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述”(文献梳理)与“评”(文献批评)两大核心环节。这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递进关系:文献梳理主要负责展现当前研究的整体状况,而文献批评则是为了揭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而为研究者推导出自己独特的研究问题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在众多学术论文中,我们常常发现,作者在泛泛地概述了相关文献后,仅仅通过简单的“……研究较少”等表述来引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却未能详尽地指出前人研究的缺陷或具体问题所在。这种做法导致了文献梳理与文献批评之间的脱节,无法形成层层深入的逻辑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文的严谨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结合C刊论文,提炼出以下三种能够使文献梳理与文献批评相互交织、递进深化的写作策略,以供广大学者参考。
一、从国外研究转向国内研究
在进行国外到国内的文献综述时,一种常见的框架是先介绍国外的主流研究观点,然后逐步深入到国内的前沿研究。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论文往往忽视了指出国外研究的不足这一关键环节,导致国外和国内的研究现状之间显得略显割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建议在详细阐述国外主流研究观点之后,明确指出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或具体问题。进而自然过渡到国内的前沿研究观点,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最终推导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以《房地产市场会压垮中国吗——房地产市场、货币市场波动和经济波动动态关系研究》一文为例,作者聚焦于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文献综述部分,作者首先强调了研究房地产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机制的重要性,并系统梳理了西方理论界在此方面的三个主流观点。紧接着,作者对这些观点进行了中肯的批评,指出尽管西方的相关研究体系已较为成熟,但直接应用于中国时仍缺乏实际可行的政策参考价值,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方在房地产市场、货币和金融市场等实际情况上的差异。通过对西方研究的批判性分析,作者顺利地将焦点转向国内研究,并详细梳理了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前沿观点。最后,作者通过揭示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成功推导出了“房地产影响经济波动”这一问题仍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二、由经典理论迈向前沿研究
另一种常见的文献综述框架是从经典理论出发,逐步过渡到前沿研究。然而,许多论文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缺乏深入的递进逻辑。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建议从当前的现实情况出发,首先介绍经典理论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然后深入剖析经典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前沿研究观点,并最终通过指出前沿研究的不足来推导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以《“变老”是否会阻碍“变富”——基于OLG模型的理论与经验实证》一文为例,作者探讨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引言部分,作者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史来设置研究背景,并指出传统人口经济学框架在解释某些现象时的局限性。随后,作者深入分析了传统观点与现实背离的原因,并强调了微观基础调整在老龄化进程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分析,作者自然地引出了学界在人口老龄化分析框架方面的前沿研究。在梳理了这些前沿观点后,作者进一步指出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特别是经验实证的缺乏,并据此推导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三、从次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到直接相关研究
在追求研究全面性的过程中,许多作者在文献综述部分会涉及大量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这些文献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次相关文献和直接相关文献。然而,在梳理这些文献时,很多作者未能明确交代两者之间的联系,导致内容缺乏递进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在梳理次相关文献观点时,首先阐明这些文献与本研究之间的关联性,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然后,进一步梳理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并深入剖析其不足之处,从而推导出本研究将如何进行深入探讨。
例如,在《消费能使我们幸福吗》一文中,作者专注于探讨“消费对幸福的影响”。在文献综述部分,作者首先阐述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并梳理了“收入-幸福悖论”相关的文献观点。在过渡到“消费与幸福的关系”时,作者巧妙地利用过渡句指出了前述文献的不足,并通过引用重要学者的观点来强调研究消费如何影响幸福感的重要性。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体现了作者研究的价值所在,也有效地将次相关文献和直接相关文献进行了有机衔接和深入递进。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了三种能够使文献梳理与文献批评相互交织、递进深化的写作策略:从国外研究转向国内研究、由经典理论迈向前沿研究以及从次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到直接相关研究。这些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加灵活地安排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框架布局,还能够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出更适合自己的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由于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含金量比较高,因此不少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都喜欢在SCI期刊上发表成果。不过,SCI期刊对论文的审核标准相当严格,因此投稿有一定的难度。无论审核形势如何,SCI期刊对论文的审核历来都是比较严格的。那么,SCI论文是匿名送审的吗?SCI论文是匿名送审的吗?SCI论文的送审方式可以是匿名的,但并非总是如此。SCI论文的审稿方式包括单盲审和双盲审,具体取决于期刊的审稿机制设置。在...
核心期刊的见刊时间因期刊的审稿流程、稿件质量、投稿量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相对较长,需要经过初审、复审、终审等多道程序,因此见刊时间可能会比较长。通常情况下,核心期刊从投稿到见刊的时间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期刊的审稿效率、稿件的修改次数、作者的响应速度等因素。一些高质量的核心期刊可能会有更长的审稿周期和更严格的审稿标准,因此见刊时间可能会更长。一般来说,核...
SCI(ScienceCitationIndex)是国际著名的科学文献检索和引文数据库,它收录了全球数千种高质量的科学期刊和会议论文。SCI论文发表是每个科学研究人员都渴望的事情之一。那么,SCI论文发表的流程是什么?发表成功的标志又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一下。一、SCI论文发表的流程1.选题:首先,要选好研究方向和选题,主题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受到同行的认可。2....
一、科学普及作品的多元形式科学普及作品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主要可分为四大类:科学普及演讲、科学普及短篇与插图、科学普及短片以及书籍与专著。科学普及演讲通过专家的精彩讲解与互动,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短篇与插图则凭借简洁的文字与直观的视觉元素,轻松传达科学知识;短片则运用数字媒体的优势,生动展现复杂概念;而书籍与专著则系统且深入地剖析特定领域的知识。这些形式相互补充,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共同推动科学知...
在学术界,撤回已发表的论文是一个至关重要且程序复杂的环节,它关乎学术诚信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撤稿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诸如研究结果存在误差、实验数据涉嫌造假、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或是研究过程中存在伦理问题等。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撤稿的核心目的都在于维护学术的纯洁与真实。本文将详细阐述撤稿的基本概念、操作流程,以及学术界对此的相关规范。如何撤回已发表的论文?首先,明确撤稿的具体原因是关键一步。常见的原因涵...
中科院期刊分区表被广大国内学者视为期刊投稿选刊的重要指南,而中科院预警期刊名单则旨在向科研人员发出警示,提醒他们谨慎选择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并推动出版机构加强期刊质量管理。2023年的中科院期刊分区表覆盖了多达13818本期刊,这些信息均可通过官方渠道或专用小程序进行查询。那么,为何在发表SCI论文时要特别关注中科院期刊分区和中科院预警期刊呢?首先,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两者。中科院期刊分区是中国科...
在学术研究的严谨框架下,SCI论文的致谢部分常被视为形式化的附属品,但事实上,它是一块被低估的学术社交货币。那些被拒稿三次才悟出的潜规则,往往藏在致谢栏的措辞细节里——这里不仅是表达gratitude的场所,更是展示学术人脉、研究合规性甚至团队协作智慧的隐形舞台。致谢的逻辑:从礼仪到策略传统认知中,致谢是作者对导师、合作者及资助方的礼节性回应。然而在SCI评审的生态链中,审稿人常通过这一部分快速判...
1创新性,加强文章的创新性,创新是指对自然或者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积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或者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2可读性,使文章变得有较强的可读性,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提供研究依据支持论点参考文献能够为论文中的观点和论断提供坚实的证据。对于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观点,通过引用权威文献可以展示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观点碰撞。理论基础构建帮助构建论文的理论框架。在建筑领域,许多研究都基于已有的建筑理论、设计原则或技术标准。能够追溯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二、体现学术严谨性信息来源透明化明确论文中信息的来源,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作者所引用的数据、...
要在农林论文中体现主题和中心,可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着手:核心主题与研究目的在论文开篇清晰界定研究的核心主题,例如是关于某种农作物的新品种培育、特定农业生态系统的改良,还是某一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明确阐述研究目的,即为什么要开展此项研究,是为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林木抗病虫害能力,还是为了填补理论研究的空白,如探索某种农林生态现象背后的机理等。逻辑清晰引言部分:除了介绍主...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310
影响因子:0.460
影响因子:1.992
影响因子:7.440
影响因子:0.870
影响因子:3.243
影响因子: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