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抓手,2022年专项债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也令各方更为期待今年专项债进一步“提质增效”。
“2022年发行新增地方专项债券超过4万亿元,这当中包括预算安排的和依法盘活专项债限额空间这两个部分,支持约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3月1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项目的建设,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作用,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安永投融资咨询合伙人谭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地方专项债作为新预算法背景下举债的主要途径,是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和保障。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和“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原则,由专项债拉动的总投资规模更为可观,突出的省份投资拉动倍数高达9倍。主要通过专项债资金带动配套融资以及后续延伸产业链上的社会资本投资来实现。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的影响下,更要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许宏才表示,今年,财政部将合理安排专项债券规模,确保投资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仍然需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预计新增地方专项债规模会达到4万亿元左右,与2022年4.04万亿元左右的实际发行规模基本相当。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2月份共发行地方债178只、合计5761.38亿元,发行规模同比上升13.62%。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3357.53亿元,占全部地方债发行规模的58.28%。
截至2月末,今年新增地方债共发行10676.92亿元,完成提前下达限额(26220亿元)的40.72%,其中新增一般债2407.55亿元、完成提前下达限额(4320亿元)的55.73%,新增专项债8269.38亿元、完成提前下达限额(21900亿元)的37.76%。可以看到,新增地方债发行节奏整体靠前,发行规模保持较高强度,这有助于更早形成实物工作量,积极发挥稳增长、扩内需、促投资的作用。
在谭营看来,2023年新增专项债限额将较2022年度小幅上涨,整体发行规模或创历史新高。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3年新增地方专项债务限额2.19万亿元,较上年同批额度大幅增长50%。同时,在“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求下,地方债发行进度较往年进一步加快,进而支持年末及跨年度经济增长。预计今年专项债整体的发债节奏和2022年相似,即第二季度为发债高峰,多在第三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
就今年专项债的投向领域来说,据许宏才介绍,2023年,财政部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在专项债的投向上,一方面要围绕粮食安全和交通安全,应在水利、农业、铁路、机场等传统基建上持续发力;另一方面,则围绕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智能社会,在数据存储、计算、交换等方面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此外,还要围绕弥补民生短板、改善居民生活,在市政管网、公交出行、商业网点等领域加大投资,有效发挥专项债的资金属性和资本化功能,引导经济结构合理布局。
“预计今年仍会有50%左右的专项债资金投向交通运输、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传统基建领域,同时对新能源和新基建的投向占比有望提升。”冯琳认为,着眼于及时发挥专项债资金的政策工具作用,2023年有必要进一步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进一步扩展到收益性较强的项目。
谭营表示,总体来说,今年将继续发挥专项债的拉动效应,专项债资金投入及其带动的总体投资规模或将进一步提高。
在护理领域,职称晋升与学术成果紧密挂钩,而论文发表往往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然而,许多护理人员尚未意识到,日常工作中蕴藏着丰富的数据富矿,只需掌握转化技巧,便能将平凡的操作转化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以下从六大专业领域切入,揭示护理科研的隐秘捷径。儿科护理:生长发育数据是金矿儿科护士每日记录的儿童身高、体重、营养摄入等基础数据,实则是纵向研究的天然素材。例如,将疫苗接种前后的体温波动、喂养方式与生长...
在学术评价体系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代表作制度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然而,许多科研工作者仍将目光局限于传统论文发表,忽视了其他具有同等价值的成果形式。本文将聚焦五类被低估的代表作类型,揭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专利发明等非论文成果展现科研实力,尤其针对2025年新型算法研发等前沿领域提供实操建议。一、技术创新:用效率说话的黑马选手当您的算法将数据处理速度提升30%,这本身就是一份极具说服力的代表...
一、国家政策支持1.国家层面政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体重管理纳入慢性病防控重点领域,要求2030年实现全人群体重管理覆盖率超60%"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2024-2026年,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联合推进,目标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新职业目录纳入:2025年体重管理师正式纳入国家卫生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证书由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颁发2.地方落实政策门诊全覆盖要求:三级综...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在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夯实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谋划政策产业体系深圳市将智能建造工作融入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发展、行业发展,做到同频共振、同步共进。《深圳市...
文化和旅游部今天(11月22日)印发《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现场考级活动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2年11月修订版)》,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压实考级机构和承办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周密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优化调整。要对在本地备案的考级活动加强疫情风险科学研判,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点位不得开展现场考级活动,对因疫情防控需要临时调整备案及相应考级活动的,做好统筹指导,确保现场考级活动开展安全...
在肿瘤药物研发领域,全球TOP10制药巨头2024年的研发总投入已超过1200亿美元,其中默沙东以179.38亿美元位居榜首,而国内领军企业百济神州单年研发费用也高达125.33亿元人民币。面对平均26亿美元的研发成本和长达数年的审批周期,肿瘤药企亟需通过战略重构实现降本增效。以下三大核心策略可为行业提供破局路径。策略一:外包研发——借力全球资源网络中国医药研发行业凭借工程师红利和成本优势,临床及...
外墙面抗渗防水技术措施深圳地区风压为70kg/m2,当降雨量超过10cm/h时,墙面构成整批水幕,水对墙面的净水压同样为70kg/m2,这是外墙渗漏最主要的外部原因。外墙防渗漏部位主要集中于混凝土墙体与砖墙交接部位、对拉螺杆孔洞,穿墙钢管孔洞,爬架预留孔洞。以及外墙配电箱薄弱部位。外墙防渗漏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主体施工阶段就必须采取措施,形成多点设防。1、主体施工阶段的重点控制措施(1)保证混凝土结...
执业药师注册是药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但许多从业者在实际操作中常因材料准备不全、流程不清晰等问题延误注册进度。本文将系统梳理执业药师注册的核心要点,结合常见问题与场景化案例,帮助您高效完成注册。一、执业药师注册的法定依据与重要性根据《执业药师注册管理办法》,注册管理旨在规范药师执业行为、保障用药安全,该办法由国家药监局修订并监督执行。未按规定注册的药师不得从事处方审核、用药指导等核心工作,相当于"...
建筑是写在大地上的艺术,而“中国建造”则是挥舞彩笔的巨手。隧道施工技术的日新月异托起了国人“隧通天下”的梦想;大气磅礴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建成于疫情期间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汇聚起共克时艰的巨大力量……一幅幅宏伟壮丽的工程画卷,记录的是与时俱进的建造技艺,书写的是伟大复兴的民族梦想,传承的是以民为本的建造情怀。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发展广大建设者是改变国家面貌当之无愧的先锋。中国建筑业...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项关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新政策,引发了医疗行业广泛关注。这项政策的核心在于调整医护人员的收入结构,尤其对部分长期面临"高风险、高强度、低回报"的科室给予倾斜性支持。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三年内,急诊科、儿科、妇产科等关键科室的医护人员收入保障将得到显著提升。政策背后的现实考量当前我国医疗体系存在明显的资源配置失衡现象。以急诊科为例,全年无休的接诊压力与医患纠纷高风险形成鲜明对比...
影响因子:3.912
影响因子:1.21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7.7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712