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物流相关概念的理解
1.1物流演变。“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之前人们虽有一定的物流意识,但没有确切的概念,直到二战,出于物资装备补给和配送等的需要,渐渐产生了物流管理的概念。美国产生的关于物流的概念(PD)是由Arch Shaw在《Some Problems in Marketing Distribution》[1]中首先提出的,它强调的是实物在流通过程中供应,概念较狭窄,仅仅用于销售领域。二战后,后人对二战中军需物品运输、仓储、供给等的系统性安排和全方位的管理进行了总结,将军事活动中的策略和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推动了物流(logistics)理论的发展。
1.2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划分,我们既可从时间维度上来区分,也可以从物流的非固有属性上来区别。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自古代延传以来的物流发展是传统物流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物流发展是现代物流发展过程。
物流的非固有属性包括:服务性、管理性、技术性、经济性[2]。
服务性:传统物流服务目的是以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质量较低,难以满足现代物流需要。现代物流服务目的是以最大收益创造消费者需求,服务质量(成本、时间和效率)高,能满足现代物流需要。
管理性:传统物流企业,物流自我服务比例高,缺乏退出机制,物流外包意识落后,以传统业务外包为主。现代物流企业,物流自我服务比例低,且退出机制自由,具有现代物流外包理念,物流周边业务外包比例高。
技术性:传统物流,物流功能技术以半机械、半手工作业为主,无外部网络信息整合及EDI联系,技术分散,形式单一。现代物流,物流功能技术(运输、仓储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实时网络信息整合系统,广泛使用EDI联系。
经济性:传统物流,宏观经济实力弱,产业结构失衡,经济体制“条块分割”,要素相对独立,限制较多。现代物流,宏观经济发展实力强,产业结构合理,经济体制实现跨部门合作、产业协调联动及要素集成,重视,物流产业政策科学合理。
1.3第三方物流。
张毅[3]等人认为第三方物流是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连接纽带,企业(物流企业)为它们提供包括物料运输、仓储存储、物料配送等物流服务。张旭辉[4]等人认为第三方物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第三方物流是指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形式;狭义的第三方物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化的、系统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的活动。其在书中还列明了美日中对第三方物流的解释。
2物流服务创新
2.1服务创新概念理解。
Van Ark[5]等(2003)对服务创新的理解为:服务的理念、服务的传递、对技术的认知与使用、与目标客户相互交往的渠道,或者是以上几种情况的组合以及在组合中出现的新变化。这样会导致企业产生新型的服务功能,使得企业的组织能力、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等发生一系列变化,提高企业产品销售业绩和市场服务质量。Gadrey, Gallouj, Weinstein(1995)[6]从目标客户出发,认为服务创新是一种无形产品,例如:组织、资本、技术、能力等,它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种解决理由的新策略。Daniet J.Flint[7]等人认为服务创新应对顾客有用处和有作用,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关注顾客在意的价值点,组织内学习,关注服务创新过程等。金周英[8]等人,从经济、社会、技术、策略论等角度去理解服务创新。
①从经济角度看,服务创新指的是通过非物质制造手段来提升特定目标附加价值的一种活动。
②从技术角度看,服务创新是围绕生产、文化、社会等进行的软技术创新活动。
③从社会角度看,服务创新是通过满足人们在身体和心理上的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生态环境的活动。
④从策略论角度看,服务创新是指通过新的策略或新的途径创造出附加价值。Berry, Shankar, Parish, Cadwa llader& Dotzel[9]认为服务创新包括,开拓现有业务,改善服务方式,提供增值服务,最终达到拓展市场的目的。
2.2服务创新过程分析。
物流服务的创新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概念阶段、发展阶段和保护阶段[10]。概念阶段是物流服务创新的初始阶段,既可来源于内部员工、企业家,也可来自于外部;发展阶段既可是产品的发展,也可是组织结构等发展;保护阶段是指企业面对市场竞争,采取措施,维护品牌、形象、技术等。Voss认为,服务创新概念形成后,会产生服务原型,但这时的服务原型并不是成熟的,需要经过检测方可进入市场。本文以Voss的观点为基础,结合共生理论,提出了概念模型。本文从顾客需求角度出发,认为当物流企业的客户产生了某种服务创新需求时,物流企业接收到了信息,会驱使物流企业产生服务创新的想法,然后物流企业就会进行服务创新设计,例如物流咨询服务创新,物流信息系统创新等。在企业确定创新的类型、策略等条件后,物流企业要进行服务创新的调查和测试,如果测试不通过,则要重新进行设计;在通过测试后,可以投入进行创新。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后,将服务感受度反馈给物流企业。
企业在共生界面中,双方是互利合作的共生关系,双方有共同目标,分享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结成战友关系,实现双赢。物流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实现服务创新,在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取得客户认可并建立伙伴关系后,反过来客户会给提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物流企业某些资源、技术等,使得物流企业可以进一步进行服务创新。
2011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3位免疫学家博伊特勒(BruceA.Beutler)、霍夫曼(JulesA.Hoffmann)和斯坦曼(RalphM.Steinman),共同获得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霍夫曼此前刚刚获得了2011年度“邵逸夫奖”医学奖,斯坦曼则不幸于颁奖前3天溘然离世,这位最先发现树突状细胞,并在生命最后时刻利用该研究成果与癌症抗争的免疫学家,没能亲耳听到自己...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是否曾感到困惑,为何导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催促我们尽早发表学术论文呢?让小陈的故事为你揭晓答案吧!小陈,这位在读的博士学霸,近期却深陷困境,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小陈的桌面上堆积如山的文献材料已经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浏览了数百个学术网站,甚至连购物平台都翻了个底朝天,期间付出的辛劳使得他的头发都大把脱落,然而,那篇心心念念的论文却依旧踪影全无。他精心撰...
在浩瀚的学术海洋中,人文核心期刊如同璀璨的明珠,引领着学术研究的潮流。而AM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评价体系,更是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今天,我将为大家深入剖析AMI,详细解答AMI是否是核心期刊、AMI入库是否等同于人文核心以及AMI人文核心的学术价值等问题,并为大家推荐一些相对容易发表的AMI期刊。一、AMI评价体系概述AMI评价体系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研究院主办...
大家好,我是云平文化的尹编辑。对于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论文发表不仅是对学术成果的一种认可,更是职业晋升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选择期刊时,周刊还是月刊,往往让人犹豫不决。今天,我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刊期的奥秘,帮助大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刊期。简单来说,刊期是指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具体期数,它代表了期刊的出版频率。常见的刊期包括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
在当代教育变革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一把多面棱镜,折射出传统教育模式中未曾显现的裂痕与机遇。当学术界仍固守"认真准备才能产出优秀论文"的准则时,AI技术已悄然重构知识生产与创造的底层逻辑,揭示出过度追求完美的认知陷阱正成为学术创新的枷锁。认知重构:从知识容器到思维熔炉的蜕变传统论文写作强调文献穷尽与格式规范,这种工业化思维将学者异化为知识搬运工。而AI技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已能完成8...
多人合作的论文在职称评审中会产生何种影响?当我们面对多人共同完成的论文时,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这样的论文在职称评审中是否有效?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考学术期刊上已经发表的文章。事实上,许多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都是由多位作者共同完成的。这直接回应了我们的疑问:多篇作者合作的论文在职称评审中确实是有效的。学者们发表论文,主要是为了在论文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便在职称评审时使用。论文既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
科学知识图谱,这一源自美国的研究工具,自2005年起被我国学术界所接纳并广泛应用。作为科学计量学领域的一种核心研究方法,知识图谱分析在探究学科知识的演进历程、发展动态以及科学共同体的特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初,它主要应用于图书情报学领域,但随后其应用范围迅速扩展至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在众多知识图谱分析软件中,CiteSpace因其集频率分析、共引分析、社会网络...
综述作为一种常见的学术文章类型,在医学和其他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1、信息综合:综述能够汇集大量关于某一主题或领域的研究信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综合的视角。2、节省时间:对于研究者来说,阅读一篇综述可能比阅读多篇原始研究论文更节省时间,因为综述已经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筛选、整理和解释。3、揭示研究趋势和空白:通过对大量研究的综合分析,综述能够揭示出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科学论文中的贡献和区别1.前言:在科学研究中,发表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科学论文通常由多位作者共同完成,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其中两个重要的身份。本文将重点讨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科学论文中的贡献和区别。2.第一作者的贡献:第一作者在科学论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第一作者,他们通常是对研究实验和数据收集等内容负责的主要人员。第一作者负责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税收筹划具有以下特征: 1、税收筹划是一种理财行为,为企业财务管理赋予了新的内容。传统的财务管理研究中,主要注重分析所得税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如纳税人进行项目投资时,投资收益要在税后的基础上衡量,在项目研究和开发时,考虑相关的税收减免,这将减少研究和开发项目上的税收支出,而这些增量现金流量可能会使原本不赢利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经营活动会涉及多个税种,所得税仅为其中的一个。...
影响因子:2.040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1.934
影响因子:3.636
影响因子:7.620
影响因子:0.420
影响因子:0.898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