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多项重要政策,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强调,以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不断提升建筑品质。《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推广先进建造设备和智能建造方式。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装配式建筑为抓手,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建筑业的共识。打造成熟、完善、适用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提升具有一体化集成技术的智能建造系统性解决方案,成为行业企业必须致力的重点。
“我们依托集团‘全球建机三强’和工业物联网的优势,聚焦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致力于‘把建筑工业化’。”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筑工”)品牌负责人表示。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其本质是建筑设计、建材生产、现场施工的工业化。与现代工业一样,建筑业的建造方式是从1.0阶段的手工作业、2.0阶段的自动化、3.0阶段的在线化,向4.0阶段的智能建造迈进。三一筑工通过2013年~2017年的智能装备和结构技术的研发与基础研究,2018年~2019年的标准建设和项目工程实践,打造了“十字形”三一建筑工业化系统-SPCS(三一筑工自主研发装配式体系),其中“一竖”为核心技术路线(空腔墙柱+等效异构+工模技术+面内作业),“一横”为“5231”硬科技(5类装备、2类标准、3类软件、1个平台)。
SPCS系统具有“空腔搭接加后浇、等效异构好快省”的整体优势,大幅减少了模板脚手架等现场手工作业。“以前由于预制实心墙,使用套筒灌浆,对中难,30分钟三四个人才能勉强吊完一块,现在SPCS系统空腔墙体内空腔体积非常大,构件轻,对中极其容易,所以10分钟两个人就可以完成构件吊装了。”该负责人表示。同时,SPCS系统利用三一筑工自主研发的工模技术,实现了面内作业,即所有施工操作都在结构面内完成,取消搭拆外架工序,消除了借助外架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还可规避外脚手架安装对施工速度的制约。
三一筑工致力于让“建筑最好最安全,施工最快最简便,成本最低最透明”。为解决上下游“接口”不匹配、“语言”不兼容的问题,三一筑工研发了装配式建筑成套智能装备,打造出由数据智能驱动的数字工厂,利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优势,打通设计和生产数据流,并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将上游数据向下移交到施工环节,做到全过程追踪。
为解决设计效率低、设计质量差、数据应用难问题,三一筑工联合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PKPM+SPCS装配式智能深化设计软件。解决了设计效率低、设计质量差、数据应用难等问题,实现了预制构件从智能设计到数据驱动自动化生产,使得智能建造快速发展再添“设计利器”。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构件运距受限难题,三一筑工自主研发了预制墙板运输车。该运输车可实现自动装卸,无需吊装设备,单次装卸5分钟即可完成。相较传统的构件运输车,该车运输容量可以提高30%以上,提升了运输效率、保障了运输安全。
为加强建筑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三一筑工自主研发“筑享云平台”,打造了项目“全周期、关键角色、关键要素”在线协同平台,可为智能建造提供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
……
截至2022年10月,三一筑工在全球累计专利申请及授权专利超1500项,获得授权专利1200多项。相继形成装配整体式钢筋焊接网叠合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等行业技术标准,构建了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的完美闭环,为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SPCS系统已经在全国累计应用建筑面积近千万平方米,均体现出结构安全、成本低(与铝模现浇相当)、绿色低碳、好快省(品质好、施工快、人工省)的优势。其中,北京昌平歇甲庄项目、未来城创新基地项目荣获北京结构长城杯,天津国家合成生物中心项目荣获鲁班奖。
三一筑工致力于以建筑工业化为使命,用制造业思维赋能建筑工业化发展,把建筑当产品、把施工当制造,助力传统建筑业实现“从建筑到产品、从施工到制造、从离线到在线”的转型升级,全力推动建筑工业化在更好更快更省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全力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更多力量。
各位参加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小伙伴们注意啦!今天(2025年6月12日)可是个大日子,你们的成绩终于新鲜出炉了!就像等外卖一样盯着手机刷分的日子结束了,赶紧动动手指查起来吧——查分姿势大全,总有一款适合你最官方的渠道当然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官网,直接搜这个名字,点进“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区,找到“成绩查询”按钮,用你报名时的账号密码登录就行。懒得记密码?绑过微信的话...
医保卡里的钱开始发烫了。最近十四个"国字号"部门罕见联手,从看病拿药的药店到开处方的医生,从药品流通到资金流向,织了张密不透风的大网。这次整治可不是挠痒痒式的检查,光看罚单清单就让人后背发凉:抓到现行直接摘掉"医保定点"的金字招牌,违法药店要进失信黑名单,连快递公司帮着寄假药都要吃官司。医保基金不是"唐僧肉"街角药店玻璃门上贴的"医保定点"蓝标,可能暗藏玄机。有人拿着慢性病处方一次刷掉半年药量,转...
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恢复增长,一系列激活农村内需的措施正在持续推进。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实际增长4.8%,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的增长,进一步拓展了农村消费空间。 在安徽芜湖,这款入门级微型电动车因为增加了针对部分道路狭窄的乡村使用场景的设计,受到农村消费者的欢迎,一个月的销量达到一万辆左右。 2020年7...
近日,新疆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文件,里面提到要“设立职称评审激励机制”。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取得中级职称后在基层连续工作满10年的,经职称评审委员会考核评审,可直接取得副高级职称,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但通过定向评价取得职称的医务人员,所聘岗位需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措施》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专业医务人员晋升副高级及以上职称,须有...
本材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作为学术参考,而非针对一般公众,亦非广告用途。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药监局核准的药品说明书。如果您不是卫生医疗专业人士,请勿阅读和/或传播本材料。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疾病负担位列皮肤科非致死性疾病第一位。AD发病率高,且累及各个年龄段人群,以皮损和剧烈瘙痒...
随着2024年逐渐进入尾声,回顾这一年医学领域的进展,我们不禁为那些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而感到振奋。今年,医学界不仅在传统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还在一些罕见病和复杂病症的研究领域实现了显著的突破。以下是本年度五大医学突破的详细介绍:suzetrigine——中重度急性疼痛治疗的新选择:2024年,一种新型非阿片类药物suzetrigine成为治疗中至重度急性疼痛的重要工具。这款药物以其独特的镇痛...
近年来,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正经历革命性变革。作为占比高达70%的乳腺癌主要亚型,这类患者长期面临CDK4/6抑制剂一线治疗进展后的方案选择困境。而随着药物A与药物B的Ⅰ期临床数据相继披露,医学界首次观察到双靶点协同作用带来的突破性曙光。从实验室到临床:Ⅰ期试验的破冰意义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如同新药研发的"探路先锋",主要评估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安全性及代谢特征。对于抗癌药物而言,这...
2025年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体系的改革,标志着我国卫生人才评价机制进入更科学、更注重实践的新阶段。本次变革以破除"唯论文、唯学历"为导向,构建起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框架,犹如为医护人员搭建了一座立体化的职业发展阶梯。以下从核心维度解析评分标准细则:一、专业能力评价:临床实践的"显微镜"与"放大镜"专业能力材料是评审专家透视申报者业务水平的双重视角。临床专业需提供近5年主持的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不少于20例...
自2014年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以下简称评价院)每四年开展一次期刊评价工作。2022年,评价院完成了第三轮期刊评价工作,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33个学科类的1924种老牌刊、117种新创刊和148种外文刊,共计2189种期刊进行了评价。本轮评价首次新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评价,评价院通过文献梳理、社会调研、个案研究等方法遴选出本次集刊评价名单。根据学术集刊发展规律确定集刊学科分类,以《中国...
摘要:在建筑工程当中,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的应用效果越来越差,主要是由于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阻碍因素,使得建筑施工管理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基于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对危机管理对策加以运用,使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对建筑施工进行更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从而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建筑...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59
影响因子:1.926
影响因子:0.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712
影响因子: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