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时间:时间:2024-07-18 09:42:37
“蹭热点”在论文写作中,往往让作者们既爱又恨。他们热衷于追求学科内的热点词汇,自然而然地将“热点”与“创新”相联系,期望在尚未有太多人涉足的领域内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从而获得编辑的青睐。然而,这种追求也常常伴随着被退稿的挫败感。因此,我们常建议,特别是科研基础较弱的作者,不要盲目追求“热点”,因为在大人物也在追逐热点的情况下,小人物由于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等局限,大多数情况下难以与之抗衡,最终可能只是做了无用功。但如果仍不甘心,或由于其他客观原因不得不追求“热点”,也并非不可。关键在于不能采用与大人物相同的选题逻辑硬碰硬,而是需要掌握小人物“蹭热点”的选题策略,以达到让编辑眼前一亮的效果。以下结合核心期刊中的范文选题,总结小人物“蹭热点”的五种选题思路,以期为作者们提供相关参考。
一、热点词的“下沉”:聚焦“实践情境”
在“蹭热点”时,作者们应让热点词“下沉”,即更加聚焦,可以抓住与热点词相关的“实践情境”,避免选题过于宏大而空洞。“实践情境”一方面与热点词在现实实践中的表象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能体现出在应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出研究者将“实践情境”理论化的求知欲望。
例如,《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学术志向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24年第2期)一文,作者并未直接研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育策略/路径”等宏大选题,而是聚焦在“学术志向发展”这一“下沉”后的现实情境上,探讨影响该实践情境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二、热点词“接地气”:匹配适切性研究范式
“蹭热点”时,不要一味针对热点词本身进行对策建议的探寻,这种探索一方面可能选题过于宏大,另一方面也可能因选题与自身身份不匹配而造成观点空洞。因此,为了让围绕热点词的选题更加“接地气”,可以选择与研究问题适配度高的研究范式进行探索。根据研究问题的清晰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范式:若研究问题不清晰,则适合做思辨研究来探求“是什么”;若研究问题较为清晰,则适合做量化研究方法来探求“为什么”;而质性研究则介于二者之间。
例如,《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参与对拔尖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数据分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11期)一文,作者将主题词进一步下沉到“拔尖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上,并选择量化研究方法,因其研究问题较为清晰,即探究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对拔尖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机制与逻辑。
三、塑造“张力”:以学科“距离”创造陌生感
在论文写作上,我们一直强调不要局限在自己所在学科内,以免造成写作视野的局限性。因此,可以与其他学科的重要词汇进行“通力合作”,通过学科“距离”来创造一种“张力”,即产生选题上的陌生感,使得热点词具备跨学科的“张力”,从而使选题更为新颖。
例如,《论人工智能写作中的人物形象建构及其意义——以陈楸帆人机交互式科幻小说为言说中心》(《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1期)一文,作者关注“人工智能”参与文学创作的过程,探究理性“技术”与感性“文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科“张力”来吸引读者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写作下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四、纵向回溯:与历史或经典对话
选题“蹭热点”也可以通过与历史或经典的对话来产生一种时间距离,从而实现选题的陌生感。如果一定要针对“热点词”展开研究而又毫无思路的情况下,可以从历史事实、经典理论或学说中寻找与当代热点词的“交汇”,体现出围绕热点词思考的系统性与体系性。
例如,《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审视》(《思想教育研究》,2024年第1期)一文,作者并未直接就“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探索,而是回溯历史,审视毛泽东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理论成果,从纵向回溯中获取重要的历史经验。
五、视野拓宽:站在“世界”立场上博采众长
“蹭热点”的另一个既能符合小人物的写作身份又能带来陌生感的便捷选题路径则是站在“世界”立场上博采众长。围绕热点词,可以看看别的国家是否有相似的概念、他们的经验如何,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或吸取教训,从而通过这一空间距离来实现小人物在“蹭热点”上的突破。
例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学什么,怎么教——来自“美国K-12人工智能教育行动”的启示》(《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10期)一文,作者将视野放眼于国际,从美国基础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教育行动中提取了有益于中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诸多启示。
综上,作者们若想要追求社会或学科热点,可以从以上五种选题思路出发来思考自己的选题:让热点“下沉”以带来问题意识;匹配适切性的研究范式以使选题更加接地气;通过跨学科塑造学科距离、纵向回溯塑造时间距离、拓宽国际视野创造空间距离来使选题具备“张力”,从而使“蹭热点”的选题更具备陌生感,给读者及审稿编辑带来阅读兴趣。
文献综述和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写作目的、结构和内容。首先,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总结和阐述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而论文则是对某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或假设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文献综述的结构更为开放和多样化,而论文的结构则相对固定,主要包括引言、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其次,文献综述的内容主要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方面的内容。而论文则更加注重对研究问...
期刊大变革,对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家好,我是云平文化的老李。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期刊大改革及其对我们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期刊改革?简而言之,期刊改革就是对期刊的版面、收稿方向以及价格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优化。回想过去,那些参与职称评审的作者们都清楚,能在网络上成功发表一篇论文,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而且,那时候的作者还有机会获得杂志社的奖励。然而,现如今的情况却...
论文发表对于很多人都很重要,可是怎么样的论文才更简单的发表呢?今天小编就介绍应该如何提升论文发表的录用率。 1)你的文章能录用吗?篇幅限制短了,对于小编们最要命的问题就是这个了,因为篇幅一短,甚至有些人表达再繁琐一些,导致文章实质性内容偏少,内容显得空洞,有时候还感觉某些问题没有说清楚,甚至是皮毛,这很容易被审稿人枪毙的。 这就要求小编们学会布置文章“亮点”与“重点”的位置与内容篇...
医学论文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创新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伦理原则。以下是对这些原则的详细介绍,并附有实例以帮助理解。一、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关键。通过提出新的观点、方法或应用领域,研究能够为医学领域带来新的知识和突破。例如,某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该系统能够更精确地将药物送达肿瘤部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这种创新性的研究设计不仅为癌症治疗提供...
在科研的征途中,论文投稿是每位学者必经的重要环节。然而,稿件投出后的等待往往伴随着焦虑与不安。为了缓解这种情绪,深入了解杂志社的审稿流程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将以一篇成功发表的论文为例,详细剖析整个审稿过程,并提供实用的应对策略。一、审稿流程全面剖析从论文投稿的那一刻起,它便踏上了通往发表的漫长征途。首先,大约在投稿后的1-2周内,论文会进入初审阶段。这一阶段由责任编辑负责,他们会对论文进行初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SCI论文已成为衡量科研工作者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对于刚开始研究的人来说,可能会对SCI论文的整个流程不太了解,例如从论文录用到见刊需要多少时间。下面我们就来详细阐述一下这个问题。首先,SCI论文的录用到可以见刊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投稿科研工作者需要将自己的论文投稿到SCI杂志社中。投稿时应选择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匹配的SCI杂志,并根据其要求进行排版和格式上的...
在学术研究的征途中,发表一篇高影响力的论文如同在游戏中挑战终极Boss,需要策略、耐心和恰到好处的奖励机制。将游戏化思维融入论文写作,不仅能提升效率,还能让枯燥的学术过程充满探索的乐趣。以下是借鉴游戏策略的“通关秘籍”,助你在Nature这类顶级期刊上实现突破。一、任务分解:将宏远目标拆解为可操作的“副本”Nature级别的论文发表如同MOBA游戏中的推塔任务,需将战略目标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例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各种领域技术和成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申报课题时展示出来的成果形式,直接影响到该课题是否能得到资金支持和相关机构的认可。那么,具体的成果形式有哪些呢?以下列举几点:1.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是申报课题中最基本的产出形式,一般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等多个方面。如果你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研究报告就能有更高的高度。2.学术论文在科研领域中,发表学术论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在投稿过程中发现有实验数据泄露的情况,你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步骤来应对:评估泄露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哪些数据被泄露,泄露的程度如何,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个人或组织。评估泄露数据对研究、参与者隐私和合规性的影响。立即通知相关方:如果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立即通知受影响的个人,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通知研究团队、机构伦理委员会、资助者以及任何其他相关方。联系期刊编辑:立即通知投稿的期刊编辑,说明数据...
想要成功在药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吗?那么,请务必留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要点:一、投稿前的准备:详细解读投稿须知当你锁定了目标期刊后,首要任务就是深入研读该期刊的投稿指南。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它能确保你的论文在格式、内容和风格上均符合期刊的要求。请特别注意对稿件字体、图表设计以及文档格式的特定规定,以免因这些细节问题在初审阶段就遭遇拒稿的尴尬。同时,根据投稿指南补全所有必需的材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二、...
影响因子:3.512
影响因子:2.646
影响因子:4.103
影响因子:1.490
影响因子:3.032
影响因子:1.340
影响因子:2.389
影响因子: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