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时间:时间:2024-07-24 09:59:14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将统计学作为衡量文章质量的重要标准,并增设了统计评阅步骤,制定了相应的统计评阅规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已发表的文章中仍有大约27%存在重大的统计错误。如果研究人员对统计评阅只是一知半解,等到被拒稿后才进行修改,那就如同通过“尸体解剖”来寻找失败的原因,为时已晚。因此,提前了解统计学评阅的常见问题,从撰稿阶段甚至研究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更具科学性的研究结果的传播。
广东省卫生统计学会中的许多老师都是国内外医学期刊的签约统计评阅人。我们后续将基于统计评阅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推出一系列文章,从研究设计、统计方法、结果和结论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类型
在医学领域,研究的质量与设计方法的选择紧密相连。论文中应明确设计类型,并基于该设计类型的特点来展开撰写。论文评阅中,设计类型不明确甚至选择错误等问题普遍存在。设计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前期研究结果、研究对象的可获得性、经费和时间限制。常见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是否施加人为主动干预分为观察性研究或实验性研究,根据研究开展的时间特点分为回顾性或前瞻性,根据研究结果的应用范围分为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根据调查目的分为描述性或分析性,根据研究目的分为预防、诊断或治疗。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统计评阅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在研究开始前,确定研究对象是决定研究意义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得出结论后,研究对象又意味着研究结果的人群适用范围。是否全面描述了研究对象特征及其数据搜集方式等,往往是期刊评价研究质量的要点之一。
那么,需要在文章中报告研究对象的哪些内容呢?对于动物实验,需要提供动物的属性,如种系、体重等;对于人群试验,则要明确年龄、性别、民族、所患疾病等。对于研究对象数据搜集的方式,如果是调查数据,应报告数据收集的方式,如问卷、访谈等,还应报告调查对象的应答率;如果是从现有数据库调取,则要报告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和数据来源。出于伦理学的考虑,文章中还应该提及数据的授权和研究的伦理审查情况。
三、抽样方法
大多数研究设计选择通过样本来认识总体,但样本与总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抽样误差。期刊编辑在审稿时会特别注意抽样方法的选择,以判断研究者抽取的样本是否能代表研究总体。
作为研究人员,应了解常用抽样方法的优缺点,结合自身研究特点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并在文章中对其加以描述。例如,在有总体框架的情况下,应尽量采取概率抽样的方法,以获得有代表性的样本。
四、样本量计算
BMJ期刊曾发表一篇关于随机对照试验中样本量计算的研究,它评估了包括柳叶刀在内的6个顶级期刊中关于样本量计算的问题,并报告发现仅有34%的研究报告了计算样本量所需的全部数据。样本量关系着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推广性。期刊编辑在进行统计学评阅时,会对文章中样本量及其计算方法进行考量。有一些研究者因为不熟悉样本量的计算而选择忽略,而仅在收集数据后计算功效来评价样本量是否足够,这会影响临床结论的可靠性。
样本量计算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设计类型、主要结局指标、资料类型等因素,还要对检验水准(α,常用0.05)、检验功效(1-β,常用0.8、0.9)、组间差值或容许误差、单侧或双侧检验、脱落率(一般小于20%)等条件进行确定。因此,研究者需详细报告,尤其是样本量计算涉及的一些参数,以供审稿人和读者确定实验计划和主要结果的正确性。
五、检验功效
目前,文献中关于检验功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其计算方面。但需要研究者理解的是,功效的计算更多的是为了规划后续的研究,而不是分析当前已完成的数据。功效的计算主要应该在研究设计阶段进行。针对目前文献报告中的功效计算,研究者需报告估计检验功效所需的参数(如检验水准ɑ),这有利于审稿人对研究的质量做出判断。关于样本量和检验功效的详细内容,我们会在后续的系列推文中详细说明。
六、随机化
随机化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原则和避免偏倚的重要方法,通常体现在抽样和分组两个环节。是否采取了适当措施以体现随机化,也是期刊编辑所关注的重点。随机抽样是指抽样过程中采用随机化方法,使总体中所有对象都有固定的概率被抽中进入研究样本,从而使样本具有总体代表性。随机化分组则是指将研究对象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组别。常见的随机化分组方法主要包括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化、动态随机化和随机化等。
在选择随机化方法时,应注意简单随机化虽然可以有效地处理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均衡问题,但是针对小样本研究进行期中分析时,可能会导致两组之间的样本数量不平衡。因此,简单随机化目前在试验研究中并不常使用。区组随机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分为固定区组随机化和可变区组长度随机化。固定区组随机化需要固定区组长度,但区组的长度应谨慎选择:太短会影响组间数量的平衡,并且容易暴露区组末位分组信息;太长同样可能会导致两组之间的样本数量不平衡。所以,大部分研究一般将区组长度设置为4-8。而可变区组长度随机化采用多个区组长度产生随机序列,可以有效减少选择偏倚。当研究涉及一些会影响研究结局的混杂因素时,采用分层随机化等方法可以确保两组在混杂因素的平衡[。动态随机化分组是指在临床实验过程当中,按照一定的条件调整入组概率,从而保证各实验组间例数和某些重要的混杂因素接近一致。但是,由于操作复杂,目前动态随机化法在临床的应用还很少。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显著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化系统进行分组,这显著提升了临床研究的效率。
以下是各种随机分组方法的特点:
方法 内容 特点
简单随机化 直接对研究对象随机化分组,如掷硬币、随机数表。 优点:简单易操作;缺点:各组个体数可能不一致。
区组随机化 按招募顺序,每N个对象随机分组,再在每个区组内随机分组。 优点:各组数量相等,可逐渐累积病例;缺点:分组可能带有预见性,增加操作难度。
分层随机化 先将研究对象分为若干层,每个层内随机分组。 优点:可根据重要临床优点或预后因素分组;缺点:分组过多,研究对象过于分散。
动态随机化 确定控制因素的数量和权重来保证各试验组间例数和某些重要的混杂因素比如疾病分期、病理分型等接近一致。 优点:可以保证多个变量在两组分布均衡;缺点:操作复杂,目前只推荐在小样本临床实验中应用。
随机化 是临床实验中随机化分配、受试者管理、药品管理等服务所使用到的一种计算机信息系统。 优点:它有效解决了跨地域多中心临床实验中各分中心进度不均衡、药物过剩、药物超过保质期等问题;缺点:当技术上出现问题时,需要寻求专业人员解决。
七、盲法
在实验性研究中,盲法常常指让研究对象、研究人员或评估人员不清楚参与者接受的是何种干预。这样可以保护结果不会被主观因素所干扰,是避免偏倚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在研究前,需要考虑研究是否需要盲法以及采用何种盲法。若研究中使用了盲法,研究人员需要在文章中清楚地说明盲法的操作过程,必须报告盲法的实施对象(病人、医护人员、评价人员),盲法的实施措施(胶囊、片剂)、设计时编码的流程、过程中盲底保存的位置,分析时揭盲的时间与条件等,而不是简单地阐述所采用的是单盲、双盲或者三盲。如果试验所采用的盲法是正确且成功的,则必须报告成功的证据;如果盲法失败,也必须报告原因,比如安慰剂与试验药品之间存在差异。
八、匹配
匹配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组间的混杂因素。如果使用了匹配,应该在文章中说明采用了何种比例的匹配方法,对哪些变量进行了匹配,产生了什么效果,最好能够引用文献以支持选取这个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设置匹配时,暴露组(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匹配比一般不大于1:4。如果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应用匹配时需要注意匹配因素是否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比如匹配因素与待研究结局有关。此外,文章中应明确描述匹配样本中两组受试者之间的基线特征,在基线有无差异时应使用不受样本量影响并且适用于匹配数据的统计方法。
本篇推文主要从研究设计的方面简要介绍了学术期刊的统计学评阅中常见的问题。后续的推文将对方法、结果和结论的常见问题进行介绍,以期帮助研究人员规避研究“雷区”。
一、内容专业性专业术语准确使用农林领域有大量的专业术语,要确保准确无误地使用。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概念或技术术语,要给出清晰的解释。数据和案例的专业性所引用的数据必须来自可靠的农林科研机构、专业的统计部门或经过严谨实验得出的数据。案例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二、研究方法严谨性实验设计合理如果是实验性论文,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包括合理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控制好实验变量。实验样本数量要足够。样本过少可能...
老规矩,我们先说结论:专利在评职称时是可以做为材料上交的。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逐渐完善,专利的意义在社会生产和创新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许多人而言,专利不仅是一种保护自己创新成果的方式,还可以成为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那么,想要评职称需要什么专利呢?下面就就此话题进行分析和讨论。1.通过发明专利达到高级职称发明专利是指独创性的创新成果的产权,通常具有市场价值或可用于实际应用。在一些职业中,如研...
对于初次尝试撰写论文的新手而言,选题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步骤。选题不仅引领着研究的方向和挖掘的深度,更是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整体质量和最终的研究成果。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建议,旨在帮助新手们更好地掌握选题的艺术。那么,新手在撰写论文时,应如何提升自己的选题能力和水平呢?首先,要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题目。我们应当聚焦于那些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能引发公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那些亟待得到解决的问题...
医学综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动态性综述:这种类型的综述主要关注某一课题在某一阶段的研究情况。例如,可以综述近年来在癌症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不同治疗方法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它们对癌症治疗领域的影响。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侧重于总结某一学科或课题目前所取得的新成就、新技术和新进展。例如,可以综述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成就,包括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的出现、发展和应用,以...
医学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其质量往往会决定文章的高低水平。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写好医学论文的讨论部分。一、总结前文在写讨论部分的时候,首先需要总结前文部分所讲的内容。这一部分需要简单描述前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同时,需指出前文部分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面的讨论部分奠定基础。二、分析研究结果接下来,需要借助前文的方法和结果,深入分析所做研究的结果。通过数据的统...
在论文撰写的广阔天地里,或许每位老师都能挥洒自如,然而谈及论文发表,恐怕就非人人皆能驾驭的专业领域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写作与发表如同孪生兄弟,紧密相连。老师们精心雕琢的佳作,无不渴望能在顶尖期刊上崭露头角。此时,论文选题是否与期刊的偏好相契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日,我们的聚焦点在于:论文选题的精妙之处✍为何今日要单独剖析“论文选题”这一话题?那些陈词滥调,如选题的价值与意义,我们暂且搁置一旁。为...
当你的专利是否被申请成功时,进行专利的检索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目前,我国对专利检索提供了新的方式。同时,专利的检索也是根据一项或数项特征,从大量的专利文献或专利数据库中挑选符合某一特定要求的文献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为需求者提供了帮助以及诸多利益。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国专利检索的几种方式。专利申请成功后如何进行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馆阅览室检索:利用局域网中的中国专利检索系统(CPR...
无论什么职称论文发表,论文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用时选择适合的自己的期刊也关系到论文能够发表,建议没有经验的作者通过专业的论文发表服务平台投稿,专业编辑老师指导能够更快见刊。那么论文发表技巧都有什么呢? 01 论文发表技巧一 选好论文题目 选题应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同时要跟社会的热点契合,引发读者的兴趣。 02 职称论文发表技巧二: 多参考论文资料 ...
谈及三大网——知网、万方、维普,我们常提及的是它们的国际、会议、应用、DOI、仓储等板块。在三大网首页轻松检索到刊物与文章;刊物双刊号(CN、ISSN)齐全,看似正规;国家新闻总署备案可查,增添信任;上网稳定,似乎无可挑剔。然而,大家好,我是小杨编辑,近期我收到了许多关于三大网收录刊物却导致评职失败的咨询。这究竟是何原因呢?今天,小杨编辑就来为大家揭秘三大网上的那些“隐形雷区”:1)知网中的“陷阱...
在医学领域中,SCI论文的发表是衡量研究水平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志。临床试验论文作为医学SCI论文的一种重要类型,其书写和报道规范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试验论文的书写与报道规范,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一、标题和摘要临床试验论文的标题应明确、具体,能够准确反映研究内容。同时,标题应具有独特性,不要过于宽泛或与已有论文标题过于相似。摘要部分应简洁明了地概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便读者快速了解...
影响因子:0.79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610
影响因子:2.653
影响因子:1.957
影响因子:3.788
影响因子:3.022
影响因子: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