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确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提出:教学第一原则就是动机原则。学习动机是确定学习方向、推动学习活动达到一定目标,以及保持、强化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也是其他外在动力、动机的内化。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动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内在的驱动力,即兴趣;第二是成就感的动机;第三是获得他人赞扬的动机。为此,教师应具备初步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所以,教师的第一堂课尤为重要,而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贯穿怎样的教学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也在于此。
生物有机化学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它对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对生命过程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学好生物有机化学,首先应该使学生在内心足够重视它,了解它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中,将所学知识与医学相关知识统一起来,让学生内心切实的体会到它在今后的生活中,包括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能够积极主动,甚至带有很大兴趣地去学习实践。再者,在教学中,恰当的介绍相关科学家在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有了榜样的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更加明确,学习劲头更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加以认可和赞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讨论,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习。
2、 巧选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但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生物有机化学知识量比较大,内容相当丰富,知识点也很抽象。如何将生硬的概念转变为学生感兴趣且得心应手的知识也很关键。在授课中,我们将所学内容理出知识主线,从知识主线到知识分支逐一展开。例如在讲解生命体时将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作为其分支一一讲述。如此以来,将授课内容按照由浅人深,由简到繁,各分支内容相互对比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也很重要。例如在讲解维生素这一章节的时候,通过缺乏维生素时身体可能患有的某种疾病来学习这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中的这些问题进行授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深刻明了的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加强课堂互动,展开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融入人文教育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医学人才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尤为重要。在教师职称论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探索了在学生学有余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与生物有机化学学习相关的课外活动,通过与学生交流,将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观及价值观。以对学生的关心、爱心和信心,帮助其树立人道主义精神。同时,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人文教育融人每个知识层面,以增强和培养学生对生物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例如我们采取的活动形式主要是人文探索形式。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要为学生准备相应的题目和资料,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切实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有机化学研究的魅力。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位在生命科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名人,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找他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资料,然后给其他学生做一汇报,并进行讨论,学习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达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例如在核酸知识的授课中,通过DNA双螺旋结构,让学生去了解为此作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沃森、克里克和富兰克林。他们的故事告诉学生两个事实:第一,科学无国界,科研需要合作;第二,科学不会埋没那些有贡献的人。除了这种科学史上的例子,教师还可将生活知识、临床知识与教学内容联系,使学生加深职业道德修养、加强自我保健观念,使人文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常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赞扬能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而批评指责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时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观察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优缺点,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当看到他们有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当然,评价必须公正、客观,否则就会失去它的意义。
4、 开展第二课堂
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查阅相关文献,撰写综述,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科研。等学期末时,每位学生将自己的相关课题研究及成果以专题汇报的形式在课堂上跟大家交流探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充满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医学生严谨、踏实、敬业的科研作风。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一代复合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很多小伙伴经常会将普刊和学报进行比较,想要了解到底哪一种更适合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普刊和学报都是学术论文的重要发表渠道,但它们各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普刊和学报的区别和选择。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普通期刊。普通期刊是核心期刊以外的期刊,它们分为国家期刊和省级期刊。这些期刊的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各个学科领域,为广大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
在医学论文中使用统计学原理来比较数据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它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方法来评估不同组别或不同条件下的数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使用统计学原理来比较数据差异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在开始分析之前,明确研究目的和要测试的假设。这将指导你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根据数据类型(连续变量、分类变量、有序变量等)和研究设计(如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等)选择合适的统计...
中国医师节,一个特别的日子,它属于那些默默奉献、救死扶伤的医师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向所有坚守在医疗岗位上的医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中国医师节,定于每年的8月19日,它的设立旨在激励广大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者们,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是医者的信仰,也是他们行动的指南。2024年8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中国医师节的节日主...
在学术界,一稿多投被普遍视为一种违背道德的行为,其根源在于它践踏了学术诚信的基石。所谓一稿多投,即指作者将同一篇论文或内容雷同的稿件同时投递给多个期刊,企图以此增加发表的机会。然而,这种行为不仅无端消耗了编辑和审稿人的宝贵时间,更可能为作者自身带来一系列棘手的后续问题。因此,在期刊发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守学术诚信的原则,坚决抵制一稿多投的行为。那么,究竟为何发表论文不能“一稿多投”呢?倘若作者在...
在这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代,医学科普文章犹如一盏指引公众健康认知方向的明灯,它不仅照亮了公众获取健康知识的道路,更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医学科普文章不仅肩负着传递科学医疗知识、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大使命,更是医护人员彰显专业素养、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的宝贵途径。随着国家对健康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地具体政策的逐步细化和落实,医学科普文章的发表过程显得愈发规范且严谨。本文旨...
结构化摘要和传统的非结构化摘要在内容和格式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内容和结构:结构化摘要:它遵循一个清晰、定义明确的结构,通常包括几个明确标注的部分,如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内容,便于读者快速定位和理解。非结构化摘要:它是一段连续的文本,没有明确的部分划分。它可能包含上述的所有信息,但没有明确的组织框架。易读性和清晰度:结构化摘要:由于其组织和明确性,结构化摘要通常更容易...
SCI论文的标题是论文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读者是否愿意阅读和引用该论文。然而,常常有些作者在撰写论文标题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常见问题和实用技巧。一、常见问题1.过长或过短的标题过长的标题会使读者不易理解,过短的标题则不能表达论文的内容。一般来说,论文标题应该在8-12个单词之间。2.缺少关键词关键词是论文被检索和引用的重要依据。如果缺少关键词,会影响论文被检索和引用...
在论文投稿过程中,对实验数据的保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研究的安全性、合规性以及研究参与者的隐私权。以下是在论文投稿中保护实验数据保密性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遵守伦理和法律规定:在处理任何实验数据之前,确保研究获得了所有必要的伦理批准和知情同意。遵守适用的隐私和数据保护法律,特别是关于个人数据的处理。数据匿名化和脱敏: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去除能够识别个体的任何信息。对...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一种文字说明材料,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性描述。这种报告旨在定位研究工作,供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以及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后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也是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其中,综述部分是对课题所涉...
如何查询SCI文章的引用次数?详细步骤解析当您的研究文章被发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上并被其他文章或作者引用时,这些引用会被记录下来,形成所谓的“引用次数”。这个引用次数是衡量您研究成果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通常被认为是学术界内的“货币”。那么,如何查询SCI文章的引用次数呢?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使用WebOfScience平台的查询步骤。首先,您需要打开WebOfScience这个强大的学术搜索...
影响因子:16.560
影响因子:0.89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3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070
影响因子: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