,但可以为未来研究指出可能性。
3. 结论与摘要的差异性
虽然摘要与结论存在重叠的内容,但两者仍有区别。
摘要与结论的主要区别
A. 摘要是全文的一个简介,应尽可能简短;结论则是全文的一个总结,一般比摘要说得更详细一些。
B. 摘要用于吸引更多读者,是给未阅读全文的人看的,因此摘要要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行话;结论是给同行看的,可以包含深奥的专业术语,主要是让已阅读全文的读者记住一些要点。
C. 摘要是独立阅读的文本,不能包含需要翻阅论文才能理解的符号和编号,因此一般不允许按编号引用章节、图形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等(但也有例外,至少在《Nature》上就出现过在摘要中引用文献编号);结论是给阅读了全文的人看的,因此允许对章节、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等的引用。
D. 摘要中尽量不要出现数学符号(但也有例外,例如部分数学论文),结论可适当出现符号与公式。
E. 摘要突出当前做了什么及其意义,结论要求指出未来还可以做什么。
这里仅对第三条区别进行补充说明。为什么摘要应该是独立阅读的文本?这是因为需要考虑前面提到的摘要的作用:用于电梯式演讲;用于检索;用于先睹为快;用于审稿邀请;用于张贴海报;方便引用;用于学术交流。
假设要将摘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潜在审稿人。显然,邮件的文本文件无法支持符号、图表和数学公式,又由于潜在审稿人暂时没有收到全文,因此交叉引用编号也没有意义,他们无法看到引用的内容。
相反,结论是供阅读了全文的读者查看的,他们拥有全文,所以不存在独立阅读的问题。例如,如果看到对一幅图形的交叉引用编号,读者可以翻到前面去查看是哪幅图。
内容完整性与准确性涵盖关键要素:确保摘要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这四个关键部分。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能让读者快速了解论文的核心内容。忠实于原文:摘要内容必须准确反映论文的实质内容,不能夸大或歪曲研究成果。在撰写摘要时,要仔细核对原文中的数据、观点和结论,避免出现与正文不符的情况。语言简洁性与清晰性简洁明了的表达: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最丰富的信息。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结构...
白大褂的口袋里藏着一支永远不会褪色的红笔,但今天它勾画的不是医嘱,而是某个深夜急诊室里消失的CT影像。当值班医生打开AI辅助系统时,显示屏上的光斑如同犯罪现场的荧光试剂,悄然标记出人类肉眼未曾察觉的癌变组织——这场持续三十年的医疗误诊悬案,正被一串二进制代码重新撕开缺口。第一章破碎的医学卷宗医疗数据库如同堆满灰尘的档案馆,3.6亿份电子病历构成迷宫般的证据链。研究者们发现,标准化的DICOM影像文...
研究背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存在“过度治疗”争议;热消融作为微创替代方案,需要>5年肿瘤学证据。目的报告单中心2013–2023年超声引导微波消融(US-MWA)治疗PTMC(≤1cm)的10年局部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及无病生存(DFS)。方法病例:共512例(女性78%,平均年龄46岁)符合2023CTA消融适应证。技术:18G微波天线,功率25–30W,移动消融技术,终点为肿瘤完全消...
要被认定为正规期刊,无论是电子形式还是纸质载体,均须符合以下几个核心标准:正规期刊所需满足的条件有哪些?首要的是合法审批与备案流程:在中国,正规期刊需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的严格审批,并获取“国内统一刊号”(CN号)。通过访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可查验期刊的详细信息,涵盖期刊名称、主办机构、出版机构、出版频率等,缺失此类信息则不能视作正式期刊。对于国际期刊欲在中国境内合法发行,除需持有...
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在撰写关于智慧农业的论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智慧农业的概念与内涵是论文的基础部分。智慧农业是指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这种新型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解决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医学论文写作中常见错误包括:缺乏随机化原则:研究对象的分组与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化原则,随意、随便分组,导致研究结果不可信。无对照组或对照组不合理:没有对照或对照组不严格,无法做出判断,导致结论没有说服力。样本含量过少:抽样误差大,结果不可靠。临床资料呈现不完整:临床患者的分组没有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未说明“随机”分组是如何进行的。缺乏临床患者的随访资料:患者的随访数据在临床研究论文中具有重要意义,对...
在学术传播的生态系统中,论文标题的构建如同婚恋市场的初次邂逅,其价值不仅在于传递核心信息,更在于建立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这种“学术相亲”的本质,要求研究者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内完成多重使命:既要体现专业深度,又需激发探索欲望。第一印象法则:关键词的精准雕琢如同相亲资料中标注的“职业”与“兴趣爱好”,论文标题中的关键词直接决定目标读者群的筛选结果。以“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为例,“卷积神经网络”...
SCI和SSCI,两者都是国际知名的期刊数据库,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影响力。尽管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交叉,但各自有着独特的特性和覆盖领域。为了帮助学者们更好地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期刊,以下将详细阐述SCI与SSCI之间的主要区别。定义的区别:SCI,即科学引文索引,与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都是由全球知名的科研机构科睿唯安所研发的。简而言之,SSCI可以被视为SCI的一个重要分支,但两者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借助论文,我们可以有效训练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SCI论文发表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SCI论文的三个阶段,看看你是处于哪一阶段呢?第一、投稿前阶段:在论文投稿前,一定要走好三步:选期刊、调格式、备材料。期刊的选择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同时要考虑好论文是否符合期刊的...
在心血管医学论文的汪洋大海中,学术表达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精准传递科学发现,也可能沦为无效信息的华丽包装。当我们用CT扫描般的目光审视那些看似严谨的句式结构时,常能发现某些"伪学术"表达正如同冠状动脉里的斑块,悄无声息地阻塞着科学交流的畅通性。陷阱一:研究目的叠床架屋"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高密度脂蛋白代谢通路调控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这类开篇句式,堪比在手术台上给患者套上十层无菌服——看似周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