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时间:时间:2024-10-09 10:05:36
职称是衡量专业人员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专业技术与成就的等级称号。在评职称时,评审单位会从多个方面对参评人进行考核,而每个职称单位的要求都各不相同。出书、论文发表及著作等作为个人的学术成果,在评职时往往能为参评人加分。那么,微课又是什么呢?它是否也可以用于评职?评职称的微课是否可以购买呢?
一、微课的详细定义
微课在百度百科中的定义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因其教学性强、应用灵活而备受追捧。严格来说,微课是传播知识的微视频,时长通常在5-10分钟之间,内容短小精悍,是围绕单一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教程。
微课的主要特点包括:
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传统课堂的宽泛性,微课的问题聚焦、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求。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更加精简。
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具体事项展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如生活思考、教学反思、难点突破、重点强调、学习策略、教学方法等。
成果简化、多样传播:由于内容具体、主题突出,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且课程容量小、用时短,因此传播形式多样,如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等。
反馈及时、针对性强: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微课在职称评审中的应用与限制
微课在评审文件中有时会被提及,即参评人提交符合条件的微课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目前,微课基本上仅用于评职称。
不同的单位和职称等级对参评人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对微课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虽然微课可以用于评职称加分,但并非所有职称晋升都认可微课。因此,想要用微课的参评人必须先确认本单位是否认可微课。同时,微课并非制作好即可,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并非任何微课都能被职称单位认可。
近年来,评职的加分项目越来越多,论文、课题、专利等都是常用的方法。在评职条件中,也可以看到微课的身影。然而,微课一般用于教学系统中,很多人不具备微课这样的学术成果。这让没有微课的朋友想要通过购买来获得,但这是不被允许的。
如果参评人自己想用微课,并且确实具备使用微课的条件,就需要想办法获取微课。微课作为参评人的业绩成果之一,参评人必须为微课作出贡献。仅仅通过购买符合职称要求的微课,往往不会被职称单位认可。不过,微课的制作可以多个人共同完成。参评人可以找适合自己的微课项目,加入制作团队,以获得评职称所需要的微课,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以上就是本文对“微课是什么?可以用来评职?评职称的微课可以买吗?”的详细介绍,供相关人士参考。如有更多关于职称评审方面的疑问,请随时联系在线客服。
目前有很多的作者,纠结于这个问题,怕文章提前发表了,等到评职的时候过期用不上。其实,论文发表的有效期,主要取决于作者评职的年限,例如:论文是在拿到助工证后发表的,那拿助工证的时间与到评中级年限这中间的时间段为论文的有效期,中级评副高、副高评正高,依次类推。 省级、国家级期刊:建议至少提前6个月准备。 一般来讲,杂志社为了确保每期杂志正常出刊,都会提前将当期之后1-3个月的稿件提前安...
职称的级别越高,对我们的要求也会相应提升,这包括学历、工作年限、职称论文等多个方面。为了顺利晋升,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今天,我们将重点探讨在高级职称评审时,发表期刊论文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一、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刊的选择遵循评职文件要求:评高级职称者需仔细阅读评职文件,查看是否有对发表论文期刊的明确要求。如有,则必须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进行投稿。考虑期刊级别与论文质量:若评职文件没有具体...
在实证论文中,讨论环节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衔接了数据结果与结论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然而,不少论文在这一环节上显得薄弱,要么缺失,要么内容过于简略或者重复前文。为了提升论文的整体质量,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讨论环节的构成要素及其逻辑顺序。一、实证论文讨论环节的核心内容讨论环节是实证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篇幅应与前面的文献综述或引言部分保持相应的平衡。在讨论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
在学术论文投稿或会议投稿的过程中,论文盲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那么,论文盲审主要审核的内容究竟有哪些呢?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论文盲审的定义及其意义。论文盲审,顾名思义,是指评审专家在审稿过程中不暴露论文作者身份的一种审稿方式。其独特之处在于,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仅关注论文本身的质量,而不会受到作者个人身份、地位或其他非学术因素的影响。论文盲审在学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科研...
在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文献综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不仅是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梳理,更是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方法的重要依据。那么,文献综述究竟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综述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一、文献综述的定义与意义1、文献综述的定义文献综述,顾名思义,就是对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它是指研究者围绕某一研究主题或问题,系统地搜集、整理...
在科研的道路上,论文发表是每一个研究者都绕不开的话题。回首我的科研生涯,从初次尝试投稿的迷茫与忐忑,到遭遇多次拒稿的挫败与反思,再到最终一投即中的喜悦与成就感,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收获。今天,我想以我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这段充满波折又充满希望的旅程。记得刚开始做研究时,我对论文发表充满了憧憬和期待。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撰写了一篇自认为质量不错的论文。然而,当我满怀信心地将论文投给某知名期...
在医学研究领域,期刊作为传播学术成果、交流研究经验的重要平台,一直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当医护人员准备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常常面临一个选择:是投稿到综合性的医学期刊,还是选择更为专业的对口杂志?这两种期刊在影响力、发表周期、收稿方向以及发表难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首先,从发表周期来看,医学综合期刊由于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接收的稿件数量庞大,因此审稿流程通常比较标准化和高效。为了确保稿件能够...
文献引用数量对医学综述的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一、适当的文献引用数量的积极影响1.增强可信度 -较多的文献引用可以表明综述作者对该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使综述内容更具说服力。大量的文献支持可以让读者相信综述中的观点和结论是基于充分的证据得出的。 -例如,在一篇关于新型癌症治疗方法的综述中,如果引用了几十篇来自不同研究团队、不同国家的高质量研究文献,就能够向读者...
【申请书内容规范】在撰写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包含任何涉密或敏感信息。申请书中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内容等部分,必须保证原创性,严禁抄袭剽窃他人学术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案或具有完整语义的文字表述。同时,严禁弄虚作假,违反法律法规、伦理准则及科技安全等相关规定。申请人需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全责。【个人信息科研诚信要求】科学基金项目应由申请人本人亲自申请,...
当论文投稿后未经审稿就被期刊编辑拒绝时,这种情况可能会让作者感到沮丧和困惑。然而,重要的是要理解编辑拒绝论文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首先,尝试与期刊编辑进行沟通,了解拒绝的具体原因。有时候,编辑可能会在拒绝邮件中提供一些反馈或建议。如果没有,可以礼貌地向编辑询问,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所在。在了解了拒绝的原因后,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应对策略:1、修改并重新投稿:如果编辑的反馈指出了论文中的具体问题...
影响因子:17.57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990
影响因子:3.170
影响因子:0.5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3.540
影响因子: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