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丈高楼平地起,即便在月球上建房子,一样需要一块块砖垒起来。月球上的第一块砖如何制备出来?4月8日,国内百名专家学者汇聚在华中科技大学,开了首届地外建造学术研讨会。长江日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专家预测,2028年前后“中国超级泥瓦匠”将登月采用原位建造方式制备第一块月球砖,成为搭建月面基地建筑材料。
“建什么、用什么建、怎么建?”上午8时30分,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于登云院士先后登台阐述自己对月面建造的观点,并一致提出原位建造。
丁烈云表示,希望“中国超级泥瓦匠”能够在月球上就地取材,用月壤烧结方式在月球上做一个人工造物——月壤砖。如果这块砖能够原位造出来,就打通了一条技术路线,建造月面玄武基地也将成为现实。
■ 为何要到月球建房子
“中国人将在月球上建造月面基地,这不仅是前人没有过的壮举,也是全球其他国家没有建设过的。”丁烈云表示,在月面建房子并非只有我国有这个规划,欧洲航天局和美国宇航局都有此打算。目前,在月面上建房子还没有国际标准,首先要解决技术问题。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世界掀起了一轮月面建造的热潮,各种月面建造技术开始提出,当时提出的技术路径是全部地面研制,运载发射,月面直接应用。1993年到2018年,月面建造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美国宇航局提出“月球前哨”概念,欧洲航天局提出“月球栖息地”构想,主要技术路径是地面研制为主,月面展开部署,月面扩建维护。
于登云则从两个方面分析推进“月面建造”的必要性:一是国际发展态势使然。2020年10月13日,美国联合七国签订阿尔忒弥斯协议,开发利用地外资源,月面建造已是各国月球探测与开发利用必须面对的基本课题。二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需要。中国探月工程已完成一到三期,目前,探月四期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嫦娥六号拟于2025年前后发射,并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与月背首次无人采样返回任务,将获取世界首份月球背面月壤样品。
于登云介绍,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包括月球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及飞跃器等,着陆区选址在月球南纬85°以上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区域,拟实现对极区永久阴影坑水冰原位证认等科学目标。嫦娥八号拟于2028年前后发射,拟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及关键技术先导验证,可与嫦娥七号组成我国月球南极的科研站基本型。
“月面建造的关键技术是月壤原位利用技术,月壤是月面广泛存在的物质。”于登云表示,“在月亮上盖房子”是长期探月的需要,将来肯定能够实现,但就目前的研究基础看,短期内实现还比较困难。月面建造相关技术的突破将支撑我国最终实现长期驻月的伟大梦想。
■ 如何设计施工
据悉,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地外建造开展了三项研究工作,分别是玄武月球基地的星际乐高拼装建造、月壶尊建筑3D打印建造和月面着陆垫建造。
丁烈云介绍,过去农村建房子都是先烧砖,然后再砌墙,这个可以借鉴到月表建房。设想未来用高能束3D打印技术制造出一个个的砌块,即便一个砌块打印坏了,也只影响一块,然后再像搭积木一样在月球上建房子。
月壶尊是双层的穹顶结构,涉及12个设计参数,满足空间最大、应力最低、保温隔热的要求,而且自重小、用的材料少。航天器在月球表面着陆有尾焰,容易溅起月尘,在真空环境很难沉下去,需要月面着陆垫来避免月尘的产生。
着陆垫的设计尝试了垂直互锁、水平互锁等几种方案,专家发现着陆垫厚度不是越厚越好,超过8厘米会对结构性能造成影响。
丁烈云介绍,和传统建造不一样,地外建造需要面对复杂得多的问题和挑战。以月球为例,在月球上实施建造,首先必须克服极端环境的考验。比如月球处于超高真空环境,并且存在三四百摄氏度的大温变,传统的土木建造方式几乎无法实施、结构稳定性也无法保证。
其次,“运输一瓶矿泉水重量的材料去月球要花费20万美元”的高昂成本,意味着建造所必须的钢筋、混凝土、水等材料不可能都从地球上“外带”,只能尽可能利用月球上的天然月壤材料进行原位建造。再者,每年约1000次2~3级的月震,宇宙射线的强辐射、太阳风、微陨石冲击、月面复杂形貌与地质等等,都让月面原位建造成为极端复杂且涉及多学科交叉的超级工程。
周建平告诉与会者,人员要在月球长期驻留,就要实现原位资源的利用开发,优先追求就地取材或者一次性供给后的自我循环,丁烈云的“烧结制砖技术”无疑是月面资源自给自足的重要手段之一。
“月壤砖的烧结问题如何处理?”丁烈云解释,目前已经完成模拟月壤的三种烧结试验,具体为真空烧结、惰性气体烧结、空气烧结,其中在惰性气体中烧结强度最高,能达到100多兆帕。真空环境下,月壤砖最佳烧结的温度是1000℃到1100℃之间,如果加压的话,烧结的时间花得更少。
这些模拟月壤砖能不能在月球上使用?丁烈云在实验中也遇到难题。他说,月表最低温度零下196℃、最高气温120℃,能不能承受月表环境一个循环的考验(一个循环指14天月昼和14天月夜),在实验中发现在高低温循环中模拟月壤砖强度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按照常理强度应该是下降的,至今还在寻找强度上升的原因。
■ 施工工人是谁
丁烈云表示,月面建造面临各种极端环境挑战,这都需要一个聪明强大的机器人来完成砌筑和拼装工作,这个机器人便是“中国超级泥瓦匠”。
“希望能通过2028年左右的嫦娥八号搭载进行‘中国超级泥瓦匠’的技术实验验证。”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周诚教授表示,他们会对月壤砖打印设备进行瘦身、减重,同时不断优化制备工艺。目前,“中国超级泥瓦匠”已有设计图纸。
能够搭载嫦娥八号的“中国超级泥瓦匠”究竟长什么样?周诚介绍,体重必须要在50千克以内,很像一台桌面打印机,只不过它吃进去的是月壤,吐出来的是一块块月壤砖。这样就可以完全在月面就地取材,无需人工参与。
丁烈云表示,“中国超级泥瓦匠”还有一个英文名字Chinese Super masons。目前“中国超级泥瓦匠”的雏形——月蜘蛛打印机器人正在设计中,该机器人将能够打印与拼装出几米高的建筑物,设计还在不断改进,未来经过原理样机的研发,完全可以成为“中国超级泥瓦匠”。
周建平向与会者描绘了2030年前把中国人送上月球的场景:首先要用新一代火箭发射20多吨重的着落器到月球轨道,然后从地面发射载人飞船到月球轨道和着落器对接,航天员从载人飞船进入着落器,着落器落月后航天员出舱,驾驶月球车进行科学考察。航天员完成任务后回到着落器,乘上升器回到月球轨道与载人飞船对接,载人飞船返回地球。
有人好奇,古人的嫦娥奔月会不会在中国人首次登月便成为现实?周建平说,暂时没有办法回答是男是女,但一定是飞行员最为合适,另外派什么人去和登月任务也有关,或许是地质学家,或许是建筑工程师。
周建平表示,目前,空间站水资源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但要是在月球上仅仅实现水资源的自给自足远远不够,原位建造、原位制造是一个绕不开的路径。
新药研发驶入快车道:行业加速器背后的政策推力2025年6月,中国医药产业迎来里程碑式突破。单月154款新药获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这一数字相当于2024年全年国产新药获批总量的4倍有余。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7款药物通过优先审评、附条件批准等特殊通道加速推进,犹如在药物研发的高速公路上开辟了“超车道”。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使得创新药从实验室到病床的周期大幅压缩,患者急需的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新疗...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结构性调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服务可及性。这场转型并非单一维度的改革,而是从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到社区医院的全链条优化,其政策逻辑与实施路径值得深入剖析。专科医院:从“补短板”到“强特色”的精准布局专科医院的转型以区域均衡发展和专科能力提升为双轮驱动。根据最新政策目标,到2027年专科医院床位数需占医院总床位的30%以上,诊疗人次占比突破10...
中华医学会所属各专科分会、业务部门和文化产业全资子公司:2024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批I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下简称会级继教项目)申报工作即将开始。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规范项目管理、提升项目质量和控制项目数量的要求,按照《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申报时间通过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
从近几年建筑施工工地发生事故的原因来看,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周围环境影响所造成。这些事故的发生反映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两不到位,两不落实”,即:安全教育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教育流于形式,造成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缺乏,特别是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护能力差。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到位: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对安全防护用品材质不检查、不试验,使假冒伪劣安全防护用品...
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召开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视频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总结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5年工作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国考”成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 2019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会议指出,5年来,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从2018年度的1865家到2022年度的2...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2026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迎来重大改革。本次调整涉及学历门槛、考核内容及时间安排三大核心领域,直接影响数十万考生的备考规划。本文将系统梳理政策变动要点,帮助医学从业者精准把握报考风向标。学历门槛升级:本科及以上成硬性标准以往卫生资格考试对学历要求呈现梯度化,专科、本科、硕士等不同层级均有对应报考路径。但2026年起,报考学历基准线统一上调至"本科及以上",这意味着专...
采取加固的方法提高桥梁承载力、抗弯能力、抗剪能力、荷载等级等是最经济、最简单和最适用的措施,依据不同的桥梁现状和加固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1桥梁加固改造的技术途径及设计原则1.1主要技术途径桥梁加固一般是通过对构件的补强和结构性能的改善来恢复或提高现有桥梁的承载能力,以延长其使用年限,适应现代交通运输的要求。其改造的主要技术途径有:加强薄弱构件、增加辅助构件、改变结构体系、减轻恒载、加固墩台及基...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2025年度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专业理论考试即将启动。本次考试聚焦专业能力与实务水平,旨在选拔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以下从报名流程、考试安排、政策调整等维度全面解读公告要点,助力考生高效备考。一、报名流程优化:线上操作更便捷报名方式统一采用湖南省卫生考试官网在线报名(官网地址:www.hnwsrc.com),考生需在5月24日—30日及6月3日两个时间段内完...
4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主办、抖音承办的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全媒传播•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平行论坛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成功举办。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守正创新,增强舆论引导‘四力’”“共融互通,建设全媒传播体系”“正青春正能量”等话题,深入探讨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进一步筑牢主流舆论阵地、强化主流价值引领、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实践路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
4月1日,第六届建筑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举行。会议聚焦“民族建筑与聚落”,借助“他者”的视角与多学科的研究工具,丰富建筑学对于空间的认知,并关注多学科知识的互相借鉴与传承更新。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产物,从不是孤立的物质体。对于建筑的理解与观察始终贯穿着“人”的主线,对于人类社会的观察亦无法剥离建筑与空间的塑造。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在1992年5月《建筑学报》上发...
影响因子:0.310
影响因子:2.3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286
影响因子:1.390
影响因子:1.820
影响因子: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