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师的发展与再教育
由于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高校教师又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教师的再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显而易见的。
从调查来看,中国高校教师的再培训再教育,无论是从学校方面还是教师本人方面看,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当然,再教育之后学校和教师收益的增加又不断巩固加强这种良性循环。高校英语教师的英语能力和学历整体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对于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感情都会对教学起到推动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调动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被采访的一些教师提到,在教师生涯的初期,他们试图与学生保持距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学生,同时他们也受到自己学生时代教师的影响。
也有受访教师提到,大学生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教师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类似朋友的关系。反过来,这种关系的建立也有利于教学。
正如采访对象所提到的,教师的年龄也能够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于年纪相仿,年轻教师更容易与学生沟通,但很多年轻教师很难把握师生关系的尺度。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学生生涯中总能找到一两位让他们欣赏的教师。这些教师的基本特征有三个:第一,与学生关系亲密,值得学生信赖,有爱心;第二,能够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然后尽力帮学生解决问题;第三,师生关系成了朋友关系。
一名高校在校生说:“我们的老师把我们当作成人对待,让我们感觉很平等,能够很自然地和她讨论很多话题,老师也会推荐或借一些她自己喜欢的书给我看。慢慢地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现在我们就像好朋友一样了,不仅仅是师生关系。”
一名学生提到,老师永远忘记不了自己是老师。这种思想会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个屏障,学生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谈论自己的问题,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只有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才更有利于教学。从采访中看,目前中国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都会和学生刻意保持距离。而小部分教师又和学生关系过于密切,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教学。把握与学生交往的尺度才会有利于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教师的工作现状
除了与学生相处的问题之外,教师工作量的压力也是存在的。黎老师是广州一所高校的英语老师,他提到:“我们都是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我们外国语学院共有40名老师,平均每人有4个不同班级的课程,每星期平均16个课时。而且我们还要定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每人有近200名学生,工作量非常大。如果某位老师生病,我们都很难找到临时来顶替的人,每个人课都很多,小病都会坚持来上课。尽管学院缺乏师资,但由于预算和课酬的分配问题,仍然坚持不进新教师。”
贵阳一所高校的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教授说,学校的新教师的压力很大,工资待遇低,教学环境没有改善,由于教室有限,学生人数多,很多英语教师上的合班的大课,作业批改量大,教学效果不佳,对教师的精神健康起了不良的作用。
王教授也是西安一所高校的教师,她在被采访时说:“我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6点,我要做一部分的行政工作,还要批改试卷,准备新课。尤其在考试阶段,压力最大。学生的分数是是对教师考核评估的重要参照物。”
有些家长会因为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过差的成绩而责怪学校或教师。大学一年级新生刚刚脱离家长的庇护,开始独立生活。他们有些性格倔强,有些甚至被宠坏,公然与教师作对,或出现心理障碍。而年轻的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逐渐学会处理此类事情,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刘老师是贵阳一所高校的有经验的英语教师,他说,上课时很多学生逃课,而教师就通过点名,扣除平时分的方法来惩罚那些缺课的学生,但效果并不理想。
教材方面,中国的英语教师可能会使用同一本教材超过5年,教材内容和语言的过时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工作量大,所授教材枯燥,内容不够新颖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从调查来看,中国高校教师的再培训再教育,无论是从学校方面还是教师本人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当然,再教育带给教学和教师的收益又不断巩固加强这种良性循环。高校英语教师的素质和学历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偏远地区的高校由于师资欠缺,工作量大,教师对于再深造是有心无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融洽,更有利于交流,这也对教学工作起了推动作用。中国的英语工作者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压力。统一、固定、长时间反复使用的教材,束缚了教师授课的激情,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专业资格有待加强(尤其是那些在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再培训机会不多。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困扰高校英语教师的问题能够得到改善。
在医学研究的浩瀚领域里,课题与基金项目不仅是推动科研进步的重要引擎,也是医学论文发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助力。对于许多有过课题申报经验的作者而言,课题或基金在结题时,往往需要以医学论文的形式展现研究成果,且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严格的时间框架。此外,在投稿过程中,众多杂志社对论文是否获得课题/基金支持提出了明确要求,这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学术发表中的重要性。一、医学论文与课题/基金项目的关联首先,需要澄清的是...
在撰写综述时,采用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可以帮助作者更有效地组织和呈现信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以下是一些综述中常用的写作技巧,并附有实例来说明:1.明确主题和范围实例:假设你正在撰写一篇关于“糖尿病管理新策略”的综述。在引言部分,明确指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糖尿病管理的新策略,特别关注非药物治疗和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的研究。”2.使用结构化的写作方法实例:你的综述可以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引言(介绍糖...
在学术研究的厨房里,一篇论文的诞生如同烹饪一道精致菜品,从原料选择到火候把控,每一步都暗含标准化的哲学。当我们将“SCI论文”与“食堂菜谱”并置时,会发现两者在信息呈现的逻辑上竟有惊人的相似性——参考文献如同调料表,缺一不可;模型优化则像调整食材配比,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则寡。核心配方:算法创新的火候掌控本文提出的新算法,本质是解决了模型训练中“风味失衡”的问题。就像炒菜时盐糖比例的动态调整,算法通...
医学论文的证明材料通常指的是作者的论文成功发表后需要使用的证明。在评职称时,通常要求作者提供发表论文的样刊和数据库检索数据,以证明是作者本人发表的文章。尽管有样刊,但无法证明这篇论文是申报人所写,因此,要求申报人在提交材料的同时,提交一份数据库收录证明。对于不同类型的论文,需要提交不同的证明材料。一般来说,对于国内普刊和核心期刊,申报人需要提交论文见刊页面的打印页和论文被检索页面的打印页作为证明材...
在撰写思辨论文的过程中,如何系统地组织正文内容,尤其是就某一特定问题从多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是每位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为确保论证的条理清晰与逻辑严密,构建坚实的框架依据至关重要。本文归纳了八种推荐的框架构建策略,旨在帮助作者更有效地组织论文正文。一、直接应用对口理论及其维度当存在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成熟理论时,可直接借鉴该理论的具体维度作为框架依据。例如,在《“一带一路”沿线73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又到一年准备发表论文的时间了,每到此时,很多写好了论文的朋友,想发表文章,却苦于不知道投哪个刊物比较好,哪个刊物投稿比较容易通过,为了帮助发表论文的朋友能够顺利发表论文,我们在这里推出如何“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投稿技巧及发表期刊推荐”专栏讲解,希望能帮助到有论文发表需求的朋友。论文发表如何投稿期刊,最关键的两点是,一是要找到好的正规刊物,二是要找到比较容易发表的刊物。下面,我们就这两点进行讲解怎么样...
一、内容专业性专业术语准确使用农林领域有大量的专业术语,要确保准确无误地使用。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概念或技术术语,要给出清晰的解释。数据和案例的专业性所引用的数据必须来自可靠的农林科研机构、专业的统计部门或经过严谨实验得出的数据。案例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二、研究方法严谨性实验设计合理如果是实验性论文,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包括合理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控制好实验变量。实验样本数量要足够。样本过少可能...
综合众多客户的亲身经历与教训,小编精心整理出专利申请的十大常见误区!赶紧转发给身边有需求的朋友,帮助他们避免走弯路!误区一:误以为产品必须生产出来才能申请专利事实并非如此,专利申请的核心在于创新的技术方案或设计,而非具体的产品形态。即使产品尚未投入生产,只要技术方案已经确定并具备创新性,就完全有资格申请专利。误区二:错误认为一项技术成果只能申请一个专利实际上,一项技术成果往往蕴含多个创新点,你可以...
SCI期刊接收论文的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然而,有些领域的论文可能更容易被SCI期刊接收,这通常取决于当前的科学研究趋势、热度、资助情况以及期刊的特定需求和偏好。以下是一些可能更容易被SCI期刊接收的领域:生物医学与生命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通常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对于推动医学进步和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论文往往更容易受到SCI期刊的青睐。新材...
一、学术成果的直接体现系统性与深度:专著通常是对某一领域或专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后形成的成果,能够全面展示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造诣和研究成果。相较于单篇论文,这种系统性的研究更能体现作者的学术深度和广度,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学术见解。学术价值:专著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成果形式,被视为学者的重要学术贡献。出版专著能够彰显作者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作者的职业生涯增添亮点,进一步巩固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