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术世界里,阅读似乎总是比写作来得轻松。无论是追逐经典文献,追踪前沿研究,还是收集海量数据,学者们总是乐此不疲。然而,当研究累积到一定程度,一个不可回避的环节便悄然降临——构思论文的初稿。许多作者在写作时习惯直接切入,却往往忽略了论文的整体布局,导致一旦某部分出错,整个结构便需推倒重来,大大降低了写作效率。对此,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导凯特·L·杜拉宾等人在其著作《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中,详细阐述了论文正文部分开展论证的三个关键步骤,为写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第一步:明确核心术语及其概念
在论证过程中,为了丰富内容,作者常会使用不同的词语来表征同一概念。然而,读者往往难以察觉这种微妙的词语变化。为了确保论文的连贯性,作者必须确保一些表达中心概念的术语贯穿全文,并频繁使用,使读者能够明确感知到这些术语所指向的同一概念。因此,在着手论文正文之前,作者应明确哪些主要概念是全文的核心,并选择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来指代这些概念。在撰写过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会发现新的概念并放弃一些原有的术语,但始终保持核心术语和概念的中心地位,将使论文更加连贯、清晰。
第二步:精心安排论证的组织顺序
为论文正文部分设定一个合理的结构顺序,是写作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在整合论证时,作者可能尚未形成明确的论证顺序。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组织策略:
比较与对比:当论文研究涉及两个或多个实体、概念或物体时,可采用比较与对比的方法。但需注意,单纯的对比介绍可能导致内容脱节,因此应将题目分解为以不同概念为主题的章节。
时间顺序: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或因果顺序来组织内容。
逐项论证:将题目拆分为不同的构成部分,并逐项探讨。但需确保这些部分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织,以便于读者理解。
从简单到复杂:大多数读者倾向于先处理较为简单的话题,再逐渐进入复杂内容。
从熟悉到陌生:读者通常更愿意先阅读他们有所了解的知识,再逐渐接触新知识。
从共识到争议:从读者普遍接受的观点逐渐过渡到存在争议的观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从次要到主要:虽然读者通常更关注重要内容,但将这些内容稍晚呈现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冲击力。
前后连贯:确保前期内容为后期内容提供必要的基础和背景。
这些组织策略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作者应根据读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策略,而非简单地将研究素材强加于某个固定框架。
第三步:构建每部分的简介、证据与理论依据
如同引言部分为全文铺垫一样,论文正文各部分也需要一个简短的“引言”。即使某部分只有1-2页内容,也应包含一个过渡段来介绍该部分的重要术语和要点。这个过渡段应在结尾处用一句话概括该部分的论证理由、对不同观点的回应或理论依据。
在各部分中,许多论证自成体系但仍需额外支持。这包括:(1)证据。概述支持论证的证据,并根据证据类型进行分组整理。(2)证据阐释。解释证据的来源、可靠性及其如何支持论证。(3)回应以往研究。预测并回应读者可能的反对意见。(4)理论依据。在陈述论证理由之前或之后展示理论依据以证明其相关性或强化作用。
通过精心构建每部分的简介、证据与理论依据,作者可以确保论文正文部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且易于理解。
演绎推理法明确一般原理或规律:首先要确定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一般性原理、理论或规律。将具体情况与之联系:把当前研究的具体情况或现状与上述一般原理相结合。推导出合理的未来结论:通过这种联系,合理地推导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归纳推理法收集多个相关事例或现象:在展望未来时,先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多个具体事例或现象。寻找共同特征或趋势: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共同特征或趋势。归纳出未来的可能性:基于这些...
综述和文献综述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明显的区别。综述是对某一专题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评价,包括对研究现状、动态、发展趋势等进行归纳和评价,是一种学术论文。综述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文献综述则更具体地指的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
一、确定研究问题和主题选择熟悉的领域和现有研究基础从自己熟悉的科技领域入手,这样可以节省熟悉研究背景的时间。回顾自己之前参与的项目、实验或者课程作业,寻找可以深入挖掘的主题。查看所在领域近期的研究热点和高引用文献,了解当前的研究趋势。缩小研究范围,明确问题焦点一旦确定大致的领域,要快速将主题范围缩小到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研究问题。二、收集和整理文献利用学术数据库和搜索引擎运用学校或机构提供的学术数...
建筑工程专业的论文结构与写作技巧一、论文结构建筑工程专业的论文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清晰地表达出论文的主题,吸引读者注意。摘要与关键词:摘要应简洁扼要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关键词则是论文主题的几个核心词汇。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并阐述研究方法。正文:理论基础:详细阐述论文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撑。研究方法:说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实...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学位申请时必须完成的学术性文书,而期刊发表则是将研究成果向学术界公开并获得同行评议的过程。因此,学位论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发表在期刊上的,但这需要经过一定的修改和完善,以符合期刊的发表标准。同时,期刊对于字数通常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可能需要从学位论文中挑选出精华部分进行发表。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与目的:学位论文是为了满足学位申请的要求而撰写的,它包含了学生在...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一、前置部分封面:包含课题名称、研究者姓名、所属单位、结题日期等基本信息。标题页:除了课题名称外,还可以包括副标题、研究者信息、资助机构等。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是对整个研究报告的简短概述,通常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关键词则是用于标识研究报告主题的词汇。二、主体部分引言: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和研究问题。这部分应清晰地阐述实验性研...
在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征途中,研究的原创性、数据的精确性、结构的条理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无疑是衡量论文质量的基石。然而,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除了这些核心要素外,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附加信息”,它们如同论文的隐形翅膀,虽不显山露水,却对投稿成功率产生着深远影响。这些附加信息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被细分为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两大类,它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在论文的评审过程中发挥着微妙而关键的作用。...
在教育学这一领域当中,康德的教育思想历来引人关注。作为在哲学史上发动“哥白尼革命”的重要启蒙思想家,康德的“教育学”问思无疑蕴含着巨大的考察价值。 在康德看来,如何开展良性的教育,这绝非易事:“可以把人的两种发明视为最困难的,亦即统治艺术和教育艺术的发明,毕竟人们甚至在他们的理念上也还有争执。”那么,康德如何开辟良好教育的路径呢?人能运用健全知性,摆脱“不成熟状态”,最终树立理性自主――这无疑...
很多作者经常抱怨,不会写职称论文啊,写不好职称论文啊,对于期刊论文发表给些建议,写作职称论文有没有什么技巧?小编建议作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角度。我们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或者说是纵向思维,就是一条路一直往深里走,就是深挖。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大家都采用的话,那么要出新就比较难。写作职称论文就是如此,如果想出新的东西,必须要用新的角度,凡是别人用惯的坚决不用,采用多...
文献拆解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文献内容,提炼核心观点,并启发新的研究思路。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三种文献拆解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一、静态解析法定义:静态解析法是一种对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的方法,主要关注文献的内容、结构、观点等静态信息。步骤:快速浏览:首先快速浏览文献的标题、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了解文献的主题、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主要结论。深度阅读:然后仔细阅读文献...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840
影响因子:5.7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80
影响因子:15.177
影响因子: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