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同学向学姐咨询了关于南核、北核、C刊、AMI等各种期刊的概念,这些问题似乎困扰着许多同学。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性搞清楚这些概念,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首先记住一个简单粗暴的连等式:
南大核心=南核=CSSCI=C刊
记住它,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一半!
首先,我们来谈谈南核,也就是CSSCI,大家平时也简称为“C刊”。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开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它实际上是一套由南京大学研发的中文期刊遴选体系。这个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衡量期刊质量的标准。
在这个体系下,有一类期刊被称为“CSSCI来源期刊”,大家通常简称为“C正刊”或“C期刊”。这些期刊是在CSSCI评价体系下经过严格遴选出来的,每两年更新一次目录,并在CSSCI官网和公众号上公开发布。这些期刊都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拥有CN号,这是国家给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的通行证。同时,一些期刊还有ISSN号,这是国际连续出版物的刊号。
首先仍然记住一个简单粗暴的连等式:
CSSCI来源期刊=C正刊=C期刊
除了“C正刊”外,还有一类被称为“CSSCI来源集刊”的期刊,大家简称为“C集刊”。这些期刊是在学术集刊引文索引数据库评价体系下遴选出来的,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多为一些专业类刊物。与“C正刊”不同的是,“C集刊”收录的刊物都有ISBN号,这是专门识别图书文献的国际编码,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C集刊”并不是期刊而是图书。
另外,还有一个概念叫做“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大家简称为“C扩”。这些期刊是在CSSCI(扩展版)数据库评价体系下遴选出来的,与“C正刊”和“C集刊”不同的是,“C扩”和“C正刊”都是期刊类,都有CN号,它们属于同一赛道。因此,“C扩刊”有可能通过努力升级为“C正刊”,“C正刊”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降级为“C扩刊”。
在评级方面,“C正刊”的评级肯定高于“C集刊”,但具体的高下之别还要根据各高校、研究所的评定细则来确定。一般来说,C正刊>C集刊>C扩刊。在大部分高校的通行准则中,博士及以上的成果认定方面基本都认“C正刊”,大部分也认“C集刊”,但很多都不认“C扩刊”。“C扩刊”主要用于博士以下的相关考评,如本、硕升学和奖学金评定。
还是这个公式,记住哦
C正刊>C集刊>C扩刊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北核,也就是北大核心。这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发布的评价体系。与南核不同的是,北核目前只有一个目录,没有对入选期刊作等级区分。北核与南核的目录会有大部分重合的期刊,这部分期刊就被称为“双核心刊”。该系列期刊目录每三年更新一次,并在北核官网上公开发布。
在评级方面,南核与北核的高下具体要根据各高校、研究所的评定细则来确定。但一般来说,C正刊>C集刊>C扩刊>北核。在大部分高校的通行准则中,博士及以上的成果认定方面很多都不认“C扩刊”,基本都不认“北核”。北核主要用于博士以下的相关考评。
公式又来了:
C正刊>C集刊>C扩刊>北核
最后,我们来谈谈AMI与A刊/B刊的概念。AMI即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大型评价项目。该系列期刊目录每四年更新一次并会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官网上公开发布。该目录将入选期刊分为顶级、权威、核心、扩展、入库五个等级并分为学术期刊、学术集刊两个目录。然而,在大部分高校的通行准则中AMI都没有被纳入考评体系即使本、硕往往也不参考该指标。
另外,我们平时也会听到“A刊”和“B刊”的说法。在实际应用中,“A刊”通常指的是级别最高的“C刊”而“B刊”则是级别次低的“C刊”。具体认定要根据各高校、研究所的评定细则来确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参考AMI的评价。
来来,接惯例,公式又来了:
A刊>B刊>C刊>>AMI
除了以上介绍的CSSCI、北核和AMI外,人文学术界还有其他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如武汉大学《中国核心期刊目录》(RCCSE)、清华大学《中国引文数据库》(CCD)等。但这些评价体系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大家平时接触也不多因此在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能对人文学术期刊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在学术研究的竞技场中,论文查重系统如同一位严苛的裁判,而研究者则需在这场规则明确的博弈中寻找合规与创新的平衡点。以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为例,当技术前沿的探索遇上学术规范的约束,如何既保证原创性又规避查重系统的"误伤",成为每位学者的必修课。反抄袭策略:从技术规避到学术诚信的重构Turnitin和iThenticate这类系统通过比对全球学术数据库(如Turnitin覆盖15000多所院校,i...
职称论文作为评价学者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其写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作者的职业发展和学术声誉。在职称论文的写作中,“三段结构法”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因其结构简洁明了、层次清晰,便于读者理解而被广泛应用。然而,许多职称论文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论文质量不高。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职称论文。一、常见问题1、研究问题不明确很...
职称评审的关键加分项因专业领域、职称评定机构及个人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较为普遍且重要的加分项:一、科研成果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是职称评审中的重要加分项。论文的加分标准通常基于期刊的级别(如核心期刊、普通期刊)、论文的数量以及作者的排序(如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核心期刊论文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加分。科研项目:参与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高级别的科研项目...
1.硕士论文在英语语言文学的分类地位的互联网普及以来,大大方便了管理研究生培养单位论文。除了传统的纸张文件库保存,也建立了自己的硕士论文数据库。对于少量的优秀硕士论文,培养单位将组织清华同方(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交。这些措施,对现有的硕士论文,最大限度的保证。 从数据库的建立,你应该完成相应的接入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主要接入点包括:主题,标题,关键字,作家,教师,学术职业...
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并非发表论文的数量越多就越有优势。实际上,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当地职称评审的具体环境和要求,来有针对性地发表学术论文。这是因为,在职称评审中,如果你发表的论文数量超出了能够加分的总篇数,那么超出的部分将不会为你带来额外的加分。相反,如果你发表的论文数量过少,而当地的职称评审竞争又尤为激烈,你可能会因为加分较少而在评审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关于职称评审需要发表多少篇...
维普查重与知网查重,作为当下国内学术不端检测领域的两大佼佼者,它们在查重机制及数据库资源上均展现出独特的差异。那么,维普查重与知网查重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区别呢?维普查重与知网查重,它们究竟有何不同?在查重系统方面:知网查重主要依托的是pmlc查重系统,这一系统能够深入检测到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即囊括了历年所有在知网进行查重的大学生论文资源。而维普查重则主要运用amlc查重系统,其查重范围主要局限于...
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是每位研究者的终极目标之一,尤其是瞄准如Nature这样的顶级期刊时。然而,从研究设计到最终发表,过程中隐藏着诸多陷阱,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对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者而言,这些陷阱可能更为隐蔽。以下将系统性地剖析论文发表过程中的常见陷阱,并提供实用建议,帮助研究者避开这些“坑”。陷阱一:期刊选择不当,明珠暗投选择目标期刊时,许多研究者容易陷入“唯影响...
讨论部分的全面概述核心功能阐释:讨论部分的核心使命在于精准回应引言中提出的疑问,即提供确凿的答案(结论),并详尽阐述研究结果如何坚实地支撑这一答案。它应深入剖析所提出的答案与现有知识体系的契合度,同时探讨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远意义。总而言之,讨论部分需紧密围绕这一核心答案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内容构成详解:在讨论部分的开篇,首要任务是直接给出答案,以直接而明确的方式回应引言中的提问。此过程中,务...
在专利申请的过程中,会经历多个不同的阶段,包括实审和授权等。对于不了解这些阶段含义的人来说,很难全面理解专利申请的整个进程以及各个阶段之间的差异。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专利实审和授权之间的区别。专利实审与授权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的含义不同。实审,即实质审查,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发明专利申请中关于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等实质性内容进行深入审查的过程。自专利申请日起3年内,申请人...
在科研领域,发表论文既是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职称评审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然而,关于同一篇论文能否在多次职称评审中发挥作用,以及评了中级职称的论文是否可用于评高级职称,常常让科研工作者感到困惑。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建议,以帮助研究者更有效地利用论文成果,为职称晋升铺平道路。一、论文发表与职称评定的紧密联系职称评定是衡量科研工作者专业能力与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尺。在这一过程中,论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